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含立体化经营,建立第二获利模式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ita8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原本从事漫画和幼教杂志的推守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推守文化”),推出了漫画家阮光民的图文书《东华春理发厅》,书尚未出版便已售出电视版权。
  也在这个月,媒体出身、接掌推守文化不久的韩嵩龄,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题为《揭建商赚黑心钱 网络热议》的新闻,其中提及一篇广为转发的网络文章。凭着这个微小的线索,韩嵩龄到处写信、打电话,在12个小时后得到了作者Sway的回应,3天内,他们签订了出版合约,4个月后,《黑心建商的告白》上市。
  这本一开始并不被主要通路看好的话题书,持续热烧。在2011年,推守文化陆续推出了《黑心投资客炒房告白》和《黑心房仲的告白》,这三部曲让Sway这位素人作者成为2011年博客来年度畅销华文作家的Top 1。
  如果说“创造畅销书是一家出版社的专业表现”,这多多少少还是以结果逆推的后见之明,但如果对产品线的规划进行观察,便会明白韩嵩龄的出版逻辑。他说:“出版社只能做出书这件事吗?”
  2012年6月底,同在推守文化出版过瘦身、养生书的蔡依林和她的营养师邱锦伶,与推守文化合作,在7-11推出“养瘦便当”;7月份,“邱老师养生斋”在博客来面市,背后的经营者正是推守文化。
  出版常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韩嵩龄很清楚出版作为CP(Content Provider,内容提供商)的优势,“第二、第三……盈利来源都建立在出版本业上。作为一个CP,你怎么产出这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可以延伸出什么样的商机?里面就存在着出版转型的机会。”最终所要思考的无非就是,“消费者需要什么?”
  做编辑和做记者一样,都要有好奇心
  在接掌推守文化前,韩嵩龄有一段很长的媒体从业经验,曾任《时报周刊》执行副总编辑、副刊中心主任、撰述委员、采访编辑等。《时报周刊》是一本在生活、时尚领域的报道上非常出色的杂志,报社老板想要成立一家子公司,将这些内容出版成书。当时担任副刊中心主任的韩嵩龄,便成为了时周文化的编辑总监。“我一直还蛮感谢张国立(台湾作家、时周文化发行人)给我这个机会,从无到有创建一家公司。我等于是转业,但也能够继续呆在媒体,保持活络跟资讯的接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有点像内部创业,那个过程给我的养分是很快而且很大的。”
  而从时周文化到推守文化发掘话题书的特色,在在体现出韩嵩龄作为专业媒体人的本色和职业敏感。他发现一本书的题目过程,往往显得奇妙又有趣。一本关于美国洋基棒球队总教练的书(《赛局赢家》),竟然是从综艺节目《全民大闷锅》中生出来的;全球第八大富豪的传记(《阿瓦里德传奇》),缘起于一则短短的外电报道;苹果前CEO Steve Jobs生前给粉丝回复邮件的结集(《贾伯斯的信件匣》),同样是从新闻中得到的线索;有趣的日本上班族生活故事漫画(《每天回家老婆都在装死》)则来自于一个以宅男族群为主的分类新闻网站……
  “媒体是广度,出版是深度。所以要从广度里面找到深度。”但要从这些边边角角找到值得做的题目,不漏掉新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韩嵩龄说,他到现在还看平面的报纸。“我曾经试着在网上看,但那会变成一种很不好的习惯——跳着看。对新闻出身的人来讲,没有所谓喜欢或不喜欢的新闻,只有感不感兴趣的新闻。传统报纸的呈现方式是一整个大平面,所以每一个标题都会看过,接着就是有兴趣的会进到里面,没兴趣的就浏览一下。你不会漏掉新闻。就像推理小说里的侦探一样,媒体报道里其实有些线索,但都是很短的,好像没有讲清楚。我觉得可以顺着往下挖,这些标的又是有趣的,而且大家想要深入了解的,也许是找版权,也许是自己做一本。” 这种从新闻找书的方法,而非被动接收版权公司的书讯,使得韩嵩龄比同业早一步找到书,也让成本降低。
