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认识类课堂提问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的种类很多,认识类课堂提问即是其中之一。所谓认识类课堂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要求学生根据情境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自己的认识的提问类型。认识类课堂提问包括言论认识型、做法认识型、事例认识型、故事认识型、活动认识型等提问类型。下面谈谈这类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
  一、言论认识型
  言论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些言论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言论或观点,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言论有正确言论,有错误言论,也有正误混杂言论。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深刻认识有关言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在对言论的认识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言论,学生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的言论,时政性比较强的言论,贴近学生生活的言论等。第二,指导回答提问的方法。针对有关言论,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然后紧密联系教材中的知识点,积极进行发散思维,力求全面、完整、深刻地认识有关言论所涉及的问题。
  例如,教学“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时,教师引入了材料:在某中学,七年级(1)班以“如何让父母更快乐、更幸福”为主题的讨论会正在进行着。甲同学说:“我长大以后,将把世界上最豪华的房子买给我爸爸妈妈住,让他们感受一下现代和时尚。”乙同学说:“我要请爸爸妈妈吃世界上最豪华的宴席,让他们感受一下卓越和精美。”丙同学说:“我妈妈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手,我要经常给妈妈洗头,让妈妈的长发亮起来,飘起来。”提问:你如何看待甲、乙、丙三个同学的言论?
  这一提问就是言论认识型提问。正确回答这一言论,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甲、乙同学的言论虽然表明他们对父母有爱心,但也表明他们好高骛远;而丙同学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父母更快乐、更幸福。这样,学生就能深刻认识“从点滴做起”,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行为能力。
  二、做法认识型
  做法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种做法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做法,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做法有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之分。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促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答做法方面的一些问题;能够使学生明确行为的是非对错,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选取那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能够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能够指导学生行为的情境材料。第二,引导学生掌握回答的方法。如果是对正确做法的认识,就要从实际到理论,准确、全面地解答正确做法所涉及的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如果是对错误做法的认识,可以遵循这样的回答思路:即分析错误做法的危害——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错误做法进行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教学“奋斗成就未来”时,教师展示了漫画(略)材料:其一:两位同学在穿着上追求名牌服装:A同学问:“你的衣服是世界名牌吗?”B同学答:“不是名牌我才不穿呢!”其二:个别同学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的现象:C同学对D同学说:“哥们,今晚的作业太多了,我给你点小费,你帮我写吧!”其三:个别同学在生活中的浪费现象:E同学对正在吃馅饼的F同学说:“不爱吃就扔掉吧!”提问:你如何看待上述现象?
  这一提问就是做法认识型提问。该漫画情境材料列举了三个现象,实际反映的就是在穿着、学习、吃饭方面一些学生的错误做法。回答这一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通过讨论来统一认识:尽管生活富裕了,仍然应该艰苦奋斗。青少年应该把艰苦奋斗落实到学习上、生活上,落实到思想上、行动上,拒绝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
  三、事例认识型
  事例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一事例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事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事例有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之分。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促使学生深刻感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够促使学生对事例进行深入思考,丰富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够促使学生学习、借鉴正面事例,尽量避免或杜绝自己犯反面事例类似的错误,从而端正学生的行为。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选取最新时政材料,增强教学的时效性;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增强教学的生活性;选取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第二,引导学生掌握回答的方法。如果是正面事例,就要把握事例的主旨,然后回归教材,找到提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既可以进行理论分析,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和个人实际来谈;如果是反面事例,就要围绕事例的主旨,沿着“危害——原因——措施——怎么做”的思路来回答。
  例如,教学“走科教兴国之路”时,教师展示材料: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科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提问:谈谈你对重奖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这件事的认识。
  这一提问就是事例认识型提问。回答这一提问,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把握情境材料要说明的核心问题。该提问能够回答的角度较多,但是本节课是谈“科教兴国”的,因此应该围绕科教兴国这一核心问题来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结合实施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或必要性的有关知识来回答即可。
  四、故事认识型
  故事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个故事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故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情感,诱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言行的影响,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道德行为。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把握故事情境材料的取舍。展示故事要符合落实教学目标的需要,符合教学环节的要求,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不能随便在某一时候就讲故事,不能展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故事。第二,力求故事与认识相结合,达到“情”与“理”的水乳交融。   例如,教学“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时,教师展示了故事:于明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然而却是一位不幸的孩子。他5岁时,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了,他与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的病情加重,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他除了精心照料母亲,还养鸡、喂猪、捡废品,维持家庭生活。对于文化课,他总是挤时间学习,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的考试成绩每次都在全班名列前茅。提问:结合于明的故事思考、回答:对挫折你是怎样认识的?
