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美情境打造数学课堂的精彩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得积极不积极、主动不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境的质量。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并非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习得过程,其中更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正如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所说的:“兴趣和快乐是感觉色调的,而非认识理解意义上的。”要让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现实”,尊重学生的“发展”。目前,在众多的数学课堂上,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展示课上,创设情境引出新课是一种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绞尽脑汁为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恰当的情境。的确,设计一个恰当的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那么,如何用优美情境打造数学课堂的精彩呢?
  一、创设的数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生活中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同样也离不开生活。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又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知识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的情境应触发学生数学思考
  数学情境不是课堂教学的亮丽包装,它是联系生活现实与数学内容之间的重要桥梁,数学情境的创设应积极向上,提供学生学习的智力背景,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出示一张极不对称的娃娃的脸,学生看了哈哈大笑)师:你们为什么笑啊?生:娃娃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生:娃娃一个耳朵上,一个耳朵下。师:那你们觉得美吗?生:不美。师:那怎样才美呢?生1:眼睛一样大,耳朵一样高。生2:两边一样。生3:两边对称。(接着师出示一张只画了半只蝴蝶的纸)师:能不能想个办法把整只蝴蝶完整地剪下来呢?(学生剪,有的先照着半边画出另一半边,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先对折再沿着原来的一边剪下来,请两种剪法的学生说说是怎么剪的,其他同学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生1:要是拿两边不一样的蝴蝶设计成真蝴蝶,飞不稳,会掉下来摔死的。生2:先对折再剪两边才会完全一样,这样才能飞得很平稳。这时教师指出: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并画出中间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想办法把只画了一半的蝴蝶完整地剪下来”,这一富有思考性的操作问题,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创设的情境要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
  我们所创设的情境不是纯数学问题,而是拟现实的情景。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和陌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惊呼:数学,我捉到你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景,使他们有兴趣地走进数学奇景,培养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敏锐地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开端。正好比我们给学生提供的是“海水”,要让学生自己从中提炼出“盐”来。
  四、创设的情境要利于提炼出数学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时我们会提出数学问题。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出示情境图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往往是海阔天空,数学课变成了语言训练课,而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在这样“流连忘返的情境对白”中,教师由于学生的回答没有涉及到自己预设的数学问题,表面上“面带微笑”,以示教学的民主和开放,实质上“脊背冒汗”。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结合数学科所特有的数字1、2、3、4……,符号等数学信息,去展示、交流、表达他们的数学思维。因而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提炼出数学本身的一些信息。
  我们的新课堂倡导创设情境,更关注知识的形成、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和谐愉悦的数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活动场所,并自觉融入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是老师创设情境教学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一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选取的情境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二要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情境,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生学习的“启发剂”。新课程倡导教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同时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其他文献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指导常用的读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从以下几点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一、读目录。目录是全书缩影和提纲,是一根“链条”,抓住这根“链条”就能掌握全书的主要内容、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  二、读课文。阅读教科书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在阅读课文时,一是要让学生注意课文内的历史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因素  有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
期刊
摘 要:生成性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自然而然状态,强调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与思维积极性的基础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此生成有效的教学。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主要应从巧预设引生成、善捕捉促生成、重策略保生成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成教学 策略  新课程的实施是伴随着不断出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逐渐走向成熟的,其中,为了解决有些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气氛而出现的为了提问而提问等等的形式主义倾向,提
期刊
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在课堂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经历过程,获得学习经验,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整合教学资源——动态生成课堂的基础  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
期刊
所谓柯西(Cauchy)不等式即是:若ai、bi(i=1、2……n)为实数,则有(a11+a22+……+an2)(b11+b22+……+bn2)≥(a1b1+a2b2+……+anbn)2。  仅当 = =……= 时,此不等式始取等号。  关于柯西不等式,在代数学中曾有过证明,本文这里将借助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公式,给出柯西不等式的一个新的证明,颇为新颖有趣。  定理:(柯西不等式)ai、bi(i
期刊
摘 要:中学语文教师一致反映,刚进入中学的小学学生短时间难以融入中学作文教学,而且没有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因此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进而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向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成功过渡的基础,更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读写渗透 综合能力 成功过渡  从事中学语文写作指导已有二十余年,近几年我又尝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颇有感
期刊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不看一字一格的学生作文,但看红笔批阅的教师评语,其中有则评语写道:“你呀,语文咋越学越退步了,咋一句话都讲不通了,句句是病句!”还有一则评语大批道:“脑子烧糊了,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了,数一下你错了多少个?”形如这样的评语,过去在学生作业中并不鲜见,即便是大谈“赏识教育”的今天,这种评语也会时有发现,这是为何呢?联想到教育心理学,我们就应该明白:老师写评语饱含着巨大的心理暗示效应呢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时刻在自己的教学中营造着一个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在这些因素中,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物理的也有心理的,诸因素之间相互形成教学氛围,我们把它称之为教学的场,犹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物理场效应,我们称之为教学课堂场效应。  语文教学场的实质是语文学习场,它主要包括教师引导下而形成的“师生场”,学生之间相生相长、互
期刊
摘 要:演示实验是教师在授课时为了说明某一问题而现场进行的实验,它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实验。演示实验的目的是把化学现象重现一遍,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是为学生的认识和操作启蒙的,它对学生学习化学起着多方面的启发诱导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不但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正确地运用演示实验,可以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操作方法等做好示范。  关键
期刊
摘 要: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起点。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学生识字量大,而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一特点,我做了一些尝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识字,如摘果子、开火车、找朋友,编儿歌等多种识字方法。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识字方法,同时对识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也比较牢固。  关键词:识字 游戏 兴趣 自主 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