  在《黑心建商的告白》之后,韩嵩龄一直想要做一本“黑心设计师”。由于现在装潢房子费用高昂,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大的压力,在社群网站上有网友把自力装潢的方法分享出来,得到很大的回响。韩嵩龄想起自己平日固定看的《苹果日报》房产栏目中介绍建材的单元,于是向他们提出结集出《全能住宅建材大百科》,书的销量出乎大家意料的好,到目前为止已卖出超过4万册。“这本书的成功带给我很大的思考:其实我们做编辑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要知道读者在想什么,读者需要什么。媒体上找选题,不是说现在什么议题最红,然后去做。那些‘大书’,我们也做不过大出版社。但不是你的大小决定你的格局,而是你的视野决定你的格局。就像古董淘宝一样,别人没看上眼的,结果你捡到了。这是作为一个编辑最大的成就和快感。”
  再大牌的艺人,也要能够说服消费者
  在时周文化时期,韩嵩龄便凭借着生活、娱乐方面的资源优势,策划过多本畅销书,如《小S怀孕日记》、《伟忠姐姐的眷村菜》等。
  艺人书由于艺人本身的知名度,看上去像是一种操作容易、成功率大的品项。但艺人出书他/她就成了作者,出版社其实需要发掘这个艺人的第二专长。“怎么帮艺人和市场搭起一座桥?这有几个配件:艺人本人、艺人做什么事情、他/她做这件事是能够说服消费者的。唯有这些元素都建立了以后,这本书才能卖。”以蔡依林大卖12万册的《养瘦》为例,这本书并非凭空而来,而是蔡依林长期以来就有瘦身方面的努力心得。反观台湾书市有一段时间的艺人书常以旅游为主题,“但这种做法并没有办法说服消费者,他/她真的是游学达人或旅游达人。如果完全靠后面的包装,其实就完全仰赖他/她的粉丝,不是他/她的粉就不会买。这样销量自然无法打开。”
  针对光环较小的艺人,出版社就会去思考,这个艺人可以怎么包装,创造话题。“譬如说我们做写真集,一定是大牌艺人就会红吗?其实也未必。大牌艺人由于偶像包袱,不太愿意穿得太清凉,所以大牌艺人的写真集反而是难做的。但是可以倒过来想:现在会买写真集的人是谁?他们对写真集的向往是什么?譬如《Apple瑶瑶姐妹妄想曲》,让一对亲姐妹艺人一起拍写真集,一则符合宅男的想象,二则让这个题目有话题性。即使她们俩知名度都不是那么高,但这个组合会让消费者眼睛一亮,它就有销售的机会。”   建立行销的门槛,成为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在目前的图书市场环境里,如果没有适当的曝光,再好的内容也不太容易被看见。“曝光是一家出版社非常必要的专业技能。如果没有曝光,你就只是编辑匠。编辑匠编出来的东西,靠通路是不靠谱的。现在通路其实对内容没有太大坚持,他们不会觉得说,这是一本好书所以要用力去推。通路只关心一件事情:折扣。我觉得不用对通路有太多期待,关键还是自身的创造话题的能力,因为这是通路无法影响的。假设这个话题是透过外部媒体烧起来,老实讲,通路不买账都不行。”
  《黑心建商的告白》一开始并不被主要通路看好,首印量也只有5000册,但话题在媒体上热烧后,通路开始跟进,到目前为止已经销售15万册。“所以这哪里是通路可以算得出来的呢?连我们自己都算不出来。当初作者问我,我只能说,我觉得这个题目是一定能卖的,因为切合现在老百姓的心声,1万本以上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前面那个‘势’是最重要的,不管艺人书、话题书都一样。”
  有别于大多数出版社众多编辑共用一个行销部门的人员配置,推守文化几乎是1:1的比例,投入大量人力处理行销事务:说服媒体刊登、共同讨论话题热点,跟电视台节目合作,制作相关专题。“我觉得投资在这上面是值得的,而且远超过投资在通路的价值。折扣的门槛很容易被人家超越,只要有任何一个人敢比你下更低的折扣,他就赢了。我希望能建立行销的门槛,这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也比较难被取代。”
