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发展 探索中前行

来源 :世界汽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ei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堰,是东风事业的发源地,也是‘东风’梦起的地方。当时,因为‘靠山、分散、隐蔽’,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公司的前身)选址十堰,从这里发展起军工事业,造出了第一代军车EQ240。此后,二汽‘由军转民’,正式登上了创造市场效益、推动国产汽车业高速发展的大舞台。

“风”起十堰


  “中国这么大,光一个一汽是不够的,要建设第二汽车厂”,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作为国家“一五”计划和“三五”计划的大型重点工程项目,同时也是国家三线建设的大型重点项目,建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便已提上日程。
  1969年9月28日,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在汉江上游、偏僻的鄂西北山城十堰开始大规模建设,成为第一个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汽车制造厂。
  当年,十堰只有百十户人家,是秦巴山区的一个穷乡僻壤,怀揣共同的理想,老一辈创业者们打着背包,纷至沓来。以饶斌同志为代表的创业者们在物质匮乏、装备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建设。“他们马灯挑夜,干打垒、芦席棚为宿,克服了道路涉水及桥梁受限等重重困难,通过人拉肩扛,树起了一座座铁塔,建起了一座座厂房,运来了一台台几十吨、上百吨的设备,那种排除万难、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曾在庆祝东风公司建设50周年暨科技创新大会上如此说道。
  1975年6月,第二汽车制造厂第一款基本车型两吨半越野车EQ240定型投产,其中“EQ”代表“二汽”。同年,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正式命名为“东风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东风EQ240越野车承担最艰苦的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任务,尽管伤痕累累,但没有一辆车因为质量问题出现事故,被战士誉为“功臣车”、“英雄车”。经过战火的洗礼,“东风牌”汽车的口碑从此树立,奠定了东风作为中国最大军车制造商的地位。
  1978年,二汽开发的5吨民用车EQ140,成功实现“军转民”。随后,推出改款车型EQ140-1,让当时的二汽扭亏为盈,获得新生,拉开了创造市场效益的帷幕。这款车型在巅峰时期,曾占据中国公路运输2/3的市场份额,也让二汽在1987年成为国内第一家年产突破10万辆大关的汽车制造商。
  在东风的第一个十年里,通过“聚宝”、“包建”和特殊条件下的自力更生,一座初具规模的汽车制造厂,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崛起。
  步入80年代,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期,二汽被国务院列为“停建、缓建”项目。面对严峻形势,二汽决策者们向国家提出了“量入为出,自筹资金,续建二汽”的报告,并获得批准。“国家‘断奶’放手、企业大胆开拓,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部就班建设,要强十倍、百倍,是真正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二汽快速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时任二汽厂长黄正夏回忆录中写道。
  同一时间,二汽也开始了“由军转民”的战略转变,并加大了对民用产品的研发力度。针对此前的民用车型EQ140进行升级改进,推出了EQ140的改款车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包含自卸式货车、加长货车及半挂式货车在内的多种衍生车型。
  从1980—1985年,在确保上缴国家全部利润、税金、折旧费提成的前提下,二汽不仅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而且提前两年建成了年产10万辆汽车生产能力。同时,二汽穿越群山,展开新的创业,迈开了十堰、襄阳、武汉“三级跳”的历史步伐。到1985年,二汽在汽车产销量,上缴国家利润和税收方面,均占全国汽车企业60%以上,创造了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
  1990年10月18日,东风EQ153型八吨平头柴油车(简称“八平柴”)下线,这款车代表了当时中国重卡开发的最高水平。EQ153是二汽生产的第一款重型车,也是国家“八五”计划期间重点攻关产品之一。“开上八平柴,财源滚滚来”的佳话,让EQ153成为当时中国卡车行业的一面旗帜。
  1991年4月9日,二汽第100万辆汽车在总装配厂下线,实现了第一个百万辆的目标。

