程相文:为了丰硕的玉米林

来源 :三农中国·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lono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像候鸟一样在北方和南国之间飞过了数十个春秋的程相文,如今已是华发满头。7月25日上午,太阳炙烤着大地,站在被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得郁郁葱葱的玉米林旁,程相文那写满了岁月和沧桑的脸上,依然充满坚韧和顽强。我们知道,这丰硕的玉米林,成就了他最灿烂的笑容。
  
  人生与玉米的完美嫁接
  2008年7月25日早晨6时20分。
  豫北浚县农科所220亩玉米试验基地。
  年逾古稀的程相文所长像一个勤劳的农夫,在玉米叶子下时蹲时站,聚精会神地察看一株株玉米的长势,或许,他要看看玉米有无病虫害,或许,他要看看玉米的授粉状况……就这样,伴着初露的晨光,他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工作。
  程相文,这位在全国农业科技界享有盛誉的“杰出育种专家”,怀着泥土般质朴的情感,默默地在田野上奉献了45个春秋。45年走过,他就像一株树,枝繁叶茂,绿阴惠及了土地,惠及了百姓,惠及了农业生产。
  在浚县钜桥镇刘寨村,村民王泽安对记者说:“原来我们种的都是普通的玉米种,今年种了明年种,产量很低,每亩地收成最多1000斤,从2000年后,我们全村开始使用浚县农科所的玉米种,每亩地可达到1400斤。”
  刘寨村支部书记王学洲补充说:“其实,早在1979年,我们村就使用过农科所的玉米种,只是没有大面积种植。2000年后,我们全村不到4000亩土地,仅玉米每年就种了3700亩,2007年平均亩产1400斤,比其他品种亩均增产400斤,400斤就是200元钱,光秋季全村增收70万元。”
  对于农民来说,这70万元绝对是天文数字,而让农民笑逐颜开的,正是来自浚县农科所的浚单系列玉米品种,这些品种,均出自程相文之手。
  从1963年走出中牟农专校门、踏上豫北浚县这片黄土地之后,程相文便暗暗地下决心要为父老乡亲培育出好的玉米种子,从此,他便与玉米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光荏苒,45年过去了,他累计先后选育玉米新品种30个,其中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10个,浚单系列玉米新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1亿多亩,为社会增加经济效益30多亿元。他选育的国审豫玉11号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示范推广项目;他选育的国审浚单18,经1998~2001年河南省和国家玉米试验,连续4年产量第一位;他选育的国审浚单20,2000~2002年参加国家玉米试验,获三连冠;国审浚单18、国审浚单20和浚单26相继被列为国家玉米重点示范推广新品种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鹤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合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程相文所长这个‘南繁’专家,打破了玉米选育种领域的诸多纪录,比如,2005年,他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小麦玉米一年两熟15亩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经国家组织专家现场实打验收,小麦平均亩产655.9公斤,浚单20玉米亩均1006.85公斤,首创夏玉米亩产超吨粮,并首创同一块地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亩产超吨半粮的纪录。2007年,他再次刷新了自己的纪录:种植的1公顷浚单20夏玉米,平均亩产达1064.78公斤,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平均亩产达1733.66公斤,创造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我是一只候鸟
  7月25日中午最炎热的时刻,程相文依然坚守在玉米地里,他说:“这个时候气温比较高,花粉的生命力强,最适合授粉。”
  浚县农科所副所长常建智感慨道:“我们这220亩玉米试验基地就是所长的办公室,在这个大办公室里,所长总是能发挥到极致,比如,平时所长说话有点儿口吃,可是,一到玉米地,一谈到玉米,他说话就会很流利,如数家珍。”
  程相文对玉米究竟痴迷到何种程度?
