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道出了“德” 的重要性.而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往往本末倒置,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从而培养出许多有才无德学生。笔者认为: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高素养人才。而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实施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迫切性,积极、科学、合理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在生字学习中渗透德育
汉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一个字就是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由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根据汉字结构渗透美的观念,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书写同做人处事态度联系,可以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比如,在学习“乳”时,为同学们讲“乳”来历,在甲骨文中“乳”字是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由此延伸到各位妈妈哺育小朋友的辛劳。这样的教学不只使其记住了“乳”的写法、意义,还加强了同学们对母爱的认识,教育他们心知感恩孝敬父母。再比如在学习汉字书写时,可以展示历史各个时期书法家的作品,让他们了解这些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这些都是深沉、有底蕴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立志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二、在课文学习中渗透德育
课文中,德育的内容就更加丰富多彩。语文课文的编排,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德育主题,这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和主要载体。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活用教材,采取灵活方式方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四篇课文分别为《草虫的村落》、《山雨》、《山中访友》和《索溪峪的野》,这些课文都是反映大自然的美妙神奇,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让学生体会的大自然的奇妙,做一个能用心灵去欣赏大自然的人。在比如第二组课文,四篇课文都是写各种各样的人物对祖国的热爱的,因此我们教学中一定要贯穿这个主题,让学生认识到没有祖国这个“大家”,就没有我们个人的“小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教学中,我们也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詹天佑》不仅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也可以教育学生做人要不怕困难、做事要一丝不苟,这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中灵活地渗透。总之。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争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在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有效方式。“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文为心声”,这些话都是对作文与做人的关系的很好的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中小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结合起来,是现代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比如,在作文技巧的教学中,审题本身就是做人做事仔细认真的体现,材料的选择则反映了学生本人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中心思想的确定则反映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认同和对假恶丑的唾弃,作文修改也反映了精益求精、知错就改、不断进取的道理。这些作文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德育构建的过程,教师理应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地渗透德育。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首先应该淡化自身的权威观念,认识到德育渗透是不可或缺的,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的。德育搞好了,学生才能做一个爱学习、守纪律、敬老师的人,这样会反过来促进语文的学习;而没有德育的语文教学,也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更不是语文教学的初衷。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途径,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一、在生字学习中渗透德育
汉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一个字就是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由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根据汉字结构渗透美的观念,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书写同做人处事态度联系,可以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比如,在学习“乳”时,为同学们讲“乳”来历,在甲骨文中“乳”字是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由此延伸到各位妈妈哺育小朋友的辛劳。这样的教学不只使其记住了“乳”的写法、意义,还加强了同学们对母爱的认识,教育他们心知感恩孝敬父母。再比如在学习汉字书写时,可以展示历史各个时期书法家的作品,让他们了解这些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这些都是深沉、有底蕴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立志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二、在课文学习中渗透德育
课文中,德育的内容就更加丰富多彩。语文课文的编排,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德育主题,这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和主要载体。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活用教材,采取灵活方式方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四篇课文分别为《草虫的村落》、《山雨》、《山中访友》和《索溪峪的野》,这些课文都是反映大自然的美妙神奇,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让学生体会的大自然的奇妙,做一个能用心灵去欣赏大自然的人。在比如第二组课文,四篇课文都是写各种各样的人物对祖国的热爱的,因此我们教学中一定要贯穿这个主题,让学生认识到没有祖国这个“大家”,就没有我们个人的“小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教学中,我们也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詹天佑》不仅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也可以教育学生做人要不怕困难、做事要一丝不苟,这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中灵活地渗透。总之。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争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在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有效方式。“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文为心声”,这些话都是对作文与做人的关系的很好的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中小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结合起来,是现代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比如,在作文技巧的教学中,审题本身就是做人做事仔细认真的体现,材料的选择则反映了学生本人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中心思想的确定则反映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认同和对假恶丑的唾弃,作文修改也反映了精益求精、知错就改、不断进取的道理。这些作文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德育构建的过程,教师理应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地渗透德育。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首先应该淡化自身的权威观念,认识到德育渗透是不可或缺的,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的。德育搞好了,学生才能做一个爱学习、守纪律、敬老师的人,这样会反过来促进语文的学习;而没有德育的语文教学,也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更不是语文教学的初衷。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途径,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