  这一提问就是故事认识型提问。这里讲的是同龄人的故事,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于明遭遇到了挫折,他不屈服于挫折,并且勇于战胜挫折。这就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应该勇敢面对挫折。
  五、活动认识型
  活动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个活动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活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采取活动式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强化学生对活动的认识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全方位、高质量地达成教学目标。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引导学生切实、有效地开展活动。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设置活动,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发挥教师对活动的主导作用,要密切联系实际开展活动,要开展灵活而多样的活动。如果应该开展活动而没有开展,如果有关活动流于形式、活动效果较差,学生就不可能获得活动的亲身体验,也就难以谈活动的认识。第二,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认识和反思,通过对活动的认识,一方面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升华学生的活动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意水平和行为水平。
  例如,教学“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时,教师展示晨练记录卡,内容包括:今天是晨练的第几天,起床时间是什么时间,晨练坚持了多少分钟,自己的心情记录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晨练记录卡,介绍自己一周以来的晨练情况。提问:通过晨练活动,对于自己的意志现状,有了怎样的认识?
  这一提问就是活动认识型提问。这里的活动是晨练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肯定会对自己的意志状况产生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较强,有的同学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不强,不管是何种认识,学生最终应该认识到:坚强意志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六、总结认识型
  总结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归纳、认识有关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促使学生重新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逻辑性,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做好总结铺垫工作。教师应该在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对本节课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总结谈认识。如果缺少这样的铺垫,学生的总结认识肯定是不到位的,效果也肯定是不理想的。第二,引导学生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就主要内容、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认识。
  例如,教学“播种友情”时,教师在本节课的结束环节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友情我们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这一提问就是总结认识型提问。在这里,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归纳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友情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友谊观,积极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情。
  综上所述,巧妙设计认识类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求对事物的看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能够指导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这类课堂提问。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文学词”是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语篇所提供的语境,在阅读的三个重要环节加强词汇的教学,促进学生对词汇的感知、理解和掌握,有效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词汇 语篇 语境 细读 运用  词汇是组成语篇的基本材料,也是影响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活动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语篇中的新词语、新短语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去先将学生教会了,而在实际阅
如何上好数学课,对于每一位数学老师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如何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我们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
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未来。作为中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掌握更多的技能。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在中学阶段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要重点要培养学生养成哪些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各地中考对
【内容摘要】新课改倡导“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的教学新理念,要求地理学科教学要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走进生产生活实际.让地理的精彩在生活中展现,实现地理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地理教学 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变革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
【内容摘要】保证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课上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运用兴趣导入法、合理诵读等合适的教学方式;课下安排合理的巩固和延伸。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有效教学 提高  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该如何提高?指导学生阅读经典,传承民族文化应该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而文言文既是经典,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内容摘要】“玩泥巴”是天下孩童最惬意不过的游戏。在美劳教学中,运用纸粘土来“玩泥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通过游戏纸黏土,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创造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 纸黏土教学  弗洛伊德曾说过:“游戏着的少年儿童都与创造性艺术家一样,是在创造一个他自己的世界,是在以一种使自己快乐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他世界里的东西,并赋予了极大的感情,他创造了他极认真对待的幻想世界”。所以,在游
一个人的习惯会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未来。托尔斯泰有句话说得非常巧妙:“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对初中学生来讲,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仍然需要语文老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尤其是语文听课习惯。那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够帮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呢?  一、现状  近段时间,笔者一直在校内听课,向授课
【内容摘要】针对实际教学中初中英语老师忽视读前活动的现象,提出英语阅读读前活动的重要性,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策略指导。结合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中的案例进行论证,以期提高读前活动的效率,进而使整个阅读活动顺理成章而水到渠成。  【关键词】读前活动 初中英语 阅读能力  高效优质的英语阅读课能陶冶学生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作为阅读活动的第一步——读前活
【内容摘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引导,让学生介入课堂、参与课堂,直至主导课堂,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青春蓬勃的精气神和热烈度来“炒热”课堂,这是唤醒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活力 设计策略  由于高中历史的学科特性,许多历史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多以单一乏味的知识记忆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和效率。高中历史呼唤更具活
素质教育是指全面发展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从研究性学习方法提出以来,就不断被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初中的课堂由“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不再机械地死记硬背,而是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如今研究性学习方法还在进一步探索中,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性学习一定会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研究性学习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