  我们沿着他40多年的足迹,尽力寻找他匆忙的身影。
  1963年,程相文意气风发走出校园,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豫北浚县农科所。
  浚县是个农业大县,玉米是这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但产量极低,亩产50公斤多一点。
  这个事实刺激了年轻的程相文,站在这块似显贫瘠的土地上,他感到了自己肩头的那份责任和担当。
  怎样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玉米亩产只有几十公斤,根源在哪里?能否在玉米种子的层面打开缺口?如何才能为农民提供好的玉米品种?诸多的问题让程相文加快了自己的脚步。
  1964年秋天,程相文和同事毅然南下,在“天涯海角”——海南岛的三亚市崖城镇黎族区住了下来,他要为梦寐以求的理想——加代繁育玉米种子打造出一片晴空。
  据说,今年已有59岁的黄生忠老人就是他寄居处房东的儿子,那一年,黄生忠只有14岁。如今一说起程相文,黄老汉就动情不已:45年里,印象中老程只有两年没有在海南玉米培育基地里过春节。
  记者采访程相文的女儿程咏梅时,黄生忠老人的话得到了证实。
  程咏梅说:“在我小时候,好像爸爸就一两次在家过年,我长大后,就不记得他在家过过年。”
  就这样,程相文在异域的那片土地上,让育种进程获得了“加速度”。
  40多年走过,当地人眼中的“小程”,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当年他住地的一棵榕树苗,如今早已绿阴如盖……
  和程相文一同在海南“战斗”过的常建智说:“他就像一只候鸟,在北方和南国之间穿梭往来,在40多年中,他至少有一半时间是在海南的玉米地里度过的。”
  记者采访程相文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一到玉米地里,啥烦恼都忘记了,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只要玉米苗茁壮成长,一切劳累就都抛在脑后了,只要活着,我就一天不离开玉米。”
  海南的黎族乡亲至今不能忘记“老程”的很多故事。有一年海南久旱无雨,由于缺少肥料玉米长势很差,可是,市场上竟然买不到化肥。程相文就从3公里外的一家医院挑粪水给玉米施肥。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到了第四天,疲惫不堪的程相文一下子掉进了粪池里……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迷迷糊糊爬起来,又接着挑……直到把8亩玉米试验田施肥一遍。玉米有了生机,他却在黄生忠家连续三天卧床不起。
  1997年,程相文和同事晒玉米种子时,一场暴雨来临,收拾不及,十几袋玉米被淋湿了,程相文忘情地趴在这些玉米袋上泪水滂沱:“真是不该啊,不该啊。”曾在现场的常建智对记者说:“一粒粒玉米种子就是一个个孩子,他把它们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海南这片热土,将永远记住这个把玉米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老人。
  
  永远的力量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白发,程相文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玉米事业。
  一名科技人员、一枚公章、半间房子,这是浚县农科所最初的影像,而如今,浚县农科所已经拥有资产1000多万元,专业技术人员40人,集科研、繁育、生产、经营、农业技术服务于一体,试验基地由原来的租用农民土地,发展为拥有220亩固定基地,并在海南和甘肃酒泉建有稳固的育种、繁育基地。科研能力由原来单纯的引进培育玉米品种,发展为每年承担“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等国家和省科技项目20多项,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获科技成果奖44项。2008年,又承担了“国家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浚县玉米综合试验站”和“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浚县示范基地”两个项目,这在全国县级农业科研机构中独一无二。
  这些,都与程相文可贵的奉献精神分不开。
  鹤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合民对记者说:“我和程相文比较熟悉,科学严谨、艰苦奋斗、执著追求、无私奉献、不懈探索是对他最好的总结,我主管农业,搞好农业工作是我的分内职责,我市有这样一位老专家,我自豪,我荣耀……”
  徐合民所说的三个故事也许能折射出程相文所长为玉米而矻矻终日的心路历程。
  之一,忠孝难两全。因为常年在海南育种,程相文便成了家里的“编外成员”,他的父母病重、爱人生孩子,他都没有亲自陪伴、侍奉。甚至父母病故时,他仍然远在天涯。1995年,他爱人瘫痪在床,家人和同事都劝他在家陪妻子过个春节,但心系玉米育种事业的他还是只身一人走向了海南岛那片玉米林。2006年,爱人去世时,程相文还在甘肃酒泉的玉米地里忙碌……用他自己的话说,“尽忠不能尽孝,自古难两全”。
  之二,子女就业。1996年,程相文儿子大学毕业,1998年,女儿高中毕业,就业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凭着程相文的贡献和影响,他只要打个招呼,两个孩子的就业应该不成问题。但程相文坚决不这样做。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没有作多大贡献,怎么好意思说”?
