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精准解读古典诗词

来源 :科教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现阶段古诗词教学方法单一肤浅,很多时候重在传授“答题技巧”,却忽视了古诗词解读最重要的内容。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意蕴丰富深刻,如何挖掘古诗中的人文内涵,真正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欣赏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着手,精准定位,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提升了语文素养,对中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内涵;精准;古诗词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诗词阅读欣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现阶段基本沿袭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肤浅,很多时候教师重在传授“答题技巧”,学生只是机械理解记忆,却忽视了古诗词解读最重要的内容,割裂了诗词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时间花费甚多却收效甚微,学到的知识基本都是面上的,没有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最后导致学生学古典诗词索然无味。如何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作为语文教学者,要自我反省:我们有没有遵循古典诗词的特质,有没有精心阅读传统文化的经典。于是我开始大量翻阅古典知识书籍,重新学习古典文学知识及其内涵,从中了解到了很多诗词背后积淀的深层的文化意蕴,明白了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视角、新的理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精准定位,关注诗词教学内容的生命力与有效的教学拓展,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思想脉搏,洞察其内心世界,真正读懂透读文本。
  教学《陋室铭》这一篇文言文时,我觉得学生至少要搞清以下这两个问题: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借指“高雅”的生活,“无丝竹之乱耳”借指“世俗的纷扰”,为什么同样是乐器的声音,所表达的情感差距如此之大呢?不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是很难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的。
  那么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对“可以调素琴”的“琴”字要做探究,把“琴”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它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音声朴实低缓而又沉静旷远,能顺乎自然,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琴”字的:“琴者,情也;琴者,禁也。”琴,用来安顿心灵、禁止邪念的巧具,也就是说“弹琴”可以“正心”,让自己变得更高雅。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所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借指“高雅”的生活,“无丝竹之乱耳”借指“世俗的纷扰”,两者非但不矛盾,反而更好地表现了“惟吾德馨”的主旨。
  弹奏之人在古琴朴实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音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当我们读到部编七下古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时,自然的从“弹琴”这一舉动中体会到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通过挖掘出“琴”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有的放矢地传输优秀传统文化,精准有效地解决了重要问题,学生既真正读懂文本内容,又夯实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短短的一篇《关雎》,为什么君子追求淑女,要演奏音乐,而且还提到了“琴、瑟、钟、鼓”四种乐器?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作为语文教师,要将其还原到《诗经》时代,从当时实际的社会背景入手,认知《诗经》的“礼乐思想”。
  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一个人的人格修养中,音乐是关键,是完成人格修养的最高层次。一个人的人生修养是从诗歌开始,以礼为依据,而由音乐来完成的。这是历代儒家理想的礼乐精神。礼乐文明的精髓是“和”,“中和之美”是建立在礼乐的基础上的。儒家钟爱音乐,正是因为在音乐中见到先代的礼制和君子人格。《诗经》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而且在音乐上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最珍贵的艺术遗产之一。从《诗经》中可以推知当时“诗乐合一”,“诗乐合一”的核心就是“中和之美”。
  琴和瑟都是当时主要的弦乐器,古人将二者相谐和演奏,其音协和动听、委婉飘绵,活泼而不失规整,总是能弹奏出令人心荡神怡的声响,所以,“琴瑟之好”一般是描述夫妻恩爱、情感和谐。“钟、鼓、磬”等是属于“打击乐器”,“钟鼓之乐”即所说的“金石之声”,比较舒缓和谐规整。《关雎》中“君子”一词是兼有社会地位和德行之善的双重意义,而“窈窕淑女”,也是兼备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的“君子”与“淑女”的结合是很守规矩的结合,是种爱情与美德相联系的和谐的结合。他们的这种爱情就是《诗经》所倡导的“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而“音乐可与灵魂交响”,“琴瑟、钟鼓”之声一经出现,就轻巧地拨动了淑女的心弦,与她的灵魂产生了强烈的共振,唤醒了潜伏在她内心深处的情思,此乃语言、文字所不能表现,此音乐与《关雎》所倡导的爱情观高度吻合。
  有效解决了上面问题后,教师不妨再适机追问深究:如何理解《关雎》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什么基本是四言句?其实通过前面对“乐器”蕴藏的内涵的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到“君子”那“求之不得”(失败了)却仍坚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君子风度和高尚的品德,从中进一步认识到音乐的“中和之美”,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了。
  “钟鼓之乐”即所说的“金石之声”,是当时宗周雅乐的主体。声音比较舒缓规整,是以四分之四的拍子为基本节奏的。音乐的舒缓和谐,必然造成《诗经》文辞的和谐。其相谐配的诗歌也是四言齐句,每句四个音节,间以杂言,很少变化。读起来和谐悦耳、韵律优美,便于记诵。
  杜牧《泊秦淮》中写道“商女不知亡国恨”,为何将“歌女”称作”商女”?这需要从古代五音着手。古代五音为”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音律和四季相配,“商”因为音调凄厉,和秋天“肃杀”之气相近,所以与”秋”相配。所以,“商”在很多时候也可以代指“秋”,所以商女也就是秋娘,就是古代的歌女。诗歌里,杜牧运用“商女”这一意象增强了诗歌的变现力和感染力,更加制造出了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宋词中经常会提到“西楼”这个意象,比如,部编八上朱敦儒《相见欢》开头就写到“金陵城上西楼”,为什么是“西楼”而不是 “东楼”?我们若要了解“西楼”的意涵,就必须先得了解古代时“东西方”的文化内涵。“东”,《前汉·律历志》曰:“东,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白虎通五行》曰:“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东”,繁体字“東”,“日在木中”曰东,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充满生机与希望,充满阳刚和力量;西,《说文解字》曰:“西,鸟在巢上也,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也就是说,“西”是鸟儿栖息之处,显得阴柔和恬静;而且西方乃是日月下沉的方位,而日、月之落往往可以借代事物之式微及情绪之低。再者,从季节上来说,东对应的是春天,西对应的是秋天,由于西对应的是秋天,所以西这个字,就容易令人联想到秋天那种万物萧瑟、冷清之感。因此,“西楼”这个词,往往会让人产生较为感伤、寂寞的感觉。若用在诗词中,就会营造出这样的气氛。因此,“西楼”常常被作者用来表达惆怅无限的相思、哀怨的凄美意象,成为古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同理,西窗、西厢、西宫、西阁、西亭等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读到李商隐写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时,便能感觉到情思委曲,是作者借用“西窗”来抒情,寄托对故人亲人的怀念。
