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4soph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踪。
  ——王开岭《古典之殇》
  当城市化消磨了城乡的界限,当雾霾吹散了炊烟的形状,当老屋被碾为脚下的泥土,人们匆匆归去,却发现故乡正一点点消逝,自己已无家可归。
  当地理意义上的故乡的轮廓逐渐模糊,我们唯有用回归心灵的安静与平和来代替现实的归去,才能真正完成对世俗生活的超越。正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归去的传统。归去,就是将心灵从世俗纷扰中抽离出来,并把它安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格局中。但是,一个人如果无法摒弃心头的杂念,达到一种安宁淡然的心灵状态,那么他即使跳出了城市的名利场,也会迷失在乡村的圍城中。
  倘若一个人内心足够平静与淡然,那么回归城市还是回归乡村便只是一种形式。拥有一颗平和的内心,即使是身处繁华的楼宇之间,人们依旧可以漫步街道,感受赏花望云的惬意,过着“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悠闲生活。正如维也纳的居民,他们将工业的喧嚣固定在城市的边缘,而在城市的中心,人们依旧能够平静地享受生活,可以看到夜空中闪烁的明星,可以听到教堂日暮时分的钟声。归去,是要回归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与其说我们怀念的是故乡,不如说我们怀念的是那种与人心灵相通、安静而热闹的生活状态。在安静的角落里独自欣赏世界的热闹,这是一种智慧。懂得了这一点,城市和乡村都可以成为人们的归宿。
  生活,需要温柔的凝望;凝望,需要最虔诚的热爱。荷尔德林曾说过:“人充满劳绩,但仍然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诗意地栖居,不正是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吗?归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回归生活的本身,更真切地拥抱生命中的喜怒哀乐。身逢战乱,丰子恺被迫携家四处流亡。他在流亡的途中写道:“低下身去触摸泥土,她在哭泣,我却没有什么法可想”,“孩子和小鸡一起哭泣”。只有直面时代的风雨、抓住生活本身的人,才能把流亡所至的每一寸土地都当作自己的故乡;也只有这样一个回归心灵的丰子恺,才能留有那份平和与淡然,在现实的悲欢离合面前卓然独立。
  木心把流浪当作他的美学。从绍兴到上海,再到纽约和欧洲,何处是木心的故乡?他一生流浪,却又一生安守心灵的家园。于是,当流浪成为一种归去,当心灵摆脱了世俗的喧嚣,一个人也就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正如白居易所言:“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辉煌成绩,这一切都源于创新。不仅是中国,小到每个人,大到整个世界,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激发着创新的动力。在创新路上,人们要常敢破格。  一成不变是无法进步的,正如《少年中国说》中所说:“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人们总是在探索着未来,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灿烂的明天,但是如果人们的未来和现在一样一成不变,那樣
期刊
我在乡间小路上走着,耳边一遍遍回响老师和家长略带焦急的劝告:“我们尊重你的梦想,但你现在正是学习的时候,不是每一个放弃学业的人最终都会如愿以偿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作家的。”我的心情真是低落到了极点。我不想相信所谓过来人的说辞,我只是想用一腔热血闯出一片自己的青春,这样难道不对吗?  低着头迎着月光,我进了院子,不经意间看到前几天刚栽下的几株夕颜现已蔓延到池边,郁郁芬芳,肆意舒展着花瓣,在月下泛着淡淡
期刊
一、我和妈妈签合同  我和妈妈签了一份合同。你一定会疑惑:都是一家人,为什么要签合同呢?那我就来告诉大家它的内容吧!  第一条:妈妈要监督我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工整。我不能拖拖拉拉,也不能不听妈妈的话,否则就不能吃糖。第二条:妈妈绝对不能在我学习时玩手机,不能无故给我留课外作业。第三条:妈妈不能逼我吃饭,不能说让我再多吃几口这样的话。我知道自己饿不饿。我要提醒妈妈注意饭量,以免妈妈过度肥胖。第四
期刊
你若成风,便化作了自己想要的榜样。  在最美好的年华,不必和什么人相遇,只要学会欣赏自己——时刻充满活力的身躯、明亮的眼眸、真诚的笑容和昂扬向上的斗志。  而你則是最美好的少年,粉黛不施,素面朝天,一件衬衫搭上一条牛仔裤,与清爽的头发一起,站在那儿便成了一道风景。盼望着晴天,用挥洒不完的热情换来畅快淋漓的汗流浃背。满腔热血更像是从山谷底部逆袭而来的劲风,直冲向山顶,吹得人精神为之一振,让人肃然起敬
期刊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  我和小妹之間,便似这种缘分。十二岁那年,随着一声啼哭,她成为了我生命中美丽的意外。妹妹,那小小皱皱的一团,成为我成长路上不可抹去的风景。  一开始,我很排斥她。她的出现,使我变得透明了起来,往昔大人们的目光都从我身上挪开
期刊
一、目标:  让学生知道本地的商业场所和选购商品的有关常识。  在逛商场时遇上如何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在逛商场时遇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要这样灵活的去处理  二、难点:  如何购买商品和享有哪些权利  三、重点:  识辨购买商品的真假。  四、导入  师问:“你们自己买过东西吗”?  学生回答:“有”  师问:“买过什么东西呀!”  学生回答:“买笔、零食、笔记本、文具盒、娃娃??”  师:“你们
期刊
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不仅需要高耸入云的枝干,也需要茂密厚实的根系;一个拥抱未来的民族,不仅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也要有根深千尺的精神厚度,更需要这个民族文化底蕴的养分来滋润。正因如此,那些流传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需要为人所知,让人铭记。  遗憾的是,当今荧屏,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它们大多以明星、“小鲜肉”的出场博取眼球,在尴尬搞笑的同时,也掩藏不住背后文化内涵严重缺失的问题。
期刊
已经不记得是哪一天的哪一节语文课上发生的事了。  但是每当看到韦东宏同学,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件事,同时心里还会感到一份淡淡的歉意……我突然有一股冲动,要把这件事情写下来,于是尽力去回忆……  那是一节语文习题辅导课。  如往常一样,我把语文练习册上孩子们感到比较难,出错也较多的题目提出来,专门在课上与孩子们研究、解决。当时準备讲解的是一道练习题,题目要求是“读一读,画一画”,具体内容是:周老
期刊
法律需要温度,这并不是对恶人行径的恣意纵容,而是对善人善举的崇高礼敬。 ——题记  众所周知,七月初上映了一部口碑很好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影片一经上映就火遍了大江南北。这次徐峥展现给观众的不再是《泰囧》这种让人一笑而过的喜剧,而是真正拍了一部有深度的,发人深思的优质电影。这部电影直戳大众笑点与时代痛点,将“就医难,用药贵”这个社会问题刻画得入木三分。影片語言简单,人物设定诙谐幽默,可其背后所
期刊
晚上和同学逛街,我站在一家店门口等她。七八点钟正是街市上最热闹的光景。  我刚拿出手机,一位老奶奶就开口了,我这才发现她已经在我旁边站了有段时间了。她个子不高,佝偻着背,眉头微蹙,眼神黯淡,深陷的眼窝里含着一个乡下老人在陌生环境中的孤独与无助。她试图和我搭话,操着一口方言,我听得很费力,大意是她想打个电话但是没有手机。“唉,要是能打个电话就好了,就是没有……”  忽然,那黯淡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