  之三,奖金归公。程相文选育培育的一系列玉米品种,获得了多项科技奖,按规定,他的科研成果奖金总数达到了300万元,可他一分钱都没有要,全部用于育种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繁育的品种得到社会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财富”。
  不考虑地位、不考虑待遇、不考虑名誉的程相文至今甘愿在乡村过清贫生活,面对一次次升迁、调回大城市的机会,他都丝毫不动心,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虽已古稀,他仍以单薄之躯、执著信念埋首在田间地头,为玉米而殚精竭虑,为脚下的黄土地注入了科技的力量,为百姓带来一季季丰收。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说:“程相文在玉米育种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使玉米产量大幅提升,而且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其他文献
【摘 要】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对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问题分析,指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是问答教学过于形式化,缺乏真正的交流;过度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导致学生阅读能力降低。提出了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具体是转变教学方式,改进语文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实践,切实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
文章针对当前中高职正在开展的中高职衔接工作,从中高职衔接工作的背景、原则、主要内容、招生改革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结合苏州地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展开探讨。
【摘 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问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问题式教学的基础是问题,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的英语能力获得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问题式教学;教学效率  问题式教学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逐
每一段泽被百姓的历史,都会有一些刻骨铭心的温暖记忆——  “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小岗村里,矗立着“大包干”纪念馆,记录着“包产到户”带给农民的温饱。  太行山脚下的河北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在取消农业税的2006年,铸造了一尊“告别田赋鼎”;2008年,他再铸“恩惠鼎”,表达对惠农政策的感谢之情。  点点滴滴的历史见证,汇成涓涓细流,贯穿农村改革30年的历史长河:从“瓜菜代”式的饥饿到温饱,再到
棉田内10%的植株有第一朵鲜花开放为初花期开始,是棉花生长中的“爬坡”阶段,是水肥的临界线。如果中午前后,棉株打焉,要立即浇水,不要后拖,且水量不宜过大,底肥不足的要追施以氮钾肥为主的速效肥料或生态源肥料,一般追施量为15kg~25kg。   初花期田间长相:株高70cm~80cm,叶色亮绿,节密蕾多,有果枝10台左右,果枝与果枝上下之间的距离为5cm~6cm,果节间也就是同一果枝上的蕾、花、铃
分析了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存在的对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认知偏颇、教育环节缺少协同机制、忽视职业发展要求、学生的创新认识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总结了高职学生创新素质
【摘 要】 英语是高考的科目之一,同时也作为一门语言,在平时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英语朗读在我国常规教学中是一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浅析了英语朗读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好英语朗读。  【关键词】英语;朗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口头上和书面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此阅读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点。而朗读是阅读的基础和铺垫。
原理:母牛血液中含有较全面的营养物质和抗体,若能及时给新生犊牛输入母体血液,既能刺激犊牛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使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在血液中明显增多,吞噬作用增强,又能迅速提高犊牛血液中的抗体浓度,使犊牛免疫作用增强。  具体方法:犊牛出生后2小时内,采母体颈静脉血300ml~500ml,加入2.5%枸橼酸钠,给犊牛一次静脉注射,并及时给犊牛吃足初乳。  输母血后的犊牛,发病时间明显后移,发病后经常规治
【摘 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是否问到点上,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首先应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来精心设计问题。其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也是设计问题的根据。总之我们设计的问题应始终致力于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
策划/本刊编辑部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是先哲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保护耕地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对于基本农田,各级政府更是将其作为“传家宝”而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予以保护  3月14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两会新闻中心就土地管理和土地保护等问题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针对记者质疑中国现在是否还有18亿亩耕地的问题,贠小苏说,中国农村耕地到2006年底的数据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