勇立潮头


  1992年9月4日,被称呼了23年的“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走出这一步,意味着东风公司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市场经济的潮头。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风公司也同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陷入了“船大难掉头”的困境,一场更具活力、更为深刻的变革席卷而来。
  在时任总经理苗圩的带领下,东风大刀阔斧地对舊体制进行脱胎换骨改造,初步建立起层次清晰、责权明确的母子公司型体制框架,初步实现了投资决策、资产经营功能与生产经营功能的分离,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现了从管理一个工厂到管理一个公司,从管理一个企业到管理一个集团的巨大转变。
  1999年7月15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肩负起东风公司轻型商用车事业发展重任。创立12天后,“东风汽车”股票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这是东风优化资本结构、广开融资渠道、尝试产权多元化的积极探索,也标志着东风公司在资本运作模式上揭开了历史性篇章。
  在此过程中,东风全面调整发展战略,全力展开以轻轿为重心的第三次创业。改变过去以中卡为主的产品格局,着力以开放合资合作和技术引进方式发展轿车、轻型车和关键总成及零部件。同时积极探索优化资本结构、广开融资渠道、产权多元化的道路,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一时期,东风公司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顽强挺过体制转轨、市场转型的阵痛,2000年销量突破22万辆,整体扭亏为盈。
  虽然诞生于十堰,但东风人从来就没有把目光局限在鄂西北一隅,而是“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率先实施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探索做强做大之路。   2003年,东风公司和日产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成为当时我国汽车工业最大的跨国合作项目。现如今,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有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东风启辰汽车公司、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装备公司七大事业单元。
  此外,东风公司还与PSA、本田、现代起亚等其他跨国汽车公司展开了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开放合作。在这一时期,东风公司总部移师武汉,并开始战略性布局和推动自主乘用车事业,产品格局实现了从卡车为主向乘商并举的转变。
  为了进一步转换国企机制,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东风从上世纪末就开始谋求整体上市。历经数年的艰辛布局后,2005年12月7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H股股票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标志着东风公司跨入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新阶段。

“五化”指引


  从东风第一款汽车EQ240到第一款轿车富康,从东风第一款自主乘用车东风风神S30,再到拥有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东风Sharing-VAN和Sharing Box……20多款东风经典车型和新技术车型,展现出东风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科技水平。围绕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五化”趋势,尤其是智能驾驶体验舱、WindLink人工智能车机系统等,让人们亲身触摸到了东风汽车的未来。
  其中,东风Sharing-VAN移动出行服务平台和Sharing Box智慧物流平台,是东风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五化”应用的最新成果。2019年4月16日,Sharing-VAN亮相上海国际车展,只需要点开手机APP,一键招车,Sharing-VAN就能安全将你送往目的地;在出行高峰期,Sharing-VAN还能根据实时路况,主动避开拥堵路段,提高出行效率……作为国内首台融合5G远程驾驶技术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Sharing-VAN拥有动态避障、自动泊车、远程控制等13项“黑科技”。
  面对全新的“共享化”商业模式,东风公司也正快马加鞭。目前已布局东风出行、联友出行、易微享和T3出行等业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出行服务。其中,东风出行APP目前的客户量下载超过60万,每天的订单量超过1万单。
  2019年9月28日,东风公司发布了“928新长征”未来10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928新长征”具体内容包含:东风公司将协调发展9大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围绕2大核心战略,实施促进科技发展的8项措施。其中,9大重点技术领域是:整车(包含乘用车、商用车、军用越野车)、动力总成、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制造技术及装备;2大核心战略是:围绕节能、减排、新能源的“绿能战略”,和围绕智能、网联、共享的“智能战略”;8项措施是:加强及加大研发体系、人才队伍、研发投入、重大项目课题、能力建设、众创中心、知识产权、激励机制8个方面建设。

