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并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9月15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资料,以术前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为因变量,对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继续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45例,发病率为29.8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夹层分期、高血压分级、脏器灌注不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程度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均P<0.10。多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夹层分期(OR:0.927, 95%CI: 0.887~0.969),年龄(OR: 0.171, 95%CI: 0.070~0.417)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比例高,主动脉夹层进入慢性期预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减弱或消退。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模拟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病理过程,研究小气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BO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三袖套吻合法将F344大鼠的左肺移植至Lewis大鼠,建立同种异基因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术后腹腔注射环孢菌素(5 mg·kg-1·d-1)10天,术后第28天气管内给予脂多糖(0.5 mg/kg),于术后90天处死。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移植肺的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检测EM
目的探讨提高结肠代食管手术安全性的措施。方法总结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65例结肠代食管手术,男43例,女22例,年龄41~76岁;均曾行胃大部切除术。改良手术方案和部分程序,主要包括:手术前评估、结肠段选择、简化血管解剖、改颈部吻合为胸内吻合、改良吻合顺序和加强术前准备。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颈部吻合口瘘10例,占27.77%(10/36),胸内吻合口瘘2例,占6.89%(2/29)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深低温停循环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病情况,探讨影响急性肾损伤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因素,建立合理的术前风险评估系统和预防策略。方法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行急诊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的患者400例,记录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史,体外循环时间和术中超滤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Cleveland评分和术中/术后24 h液体平衡量。根据术后血肌酐水平,分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
目的调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成人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外危重症中心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静脉-动脉(VA) ECMO辅助的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成人患者资料。结果125例入选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4例(51例次),感染率为35.2%,每1 000 ECMO日发生7
目的通过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的共聚酯膜(PHBHHx膜)与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miPSCs)体外共培养,探讨其对miPSCs黏附、存活及分化的影响;寻找一种适合制作心肌补片的生物材料。方法复苏miPSCs,传代后,将miPSCs与PHBHHx二维膜和PHBHHx三维膜共培养,72 h后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用含和不含维生素C的分化培养基对其进行诱导分化,通过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