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策略的探讨

来源 :企业科技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in_st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务院在2015年7月4日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放在未来几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明确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并指明了发展趋势和方向,同时也意味着“互联网+”从宏观概念整体上升为国家战略与行动。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区),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和传统文化,由此,发展现代农业意义深远。文章从“互联网+”的含义着手,简要分析了“互联网+”在广西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成效与困境,为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广西;“互联网+”;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724.6;F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9-0120-03
  “互联网+”指的是以互联网平台为立足点和依靠,把互联网和各个行业相结合,帮助各传统形式的行业或产业完成转型升级的活动。广西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区),在各个地区不同农业生态类型、自然资源条件和其他条件的作用下,广西的现代农业建设、生产、发展和管理运作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模式和发展方向。总体来看,在“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各地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主要有2种模式,即建立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开发模式,把“互联网+”新思维和新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发展中,加速了广西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
  1 “互联网+”在广西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实践
  1.1 建立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将现代新兴产业发展理念作为理论依据,现代农民是经营主体,把新兴科学信息强化为科技支撑,是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的现代农业展示区域。2017年9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广西各个地区积极响应号召,在全区范围内基本建成了60个自治区级农业示范区、百个县级和百个乡镇级示范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现代化,依靠互联网为平台进行农业数据搜集与处理,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特色产业化。二是因地制宜,广西地理情况特殊,主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37.8%,广泛应用遥感技术采集信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规划确定示范区域的位置、规模,将土地资源利用率做到高效化,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三是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立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建立特色农业示范区能够让农民真正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通过示范,农民提高了思想观念、学到了农业技术,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1.2 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基本准则,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力量建立生产基地,租赁农户手中的土地使用权,该运行模式将零散土地用于规模化经营活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开发产业化。以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香蕉深加工为具体例子,该企业集农业种植、酒精生产、香蕉深加工、仓储物流等为一体,成功地将“互联网+”思维模式应用到现代农业开发中,从而进行大规模的香蕉种植和农产品加工,在生产技术上采用智能化控制实现滴灌技术和肥水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利用。同时,公司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形成产供销一体的农业产业链,成为家喻户晓的香蕉种植示范基地,该公司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农业的路子。
  2 “互联网+”在广西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实践成效
  2.1 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016年,广西65岁以上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0%,老龄化问题严峻,同时城镇化率较2015年明显增加,这就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在农村,传统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劳动效率较低。而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是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解决广西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和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依托互联网,不仅实现了农业信息的大量搜集和处理,而且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及农业信息化和规模化生产,以简单的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的现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变了传统农业以农民个人为中心的生产形式,农业生产模式得到了转型和升级。
  2.2 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在广西,尽管传统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基础经济来源,但其和工业、服务业3个产业之间未真正形成产业融合,以互联网为平台,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相融合,改变了以往第一、二、三产业泾渭分明的状态,农业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经营和销售,带动工业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
  2.3 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把大数据、云计算和遥感等新兴技术应用到现代农业,最直接的效益是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尤其是在农业中应用滴灌、冷库储存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使用。农民通过互联网平台做宣传、开网店,诸如微信、美拍、淘宝等,把农产品通过网上进行销售,解决了过去农产品上市成本高和销售渠道窄的问题。
  3 “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困境
  3.1 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意识落后
  意识支配行动,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和思想观念落后是阻碍“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发展的根本因素。广西农村人口数量大且多分布在大石山区和喀斯特地区,农民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对新事物和新观念接受能力不强,农民自身较低的文化素质和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和操作能力不相适应,加之农民传统农业思想根深蒂固,在“互联网+”新思维和传统农业观念撞击下,农民对新兴产业持有怀疑态度,要想农民参与到新理念和新发展模式中,是相当困难的。
  3.2 互联网普及率低