载誉而归


  自从两只首尾相衔、翻飞旋转的燕子形象成为注册商标的那天起,东风汽车“和悦”“吉祥”的品牌符号和精神图腾从此定格。“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燕子是吉祥的代表,而且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她翱翔于天南海北,她吉祥而有魅力。”东风“双飞燕”标识的设计者艾德昆曾经说道。
  半个世纪以来,东风“双飞燕”的形象在不断丰满,她的内涵也在不断丰盈。从“二汽”到“东风”,变化的不仅是名称,更体现了从十堰到襄阳再到武汉的“三级跳”。到了1997年,“東风”商标在国内汽车行业率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东风品牌被国家商务部授予“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2007年,东风品牌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中国名牌”,这是中国企业产品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
  另一方面,在东风成立后的50年间,东风公司累计产销汽车4500万辆,其中产销自主品牌汽车1800万辆,累计纳税超过4800亿元。
  在英国品牌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公布的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东风”品牌连续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价值汽车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东风”品牌以1292.38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榜单第37位。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东风公司以932.9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居65位,居全球汽车企业第10位,国内汽车企业第2位。
  (本文部分照片出自东风汽车)
其他文献
孩子的安全容不得半点忽视,多一道保障,也许就能避免一个悲剧。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正是针对于此,未来也会在车上全面配备,那么它到底有多靠谱呢?  近年来,“把孩子忘在车里”的新闻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是因为大人的过失,要了孩子的命。现实案例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曾做过一项实验,记录下汽车在熄火且关闭门窗状态下,在室外停留10min、20min、30min、60min的温度。温度对比  即便窗户留个缝,仅1
期刊
1971年,大获成功的P400项目最后一代车型Miura SV在日内瓦车展兰博基尼展台上正式亮相。同台亮相的还有Countach LP 500这款被定义为面向未来生产的概念车。Miura SV中的V代表“极速”,此车型最初仅为弥补S版市场空缺,但随着SV车型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使其最终取代了S版车型。  Miura SV是最受欢迎的兰博基尼量产车型,在当时被认为是最符合“超级跑车”的概念车
期刊
很多人了解到英菲尼迪QX60,可能是通過2014年最为火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作为节目的官方座驾,QX60凭借宽敞舒适的空间和精致时尚的内外饰赢得了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也成就了“中国通”戴雷以及这个车圈经典的营销案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目里的萌娃已然长大,可英菲尼迪QX60却迟迟没有迎来较大的更新换代。  6月24日,全新一代英菲尼迪QX60通过线上发布会实现全球首发,并宣布了其国产的消
期刊
对于大众高尔夫这款车型,想必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凭借良好的操作性能与品质保证,大众高尔夫系列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日,2022款高尔夫R旅行版官图在海外正式发布,为高尔夫系列车型又添一员。可以说这款车型是大众品牌集空间、动力、美学于一身的稀有车型。据悉,第八代高尔夫R旅行版将在8月陆续于德国、英国等地区上市。  外观方面,新款大众高尔夫R旅行版,在造型设计上沿用了普通版高尔夫R的设计语言,前脸扁平化的
期刊
近日,2021赛季F1奥地利大奖赛进行了正赛的争夺。杆位发车的维斯塔潘轻松夺冠,拿下自己本赛季第五场胜利,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车手积分榜上的优势。博塔斯获得第2,诺里斯第3再次登上领奖台。汉密尔顿获得第4名,佩雷兹受罚十秒最终排名第6位,两位法拉利车手都进入了前十,其中塞恩斯排名第5位。  在一圈的暖胎圈之后,开始了发车。维斯塔潘起步后迅速切线挡住了诺里斯,佩雷兹试图攻击诺里斯,但是没有成功,前五名
期刊
6月的CCPC,华淼以中汽传媒首席品牌鉴证官的身份重返赛场,实现由赛车手向说车人的华丽转型。本站比赛共有17款车型参与,它们中既有久经沙场的“老炮儿”,也有素未谋面的“萌新”。那么,是哪几款车型让CCPC冠军车手情有独钟,接下来我们一探究竟。賽场比拼凭内力,国车红旗显锋芒  红旗品牌近两年的火爆有目共睹,本次比赛国车红旗派出的选手有些“特别”,普通消费者想买却买不到。它就是红旗主打网约车市场的力作
期刊
近日,广汽丰田TNGA豪华大型SUV全新第四代汉兰达正式上市。作为率先开辟豪华大七座SUV市场的全球战略车型,汉兰达已走过了21年的光辉历程,全球销量超445万辆。近年来,随着汽车“新四化”浪潮汹涌而来,作为国内最早实现电动化车型量销的企业之一,广汽丰田一直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政策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导入全擎动力新技术,致力实现车型全面电动化。依托丰田TNGA架构和先进混动技术的双重加持,
期刊
提起阿斯顿·马丁,很多人首先想到就是詹姆斯·邦德。在007系列电影中,阿斯顿·马丁几乎已经成为了邦德的标志性“武器”。阿斯顿·马丁多年来专注于生产高性能的超级跑车,将非凡的设计、优秀的工程技术和杰出的手工艺进行完美融合,生产出高性能的跑车,从而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奢侈品牌之一。  阿斯顿·马丁这个英伦品牌对字母“V”情有独钟,大部分车型都采用了“V”开头的车型名称,比如性能卓越的Vantage,为赛道
期刊
6月24日,2021 CCPC(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公众站轿车组第二赛段正式落下帷幕,宣告着公众站第一阶段圆满完成。2021 CCPC公众站轿车组于6月7日正式开启,车队从贵州省台江县出发,带领大家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异域风情,感受“汽车+文旅+体育”融合的极致魅力,打造中国最美自驾路线,共同探索美好出行生活的新方式!  活动分为两个赛段。第一赛段的比赛从6月7日开始,到6月12日结束,持续5天
期刊
就BBA而言,一直以来奥迪都是一个务实派,但落实到车型上其同时又是该级别的销量引领者。从全新奥迪A4L的基因、设计、配置、性能和品质等方面不难看出,其压低售价以退为进的降维打击已经成功压制了同级车型。继承优良血统  国内用户偏好大空间,首先发现这一规律的当属奥迪,其在2008年首次将国产后的A4进行加长,相比欧版奥迪A4,彼时的国产A4L轴距加长了60mm,也将实际意义上的“L”概念引入国内,正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