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罗伦萨到比萨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j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于外部世界的印象,本世纪以前大都源于书本间或闻听。千禧之年后,我才有机会走出国门,亲临我心仪已久的域外之境。起初是出于工作的原因,后来便是有目的的旅游了。可以说我眼界的开阔,足迹的远达,伴随着祖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的一步步加深。尽管我初出国门便一步跨入所谓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却鲜有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感,我最大的游趣点仍出于早年读过的书本,可以说先验主观中的印象是我的第一向导。
  正是千禧之年后, 我因工作来到意大利,才得以游览意大利的历史名城,进一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文艺复兴古城佛罗伦萨


  很早以前,我便从书本上了解到,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有许多耀眼的头衔:它是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它原来还做过几年的意大利首都,后来才将首都迁往罗马的。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是北部与南部铁路、公路网的交通枢纽,阿尔诺河横贯市内,两岸跨有7座桥梁。市区仍保持古罗马时期的格局,呈现出中世纪的建筑艺术风格。
  全市有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乌菲齐美术馆和皮提美术馆举世闻名,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世界美术最高学府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蜚声世界,意大利绘画精华荟萃于此。作为文化中心,它有大学,还有艺术、文学、科学研究院与图书馆等。
  佛罗伦萨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文艺复兴时期。有个美第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保护和资助下,当时在佛罗伦萨聚集了众多名人,如“文艺复兴三杰”:著名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油画《西斯廷圣母》的作者——拉斐尔,那位《大卫》男裸体雕像的作者米开朗基罗;再如文坛“三巨星”:史诗《 神曲》的作者——但丁,小说《十日谈》(讲述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的100个故事)的作者——薄伽丘,《歌集》的作者——彼德拉克。此外,还有提倡“日心說”的“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方法之父”、“现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等等。
  当时,正是有了以上众多卓越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有了他们创造的大量建筑、雕塑、绘画、文学和政治理论作品,佛罗伦萨才像众星捧月,成为文艺复兴的重中之重,成为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
  以上这些名人,我之前都有所闻,也拜读和欣赏过他们的一些作品。心想,如果能到作者的故乡游览,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有趣的是,这次我才了解到,早在1980年2月22日,我所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不久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古城南京,因其与佛罗伦萨市同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秀丽的湖光山色,就率先与佛罗伦萨市建立了友好城市。这更激发了我要一睹佛罗伦萨市真容的信念。
  记得乘坐火车从博洛尼亚出发,不到一小时就到了佛罗伦萨,而后乘出租车找到宾馆住了下来。稍事休息,我们就走出旅馆,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佛罗伦萨的旅程。
  举目望去,佛罗伦萨市区美轮美奂的建筑鳞次栉比。铺着石块的街道很窄,车辆很难通行,所以交通主要靠走。
  不久,我们便来到了市政厅。仰头望去,看到市政厅门头上的佛罗伦萨市徽,主体是两只雄狮塑像,在阳光下活灵活现,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市政厅前面便是市政广场了。这个广场因为靠近市政厅而得名,又叫“领主广场”。它是佛罗伦萨市的中心广场,整个广场呈L型。
百花圣母大教堂

  后来,我查了资料得知, 百花圣母大教堂中央有个巨大的圆顶,是第一座文艺复兴式圆顶,共花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完成,是文艺复兴圆顶建筑的楷模。这座前后花了一百五十多年时间,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才最后完工的大教堂,至今已经成了佛罗伦萨的代名词。   百花圣母大教堂与罗马帝国的万神殿、文艺复兴盛期的圣彼得大教堂,并称古代欧洲的三大穹顶。百花圣母大教堂穹顶上的巨型壁画《最后的审判》,是16世纪艺术巨匠瓦萨利的心血之作。从佛罗伦萨百花圣母大教堂开始,欧洲建筑正式从“哥特时代”进入“文艺复兴时代”。
  另外,听说若想登上大教堂的屋顶,可从其右侧内的礼拜堂左边走廊进入,登上463级的阶梯。由那里俯瞰城市,想来应该是别有一番风味。
  时间有限,我无缘登上大教堂的屋顶,急忙拍了几张照片,便匆匆告辞,回到广场上的同仁们中间。
  就这样,我们在广场上尽情地参观着,犹如穿过时空,一下回到文艺复兴的时代,作为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使者,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参观游览,流连忘返。
  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落山了。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天际,古老的城市轮廓像一幅壮美的剪影,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不久,城市的灯光也亮了起来,与落日的余晖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
  这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广场,大步向宾馆走。

