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失误,家庭因素的影响、社会不良因素和留守管理代沟的影响,有相当一定比例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让老师们很是操心。这些所谓的“学困生”就是在这些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这类学生行为上好动、好斗、好胜,学习上懒惰,但是学习成绩低下。他们不仅令家长灰心,还让同龄学生厌恶和疏远。但是他们也不乏聪明伶俐、乖巧自信,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了解他们,研究他们,爱他们,就会找到帮助他们进步,转化他们成才的金钥匙。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分析转化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失误“学困生”
这种情况下一种是家长对分溺爱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另外一种是动辄打骂而自身没有作好表率作用的导致的逆反心理因素下产生对抗、对立而形成的厌学两种情况,这类学生表现为典型的好勇斗胜,打骂同学次数多、频率高,学习上懒惰、基础薄弱、成绩差,经常不完成应有的作业,无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
二、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失误
这类“学困生”大多是因为教育方式的偏激和教师偏袒部分优秀的学生形成的对抗心理而表现出。这种学生常常与教师针锋相对。你说东,他做西;你要左,他住右。爱出风头,好表现自己,对一些中等生影响较大,他们在关键时刻常常让教师处于尴尬境地,但是往往是这类学生以后对社会的贡献反而比平实在课堂上老实本分学习的那些优秀学生要大得多。
三、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这类“学困生”因父母离异,或者是失去了父爱和母爱,或者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没时间照顾使情感受失调所致。他们大多思想早熟,凡事无所谓,不求上进,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喜欢无事生非。
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此类“学困生”产生的因素较为复杂,他们主要由于社会不良文化传播,不良社会生活现象,不良人际关系交往等多方面的负面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电子游戏场所,不规范的文化娱乐场所及现在的电脑网络的不规范管理,都是这类“学困生”生产生的直接原因的潜在隐患。这类“学困生”比例较大,是一个综合类群体,对他们的转化最为困难。他们的表现与单亲家庭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学困生”有相似之处,但此类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表现和语言交流方面更趋近于一个成熟的社会人。
五、留守管理代沟的影响
这些学生大多由于祖辈对孩子的呵护,怕孩子吃苦受累,在思想教育方面、生活护理、自理能力方面,与孩子的父母产生矛盾分歧而导致的学困。也有因为远在外面打工而把子女让老一辈监管而宠爱或者管教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厌学。这类学生在学习中习惯性较差,依赖性较强,有时在思想上、行为上表现得蛮横、好胜、得势不饶人,较易受到其他学生的轻视与排挤,逐渐产生不好学习习惯而厌学。
人人都会有缺点。更何况是这些还不懂多少道理的学生。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孩子有缺点很正常,没有缺点的孩子才是不正常的。”作为教师应该接纳学生的缺点,正视学生的不足。其实,我们教师也是从有缺点,然后改正缺点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那么,面对上述几种类型的“学困生”,应当怎样对症下药对有针对性对他们进行转化呢?
一、经常家访,联系学生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转化
因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同时,也需要诸多环节的协调一致。有这样一位学生,父母管教过分严厉,动辄打骂,但祖父却过分溺爱放纵,甚至教孙子与父母对着干,两代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也就使该生逐渐偏离了正常的教育与心理成长轨道。他经常在校打骂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完成各科作业,老师经常反映他的问题。我接手工作后,针对情况经常家访,与其家长商讨教育方式,让家长懂得教育孩子要用心、用情、得法。要重在思想上关心、帮助,使他懂得协调与同学的关系,学会谅解。遇到事情要冷静、动脑,而不是动手、最终家长接受了老师的建议,改变了教育方式,配合了学校教育,慢慢该生在各方面的重大转变,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一致承认。
二、深入关心“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多表扬鼓励。
老师要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曾有一位家长让自己2岁半的孩子学绘画,原意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当家长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一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孩子“太笨了,画的是什么呀?”家长这样的态度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有很大打击,如果长期这样,这孩子在以后成为画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有权威地位的评价者,“学困生”更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可是老师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的、轻而易举地摧毁了讲台下学生的自信心。当孩子做的好时,我们应表扬孩子,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鼓励孩子,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这些赞美之词不需要你花费多少钱去买来。要多肯定成绩,多鼓励进步,要坚信一点;那怕是一句话,一件看似微不足道小事,只要教师不失时机的适当的加以肯定,都有可以成为激励他们不断进步直至成为转化的动力源泉。
三、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快乐。
在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并针对某些“学困生”而布置一些特殊事情,有意识的交给他们去完成,去指导他们去完成,当全班的学生表扬他们,让他们自己和其他同学都看到他们的长处,对他们有重新正确的评价,树立他们的尊严与威性,培养其自尊心与自信心,使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以此促他们转化,感觉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对农村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必须以研究成因为前提,一定要对症下药,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治。”“学困生”的转化就需要一个“心”字,就是要求教师具有爱心、耐心、恒心、细心,要对“学困生”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并言传身教。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转化并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建设人才,不至于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钟日祥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4-192-100页
