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生死情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sl76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冬天,我妹妹给我送来了一只纯白的才生下一个星期的小波斯猫。那一黄一蓝的两颗眼珠和一身长长的白毛,那可怜楚楚的神态,竟然使一向不爱养小动物的我神使鬼差地接受了下来。当即抱在怀里,舍不得放下。女儿也欢喜地抢着抱它,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小波。
  不知不觉中,小波长成了一只大猫。白天,它老眯着眼睛,很安静地趴在沙发上打盹,天黑下来时,它就活跃起来了。
  我家住的是石库门老房子,在没有养小波前,家中的老鼠真是不少。自从我家收养了小波后,老鼠自己悄悄搬了家。邻居们也开始夸奖我家的小波了。“你家的这只小波真了不起啊,人家的波斯猫都是少爷小姐,不捉老鼠的,你家的小波天天捉老鼠,现在我家的老鼠都给它消灭光了。这两条带鱼是慰劳你家小波的。”“你家的小波是我们弄堂里的功臣啊,现在弄堂里的老鼠越来越少了。”“小波捉老鼠真厉害,一口就咬下了老鼠的脑袋……”
  小波的名声传遍了整条弄堂。不久,连隔壁弄堂的邻居也知道了我家的小波。走在马路上,有时也会有不很熟悉的邻居打招呼:“帮帮忙,将你家的小波借给我家两天。”
  去年秋天,小波不知和谁家的公猫好上了,不声不响地就怀上了孩子。要不是女儿眼尖,恐怕到小波生出孩子我也不会知道。我兴冲冲地给小波准备了一只大彩电的纸板箱,做成了一间让它分娩的产房。小波临产前,常常钻进去,用脑袋和爪子拱拱棉絮,扒扒草垫,又朝我们喵喵地叫两声,大概是表示满意。三个多月后,小波生下了六只小猫,除了一只灰色的小猫生下时就死了,五只小猫只只漂亮。
  去年大年三十上午,我专门到江阴路的一家宠物用品商店买了一只不锈钢的猫脖环。黄昏,我将钢环套在小波颈脖上,小波挣扎了好一阵,但很快发现挣扎是没有用的。它不满意地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喵喵声,而且不许我再用手抚摸它。我是因为小波这两年来逮老鼠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即使在它怀孕的时候。所以决定用强制手段把小波关在家里。年夜饭后,我把它的五只小猫放进用蛋糕盒做的小窝里,然后我把小窝挪到用绳子拴着的小波面前。小波看到自己的宝贝在面前,也就安静了下来。
  可是,我们全家都疏忽了。大家都只顾围在大屋里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全然不顾门外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待到凌晨二三点钟,是女儿先听到了小波凄厉的叫声,想起了小波的五个儿女,冲到关着小波的小房间掀起小窝的盖子一看,五只小猫已口鼻出血,僵硬了。我们痛心不已,女儿当时就泪水直流。全家人围着小猫叹息了好一阵。老父亲说:“小猫是被爆竹声吓死的。”“小波呢?”女儿想起了小波。我一看,拴小波的绳子竟被它挣断了。我们到处找小波,邻居们也帮助我们找,新年都没有过好。
  小波再也没有回来。我后悔极了。为什么没有想到采取保护措施?为什么要把小波强拴起来,而使它丧失了叫我们救小猫的机会?
