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文体自选与文体倾向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353525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纲解读】
  “符合文体要求”是《新课标语文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基础等级的第二条要求。
  这个要求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所谓“文体”,是指《考试说明》中所说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等文章体裁。近几年的大多数情况是“文体不限”,但有时也有明显规定写某一种文体的。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材料中一般存在一定的文体倾向。
  其次是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记叙文就是要以写人叙事为主,议论文就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充分的说理。
  【样题分析】
  (2015年高考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2015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題目发生了重大变化,形式上一改过去的单一试题,出现了二选一的情况。但仅仅看到题目外表形式的变化,还是远远不够的。
  先看第一题,“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显然要求写人叙事,文体方面已经无可选择。善于写议论文的学生被排除在外。
  题目也包含了两个角度:一是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是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考生要写好这“一天”,必须对中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精神比较了解,可以通过再现历史事件,虚构“我”与英雄的交流,再现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都不可缺少。通过这虚构的一天,体现“我”与英雄的理解,表现出自己在思想境界方面与英雄的不同和“我”对英雄人物的钦敬之情和效仿之志等。
  既然是记叙文,写“一天”,就要找到适合表现英雄的一天,如写岳飞,可选择他在朱仙镇大破金兵时,与在风波亭含冤而死的一天,既有英雄凛然大义的精神风貌,也要有英雄儿女情长的凄婉缠绵;写黄继光,就选择他奋不顾身,堵住敌人的枪口的一天,通过对话,揭示英雄为国献身的心理准备,还有有他对家乡的思念、对和平的向往等。
  “深入灵魂的热爱”没有限制文体,似乎可以放手写议论文了。
  题目的内容限制在一“物”,这个物可以是(梅花除外的)植物、动物或者器物。文体的选择初露端倪,既然是写“物”,最直接的选择是“咏物”之类的文体,例如中学课本上出现过的《白杨礼赞》《爱莲说》等,都是范文。可以叙述、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只是以议论为主,阐明某种道理就很困难了。
  标题中的“热爱”二字,也在告诉考生这是要求表达情感的,这种情感建立在对所选的“物”进行叙事、描写的基础上,“热爱”之情才不是空洞抒情的。托物言志之类的文章不排斥议论,但一定要议论出某种热爱的道理也会显得勉强。“深入灵魂”究竟是多深?为什么会这么深?也只有用记叙事件来体现。
  再看题目最后几个词语,“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也说“文体不限”,但“可议论”,说明文中可有议论成分,并没有强调非要使用议论文体不可。“议论”“叙事”“抒情”均可,那样的文章是什么文体?那就只有抒情散文了。
  本题目取材于试卷上的阅读题目《说起梅花》,而那篇文章正是散文。
  可以说,2015年的北京高考作文几乎排除了议论文。
  【高分捷径】
  从2015年高考作文的要求来看,作文题目在文体方面大部分还是“文体不限”“自选文体”,还有一些明确提出“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的,与文体不限区别不是很大,只是选择范围稍微窄的一点。但有试卷改为“明确文体”,这就突出了对文体的要求,考生要规规矩矩地去写出记叙文、议论文或其他文体,把文体特征鲜明地表现出来。这样,“四不像”的文章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
  1. 了解文体规范。
  议论文就是要阐述鲜明的观点,并用丰富恰当的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晓人以理。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逻辑性强,其中如果有叙事,这种叙事极为概括简练。
  记叙文,就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一般要求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内容主要是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做清楚的叙述。里面可以有丰富的描写,也可以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基本特点是写人、叙事,时空变换都具有形象性。
  说明文的目的是介绍知识,以解释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基本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材料的知识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试中,考生首选的文体就是议论文。高中阶段,经过了议论文的强化训练,大部分学生似乎忘记了怎么写记叙文,有时想写记叙文,但还停留在一人、一事的简单理解中不敢下笔。说明性文体几乎没有出现过。
  注意,有时候夹叙夹议使用得当,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2. 分析作文材料在文体方面的要求或倾向。
  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没有选择的自由。如果“文体不限”或“自选文体”“文体明确”,那么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了。有的文题,虽然没有在“要求”中规定考生用什么样文体来写作,但是,题目本身却已经暗示你必须用某种文体来写作,考生必须找到这种文体倾向,准确判断这一话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一旦使用错误文体,恐怕写作很难展开。   审出文体倾向,再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如擅长形象思维,又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可选记叙文;擅长抽象思维,又有相关的论据和事实论据,可选议论文。当然,考生如果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说明文更有新意。
  例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内容限制在“大李”“老王”和“小刘”三人之间。考生应该先把这三个人进行“类”化處理,抽象出他们各自的形象特点。
  第一个人物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可见大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
  第二个人物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与大李不同,老王并未做出行业内新的突破,但是他认真专注,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极致,因而具有“爱岗敬业”的特点。
  第三个人物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小刘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他不是某一领域内最优秀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事实上这道题目向我们展示了三种生活方式,考生认为最具风采的那个人的生活轨迹,也正是其向往所在。
