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谈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其实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也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新课改的推广是在充分尊重高中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的。新课改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通过新课改的实施,我们要培养每个中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新课改明确规定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做了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作者对语文教学的认识。
  一、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经常向一个学习很好的人学习,3年来,最大的发现也莫过于:她对任何一个科目都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使它比别人多了一份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使他不会放过每一个从她身边划过的知识。这也使她有了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艮劲,所以她能过做出许多别人做不出的难题,也使她可以把自己的基本功培养得十分强大。这足以体现兴趣的力量之大了。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只介绍两种方法。可以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时候读书学习,他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就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有些人上课总爱睡觉的缘故了。你可以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以后,愉快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过学习,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做。兴趣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你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时,你先硬着头皮做这种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并投以很大的热情,争取做得好一点。得到别人的夸奖和鼓励,自然就更愿意做了,这样也可以培养兴趣。
  二、高中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中语文实践课的内涵和属性的阐述,我们知道,在语文实践课教学中,突出的是实践性和实用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的设计常常违背了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致使语文实践课教学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在现实教学中难以切实执行。因此,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的工作状态,理清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与阐述中存在的问题,再依据科学的教学设计模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当前语文教学界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和阐述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不能充分体现语文实践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语文实践课的设计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师缺乏“过程就是目标”的意识,以致于“学习伙伴”的角色扮演不到位;过于追求最终成果交流,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以致于课堂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课堂呈现方式上,目前我们所见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大多为“教师开场白——学生主持活动——教师评价小结”这样一种固有模式,除了在主题内容、活动形式上有所差异外,既观察不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不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课堂模式陷入一种单调乏味的怪圈,形成了新“八股”课型。
  二是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偏离重心的现象。首先我们要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本身就带有综合性质,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综合性”的体现上出现了偏轨现象,一味地大量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异化为“史地学习、政治学习、生物学习、音美学习”,甚至是“班会活动”等,从而改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综合性”的性质。
  三是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去语文”的现象。语文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这是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应首先澄清的问题。我们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属于语文学科的一种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它旨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其“语文”的学科性质是不容改变的。以往的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任何“去语文化”或“泛语文化”的倾向,都是背离这一根本点的。
  三、有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同时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的是,不可依旧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或者说我们该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呢?笔者以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其本特点。”可以说,语文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语文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庸之道。
  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功能。通过语文文字的表达,我们可以实现彼此之间思想交流,语言就是我们每个人思想的升华,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所以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工具性化的过程。从语文学科和基础教育中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最底层的根基,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工具,所以,没有学好语文,其他学科都是空中楼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进行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就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中学的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则是语文人文性的外在表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教学中的某个问题,语文教师不应该以“我说了算”的态度对待学生,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让他们解决十个问题都有意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要引导中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因为中学语文的“人文性”也体现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关注社会发展这一时代话题上。让中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大自然,其实也是关心我们人类自己的一个表现。从我们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帮中学生养成享受美的生活,和大自然和谐共存。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新方法,提出新思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找出一条适合我们中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新路子。
其他文献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学生对地理科的学习普遍不重视。为此,怎样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内愉快地把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消化,成为地理教学工作者首当其冲的任务。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巧用语文地理知识  语文教材中蕴涵有不少有关地理的知识,我们现在暂时把它称之为语文地理知识。边远山区的农村中学因为学校的规模较小,师资的配备不齐,一位教师同时担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加强思维训练等方面,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倡导“以学生
摘要:数学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学生喜欢,他们的心理和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让他们去学一种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厌学。因此掌握儿童的心理,用适当的手段来改变这种情况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新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堂  一、创设情境,创造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了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呢?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意识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创新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