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文献用典英译的异化策略与中国英语r——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

来源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习总书记常常引经据典,不断激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其英译本在国外也引起了热烈反响.本文将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分为四字成语、诗词古文和谚语等.从文化翻译观视角出发,探讨习总书记用典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针对四字成语和诗词古文的英译,译著多采用了以异化为主、释义和加注为辅的翻译策略.对谚语用典的英译,选择归化还是异化需要依据翻译目的做出权衡.
其他文献
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你已进入危险区域,请立即离开!请立即离开!”5月23日正值周末,玉山县临湖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周某刚走上村子附近的金鸡源水库大坝,就被一名“看不见”的巡管员劝离了危险水域。这名“看不见”的巡管员正是“数字临湖”智慧指挥中心配备的“防溺水告警系统”。自去年6月该系统上线以来,临湖镇范围内未发生一起学生溺水事故,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把“数字乡村”建设与学生防溺水相结合,正是玉山县以融合模式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部脱贫,并不是说就没有贫困了,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而是指脱贫攻坚的历史阶段完成了。相对贫困问题永远存在,我们帮扶困难群众的任务永无止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保障“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两类相对贫困群众精准、有效识别强化帮扶是关键之一。  “您好,我们是区扶贫办工作人员,从医疗部门那边了解到您家里看病花费超过了一万元,所以过来了解一下家里面的具体情况
自脱贫攻坚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但起关键性作用的还是群众的内生动力。在脱贫路上,就有一位名叫罗来恭的励志人物,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大步地走在脱贫致富路的前列。  罗来恭是广丰区排山镇牌门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多年前因其妻子出走,需独自抚养3个尚在读小学的孩子,加上家中仅有耕地1.7亩,林地2亩用于劳作,一家人的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看着家
期刊
走在横峰县港边乡灵西村经过硬化的小路上,草儿碧绿,树木茂盛,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着大扫把,仔细地清扫着路面上散落的垃圾。他,是老党员郑义普。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翁程波介绍,郑义普早已年过古稀,是2017年脱贫的贫困户,曾经还被评为村里的“感恩之星”,他的故事让全村人都很感动。  “早些年,孙女得了病,老伴又因糖尿病病情加重导致偏瘫,无法料理家里的琐事,我年纪大了也就是做些零工,日子都快要过不下去。”
期刊
查文龙是婺源县思口镇河山坦村委会黄坑组村民,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底成功摘帽脱贫。他家境贫寒,自幼丧父,母亲拉扯着他们姐弟三人长大,弟弟还有先天智力残疾。因要照顾老母亲以及智障的弟弟,查文龙一直到快五十岁才娶上村里一个无劳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傻姑娘,所幸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儿,但从此一家人生活也就更艰难了。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硬是靠自己的画笔画出了一条脱贫之路。  过去,查文龙家是全
期刊
崇仁县1520平方公里土地就是一张脱贫攻坚的巨大答卷。  脚步走出经纬,汗水落地为墨。全县38万人,就是38万支笔,从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破题,上下同欲、凝心聚力,共同投身于这场十八大之后的“新时代大考”。  如今,每一個贫困家庭收入的“空格”已填上,每一个贫困村产业发展的难题已破解,每一个困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已突破。2018年、2019年,崇仁县连续两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实力的提升,留学生对于在我国攻读经济类学位的需求不断增大.国际金融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内容较为枯燥,学习难度较大.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合影留念时,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中间坐着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相林。  群山合围的下庄,是一个“锅底村”,以前外出只有一条绝壁上的羊肠小道。1997年,不信天不认命的毛相林,带领下庄人向大山和贫困宣战。历时7年,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  毛相林不知道,在1997年的
王豪斌,曾是鄱阳县乐丰镇东风村的贫困户,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在国家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的真心帮助下,用奋斗书写了精彩的人生。从意志消沉到养殖甲鱼带头人,从贫困到脱贫,他的奋进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说起他的故事,当地无人不知。面容帅气的王豪斌曾在福建厦门从事酒店管理工作,月收入三千多。然而2004年的那个夏天却成了他永恒的噩梦,王豪斌在泉州的一处工地被升降机压住脊椎导致瘫痪,高大的他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