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用性的点滴感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ongy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实用性,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教学境界。教学中,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阅读 教学效用性 点滴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63-02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途径之一, 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进行思想交流的方法。阅读教学是是识字的重要途径, 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实用性,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教学境界。谈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用性的点滴感悟。
  一、析透内容,整体把握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要深入研读教材,科学处理。应该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微观上合理设计。整体把握教材是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关键,要三抓:抓眼、抓线、抓点。
  1. 抓眼。整体把握文本,要注意抓住眼,以此提纲挈领地切入,长驱直入,再辐射出去。要抓住题眼和文眼。教学中由眼导入,直击主体问题,学文时就能快速找到明确的思路,学生独立理解文本便容易了。文眼在题目上,比较容易发现,如《飞夺泸定桥》可以抓住一个“飞夺”二字,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可抓“富饶”进行教学,引领学生体会西沙群岛景美,物产丰富;《圆明园的毁灭》,可以抓住“毁灭”探究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有的文眼在段末或段首,要通读全文才能发现。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以抓“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感悟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2. 抓线。文本中的线指课文的线索,要注意明线与暗线。当文中的线索不明显时,要用心研读文本,发现线索。教学中的“线”是流动的线,抓好文中的线,教学就能循作者的思路、编者的思路,做到层层深入,大大增强教学的整体感。教学中贯穿“线”,会带动全篇的教学。如教学《风筝》时可抓“做风筝时的憧憬——放风筝时的快活——失风筝的大惊失色——找风筝时的垂头丧气。”心情变化这条线来学习。
  3. 抓点。这点指的是文本的训练重点和疑难点。当文本找不到眼和线索时,这时选取重、难点切入便是阅读教学的好途径。文本的重、难点承载着文本的主要内容,表达了文本的感情。要精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中该学什么,怎么什么。力求选取有价值的段落,从整体驾驭上去品读,从思维发散的角度去感悟。
  二、有效的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落实到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步。以词句训练为核心,可以带动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词和句是小学语文教材基本,抓好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
  1.比较品析。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理解词句。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在指导理解时,引导学生思考“堆”是什么意思?把“堆”换成“摆”行不行?引发出“堆”不仅有摆的意思,而且说明了数量之多。继而启发“这么多的花圈又说明了什么?”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感情,实现了从词到句到文到感情的理解流程。
  2.结合语境。在阅读教学中,就要联系它所在的语言环境,进行一番挖掘、体味和揣摩。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这样两句话:“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思考:这两个“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再指导学生用“才”的这两种不同用法各造一个句子,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才”的理解,增强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3.变换句式。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体现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如《养花》一课中有句话:“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引导学生将这句话改成陈述句。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句式的联系与区别,明白了这两种句式都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反问句表达的语气和感情更强烈些,再引导学生进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改写训练。
  4.填充词语。引导学生填写适当词语,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准确、鲜明。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在()中补充适当词语。你从所填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5. 形文结合。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把文字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生动的形象,启迪和感染了学生的心灵,体会到文中意境。如《赵州桥》最后一段:“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可以用课件演示,使呆板的文字,变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生命,抽象的句子变成了充满生机的形象。
  三、读中感悟,体会意境
  读中感悟能够真正使學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1.重视朗读训练。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朗读,入情入境,体会情感。注重指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的朗读。运用多媒体进行范读,引导学生仿读,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分角色读、比赛读、配乐读、边演边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可以互动评读,提升学生朗读的能力。在朗读中获得思想启迪,感受美,升华情感。
  2.感悟交流。感悟交流是课堂教学中最精彩之处。品词析句是感悟的有效途径,品评语言的意味,能体会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文章的意境。在交流中相互促进与提高,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道德情感。
  总之,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保障。我们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的相互协调,其次要结合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政教学,再者,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思政课 实践教学 内容和形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4-02  一、引言  职业教育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我国输出高素质的人才,当前,由于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高职学生中普遍出现了政治立场不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抱有怀疑的心理,从而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培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0-0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
【摘要】“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理念。思想政治教学要摆脱长期“说教”的模式,必须推进生活化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的需要,揭示生活的真相,引领学生成长的方向,探究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本文主要从如何建构和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学生能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体验中更好的掌握知识,提升素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 生活化 教学模式
【摘要】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中学甚至大学。但是,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由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不同步以及不协调,导致德育教育出现不同方面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加强中学的德育教育,是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教育 德育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8-02  
在第四系地层钻进成井中,为确保施工进度,钻头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笔者多年的野外施工经验,在我国北部,特别是内蒙古中部地区,牙轮钻头是首选的钻进工具之一。本文主要介绍
道德感是在具备道德敏感性的前提下,在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层面上的反应,是人们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引起的反应。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道德感及其核心情感的发展具有
目的: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其病因、病机尚未明了.该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粘膜下、肌壁间、浆膜下三类子宫肌瘤及正常子宫肌层中VEGF、Bcl-2、rasP21蛋白的表
【摘要】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日趋严重,有很多大学生就曾表示:毕业就相当于失业。此种问题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显得更是严重。这种情况的出现也让学生们产生了不小的压力,所以高校要对此类问题必须加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帮助学生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将就业创业思想作为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也能找到一条新的方向。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就
【關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小学生 生活化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9-02  从道德发展角度来看,人类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就是无律——他律——自律——自由的过程。而小学阶段的儿童就处于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人生第二级阶段。按照我国的小学教育现状和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来分析,小学生是不能离开道德实践活动的,因此道德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