亲临比萨城的比萨塔


  回到宾馆休息,听说到比萨市坐火车只要一小时车程,我们便决定去比萨一游,探访一下比萨斜塔。对于今天信息时代来说司空见惯的比萨斜塔,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充满着神秘。
  关于比萨斜塔,我最初的印象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记得有一篇文章叫《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文中写道,古希腊哲学家中有一个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21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对此大胆提出质疑,并通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质量的铁球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试验结果,围在斜塔周围的人们亲眼看到: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落地,与伽利略说的完全一样。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都是对的!
  这个典故我记忆犹深,可以说像一粒种子深埋我的心中,启发了我关于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的思想观念。
  第二天一早,我们四人便来到火车站,登上开往比萨市的火车。
  在火车上,我通过精通外语的一位同仁,向同座的一位意大利老人请教一个问题:这个比萨市与我们吃的比萨饼有什么联系吗?
  这位热情的老人告诉我们:二者毫无关联。因为比萨饼的原产地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市,而且这两个词在意大利语中的拼写是不一样的:比萨饼拼作pizza,比萨市拼作pisa。我这才明白,原来是中文翻译中,异名同译产生了误导。这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接着,老人向我们讲了关于比萨饼的有趣故事。传说公元1600年,当地有一位母亲,因家里贫困,只剩下一点点面粉,正在为给孩子做点什么东西吃而发愁。邻居们得知后,凑来了一点西红柿和水牛奶酪。这位母亲就将面粉和成面团烙成饼,将西红柿切碎撒在上面,再把水牛奶酪弄碎撒上,然后放在火上烤,就成了香喷喷的比萨饼。
  现在,这种食品早已走向世界,并在我们中国安了家。我的小外孙就是一个狂热的比萨饼爱好者,几乎每天都想吃它,可见其味道的魔力。
  我们和这位老人随意交谈着,说笑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比萨车站。我们向友好的老人告别,下车后,便随着人流沿着通向斜塔的小街走去。
  与中国的旅游区一样,我们一路走着,一个接一个的简易商棚沿着小街两边排列开来,卖的全是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大小不一的比萨斜塔玩具琳琅满目。一些儿童小贩直接把那些斜塔往我们怀里塞,恍如进入国内的新旅游点一样。根据多次经验,我敢断定,其中许多商品上写的一定是“made in China”!
  我们谢绝了热情小贩的推荐,急切要一睹比萨斜塔的真容。
  终于来到一个号称奇迹广场的地方。在绿草如茵的广场上,三幢白色大理石建筑矗立眼前。
  我们通过一位正在游览的中国留学生了解到,它们分别是比萨大教堂、洗礼堂和钟楼。这钟楼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比萨斜塔!它那有些倾斜的银白色身躯,在春日的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
  这位留学生告诉我们,比萨斜塔建造始于1173年8月,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由于建造过程中发生了塔身歪斜的状况,工程曾间断了两次,耽误了很长时间。最后,前后历时200年,于1372年才全部完工。
奇迹广场

