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一幕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ewong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和同学逛街,我站在一家店门口等她。七八点钟正是街市上最热闹的光景。
  我刚拿出手机,一位老奶奶就开口了,我这才发现她已经在我旁边站了有段时间了。她个子不高,佝偻着背,眉头微蹙,眼神黯淡,深陷的眼窝里含着一个乡下老人在陌生环境中的孤独与无助。她试图和我搭话,操着一口方言,我听得很费力,大意是她想打个电话但是没有手机。“唉,要是能打个电话就好了,就是没有……”
  忽然,那黯淡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似寒光射来,不禁使人一凛。她突然一把拽住我的胳膊,另一只手向手机伸去,力气竟十分大......先前听说的种种都浮出脑海。这是她熟稔于心的套路?她的目的并不止于手机?背后还藏有拐卖、强奸、乃至杀人灭口......恐惧浮上心头,我突然生出力气,挣脱开来瞪着她,大声喝道:“你干什么?”她却也不惊慌,只是周身都颓唐下去,讪讪地嘟囔着什么,瘪着嘴,眼里的光黯淡下去,又变回可怜的模样。我心中骇然,忙去找同学。回头远远望过去,她又朝另一个年轻人走去,而在她身后不远处有个男青年一直在附近游荡,若即若离。
  后背渗出一阵冷汗。回想平日里,妈妈好像总有很多不必要的担心。出去玩必须禀报时间、地点、同行人员;要确保手机畅通,不能关机;晚上几点前必须回家,逾时就会传来连环催命Call……在她眼里,外面世界的生物,对于她17岁的女儿来说,都如狼似虎。
  想起前不久她给我看的一篇文章,大概是讲一个女大学生路遇一对流浪老人的求助,很热心地带他们去吃饭,老人却执意要到一家破败冷清的小饭店去吃,谁知,女孩一进这家店就再也没有出来,从此她的名字上被打上了“失踪”的印记。
  当时匆匆浏览,并未放在心上,我一直觉得这些危险的事情离我的生活太遥远,并觉得凭借自己十几年闯荡人世间的经验应该可以分辨好人与坏人。再者,即使遇到了,以我的聪明才智定能成功脱逃。比起人心险恶,我更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总觉得妈妈丢弃了太多纯真与善念,以恶意来揣度人性,未免太过冷漠。朱成玉说“悲悯是冷凉尘世里的炭”,我想,终究是有足够多的薪火,来点燃生活里的美好。
  而就在刚才,生活却实实在在地给我上了一课,先前还对妈妈的过度保护不屑一顾,转身就在自己身上得以应验。人群熙攘的闹市区,竟有人敢如此猖狂行恶。心情久不能平静,是庆幸,更是震惊。
  看多了各类传媒报纸中的鸡汤文,最后总以温情结尾;从小我们被教导常怀善意,营造温情,但是“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黑龙江佳木斯17岁少女送孕妇回家被奸杀案”、“山西大同17岁女孩因热心助人竟被拐走奸杀”……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看,近年平均每天有超过7起猥亵强奸案,而这种犯罪案件极为隐蔽,很难走到司法程序。有专家预估每一起案件浮出水面,后面都有7起藏在水底。
  正如《十宗罪》所说:“人性之中有着冰山一样的冷漠和残忍”。善良没有错,错的是人性中被放大的恶。更可怕的是,如台湾青年作家林奕含一样,他们遭遇不幸后,所面对的往往不止身体上的伤害,还要面临二次伤害。他们本应得到最深切的同情,社会却反将矛头指向受害者自身,最终压垮他们,将他们推入深渊。鲜花凋零,是谁之过?