  在广西的农村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建设步伐相对滞后,电脑数量少,电脑普及率较低,农民使用电脑能力不足,农民对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等新概念缺乏认识,甚至有些农民从未见过电脑,更不用说使用电脑和进行网上购物。但在近几年电腦和互联网的普及之下,自2010年以来,广西网民的规模逐渐扩大,互联网普及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具体数据见表1。   由表1可知,2010—2016年,尽管广西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在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但若想在农村区域获得电子商务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快速发展,仍旧需要继续推广普及互联网。据了解,这些网民中绝大部分是城镇人口,城市人口电脑使用量远高于农村,广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较低。
  3.3 农村物流配送产业相对滞后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依靠畅通的物流配送产业。目前,由于广西喀斯特为主的地形地貌特征的阻碍,所引起的交通不畅导致物流发展速度相对滞后。据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资料,在广西农村物流总额占全区物流总额比例较低。农村物流产业不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就难以展开,那么大数据和智能化等新兴技术在农村也没有用武之地,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也难以形成。
  4 “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策略
  4.1 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企业或农场主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大规模土地之后,加大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尤为重要,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农业机械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水平和自身文化素质。农民的思想意识水平是影响“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广西实现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因素。通过培训让农民学习必要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了解互联网发展现状,开阔農民视野,真正让农民参与到“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中,循序渐进地让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被农民广泛应用并成为习惯,只有这样,“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才能真正促进传统农业模式转型升级。
  4.2 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普及率
  “互联网+农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中的再次农业技术革命与创新,需要更加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作为理论和技术支撑。当前的客观阻碍条件在于,广西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不高,农村电脑拥有量不足,依靠互联网为平台的农业经营和管理难以展开。当下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农村电子商务、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和农业服务网等都是依靠互联网平台进行运行,政府需要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互联网农村全面覆盖,满足农民对农业市场信息和数据搜集与处理的需要。
  4.3 发展农村物流配送产业
  农村物流的发达与否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缺乏了顺畅的物流链,互联网平台对于农业的转型升级也只是杯水车薪。目前,全区范围内尚未实现快递到村的物流服务,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物流研发力度,创造良好的物流条件,实现县—乡镇—村三级管理,形成物流产业链,物流产业本身也是依赖互联网平台,农村作为农产品原产地,完善的农村物流配送产业,有助于扩大农业规模,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4.4 做好“互联网+”战略规划
  作为一项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互联网+”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广。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互联网+”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政府层面来说,更要从国家长远发展的层面出发,统筹兼顾,协调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落实“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规范性、指导性的“互联网+”发展指导意见和规划。
  参 考 文 献
  [1]杨继瑞,薛晓,汪锐.“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思维与创新路径[J].经济纵横,2016(1):78-81.
  [2]汪泽根,戴钦,范晓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探讨[J].基层农业推广,2016(3):14-16.
  [3]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9):29-33.
  [4]陈红川.“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16):143-147.
  [5]桑高峰,赵月,徐丹丹.“互联网+”农业面临的现实挑战与未来前景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9):19-20.
  [责任编辑:高海明]
其他文献
9月中旬召开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中央补助标准为每小平均7500元。在此基础上,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和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增加补助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其中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相当之大。本文围绕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
农业部日前发布消息,据对全国夏粮主产区的12个重点市县分析会商,今年夏粮丰产的苗架已经搭起,只要后期天气正常,小麦增产希望很大。针对目前局部地区病虫害偏重、部分田块存在倒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也随之进步,逐渐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其影响力融入到了各个产业和领域,教学领域也不例外。但是,“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具体影响和作用
浙江省瑞安市高楼镇营前官岩村种植场专业化无菌培养珍稀名贵药材铁皮石斛苗,一年可成功培育25007/株种苗,销往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
地处滇东北的会泽县,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牛栏江、小江、以礼河等江河在山间切分出若干条河谷。这里拥有丰富的冷流水资源,非常适合冷流水特色渔业的发展。近年来,会泽县围绕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档案工作,正处于从“封闭型”管理到“开放型”服务。从传统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转型期,文章从党和国家的安全角度上阐述了档
水稻生长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应本着治早、治小、治了的防治策略,抓住发病初期、破口、抽穗等关键时期,重点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水稻螟虫、稻飞虱。
在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运用了文本解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运用有助于使学生形成语感、培养语文思维、满足情感需求、拓展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