  立体化思考作者的延伸权力
  在台湾平面媒体整体下滑的时候,韩嵩龄转往出版业发展,但在检视推守文化的商业模式后,他也看到了出版转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认为,获利来源不会只有出版这一项而已。”
  时周文化时期,《伟忠姐姐的眷村菜》的反响热烈,当系列的第二本出版后,王伟忠随即推出了炸酱,后来更发展出水饺等多种产品。韩嵩龄从旁观察,觉得只要有心想要做,其实也并不难。所以当蔡依林要推出“养瘦便当”时,需要邱锦伶做配方,推守文化作为邱老师的经纪人,就与蔡依林的经纪人以及超商,三方合作开发产品。而在博客来的“邱老师养生斋”则是由推守文化全权负责。
  出版作为影视行业的上游,推守文化的产品线规划就隐含着这样的方向和企图。以生活类为出版大宗,打造话题书的能力又格外引人注目,“新文学”书系在推守文化所有出版品中显得有点“另类”。原来,这与漫画类是相似的理念:找到有趣的本,自己出版以外,也与关系企业讨论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可能性。《东华春理发厅》的电视版权就是在韩嵩龄主动提案后签下版权经纪,筹备两年,即将于今年11月份上档。“‘新文学’从我操作的角度并不是单纯地操作一个书系,而是操作影视跟出版行业整合的可能性。”
  如同发掘话题书一样,韩嵩龄认为出版社编辑也应以“捡漏”的概念,主动出击。“书随时都在出,只要有点气味的东西,其实那些制作人第一时间就去问了。但他们看到的东西都是比较大的,必须是畅销书,或是媒体有报道的。倒是出版社可以扮演一个角色,发现他们看不到的东西的价值,主动去提。”
  “出版社的编辑要有意识,当你接到一个作者,你是用立体的角度来思考,而不是用一本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作者除了出书,还有什么value?他能不能做活动?能不能做商品?能不能代言?能不能做戏剧?从出版的角度来看,这只是出版的延伸权力的一部分而已。一个比较负责任的出版社或编辑,应该帮作者作立体化思考。因为你跟作者签的合约里本来就有一条叫‘作者的延伸权力’。”
  在这样的逻辑下,一般出版社为新书所办的活动,也就可以不只是为了出版而做的活动。8月份,推守文化为邱锦伶办了4堂收费讲座,堂堂爆满。在此之前,他们为《咖啡精品学》举办了一个杯测活动。杯测会需要很多咖啡豆和器材,是一个成本颇高的活动,当时推守文化与读者开诚布公地说明成本,询问大家是否愿意付费参加,没想到报名全满。“生活类书里面知识涵养度高的活动,做免费的消费者不会感激你,做付费的他反而觉得你有价值。我觉得这是做出版的人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做免费的,读者还不感激你?你有没有做到他必要的,有没有做到他宁愿掏钱也要来的?我当然觉得做后面的好,为什么呢?因为他就是你的最核心族群,而且有口碑效应。他花了钱,来这里有所收获,回去会跟朋友分享,这个带来的群聚效应是更好的。”
  而精致的活动长期经营下来,对出版社的品牌辨识度有着极大的帮助。推守文化的食谱和养生类书,都选择在诚品旗舰店的Cooking Studio举办。这个Studio在店长的用心经营下,本身就是一个有口碑的举办美食类新书发表会的理想场所。“活动本身、你在哪里办,这所有堆垒起来的效果是很重要的。做这些活动就是养一个族群,每次新书发表会都在那个地方跟所有读者面对面,它会深植在读者心里。透过这些活动产生面对面的密切连结,它可以让你在做周边产品的时候有更深的粘着度。”
  深耕原创内容,规避“出书换现金”的不归路
  韩嵩龄说:“点子不值钱,做下去才是王道。”能够发掘/创造话题是一种能力,但这仅仅是开始,如何深耕才是关键,更要耐得住寂寞。