[2](美)格鲁布如何转化后进生【M】文汇出版社2007-5-1120-130页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分析转化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失误“学困生”
这种情况下一种是家长对分溺爱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另外一种是动辄打骂而自身没有作好表率作用的导致的逆反心理因素下产生对抗、对立而形成的厌学两种情况,这类学生表现为典型的好勇斗胜,打骂同学次数多、频率高,学习上懒惰、基础薄弱、成绩差,经常不完成应有的作业,无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
二、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失误
这类“学困生”大多是因为教育方式的偏激和教师偏袒部分优秀的学生形成的对抗心理而表现出。这种学生常常与教师针锋相对。你说东,他做西;你要左,他住右。爱出风头,好表现自己,对一些中等生影响较大,他们在关键时刻常常让教师处于尴尬境地,但是往往是这类学生以后对社会的贡献反而比平实在课堂上老实本分学习的那些优秀学生要大得多。
三、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这类“学困生”因父母离异,或者是失去了父爱和母爱,或者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没时间照顾使情感受失调所致。他们大多思想早熟,凡事无所谓,不求上进,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喜欢无事生非。
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此类“学困生”产生的因素较为复杂,他们主要由于社会不良文化传播,不良社会生活现象,不良人际关系交往等多方面的负面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电子游戏场所,不规范的文化娱乐场所及现在的电脑网络的不规范管理,都是这类“学困生”生产生的直接原因的潜在隐患。这类“学困生”比例较大,是一个综合类群体,对他们的转化最为困难。他们的表现与单亲家庭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学困生”有相似之处,但此类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表现和语言交流方面更趋近于一个成熟的社会人。
五、留守管理代沟的影响
这些学生大多由于祖辈对孩子的呵护,怕孩子吃苦受累,在思想教育方面、生活护理、自理能力方面,与孩子的父母产生矛盾分歧而导致的学困。也有因为远在外面打工而把子女让老一辈监管而宠爱或者管教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厌学。这类学生在学习中习惯性较差,依赖性较强,有时在思想上、行为上表现得蛮横、好胜、得势不饶人,较易受到其他学生的轻视与排挤,逐渐产生不好学习习惯而厌学。
人人都会有缺点。更何况是这些还不懂多少道理的学生。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孩子有缺点很正常,没有缺点的孩子才是不正常的。”作为教师应该接纳学生的缺点,正视学生的不足。其实,我们教师也是从有缺点,然后改正缺点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那么,面对上述几种类型的“学困生”,应当怎样对症下药对有针对性对他们进行转化呢?
一、经常家访,联系学生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转化
因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同时,也需要诸多环节的协调一致。有这样一位学生,父母管教过分严厉,动辄打骂,但祖父却过分溺爱放纵,甚至教孙子与父母对着干,两代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也就使该生逐渐偏离了正常的教育与心理成长轨道。他经常在校打骂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完成各科作业,老师经常反映他的问题。我接手工作后,针对情况经常家访,与其家长商讨教育方式,让家长懂得教育孩子要用心、用情、得法。要重在思想上关心、帮助,使他懂得协调与同学的关系,学会谅解。遇到事情要冷静、动脑,而不是动手、最终家长接受了老师的建议,改变了教育方式,配合了学校教育,慢慢该生在各方面的重大转变,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一致承认。
二、深入关心“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多表扬鼓励。
老师要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曾有一位家长让自己2岁半的孩子学绘画,原意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当家长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一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孩子“太笨了,画的是什么呀?”家长这样的态度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有很大打击,如果长期这样,这孩子在以后成为画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有权威地位的评价者,“学困生”更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可是老师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的、轻而易举地摧毁了讲台下学生的自信心。当孩子做的好时,我们应表扬孩子,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鼓励孩子,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这些赞美之词不需要你花费多少钱去买来。要多肯定成绩,多鼓励进步,要坚信一点;那怕是一句话,一件看似微不足道小事,只要教师不失时机的适当的加以肯定,都有可以成为激励他们不断进步直至成为转化的动力源泉。
三、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快乐。
在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并针对某些“学困生”而布置一些特殊事情,有意识的交给他们去完成,去指导他们去完成,当全班的学生表扬他们,让他们自己和其他同学都看到他们的长处,对他们有重新正确的评价,树立他们的尊严与威性,培养其自尊心与自信心,使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以此促他们转化,感觉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对农村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必须以研究成因为前提,一定要对症下药,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治。”“学困生”的转化就需要一个“心”字,就是要求教师具有爱心、耐心、恒心、细心,要对“学困生”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并言传身教。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转化并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建设人才,不至于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钟日祥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4-192-100页
[2](美)格鲁布如何转化后进生【M】文汇出版社2007-5-1120-1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