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化德育教育管理平台的开发应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_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各种跟学生德育相关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中小学学生德育管理问题日趋严重。而传统的德育管理要么抓大局,一竿子打一船人,要么针对学生教导过量,导致学生反感。同时,就算本学期班主任对其教导有方,行之有效,但学生在校升级时或者升到中学时要换班主任,新班主任对新班级学生又要重新认识和了解,而原班主任对原来班的学生情况只是通过口述与部分书面记录传达,这些记录得不到有效利用与长期保存,新班主任也无法查阅,导致德育管理问题严重滞后,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我校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学校学生情况,组织召开学校班主任工作会议,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优势,结合传统德育教学观念、内容、方式,研究学生德育策略管理,探讨网络化德育解决方案。探讨发现,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数字化记录德育管理工作,提高教师德育管理实用性、真实性、时效性,并统计、分析数据,优化德育管理策略。
  一、“学生信息化德育教育管理平台”的开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校开发建立网络版“学生信息化德育教育管理平台”,类似于“网络OA办公系统”,但又有别于“网络OA办公系统”。
  1. 使用对象
  网络版“学生信息化德育教育管理平台”是一个针对中小学负责德育管理的学校相关领导、班主任开发的网络管理工具,管理对象是全体学生。
  2. 开发的目的
  (1)建立和完善品德健康档案制度。为新生建立品德档案,即在新生入学之际为每位学生建立德育档案,包括:录入并查看每个学生每周、每学期的德育记录;录入并查看学生“德育事件”访谈与相关图片、照片、录音等记录、家访记录、心理咨询访谈;录入并查看每一任班主任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录入并查看每周的班主任工作或全体学生德育教育笔记。学生年级提升后,新班主任对学生能够快速了解、认识。
  (2)建构发展性的学生网络评价系统。如运动奖、活动奖、特长生奖、道德模范奖、读书俱乐部奖等。无论学生在哪方面有点小本事,又肯努力,就总能找到得奖的机会;只要有价值的才能和行为,就总能受到奖励和激励。每一个评价,都会在系统里面体现并显示出来,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都能在网站上查看。奖励的颁发,由班主任在网上操作。
  (3)增强家长参与。除教师外,家长是积极主动的评价者,他们的评价,会在学生个人档案里面看到。让家长参加的目的是让他们参与并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
  3. 模块设计简介
  系统分为如下几个模块:事件录入、情感评级、学生访谈记录、家长访谈记录、事件跟踪、教师管理、家长管理、学生管理等模块。
  事件录入:录入学生德育事件,如打架斗殴、严重违纪等。
  情感评级:每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评价,但不需要对全部学生都录入一次,主要录入有状况变化的学生情况,未发生状况的学生自动评价为“无状况”。
  学生访谈记录、家长访谈记录:记录学生或家长约谈记录,可以是文字、视频、音频、电话录音、家访记录等。
  教师管理、家长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模块只能由教导处使用,家长模块与学生模块属于教师使用,作用是更换班主任、调整权限、增减人员等。
  二、“学生信息化德育教育管理平台”的应用及作用
  1. “学生信息化德育教育管理平台”初始化工作:首先由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将学生名单、相片、联系方式、教师资料等导入管理平台,并赋予班主任登录帐号与密码。
  2. 班主任在班上告知学生“学生信息化德育教育管理平台”的存在,并在班上与学生共同商议制定《XX班学生德育管理规则》,但凡违反规则的必定会被管理平台记录,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奖励与惩罚并行,同时告知学生《发展性的学生网络评价系统》也存在,如果学生表现出色,会获得运动奖、活动奖、特长生奖、杰出成就奖、增进协调者奖、道德模范奖、读书俱乐部奖等奖励,鼓励学生多获奖少犯错。另外,由班级共同推选监督小组组员,组员进行轮值制度,及时向老师汇报班内情况,减轻教师负担。
  通过以上操作方式,让“学生信息化德育教育管理平台”不会成为一个单纯的高姿态的让学生恐惧的约束机制,而是与学生亲切的促进发展机制,让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同时,主动获取奖励。
  3. 教师每周通过网络方式,把本周学生数据输入到“学生信息化德育教育管理平台”,并确实做到“有事件必记录,有记录必须处理,有处理必有结果”的原则。如确实无事件发生,就只录入本周班主任班会记录与德育工作记录,系统会自动补充完整学生数据为“无状况”。如教师不方便及时录入数据,可过后补录学生数据。如发生重大事件,必须直接向学校反映。
  如果发生的事件涉及学生隐私,如偷盗、勒索等,教师录入时候可以勾选“隐私”选项,并将事件在保护学生私隐的前提下进行处理。这样该生的事件处理过程与结果,只能由校级领导查看,事件处理完毕将封存,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的私隐。
  4. 每周、每月学校管理部门将定期查看班级记录,并列表统计,如果某一不良情况有增加趋势,将采取相应措施,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给予指导教育,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等专项活动。如果学生获得重大奖项,将在每月一次全校流动红旗表彰会上给予表扬鼓励。
  学校所获取的统计数据,将会以量化的方式得到图表,方便学校对照查阅,同时所保留的教师处理档案,将比传统的纸质文档更方便查阅与统计。通过多年的数据积累,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上可以由被动转为主动,提前采取行动预防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
