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假设:为对话另辟蹊径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131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历史假设,就是对历史人物的言行、历史事件的发展、历史制约因素的有无等做出有别于历史原本状态或历史定论的某种设想,或是通过假想将当前人物置身于过往的历史场景中,对人物在具体历史场景中可能出现的表现、反应等进行合理推测。假设的目的不是验证书本经验和历史结果,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设历史环境,并站在当时的人,也就是唯物史观所要求的“现实的人”的角度理解历史、对话历史。
  历史假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有三种类型。
  通过假设创设情境,将问题转化为话题
  问题是对话的源泉,课堂中的对话都源于一定的问题。历史教学中,每个教学内容都有相对固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师生围绕问题交流、表达,对话得以展开。不过,问题呈现的具体形式不同,所带来的对话状态和效果会有极大差别。
  教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同版本教材以下只注明年级和册数)《秦末农民战争》时,“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必须探究的问题。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提出问题:大家认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会直接从书本中摘取“秦朝时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秦朝时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等定论来作答。这样教学,师生看似有问有答,学生给出的答案也完整无误,但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对教材所给结论进行了简单“摘取”,而没有展开深度思维。这样的教学是浅层次的。
  如果我们通过历史假设来创设情境,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一个允许推测、假想,可以发表不同见解的交流性话题,对话的效果会大不一样。比如,教师预设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设想,如果陈胜、吴广在被征发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因遇上暴雨而耽搁行程,是否会有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和秦朝的灭亡?在这样一个假设的情境下,学生就不会简单地照搬书本的词句、结论来作答,而会思考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到底是必然事件还是偶然事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诱因又是什么;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和“秦的暴政”及“陈胜、吴广路遇暴雨而耽搁行程”二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和陈胜少时即有鸿鹄之志这一个人因素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等等。围绕这一话题,学生交流表达的空间会拓展,素材会增加,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也会在对话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将问题转化为话题,通过假设改变历史的某一条件,创设出有别于具体史实的情境,以此来推演历史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从而开展课堂对话,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的《鸦片战争》时,可以预设“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还会不会爆发”的情境,引导学生设想与对话;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可以预设“如果没有沙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会不会爆发”的情境,引导学生对话,等等。
  通过假设神入场景,对话交流体验历史
  “神入”历史指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假设和想象,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具体环境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发展变化的研究活动。
  教学七年级下册《郑和下西洋》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和感悟郑和下西洋需要具备的条件之多和西洋之行的伟大壮阔,通过历史假设,设计了这样一个引导学生神入历史、充分体验感悟历史的对话场景:如果你是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随从中的一员,你的身份是什么?你可以为西洋之行做些什么?围绕这个话题,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的一员,并根据远航的需要,分别赋予了自己不同的身份和使命。有的说:“我是一名技术精湛的水手,此去西洋路途遥远,大海茫茫,我可以利用我的航海技术帮助船队征服一个个惊涛骇浪,保障船队顺利前行。”有的说:“我是一名通晓西洋多地语言的翻译,我可以帮助船队成员消除与西洋各地人民交流沟通中的语言障碍。” 还有的说:“我是一名勇敢的武士,此次西洋之行携带着无数珍宝,海盗难免会生觊觎之心,我将为护卫珠宝和船队的安全拼尽全力。”在这一历史假设场景下,课堂对话开展得精彩热烈,高潮迭起。学生在对话中充分体验和感悟到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与壮阔。
  教学中可以通过假设引导学生神入历史场景的教学内容很多。比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时,可以设计“如果你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名大臣,为了维护秦朝的统一和巩固秦朝的统治,你可以给秦始皇提哪些建议?”教学九年级下册《罗斯福新政》时,可以设计“如果你是经济大危机中的农民、失业工人或者银行家等,你希望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帮助你摆脱困境?”“如果你是罗斯福,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美国出现的经济大危机?”这些问题情境都有利于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历史,并通过对话交流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通过假设反思历史,对话引领汲取智慧
  历史假设除了可以为课堂对话创设开放而富于思辨性的话题,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历史外,对于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批判和反思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与智慧,形成正确的历史判断和历史价值观也颇具实效。
  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讲述面对德国不断膨胀的侵略野心,英国和法国推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虽求得一时太平,却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气焰更加嚣张,最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历史假设来开展课堂对话:如果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能够断然拒绝希特勒的无理要求,并对德国扩军备战、对外侵略行为予以有效抵制和制裁,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没有可能不发生?这一对话的意义不在于说清第二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发生这一根本无法假设的问题,而在于通过对话让学生批判和反思历史,認识到在侵略者、野心家面前,任何妥协和退让都会激发他们更大的野心,给人类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以及在危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事务面前,大国要勇于承担责任,肩负使命。
  除上述案例外,像“如果隋炀帝不开凿大运河,隋朝会不会经历二世而亡?”“如果唐玄宗不宠幸杨贵妃、任用李林甫等人,唐朝会不会由盛而衰?”“如果不是因为武器装备落后,清政府是否就不会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也就不会有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这样一系列建立在历史假设基础上的对话,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如何反思和批判历史,如何透过历史现象看到历史本质,并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智慧,以更好地指导和服务现今和未来的生活都极具价值。
  (作者单位:宜昌市夷陵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正> 1999年4月22日 黄海海面正在运行的某远洋公司十万吨级货轮舱中连续发生三例急性中毒死亡事故。为查明原因,预防事故再次发生,我们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卫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腹腔镜、阴道探头的运用,早期宫外孕的确诊率显著提高,为临床应用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减少开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一个伟大的创造发明都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人类社会就会止步不前。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容置疑,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有充分的创新意识,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  本期,我们讨论“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是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
添加法是针对作文内容贫乏、单调、空洞无物等问题,在作文修改中,抓住关键的语句或段落进行分析讨论,通过添加&#39;物&#39;的形态、色彩、声响、性状等细节使文章内容充盈丰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39;言不由衷、言不及义、零散化、碎片化&#39;的现象.如何杜绝这些问题,让学生表达得更精准呢?一、指导学生正确地表达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软交换将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性技术,软交换的出现,在网络开放性和可编程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代表了网络发展的方向,其可以对PSTN向分组网络的过渡提供无缝连接。在电力系统的通
语文课堂是创新思维训练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语言训练与创新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们同时包含着事物的观察、分析、综合的逻辑性。如何实现语言训练与创新思维训练的辩证统一呢?  设问质疑,学法“三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在学法上实现从“学答”向“学问”,从“学读”向“学思”,从“学会” 向“会学”的转变。教学《给奶奶送阳
自1932年Wintrolt“发明了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浓度以及血细胞比积(HCT)这三项红细胞指标并以此作为贫血分类的依据以来,发展了许多种贫血分类方法。由于贫血范围很广
斯密的自爱思想是学术界研究的薄弱之处,而这恰是理解斯密经济和道德理论的关键所在。自爱是指珍惜自己的身体和荣誉,在斯密看来,自爱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精神层面的自爱由低
【摘要】论证简易治理油水井套管外漏错断井的方法,减少油井大修等工作量,尽早恢复油井生产,减少作业费用。  【关键词】套漏;加固    一、前言  随着杏北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有些油井由于腐蚀等原因造成套管浅部或断裂,给生产带来了隐患,致使长时间不能洗井,使油井作业检泵频繁。同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进行大修、取套,但由于作业费用,作业队伍,时间的影响,有些井暂时安排不上大修。为此,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