  韩嵩龄每年都会担任责编做一两本书,从而保持与市场的直接接触,维持对市场的敏感度。当问到他都会做哪些类型的书,他笑了笑,说:“我自己会做的书,就是同事不做的书。”例如,《精品咖啡学》的作者韩怀宗是韩嵩龄从时周文化就开始经营的作者,而上一本书到《精品咖啡学》相隔了三年。韩嵩龄与作者一起思考选题,调整文章内容等等,如此往返三年。“有些案子在出书之前是非常漫长的等待,也急不得。作者没有这个能量,硬催硬挤也是挤不出来的。”
  在Sway的“黑心三部曲”大红以后,韩嵩龄跟他说:“你要沉淀半年到一年,因为读者对你的期待就是下面会变什么新花样给我们看。你绝对不能轻易出手,如果随便来做,就糟糕了。”这关乎作者能量,也关乎作家的生命如何延续。在这中间,推守文化推出了Sway的“买房实战DVD”,“DVD是他系列作的一个周边,顺着这个逻辑再往下,就是课程,尤其是收费课程。等他累积了足够能量再出下一本书。”
  不管等待作者能量的累积还是开发周边价值,事实上都奠基于原创内容的价值上。韩嵩龄不讳言做原创的辛苦,但也认为原创作品所带来的成就感特别高。
  推守文化所出版的《星期八幼儿全能发展志》是一本原创的绘本杂志。当初创办人希望给台湾本土绘本作家和画家提供一个空间,而韩嵩龄接手之后,在这理想背后看到了原创内容操之在己的价值。《星期八》每一期有五六个绘本故事,推守文化从中抽取资料重新整理,就能变成新的产品,例如有声书“听故事小书包”、动画电子书……也能提供给关系企业作为故事秀的本。“原创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如果只做翻译书,其实会很辛苦,而且辛苦得没有价值。因为所有权力都在别人手上。原创虽然辛苦,但是它以后所能延伸出来的所有权力我们都握在手上。”
  在出版的过程中,韩嵩龄一直在寻找含金量高的作者和复合收入来源的可能性,却是为了避免现今出版业“出书换现金”的恶性循环。他说:“内容的魅力,就在于它有极大的延伸性。只要抓到一个可以延伸的,其实它可以让你活很久。这跟做书是完全不同的逻辑。为什么很多出版社一年要做一两百个项目?因为要不断地出书换现金。这是出版行业最不健康的一件事,会走上一条不归路。要避免走上这条路,成为一家出版含立体化经营内容的公司,是我目前唯一可以想到的方法。”
其他文献
4月16日至18日,伦敦春季书展如约而至,中国继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之后,再次以主宾国的身份亮相大型国际书展。一方面,伦敦作为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崛起,国际地位提升,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活跃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大平台上。本届书展,中国主宾国馆气势不凡,共180多家出版社以及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设置展台,并举行了300余场活动,规模居历届之首。同时值得一提的
期刊
19只狗与猫、3只鹅、7只鸡……且慢,这可不是外国电影《我们买了动物园》(We Bought a Zoo)的场景,而是作家朱天衣和动物们的和乐家园。她是享誉文坛、知名作家朱西甯的小女儿,也是朱天文和朱天心的宝贝妹妹;出身文学世家的朱天衣,自幼耳濡目染之下,除了跟着一起拿笔写作外,也教授儿童文学、编写作文教材。更重要的是,她也承继了父母、姐姐们爱护动物的性格,“从有记忆开始,我的身边便围绕着许多动物
期刊
少有听闻天祥谈电影而不痴迷者。  现任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执行长的闻天祥,为了选片,每年跑遍各大国际影展,单一年度看片量就高达五百余部,非常人可望其项背。这些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是因为受了他的感召而成为忠实影迷,乃至步入电影圈工作。  早慧的他,自高中时代开始写影评,年纪轻轻,文章即散见各大报章杂志。1993年年初,应《电影欣赏》杂志主编之邀,为文点评1992年台湾电影,自此开启每年对台片进行年度
期刊