  5. 家长可以通过登录“学生信息化德育教育管理平台”,查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将学生在家情况汇报给学校。学校教师能通过平台查阅家长评语,与家长一同教育孩子,而教育就变成家校双方共同责任,而不是学校单方的责任。家长的参与,让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会潜移默化得到感染,从而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6. 学期结束,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填写学生综合评语。并由学校统一备份当年学生数据,方便日后查看,系统将自动将学生升级,学生更换班主任(也可以两年换一次班主任)。同時打印本学期学生的个人情况汇总,并与学生《家庭报告册》结合,发放给学生家长。
  这样操作,既节约了班主任评语抄写的时间,也让家长更方便、详细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成长过程,了解学校对学生事件的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总结学生一学期的情况,能更好的增进家校沟通。
  学校通过“学生信息化德育教育管理平台”的建立,历经两年的研究与测试,学校在德育管理工作方面,由传统纸质方式转化为信息技术方式,由被动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增强了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实用性、真实性、时效性。在分析学生德育数据同时,优化德育管理策略,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让家长积极参与,加强家校沟通,确实有效的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Moodle是一个以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哲学为依据开发的、免费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包,可以帮助教师方便地创建高效的在线学习组织。  一、课前设计学案  1. 设计学习资料  参考《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整合,以各技能点为单元设计学习专题。以Excel为例,设计了Excel基本操作、Excel数据统计、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四个模块,而数据处理模块
现代的学校是以班级授课制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既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又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基层集体。班级授课是以班为人员单位,学生是在班集体中进行学习,班级人数相对固定,而且年龄大致相同,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体现在全班学生的学习质量上。在中小学里主要是委托班主任来进行的。  对一个“教学班”的教学管理,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调动本班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配合各任课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一、建设团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甚至违背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的问题,致使不少学校德育工作高能低效。如何使学校德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加强情感性和道德主体实践,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我校在顺利开展“三自(自信、自律、自强)”主题教育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成功引入原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提出的“三生(生命、
3月11日,第三届“正面养育”研讨会在巴黎举行,主题为“惩罚的替代方式”。会议呼吁父母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学习不通过体罚或恐吓就能够让孩子听从的技巧。正面养育(Positive Parenting),即将家庭关系建立在理性和尊重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沉着冷静的态度。  参会人员安东尼分享了自己对做事磨蹭的儿子所做的努力。在早上出门的时候,安东尼会非常小心
教育学生难免不了要批评学生,批评教育学生是要讲究技巧的。只有熟谙批评学生的艺术技巧,教育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一、批评学生要把握好分寸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过犹不及。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批评应把握好尺度,掌握好分寸,做到适可而止。教师不能使学生过分地羞愧和无地自容。记得有一次,我班有两位学生自己用签字笔在手臂上纹身,已经深入皮肤,难以褪掉,被我发现了,我马上叫他们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让他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将儿童生活视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将课程学习本身视为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这要求我们在品德课教学中,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激活儿童生活这一资源,引领儿童不断拓展生活世界,感悟生活价值,过有道德的生活。  一、搭建桥梁,引领儿童拓展生活世界  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品德课教学必须根植儿童的现实生活,努力搭建桥梁,让儿童怀着对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