  “明确文体”,还是没有限制文体,但强调了对文体特征的要求。考生如果写记叙文用另一个人的生活事迹诠释题目中的任何一人的生活事迹,显然不合适。“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必须要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所以必选议论文无疑。
  【写作误区】
  1. 没看清题目的文体限制,选错文体。
  近几年,考生习惯了“文体不限”这种自由,总觉得看不看题目中的文体要求都一样,写什么文体都可以。等到文章完成,才发现文体不合要求,但为时已晚。如2015年高考北京卷作文第一题,题目是“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有考生通篇写成了议论文,因为标题里有“假如”二字,好像就只有讲道理,很容易往议论文的路子上走,讲“我”和英雄相处一天,认识到他们的精神怎么的伟大不平凡,可是题目明文规定写一篇记叙文,必须要选准人物,以叙事为主体展开文章。
  2. 不清楚题目的文体倾向,选错文体。
  本来题目材料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文体倾向,考生感觉不到这种倾向,还要坚持用自己习惯的文体去行文,这就会给自己制造困难,无话可说。
  一般故事材料里面包含着某种哲理,倾向于议论文体;由某种名言构成的话题材料,往往记叙文、议论文均可;如果是带着强烈感情味道的题目,最好还是写记叙文或散文。如前几年的天津卷“我说90后”,谈“90后”,就是一个话题,而且题目里面有“说”,就是明确要求议论了,再去选记叙文,显然就不符合“说”的要求。硬要构思记叙文,其难度可想而知。再如标题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标题中有“我”,选取别人的事例就不符合要求,不能选取别人的事例,论证起来很困难。那就叙述亲身经历,叙事,夹叙夹议,写好“我”就行了,不用再费尽心思地构思议论文了。
  【模拟练习】
  请以“声音的味道”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
其他文献
新课标将家国情怀列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统编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还专门设置了以家国情怀涵育为主旨的活动课程,足以凸显家国情怀涵育的重要地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将情境创设的梯度与情怀涵育的深度相统一,是一种必要且可行的尝试。例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作者曾尝试引入外滩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一典型历史现象进行有深度的探讨,设计了一节以家国情怀涵育为主题的活动课。围绕上述探讨
自今年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开展以来,济南市法院深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站稳人民立场,把信访积案化解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任务来抓,按照积案化解工作“路线图”和化解时间表,对标对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向前推进,强化包案责任,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  截至目前,上级法院交办信访积案160件,已全部化解,化解率为100%;济南市联席办交办信访积案77件,已申报化解76
并列连词and 是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其结构为A and B 或A , B and C,其中,字母A、B、C代表同类的词或短语,即A、B、C的词性相同,若是动词,其时态和非谓语动词形式也要一致,即“并列一致”。and是答题的关键依据,它涉及所有的题型,尤其是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因此,备考中要以和(and)为贵,重点关注。  一、语法填空  [例1](2016全国III卷) Confu
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曾说过:“人能做什么的唯一线索就是人已经做过什么,因而历史学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1]进行历史人文教育,其实质意义在于认知自我,了解社会。正如吕思勉所言:“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2]所以,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借助历史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学会准确表达个人观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为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综合分析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政治生活》模块试题的最突出特点是:始终以年度时政热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查,坚持能力立意为主导,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引导考生运用学科基本知识领会现阶段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提高认识社会、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提升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一、重视基础考查,坚持
【考纲解读】  所谓“中心明确”,包括两方面意思。首先要求作者明白自己的“立意”, 即明确“为什么写”和“写什么”。这个“意”又叫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记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或歌颂,或批评;议论类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对某个问题所持的鲜明态度,或赞成,或反对。  其次是能让读者清晰明白而確定无误的在文中找到作品的主旨句。而这种主旨句往往是通过“
我曾在2006年带出一个省语文单科“状元”黄春明,2008年又带出一个省语文单科“状元”苏庆林,2012年培养出140分的语文尖子孙婉莹,孙婉莹也是当年全省文科总分“状元”。于是一些本校的或者外校的高中老师,尤其是现任高三语文教师纷纷打电话咨询或当面追问我培养“状元”的秘诀。秘诀之类当然说不上,但硬要说一些做法,或许可以略陈一二。  诚然,在芸芸考生之中,有 “状元”实力的同学委实不少,到底状元最
【基本情况】  小娟,女,18岁,高三学生,因为几次向班主任请求换回普通班,班主任转介给我的。原来小娟从高二进入重点班后开始感觉压抑,到高三时觉得压力越来越大。高一在普通班时学得轻松自在,在班上一直保持在前几名;高二时因为成绩好进入重点班,刚开始感觉挺好,进重点班是自己渴望已久的,父母老师都为我而自豪。可是慢慢就觉得压抑了,每次成绩都在班上末尾几名。不能忍受班上的同学回答问题做作业比我快,特别是和
对于私人经营的实体书店,生意和人气不仅是兴盛的代表,更是活下去的依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体书店日子着实难熬。  “实体书店对空间依存度高,读者要有足够逗留时间,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人员聚集。”北京某实体书店负责人马笑巍坦言,疫情期间对于书店这种场所,公众唯恐避之不及。除了生活必需品消费,大家对图书的需求大为下降。  近些年,本就举步维艰的实体书店,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除了打造文化空间和周边产品,外
笔者连续15年担任高三英语教学,曾培育了一个高考英语满分“状元”,不但总结出了一些指导高三考生备考的经验,而且还对高考英语命题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对高考英语命题提出过重大改革建议,并且为教育部考试中心所采纳。  高三复习的传统方式就是“题海战术”,高三师生苦不堪言,事倍功半。诚然,高考复习不练不行,但关键是不能漫无目的的训练,不能乱练,有些训练也不一定非要按照高考题型来练才更有效。事实上,并不是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