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兰吃罚单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荷兰生活,每天进入信箱的邮件中有不少是账单。可是这众多账单中,惟有罚单最不客气,交通警察的罚单第二次到你的信箱,数额就要翻一倍,何况一张罚单往往不是小数目,让人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几年前刚到荷兰时的见面礼就是一张150盾的罚单。那天,车行至十字路口,前面黄灯闪闪,我对先生说:“停车吧。”他却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丝毫没有减速意思的车,担心如果自己停车,那人可能撞我们的车屁股。于是加大油门驶过路口,谁知此时晴朗的天空闪过两道亮光。当时虽觉得奇怪,但还不知怎么回事。过了好久才收到闯了红灯的罚单,我们却怎么也记不起来什么时候“有这事儿”,于是就把罚单给退回去了,然后就沿莱茵河潇洒走了一回,度假去了。
  
  谁知刚回到家中,便从堆积的邮件中发现了第二张罚单,罚金翻了一倍,信中写明了我们的汽车肇事的时间、地点、车牌号,还说如果太久记不清楚的话,可以到警察局来看,底片的编号××××。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天我们闯了红灯就是闯了“快门”呀,再一看信的限期,又快过期翻一倍了。一向慢条斯理的先生立即赶在银行关门之前交了罚金,这才敢坐下来歇口气儿。
  150盾的罚金真心痛,也只能使劲摔摔装满脏衣服的旅行包出气。只是从此以后,先生好像有了心理障碍,每天上下班经过这个路口,他总是提心吊胆,黄灯一闪就开始心里转小九九:过,还是不过?
  违例泊车最易吃罚单,在我们每个铜板都要派上用场的安家阶段,自然想把停车费省下来,结果越省越贵。有一次去买二手货家具,在里面使劲跟摊主讨价还价,出了门却发现一张80盾的罚单在挡风玻璃上随风飘舞,这可真是过年豆腐买成肉价钱,越想越憋气,朝着那张旧桌子踹了一脚。回到家才发现要多扫兴有多扫兴,不仅罚单要照缴,那张桌子也只有两面靠墙才能放稳当——这叫什么事儿!
  有一年春节,实在馋极了,去中国餐馆买烤鸭,车不过停在门口20分钟,出门却冒出一张120盾的罚单,心有不甘地赶上前面那个正在撕票的警察说:“这牌子上写着节假日不用买票,今天是中国新年嘛。”警察哈哈一笑说:“可这节日没有让我休息呀。”得,今天与其说是吃烤鸭来了,不如说是吃罚单来了。
  最近的这次罚单是从德国寄来的,先生到亚琛大学查资料,大概是停车超了时(德文看不懂),想着我们居住在荷兰,于是就没理会它,谁知很快来了第二次罚单,数额加大而且挂号信寄来,让人望而生畏,赶紧找懂德语的人帮忙交了罚金。事过之后问先生什么感想,他说:“停车的钱省不了,能省的只有洗车的钱,星期天自己动手冲吧。”现在我们出去买东西,要么乘公共汽车,要么把人先放到超市门口,再回头去停车,真是让罚单罚乖了。
  
  我还有一分钟之内得到两张罚单的恐怖经历呢。那是我刚拿到驾照的那个月。有一天,我正美滋滋地溜车呢,过桥时没注意到两辆警车一桥上、一桥下猫着,走了一段才发现警车要截停我。停车后警察气呼呼地递过来两张罚单,一张是130盾,另一张是170盾。我心想这警察怎么斩人没商量呀?
  开口问:“怎么你们警察给罚单有这么大的随意性,他罚我130盾,你却罚我170盾。”警察很不友好地说:“什么随意性,在桥上限速50公里的地方你开65公里,一张罚单还没写完,你下桥时开到85公里,我们这才追上你,违章严重,这样会引起恶性事故,请跟我们来一趟。”我又嘟囔了一句:“那是大下坡呀。”警察理都不理,一前一后发动了车,我被夹在中间,慌了神,花6000盾才考到手的驾照还没焐热就要被吊销吗,这一慌,没多远的路,竟然老熄火。还好,到了警察局只是被教育了一番。荷兰语也不是全明白,只有毕恭毕敬一个劲儿点头的份儿,真玄。从那个大门出来,虽然两张罚单都得交,但没吊销驾照,心里倒有一种占了便宜的高兴。
  