  本来,在意大利,这样的塔还有不少,但正是由于这座塔的“歪斜”,才使它成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绝笔”,也成了比萨城的标志。
  我想,世界各地的人们蜂拥而至,不正是为了一睹比萨斜塔的尊容吗?这真是歪打正着、福祸相依啊!
  这位留学生还告诉我们,由于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日益加大,它曾在1990年1月7日停止向游客开放,经过几年的修缮,耗资2500万美元,斜塔被扶正44厘米,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因此,2001年12月15日起,才再次向游客开放。专家认为,只要不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经过修复的比萨斜塔,300年内将不会倒塌,因为地下有大量铅块作为支撑。
  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阵激动。于是,我们围着斜塔,仔细观察,一一拍照,还学着别人的样子,举起双手,做着“推”的动作,拍上一张貌似把斜塔扶正的照片,作为有趣的纪念。由此想起,在动画片《哪吒闹海》里,有个托塔李天王,今天,我们可是过了一把“推塔天王”的瘾啦!
  听说付上15欧元即可登上塔顶,一览比萨城市风貌,因为时间有限,排队的人又太多,我们只好放弃。
  人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觉得,旅游何尚不是一个遗憾的经历呢?且留下一点遗憾作为念想吧!就像比萨斜塔一样,也许不完美就是一种别样的美!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 2008年10月17日,我国杭州市与比萨市结为友好城市,雷峰塔與比萨斜塔结为姐妹塔,双塔结缘,双市交好,由此拉开了比翼齐飞、共谋发展的序幕。
  终于完成了,从佛罗伦萨到比萨,我心中的文化启蒙之旅,这么远,这么久,似乎有半个世纪,所有的观念影像都一一沉淀在我的潜意识之中。
其他文献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馆是每所学校必不可少的“装备”。和高中体育馆相比,大学体育馆体积更庞大,功能更齐全,人气也更旺盛。而且不同的大学体育馆风格不同,有的传统,有的现代,有的个性,有的典雅,但无论如何,那里都是我们挥洒汗水、激扬青春的好地方!  最奥运:第一座奥运乒乓球专用赛馆  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竣工于2007年底,是奥运史上第一座乒乓球专用赛馆。体育馆翘起的屋檐伸展两翼,总设计师汤朔宁及同事
你的来信中还反映出两个小问题,我想有必要提醒你。  首先,周围不少同学有了大学专业选择的目标而自己还没有,你对此感到焦虑,这没必要。有些人现在选了将来还会再改,这种修改用得好就是抓住了人生中多次选择的机会,但用得不好就变成了早选早乱、多选多乱。所以,选择时更要紧的还是尊重自己的兴趣和擅长,要有主见。  我有一个同学,读书时不怎么偏科,成绩不错。当年他也一直没有太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后来上了不错的
在伦敦吉尔斯东大街9号的墙上有一块蓝色牌子,上面镌刻着这样的名字: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特尼1880年逝世于此。  这个名字,不仅现在的中国人不熟悉,就连在英国这个70%的居民每天都要喝一杯下午茶的国度里,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经历和来历。尽管他曾经做了一件对中国有着巨大损害,对英国有着巨大利益的事情。  罗伯特·福特尼(又译罗伯特·福琼)曾在19世纪中叶潜入中国,在中国人鼻子底下窃取中国的茶叶机密。他将
It’s difficult to find a piece of clothing as widely worn and loved as jeans. But why?  Jeans were designed as work-wear for labourers in America’s Western states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When a tail
【作者】任红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他好,唯以摄影为乐,倏忽三十余载,已逾天命,尚有余梦,师造化,与路同道。  殘秋去,初冬至,冷月缺,凉色满,无雪霜天,有夜将阑。年年有春华秋实,岁岁来夏暖冬寒,庚子之殇却迥异于以往。身处卑微,心中恳恳亦是枉然,但仍要祈祷悲悯众生,宽恕罪恶,直到灾祸的尽头,世界的末了。摄于河北省坝上草原
陕西民间自创的“biɑng”字,因为biɑngbiɑng面而走红,这个50多画的字,大概是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如果把这个字抄上1000 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前不久,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一些学生就亲身体验了一回——因为上课迟到,老师罚他们抄写1000遍“biɑng”字。有同学抄写到第200遍时,再也抄不下去了,还有同学向老师申请用画100个兵马俑的方式来替代。  对于这样的惩罚方式,有人认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拉丁美洲中南部的纳嫩丛林中,居住着一个名为“纳库克”的原始部落。纳库克人靠种植一种叫作“巴辛萨”的植物为生。简单的劳动使他们的语言也过于简单,所以,纳库克人没有文学。  但是,有一句诗在这个部落中代代相传了千百年。这句诗是他们全部的文学,是他们全部的信仰,也是写着他们全部命运的秘咒。如果把这句诗翻译成中文,应该是这样一句话:可是,我们是多么渺小啊!  读了上
阅读理解在英语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阅读理解题大致可分为浅层理解题和深层理解题两种类型。浅层理解题包括了解事实细节、猜测词意、推断指代对象、给事件排序、计算数据、理解篇章结构等类型的题目;深层理解题包括根据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总结文章主旨要义、拟文章标题、判断写作目的、感受作者态度等类型的题目。相对而言,深层理解题题量较多,也是同学们最容易失分的题目。下面笔者结合高考真题,探讨深层理解题的失分原因及对
2013年5月,某中学发布了《男女生交往过密判定细则》,规定了男女生之间交往过密的评判标准,其中包括“男女同学单独相处”“男女同学让另一方带饭”“男女同学以各种借口送对方回教室门口”等。细则中还表示,“一旦有学生违反,学校将依据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令校方没想到的是,该细则引发了热议,让不少人大呼“雷人”。在学校的论坛上,有学生留言:“太雷了,连带饭都有问题!”“早起去教室自修,看到已经有个女同
进入5月,天气逐渐闷热,与之相应的是教室里日趋白热化的复习状态。这其中,诚诚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他的两次模拟考试成绩都还不错,都在班上的“第一梯队”里,这着实让他开心了一阵,多少觉得对于高考自己有些稳操胜算了。可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眼看别的同学越来越努力,对比自己有些心不在焉的状态,诚诚心里不安起来。    诚诚说:  我的两次模拟考都考得不错,达到自己预想的水平了。最近常常觉得有些兴奋,期待高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