  我们古代的很多诗歌里曾写到跟“衣服”有关的意象。例如,唐代李白写的《子夜吴歌·秋歌》,首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为什么要提到“捣衣”?“捣衣”为什么会引起人的相思之情呢?我们同样需要认知“衣”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的游子和战士,都喜欢穿母亲和妻子缝的衣。只有穿着这样的衣,身上才暖和。衣:古代上衣叫衣。裳: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在中国人眼里,”身”和“心是一体化的。最贴身在往往也就是最亲密、最可靠、最放心和最有感情的。物之中,最贴身的是衣服。“衣”既为人之最贴身者,自然也就往往被赋予情感的意义,或用来表现和传达情感。所以,在明朗的秋月夜,长安城里的捣衣声此起彼伏,这些独守空闺的思妇们,把自己对远征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和浓浓爱意,都寄托在捣衣中呢。
  了解了“衣”中的文化和思想,我们就能理解中国网友看到日本捐赠的物资上写着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时为什么会震撼之情,无以言表。可以说日本人把我们中国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内涵的精妙发挥到了极致,直戳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人热泪盈眶。
  至此,学生之所以能够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思想脉搏,洞察诗人的内心世界,真正读懂文本,正是老師精准定位,有的放矢,挖掘了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传授知识,既厚实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提升了语文素养。对中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冬颖《诗经八堂课》
  [2]王元鹿《汉字中的自然之美》
  宁波新城第一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不仅在数学这一门科目当中,对于任何一门科目来说,有效的课后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但在当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也没有给予学生一个较为有效的课后复习策略,学生在课下也没有及时地进行复习和巩固,导致在课上学习到的新知识没有及时地进行吸收和强化。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后复习。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较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来说,学习的东西更为复杂,更需要学生在课下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基础下,劳动教育已被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并被赋予了新的教学理念。如何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经验,开展一些生活与社会相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本单位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路径过程中,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课程中,通过整合身边资源,开发了生物园蔬菜种植区,让学生在研究生物种植中去观察和思考,从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的重要性更凸显出来了。农村初中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势在必行,也是顺应潮流。名著是文化的精髓,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的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名著的阅读教学很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农村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阅读名著;阅读能力  引言  初中的教
期刊
一、接到投诉  2018年5月的一天,校长室接到投诉事件:某体育老师上课罚学生跑步。  二、正常的课堂管理  现在国家重视学生的体质锻炼:小学中高年级体育课每周三節,要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我们学校,这一点是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执行的。体育教师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来上课。但问题是:学生们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了。原因是课堂上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按照正常的体育课流程:上课前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全国蔓延,对教育事业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影响了正常教育教学。为此,教育部要求各学校延期开学,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章对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的对策,继而为后期的体育课教学以及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疫情期间;体育教学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
期刊
摘要:提高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水平的措施,需要教师或家长努力培养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营造科学环境,提供充足材料,指导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利用一日生活对幼儿渗透科学教育,实施家幼结合,让幼儿更多接触或观察大自然。  关键词:幼儿园;提高幼儿科学教育水平;措施  幼儿具有好奇、好动和好问等特点,他们容易对周围不断变化的大千世界,都充满相应的兴趣。同时,幼儿所处的年龄段,又是他们一生中智力发展的相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此教师应当尝试在德育教育中应用激励策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教育的作用,提出了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有效激励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主要强调班主任对学生
期刊
摘要:数学文化的渗透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格外关注的,尤其是新课标提出以后,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发生了转变,需要其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而数学文化的融入,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認识数学知识,对于其深入分析和理解数学问题起到了积极影响。本文从初中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必要性入手,并阐述了具体的培养措施,希望可以为教师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标准,培养小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小学阶段是助力学生树立德育观念的关键时期,也是引导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重要价值方针,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开展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品格,提升学生们的核心能力,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展开探究。  关键
期刊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性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地积极主动地活动,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  其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