  小波,你这个可爱的波斯猫,你与我们朝夕相处几年,付出多,获取少。你是我们弄堂里的捕鼠大英雄。你好不容易做了母亲,但因为我们的疏忽,你的儿女来到世界上不过才一个星期,竟然在人们欢天喜地地迎新春中惨然死去。也许,你悲伤过度了,也许,你愤恨发怒了,也许,你不想再独自偷生……
其他文献
第一次发布会:“请不要怠慢我的客人”  “我也不知道啥叫‘新闻发布会’,我只是将左邻右舍召集在一起,告诉大伙儿我家来了珍贵的客人。”2003年8月18日,广西钦州市青塘镇朱砂村64岁的利子云老人向记者谈起自己主持召开的四次“新闻发布会”的缘由。  1975年的一天,36岁的农民利子云发现6只白鹤“留宿”在他家后面一棵高大的松树上。那时的利子云还不知道白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他听老一辈人说过,白鹤是
期刊
去八达岭,旅游车司机是个胖哥哥,剃着北京板寸,肚子很大,抵着方向盘。一般来说,胖子的脾气好,这位胖哥哥的脾气也好。像北京的多数百姓一样,总说国家、政治什么的大事。胖哥哥的理论也是一套一套的:当官!谁不想当?有钱有地位有好享受。当上了谁愿意下来呀?傻那什么呀?  有人问:“你也想当?”“当然想当了,谁不想呀?”“想当什么官呀?”我以为他一定说,越大越好,总理、国家主席都行,诸如此类。吹牛嘛。他乐呵呵
期刊
在荷兰生活,每天进入信箱的邮件中有不少是账单。可是这众多账单中,惟有罚单最不客气,交通警察的罚单第二次到你的信箱,数额就要翻一倍,何况一张罚单往往不是小数目,让人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几年前刚到荷兰时的见面礼就是一张150盾的罚单。那天,车行至十字路口,前面黄灯闪闪,我对先生说:“停车吧。”他却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丝毫没有减速意思的车,担心如果自己停车,那人可能撞我们的车屁股。于是加大油门驶过路口,
期刊
他们的父辈祖辈驾着小船,从苏北漂流而下,到上海后靠着船开始了运送垃圾和大粪的生涯,在船上一呆就是四十年,退休后方才上岸安家;他们从小生长于斯,终日和垃圾为邻,一下子又是四十年过去;这样的生活不是他们自由选择的结果,对于他们,可以选择的机会实在不多。  他们被称为“环卫世家”的子弟,这样的世家在上海大约有上千户。    A 无奈的职业选择  夜里12点,丁翠见在驳船船尾,使劲地把缆绳打成结,他的老婆
期刊
事件回放    2003年5月31日,王珍(新闻晚报用化名小帘)永远忘不了这个日子,不仅因为这一天里,她被曾经海誓山盟的瑞士男友再次抛弃,也不仅因为那天晚上,厄瓜多尔人卢迪用非常卑劣的手段侮辱了她,更因为5月31日以后,王珍深深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王珍和她的瑞士男友热恋得可谓不顾一切,但如今想来,她后悔为了爱情牺牲太多:今年二月份,因为外国男友,王珍终于和自己的父母翻脸,搬出了家,当时,在男
期刊
一个连杀了三名年轻女子,并将其残忍碎尸的罪犯究竟长着一副怎样的面孔?如此凶残地剥夺他人生命的凶手的内心世界又是如何地深不可测呢?  当我坐在浦东新区看守所的一间整洁的提审室里,静静地等待着王征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始终盘绕着这样这个问题。  一阵“哗哗”的声响之后,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走进了房间,1米7左右的身材略显单薄,面孔稍长,倒也温和。他朝我点点头,微笑着打了个招呼,仿佛应了约却迟到了的客人。只不
期刊
大多数外国人到中国来工作,从事的是受人尊敬的白领职业,身处的工作环境是舒适昂贵的办公楼。  上面的七则新闻事件中,有两位犯罪当事人是来中国当教师的,拥有硕士学历。然而,高薪高学历的他们,撒野记录却如此恶劣,从哪国的法律看都极度缺乏道德感——侮辱女性,打耳光,作下流动作……这些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伤害肉体的范畴,深深刺伤受害人的自尊心。这样一大群绅士、白领、知识阶层,何以到中国后一下子把道德感卸载得一
期刊
5·31事件见于媒体后,引起较大反响。网民们在东方网等互动媒体上进行了密集芜杂的讨论。自由的讨论使各种观点浮出水面,综合总结其观点大致有下面几类:    “痛剿”女当事人    【选贴】  “凌晨了还泡酒吧,不是什么好鸟吧?”   “活该!这个贱货本就不是良家妇女。谁家女孩会在酒吧喝酒喝到天亮的?!再说,这个贱货一定穿得很暴露,还想勾引外国人。否则怎么这么容易就可以被人从领口拉下衣服直到腰间呢,领
期刊
说起我的许多“小密”——小小密码,我就烦!  记得几年前,我与一女友一起逛街,她买了一件心仪的首饰,我怕她付款时有什么不安全,于是陪她到收银台,没想到她是用信用卡,我没有用过,也不知道需要输入什么密码,还傻傻看着她,结果,朋友买也不是,走也不是。这个时候收银员提醒:小姐,注意一米线!原来一米线距离是避免持卡人暴露自己的账号和密码!我好不尴尬!  为了自己创作需要,家里买了台电脑,因为我经常上QQ和
期刊
这天,我忽然发现一封陌生的电子邮件,其主题令我触目惊心:“永别了,我的梦中情人”。打开一看,对方自称名叫如雪,是北京某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生,自春来,为了工作四处奔波却一无所获,五月初又被查出患了“非典”,虽经治愈,但亲朋好友闻讯后纷纷离她而去……“我非常喜欢你的作品,也曾千百度梦到成为你的新娘。但今生已过矣,咱俩重结后生缘罢。再过三天,我将告别这个世界。你能为我写几篇美文送行么?”我顿时汗流浃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