  这世界充满阳光,但暴风雨又何曾消失?究其原因,还是对儿童、女性的安全教育不够到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还是缺失的,特别是农村父母在这方面意识完全是空白,从而无法告诉孩子,如果有人对你做这些行为是不对的,是对你的伤害,你要大声说“不”!只有我们提高对猥亵犯罪的安全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不滥用善良,是远离伤害的前提。當你弱势对方强势,请不必善良;当对方让你进入封闭空间帮忙,请不必善良;生命危急关头,请不必善良……我们应用理智战胜情感,面对弱者不丧失基本的判断能力,面对强者不畏畏缩缩,一旦发现身处不利境地,懂得拒绝和求助。周围的人群、警察、电话,都是身边最易得且最有用的资源。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整个社会对于猥亵、性侵的容忍度一再降低,所以,恪守内心善良的同时,请告诉那些尚未有辨别善恶能力的孩子:这个世界好人很多,但坏人同样也不少,世界没有我们期望的那样简单,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不盲目的善良并不意味着漠视,而是需要我们学会甄别,何为善良,何为陷阱?不只有教科书上的文化需要学习,善良,是一门更重要的学问。比起泛滥到危害自身的善良,更需要“勿以善小而不辨”的警惕。
  愿每个善良的人都能够被温柔相待,毕竟当发生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其他文献
不知从何时起,我读书变得越来越功利了——尤其是中考那年。那年的考纲纳入了很多要求阅读的名著,阅读量陡然增加,给复习任务繁重的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面对这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我脑海中产生了一个绝妙的计划。  于是,假期的一天清早,我就按照既定的行程开始了一天的奔忙。要赶去国家图书馆,时间很紧,因为要去完成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我攥好头天晚上列好的“任务清单”:《红岩》两天完成,《水浒传》四天完成,《鲁宾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辉煌成绩,这一切都源于创新。不仅是中国,小到每个人,大到整个世界,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激发着创新的动力。在创新路上,人们要常敢破格。  一成不变是无法进步的,正如《少年中国说》中所说:“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人们总是在探索着未来,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灿烂的明天,但是如果人们的未来和现在一样一成不变,那樣
期刊
我在乡间小路上走着,耳边一遍遍回响老师和家长略带焦急的劝告:“我们尊重你的梦想,但你现在正是学习的时候,不是每一个放弃学业的人最终都会如愿以偿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作家的。”我的心情真是低落到了极点。我不想相信所谓过来人的说辞,我只是想用一腔热血闯出一片自己的青春,这样难道不对吗?  低着头迎着月光,我进了院子,不经意间看到前几天刚栽下的几株夕颜现已蔓延到池边,郁郁芬芳,肆意舒展着花瓣,在月下泛着淡淡
期刊
一、我和妈妈签合同  我和妈妈签了一份合同。你一定会疑惑:都是一家人,为什么要签合同呢?那我就来告诉大家它的内容吧!  第一条:妈妈要监督我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工整。我不能拖拖拉拉,也不能不听妈妈的话,否则就不能吃糖。第二条:妈妈绝对不能在我学习时玩手机,不能无故给我留课外作业。第三条:妈妈不能逼我吃饭,不能说让我再多吃几口这样的话。我知道自己饿不饿。我要提醒妈妈注意饭量,以免妈妈过度肥胖。第四
期刊
你若成风,便化作了自己想要的榜样。  在最美好的年华,不必和什么人相遇,只要学会欣赏自己——时刻充满活力的身躯、明亮的眼眸、真诚的笑容和昂扬向上的斗志。  而你則是最美好的少年,粉黛不施,素面朝天,一件衬衫搭上一条牛仔裤,与清爽的头发一起,站在那儿便成了一道风景。盼望着晴天,用挥洒不完的热情换来畅快淋漓的汗流浃背。满腔热血更像是从山谷底部逆袭而来的劲风,直冲向山顶,吹得人精神为之一振,让人肃然起敬
期刊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  我和小妹之間,便似这种缘分。十二岁那年,随着一声啼哭,她成为了我生命中美丽的意外。妹妹,那小小皱皱的一团,成为我成长路上不可抹去的风景。  一开始,我很排斥她。她的出现,使我变得透明了起来,往昔大人们的目光都从我身上挪开
期刊
一、目标:  让学生知道本地的商业场所和选购商品的有关常识。  在逛商场时遇上如何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在逛商场时遇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要这样灵活的去处理  二、难点:  如何购买商品和享有哪些权利  三、重点:  识辨购买商品的真假。  四、导入  师问:“你们自己买过东西吗”?  学生回答:“有”  师问:“买过什么东西呀!”  学生回答:“买笔、零食、笔记本、文具盒、娃娃??”  师:“你们
期刊
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不仅需要高耸入云的枝干,也需要茂密厚实的根系;一个拥抱未来的民族,不仅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也要有根深千尺的精神厚度,更需要这个民族文化底蕴的养分来滋润。正因如此,那些流传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需要为人所知,让人铭记。  遗憾的是,当今荧屏,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它们大多以明星、“小鲜肉”的出场博取眼球,在尴尬搞笑的同时,也掩藏不住背后文化内涵严重缺失的问题。
期刊
已经不记得是哪一天的哪一节语文课上发生的事了。  但是每当看到韦东宏同学,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件事,同时心里还会感到一份淡淡的歉意……我突然有一股冲动,要把这件事情写下来,于是尽力去回忆……  那是一节语文习题辅导课。  如往常一样,我把语文练习册上孩子们感到比较难,出错也较多的题目提出来,专门在课上与孩子们研究、解决。当时準备讲解的是一道练习题,题目要求是“读一读,画一画”,具体内容是:周老
期刊
法律需要温度,这并不是对恶人行径的恣意纵容,而是对善人善举的崇高礼敬。 ——题记  众所周知,七月初上映了一部口碑很好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影片一经上映就火遍了大江南北。这次徐峥展现给观众的不再是《泰囧》这种让人一笑而过的喜剧,而是真正拍了一部有深度的,发人深思的优质电影。这部电影直戳大众笑点与时代痛点,将“就医难,用药贵”这个社会问题刻画得入木三分。影片語言简单,人物设定诙谐幽默,可其背后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