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历史课堂中该如何设计提问环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1983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堂历史课如何出彩,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们青年教师都在不断探索的问题。课前认真研读大纲,充分备课当然是必须的,但是真正在课堂的具体操作中,什么时候提问、以什么形式提问、如何在让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还能通过一环套一环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才能更显现出授课者的智慧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提问;艺术;启迪;智力
  一、历史提问的分类
  很多年轻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处理比较忽视,提的问题缺乏设计性,时常会有冷场或者提的问题起不到作用的情况存在。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呢?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提问的类型。
  1.知识水平的提问
  知识水平的提问是最低层次的提问。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回忆。根据学生学过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回忆旧知识进行回答,经过知识的再现以达到巩固或检查的目的。
  如:“《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等等。这种提问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应该记忆的基础知识,适用于低年级教学。
  2.理解水平的提问
  例如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使学生理解战争的性质这个重要的问题,就必须提问学生:“德、英、法、俄等国,为什么要参战?”学生一时答不出来,教师可启发学生回忆大战前夕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并略作点拨,如俄国参战主要是因为它对巴尔干一向怀有扩张野心,不能容忍奥国征服塞尔维亚而使自己的地位削弱。接着,应进一步提问:“意大利是‘三国同盟’的成员,为什么却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是否为了维护塞尔维亚的主权和独立呢?”学生回答:“不是,意大利是因为考虑到利害关系。”教师追问:“什么利害关系呢?”因课本上未写,学生难以弄清具体情况,教师就应补充一句,这个“利害关系”指的是1915年4月,英、法、俄在伦敦同意大利签订了秘密条约,保证战后在分割奥匈和土耳其的领地时,满足意大利的领土要求。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史实以后,就可能作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这个结论了。
  3.分析水平的提问
  例如:围绕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运动高涨”这一史实,提出一连串问题:一是“表现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包括哪些重大事件?其高潮是什么?”二是“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三是“你对‘高涨’两字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能用其他词,诸如‘爆发’、‘形成’等来代替它吗?”四是“为什么说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成为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这样,经四步设问,加上教者的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很快就得出结论,因而这一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如何设计好课堂的提问
  以上了解了历史提问的种类,也知道提问的魅力,那么我们就得重视起来,好好设计课堂提问。
  我们要围绕重点提出环环紧扣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思维路线激疑、释疑,探究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我认为设计问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求异设问,变中求新
  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可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若一反常规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个问题,学生感到似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
  2.浅处深问,静中得疑
  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若我们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北伐”这一内容似乎极易就掌握:既知道北伐的目的、对象;又清楚北伐的经过、结果。从现象上看,仿佛“无疑。”若及时设问:“南京政府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则完全不同,这如何理解?”“既然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什么日军还要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和济南惨案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其思维。教师趁势对其引导,从而使他们排除了疑点,深化了知识。
  3.故设障碍,诱导思维
  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例如:在讲授完“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后,可如下设问:“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这该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而我们已学过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他们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学习了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善教者,必善问。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是每个优秀历史教师的必备技能。但同时,在具体运作中,我们教师还要注意语言的正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重视课堂提问的环节,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历史教学一定会取得蒸蒸日上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在历史中学习智慧》
  [2]《世界史通史》
  [3]《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
  [4]《历史教学中的合作关系及教学意义》
  [5]《新课程理念下的知识教学策略》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古河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近日,广州市卓越中小学校长培养工程举行了启动仪式。今年启动的首期培训班先从小学校长开始培养,培养对象为36人;从明年开始,将每年培养规模为2个班,每个班36人,每年培养72人,5年就
工程力学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生源质量下降,理论教学时数减少,实践课时要求增加的条件下,针对民族学生的生源特点,必须对现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
根据规划,到2014年年底,山东省经济基础中等以上的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之中,“育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对我们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新理念一方面要求我们教师发扬“求实”的精神,按照时代的新要求,紧密联系初中生的实际和生活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还要求我们教师突显“求新”和“求活”的精神,采取新的、灵活的教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的能力。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我得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新课程理念反映在新教材的结构体系有较大变化,我们应
本文叙述了深圳市提出“图书馆之城”建设的设想、规划与三年实施方案。同时简要介绍了盐田区图书馆新馆的现状和今后发展方向及要实现的目标。 This article narrates the
愉快教学注重知和情的统一,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及求知的愉悦。英语作为一门高考必备科目,其对于升学的影响尤为重要。中国人学习英语,本就是一个相
【摘 要】阐述了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存在的某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现状;问题;改进措施;探讨  前言  由于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长,许多教师接受的是较为传统的教育观念,不适应现代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随着现代教育的革新,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活动单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课堂”、“高效堂”、“魅力课堂”模式在江海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并出累累硕果。这种课堂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