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同时穿刺与逐节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86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多节同时穿刺和逐节穿刺两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9例多节段新鲜OVCF患者资料,根据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多节椎体同时穿刺PVP术,n=51)和对照组(采用逐节椎体穿刺PVP术,n=38)。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单个椎体平均手术时间、单个椎体平均透视次数、单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射量和骨水泥渗漏情况。 

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2 d 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单个椎体平均手术时间、平均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单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两种穿刺法PVP术均取得明显疗效,多节同时穿刺法较逐节穿刺法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射线暴露,但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并发症两种方法相仿。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的共聚酯膜(PHBHHx膜)与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miPSCs)体外共培养,探讨其对miPSCs黏附、存活及分化的影响;寻找一种适合制作心肌补片的生物材料。方法复苏miPSCs,传代后,将miPSCs与PHBHHx二维膜和PHBHHx三维膜共培养,72 h后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用含和不含维生素C的分化培养基对其进行诱导分化,通过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心肌
目的探讨并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9月15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资料,以术前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为因变量,对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继续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
目的探讨血浆雌二醇水平与新疆维吾尔族男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新疆喀什地区健康维吾尔族男性500名,查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汉族男性人群的资料,随机抽取300名,分别检测血浆雌二醇,对比分析两种族间雌二醇水平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维吾尔族男性血浆雌二醇水平平均为(31.49±12.55) pg/ml,汉族人群平均为(26.68±12.40
期刊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完整打开椎管内肿瘤切除后,复原椎板重建脊柱解剖结构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3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14例;年龄13~62岁,平均38岁;颈段椎管内肿瘤10例,胸段椎管内肿瘤14例,腰段椎管内肿瘤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板开门或完整取下,椎管内肿瘤切除,复原椎板微型钛板固定,重建脊柱解剖结构。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
目的探讨跟骨骨刺的临床特征,以及足部影像学参数与发病的相关性,为研究跟骨骨剌产生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负重位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和踝关节侧位X线片检查跟骨骨刺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性别、侧别、年龄分组分别进行骨刺部位、形态、长度的分析,并测量患者足部的Böahler角、Gissane角、距跟角、距骨水平角、跟骨倾斜角、后距关节面倾斜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联合阔筋膜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应用锁骨钩钢板联合阔筋膜治疗的16例Rockwood Ⅲ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19~57岁,平均34.7岁;左侧7例,右侧9例。均为直接暴力致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8~54周,平均12.4周。末次随访时采用上肢功能评分(DASH)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肩部功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不良对跟骨骨折术后内翻畸形的影响,及内翻畸形的其他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涉及内侧壁的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51例,女9例;年龄18 ~55岁,平均38.4岁;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24例,Ⅲ型30例,Ⅳ型6例。测量术前、术后内、外侧壁完整度,术后内、外侧壁恢复程序,术前、术后跟骨高度及宽度,术前、术后Böhler角
目的探讨采用2枚中空螺钉顺-逆行反向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3例距骨颈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5例;年龄26~56岁,平均37.9岁;骨折根据Hawkins分型:I型2例,Ⅱ型9例,Ⅲ型2例;4例合并内踝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均予直径为3.5 mm的中空螺钉经距骨前、后路顺-逆行反向固定术。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髂骨移植修复肱骨髁部骨缺损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7例肱骨髁部骨缺损性骨不连患者资料,根据有、无采用PRP分为试验组(采用自体PRP联合髂骨移植对骨缺损进行重建,15例)和对照绀(单纯髂骨移植对骨缺损进行重建,12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