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着力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e83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成为丰富知识的载体,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一种新的教学,对于我们长期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人来说无疑是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挑战不仅是对教学手段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已经非常习惯且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挑战。
  多媒体电脑、电视、录像等教学设备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我常常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富有创意的多媒体视听觉情境设计,如Powerpoint演示文稿、网页文件等教学课件来呈现逼真生动的图像和声音。有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记忆,探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新途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一、视觉呈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小学生天性活泼,但有时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且缺乏兴趣的持久性。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通过课件制作可以再现或者创设教学所需要的场景,从而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这样的场景中被激发出来。
  在教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课文《剪枝的学问》时,为更好地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制作了《剪枝的学问》多媒体课件。为创设故事情景,本人用Photoshop将通过扫描获得的课文彩色插图处理成具有不同情景的图片文件(冬季图和春季图),并将其插入预先制作好的演示文件之中,然后配上轻快的钢琴曲。整个课件让学生置身于片片红云的桃园中,“蜂在花间舞,人在花下戏”,在观赏画面时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并充分发挥想象力,以读代讲,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剪枝的学问》是想告诉学生“减少”是为了“增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到底把学生引领到哪一步,值得思考。在课件的最后,我增加了一个网上找到的资源——刘翔跨栏图,这是一个非常贴切的“减少”是为了“增多”的例子,刘翔“七步封王”。原来的八步跨栏减少了一步,但刘翔跨栏的速度却提高了。这一例子的运用,拓展了教学资源,成为教材有力的补充,顿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地说明了文中揭示的哲理。小小的课件一下子化解了课文的难点,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听觉感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力
  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和思想性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但如果文字的表达通过音乐和影像加以烘托,那么其综合效果对学生的思想震撼是任何单个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课文《狼和鹿》的主旨是事物之间有内在联系,不要随意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一篇“环保”主题的文章,这与美国流行歌星麦克尔·杰克逊的那首《地球之歌》的主题是不谋而合的。于是,我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中,采用网络VOD技术,将《地球之歌》MTV的欣赏作为烘托课堂教学气氛、升华学生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使歌曲与文章的思想内涵融为一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你是否听到了地球哭泣的声音?茂密的森林遭到砍伐,绿洲变成了荒漠,动物朋友被猎人们杀戮,无辜的孩子死于战争,让我们祈祷,让我们拯救地球……”学生在《地球之歌》MTV中听到的是凄婉而又富有震撼力的旋律,看到的是森林被砍伐、动物被杀戮、大气被污染、地球在哭泣的生动画面。随着教师道出的中文歌词大意,学生在欣赏MTV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麦克尔·杰克逊一起呼唤,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环保教育。课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浏览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自己去搜索和下载有关生物链的问题。通过网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让网络真正成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至于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有力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创造力。
  三、动静交错,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凝聚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即所谓的“好动”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当学生面对电脑屏幕上精彩纷呈的图片、文字和动画时,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中来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但也有可能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关键是看教师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运用无意注意规律,采用恰当的“刺激物”使学生的无意注意中心集中到学习中来。这个“刺激物”就是“动静交错”的教学活动。我在拼音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在每个“注意力分散周期”到来之前,我通过“动”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而在“动”过之后,又用“静”来进行缓冲,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有张有弛”。
  在我设计的拼音学习活动中,常常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进行“画画”“做做”和“用用”的活动,这时的多媒体课件成了真正的助手。“画画”就是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将课件上枯燥的拼音字母画成美丽的图画。如学t时让他们画小伞,学q时让他们画小旗等。由于学生对于颜色的刺激非常敏感,所以我在试图让学生区分韵母时,让他们动手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写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这样,学生在“涂鸦”的过程中就了解了这些韵母的区别。“做做”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游戏中学习,通过课件上的“找朋友”“紧急集合”“读拼音、做动作”等活动使学生的脑、眼、口、手、脚都“动”了起来;“用用”则是将拼音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拼音来拼周围的事物,如学习用品、食品等,做到学以致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把握“动”的尺度,在动过之后通过多媒体课件上舒缓的音乐,让学生闭眼默念今天学过的拼音等,“静”的活动帮助他们巩固学习的内容,调节他们的情绪。动静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必须让学生熟悉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丰富自己在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组织经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把握三个着力点,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境,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真正使多媒体视听觉情境设计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全是赞颂名人可贵精神品质的,另外三篇分别是《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与其他三篇课文以及以前学习过的众多写人记事类课文有显著不同,它篇幅短小,就短短四个自然段,描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一生。其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表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是第三自然段,作者也只写了几句话,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主体学习行为,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力图打破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平静沉闷
语文课程像其他学科课程知识点鲜明,目标明确。语文课程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并没有完整的体系,是散落在课文中的,需要教师精心研读、挖掘、整合才能体现。尝试“读写互动”的课堂教学几年来,一直在高年级转悠。时隔多年重新回来教三年级,就有一个想法,能否在“读写互动”的思路下,结合学生年段特点,整合教材,抽取教材中“读写互动”的点,串成线,循序渐进,对学生某个方面的言语智能进行有效的提升呢?所谓言语
【摘要】课堂上学生出错是真实思维的反映,教师采用不同的態度对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要以宽容的情怀去对待,可以在顺应错误中找出错的原因;在纠正错误时通透本质;利用错误还能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关键词】课堂教学 纠错 错误资源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采用不同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笔者在常态的听课中常会发现以下情况:  案例一:  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鞋匠的儿子》,你们知道指谁吗?  ……  师:他父亲是
数学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手段。因此,数学活动要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基本准则,让学生在长期的活动中积累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数学直觉,纠正不良习惯,在活动中提升自己,强化能力。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知识的感悟和积淀,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重视直接经验获得,形成替代性经验  根据
FeliOe Oliveira BoDtista來到Kenzo的第一个大动作,并不是大张旗鼓地带来新的系列,而是默默改变了品牌loqo的字体,并将原本融入其中的“Paris”一词拿掉。70年代,创始人Kenzo Takada(高田贤三)是第一个在巴黎声名鹊起的亚洲设计师,自此,Kenzo便成为融贯东西的多元文化代表。而Baptista的这一举动,在向Takada致敬的同时,也宣告着品牌将开启更加自
【摘要】班级读书会是提高小学生单元主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要利用好班级读书会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班级读书会的组织与实施策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才能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主题阅读 指导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具备独立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具有比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一、二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阅历少,见识的事物也少,再加上刚接触写话,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写。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话任务,不是随便写上几句应付了事,就是回家后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交上来的写话总是成人化作品,缺失了原有的童真童趣。如何激发学生的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以发现问题、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等形式探索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本文结合苏教版数学第十册《平移覆盖规律》的教学,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  一、联系生活,激发强烈的探究兴趣  任何材料,如果不是从之前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事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