忽然之间,整个台湾,不仅仅是文化圈,都知道韩寒了,不是因为他“中国大陆知名作家”、“青年意见领袖”这样的身份,而是藉由一篇刊登在联合报要闻版,占掉几乎二分之一版面的《太平洋的风》。文章原来出现在韩寒部落格(博客),叙述作家秘密参访台湾三天的偶遇与感触,联合报取得同意后全文刊出,“我要感谢香港和台湾,他们庇护了中华的文化,把这个民族美好的习性留了下来,让很多根子里的东西免于浩劫。”因为韩寒这段话,两
期刊
所谓纸寿千年,流传了几百上千年的古籍,由于纸张的变性,早已不堪阅读,而往往只能被束之高阁。庆幸的是,在修复师的细心修复下,这些承载着千百年文化的书本,得以重获新生。但现在存于世上的古籍,除了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文化价值之外,也早已超越了书籍的单纯概念,而具有了文物价值,因此弥足珍贵。作为文物,这些古籍是不可再生的;而作为书籍,它们其中所包含的文献价值,则可以继续为人们所利用。让古籍能够再次散发它的活力
期刊
近年来,国内不论公私立大小图书馆藏单位,乃至于民间居家、收藏家及书商等,在面对着这些以植物纤维作基底素材且为数不少的纸质古籍图书,除了纸张内在组织成分的自然老化外,其它古籍载体上复合材料,诸如;书身封面(基底和书面)、装订材料、书背(书脊)内衬及使用之颜料媒材等,大多因为外在维护保存环境条件不良,以致这类纸品载体产生了生物性质劣化、物理性质劣化、化学性质劣化等,而且有与日俱增的严重性。  这一类纸
期刊
古籍常见的损坏形式有几种:断线、破皮、书口开裂、四角磨损、虫蛀鼠啮、火烧水浸、霉蚀等等不同程度的书病。  待修复的古籍  建立修复影像档案,填写档案记录表,根据文献不同的破损情况制定修复方案  将书上的订线小心地剪断、拆除,并除去纸捻  编号  准备稀浆、毛笔、镊子等材料、工具。图中的绿色工具台,实是在修复桌上粘一张绿色的即时贴,起到反差与护眼作用  选配合适的修复纸,作为“补丁”所用。每部书的用
期刊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新兴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出版方式,给传统出版带来了挑战,古籍出版也不例外。同传统出版一样,古籍的数字化也在探索和推进中。  古籍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与保护,并以电子数据的方式传播与使用。据了解,台湾地区的中文古籍数字化建设先声夺人,香港地区的古籍数字化工作紧随其后,而相比之下,大陆地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凭借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才优势,
期刊
“只要不和人打交道的事情,我都可以做。”  因为父母在文革中受到冲击,邱晓刚十一岁便跟随母亲到农村生活,直到1977年落实政策,进入南京图书馆工作。成长期遭受家庭环境的变故,使得邱晓刚当时的性格颇为内向,所以进入图书馆工作之时,没有跟从父亲学习图书馆学,而是由南京图书馆的副馆长潘天祯(1919~2004,《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副主编)将他引入“不需与人打交道”的古籍修复工作。  师承“国手”张士达 
期刊
在走进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的时候,我还意识不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普通读者不会涉足的图书馆一角,也还来不及把眼前所见与自己模糊的事前想象作对比,大概以为这只是某个类客厅功能的地方吧,还有什么更心脏的位置在后头。它不像一般办公场所那般间隔分明,因此显得更为开阔;相连的办公桌,其实更像是工作台,给人一种传统手艺工场的错觉——众人各踞一角忙着手上的活,却也能自由、方便地移动到他处,彼此支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