其他文献
期刊
文章以大量事实揭示,中国大陆出国留学的一些小留学生的劣迹,“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据此,作者奉劝做父母的要慎重,千万不要让子女重复这种或那种不幸的留学故事。    1949年后,我国有三次留学潮:50年代留苏,清一色的公派;80年代起,公派自费兼有,主要目的地美日欧和澳洲;90年代后期起,中学生留学热在中国兴起。与前两次不同,这次一是清一色自费,二是“留”向全世界,三是年龄小。前两次年龄多在25到
期刊
儿子回来,把书包往床上一扔,气呼呼地说:“我不想念书了……太欺负人了……”  “谁惹你了?”我还从来没见过儿子生这么大的气,忙过来询问究竟。“还不是班主任卢老师,他今天把我的座位调到了倒数第二排。”儿子的眼泪都快要出来了。  “为什么?”我猜想一定是儿子犯了什么纪律。“就因为我和同桌同学合不来,他跑到卢老师那儿告状”。儿子愤愤不平地说。  “你和同桌闹矛盾,为何调你不调他啊?”我疑惑不解地问道。“
期刊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初到广东出差,有业务联系的当地主人请我们吃饭。席间,与我同行的许某无意中问到吃猴头,其实他对这菜毫无“食趣”,只是在家时听别人讲过,有些好奇罢了。大概是以为我们对这道特色菜有兴趣吧,主人第二天就安排了一次特别的宴请——吃猴头。我们推辞不掉,只好客随主便,一行人来到一家铺面不算太大、但装潢得蛮考究的餐馆落座。  点菜后,店老板把我们带到关着若干只猴子的一个猴笼前,请客人自选一只中意的猴
期刊
老外撒野记录    广州:两老外当街打“的哥”    2003年5月26日晚7时左右,广州市滨江中路路段上,“的哥”彭师傅在环市路秀山楼附近路段接上这两位外国乘客,到达目的地后跳表显示20元。当时两名外国人递过一张湿漉漉的20元钞票,司机说钱太湿了,请对方换一张。两名老外似乎生气了,冲着司机前排的离合器处丢来一张皱巴巴的20元钞票。趁他弯腰拾钱的时候,这两名洋人拿走了摆放在司机旁边副驾驶前的资格证
期刊
2003年5月中旬,笔者去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中国绥芬河商贸城采访,再次见到了在这里当国际倒爷的李彩云女士, 她深情地向笔者讲述了她与俄罗斯“姐姐”达妮娅因一条“贵妇”犬而结缘的动人故事。    安妮有了中俄两个“妈妈”  1999年5月,是我第一次去俄罗斯远东做生意。我在乌苏里中国绥芬河商贸城租了一个瓦罐屋( 火车保温屋改造的)兼做仓库和卧室。  在当地,我一个熟人也没有,感到很寂寞。决定养条狗给我
期刊
说起酒吧街,上海人会想到三个地方:衡山路、新天地、茂名南路,这三个地方玩法各不相同:衡山路的酒吧是玩情调,新天地是观光的去处,而茂名南路更像是个花花世界,所以要说起“白相”,人们自然会想去茂名南路。  从复兴路到永嘉路的茂名南路是一个本该很僻静的街区,但据说,“茂名南路的太阳是深夜10点升起的。”因为深夜10点以后,成群结队的外国人会来到这里,成为这里的主角,他们的狂饮狂欢、放肆撒野在这时都被视为
期刊
第一次发布会:“请不要怠慢我的客人”  “我也不知道啥叫‘新闻发布会’,我只是将左邻右舍召集在一起,告诉大伙儿我家来了珍贵的客人。”2003年8月18日,广西钦州市青塘镇朱砂村64岁的利子云老人向记者谈起自己主持召开的四次“新闻发布会”的缘由。  1975年的一天,36岁的农民利子云发现6只白鹤“留宿”在他家后面一棵高大的松树上。那时的利子云还不知道白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他听老一辈人说过,白鹤是
期刊
去八达岭,旅游车司机是个胖哥哥,剃着北京板寸,肚子很大,抵着方向盘。一般来说,胖子的脾气好,这位胖哥哥的脾气也好。像北京的多数百姓一样,总说国家、政治什么的大事。胖哥哥的理论也是一套一套的:当官!谁不想当?有钱有地位有好享受。当上了谁愿意下来呀?傻那什么呀?  有人问:“你也想当?”“当然想当了,谁不想呀?”“想当什么官呀?”我以为他一定说,越大越好,总理、国家主席都行,诸如此类。吹牛嘛。他乐呵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