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传》:似一张自画像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w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4年,未满三十的胡佛被任命为美国调查局局长。之后,胡佛在这个位置上待了48年直至去世,历经八位总统而屹立不倒。1935年,他将这个机构正式改为联邦调查局(FBI)。87年后的今天, FBI仍属于美国司法部的重要一翼,他本人和这个机构的许多经历依然被人不断提起、许多秘闻也浮现在公众面前,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这部电影不再需要获得任何人的首肯便能面世,尽管过去有些同类电影让FBI的官员感到不爽。
  这部由伊斯特伍德导演的《胡佛传》塑造的是一个自大狭隘的多疑政客,一个毁誉参半的争议人物,尽管在他治下联邦调查局步入辉煌时代,但他激进的办事风格也备受争议。“大人物”也会被权力腐化——正是导演伊斯特伍德对其一生的慨叹。
  
  迟来的嘲笑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在胡佛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今年81岁的老爷子对这位美国英雄相当熟悉,他曾被塑造为正义的化身,可众多解禁的消息却证实他利用操纵他人意识来维持自己的权位,这个复杂的人物激起了伊斯特伍德的兴趣。
  胡佛与好莱坞的合作可谓悠久。胡佛接管调查局后,发现电影中警察的形象往往愚蠢不堪,起初,他只是想借助这个超级梦工厂建立FBI的正面形象,但效果实在太好,甚至远远超出胡佛的想象——FBI及其威武形象被无数次推向了全世界。直到现在,FBI精明干探的印象仍在源源不断的打包出售给观众。
  胡佛是很会利用大众传媒来造势的人,这一点在伊斯特伍德的电影中也有体现。导演甚至重现了胡佛与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儿在镁光灯下的和谐一幕。历史上的胡佛注重调查局的公众影响,他操纵媒体甚至是好莱坞大制片商来推广“调查局探员”的形象。至今,“调查局探员”仍然是一个独特的美国大众文化符号。
  在摄影棚,胡佛的权力大过制片商。每一部犯罪片的拍摄都必须遵循胡佛的意志。“全部细节都在他的监视之下。他对每部电影、每个场景、每个脚本、每名演员都进行审阅。每件事情都要经过他的批准。”在电影《国民公敌》拍摄时,他给演员詹姆斯·卡格尼的惟一建议是“在结尾你必须要死掉,因为我不想看到任何骗子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这样的强力推动下,FBI成为了正义和勇气的化身,60年代有人做过调查,所有在校大学生中,希望进入联邦调查局当特工的人占67%,更多的中小学生则把特工作为自己一生中的一个崇高理想去追求。
  不过,权势熏天的胡佛却并不信任好莱坞,称他们为“那帮得寸进尺的家伙”。1965年华纳投拍《联邦调查局》剧集,胡佛亲任剧集顾问,可笑的是:戏外,从演员到工作人员,哪怕只是发过简历的应征者、写过信的热心观众,他们的身份记录和指纹档案都被挨个审查过;戏里,特工角色不能喝酒抽烟窃听电话,线人绝不能死,发展到最后是所有角色都不能死……在该剧集播出的九年(1965~1974年)时间里,任外面的世界越战、水门事件等等风起云涌,剧中特工的世界仍一片宁静。
  胡佛不仅控制好莱坞的作品,更控制人,特别是他们的政治信仰,400多位好莱坞演员、导演、编剧被列入“黑名单”。上世纪20年代初,卓别林就曾收到胡佛的警告——不要把权贵和政要刻画得宛若小丑,结果不知死活的卓别林不仅拒绝还嘲笑了胡佛。之后,卓别林成了FBI调查的最大目标之一,关于他的秘密档案竟有2060页。1952年,借卓别林去英国访问之机,胡佛以“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为由,取消其入境许可。
  40年过去了,好莱坞影人们不再需要担心审查的问题。在这部传记片中,关于胡佛本人是同性恋及异装癖的猜测,电影做出了十分肯定的描述。胡佛曾十分反对同性恋,还积极参与了迫害同性恋的“莱文德运动”。但也有人言之凿凿肯定他的同性倾向。据说联邦调查局退役特工社团和胡佛基金会曾特意向片方致电,要求“妥善处理具有争议的问题”。然而事与愿违,胡佛与副局长托尔森的亲密关系贯穿全片。斯人不在,铁手已松,谁又能阻止好莱坞以解析人性之名展开艺术创作的翅膀?毋需说,这更像是一声迟来但却注定要来的嘲笑。
  
  隐秘的帝国
  
  全美头号警察——联邦调查局局长J·埃德加·胡佛在1934年的那个春天开始了繁忙的工作:那一年司法部迁到了宾夕法尼亚大道,奉总统之命开始监视法西斯组织,研究国会刚通过的防止犯罪行为的新法案,把已裁撤的禁酒局的侦缉人员收编入联邦调查局。影片中亦涉及胡佛罗致各种人才的经历——英雄不问出身,这位局长都要。也正是胡佛独特的工作作风奠定了联邦调查局日后出色的办案水平。
  大萧条之后的年代里,所谓“社会精英”已声誉扫地,劫匪在大众心目中反而成为罗宾汉式的人物,美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矛盾。片中提到的约翰·迪林杰是联邦调查局历史上的“头号公敌”,可是印第安纳波利斯市有人却对他十分钦佩,写到:“迪林杰不抢穷人,专抢那些靠抢穷人发财的人。我拥护他。”胡佛所领导的联邦调查局以公正及秩序的维护者自居,开列了一连串“社会公敌”的名单并与之展开斗争,包括“美男子”佛洛依德、“娃娃脸”纳尔逊、巴克“大娘”和大名鼎鼎的“机枪手”凯利。G-man(FBI对自己探员的称呼)无所不在,时刻保护着美国“人民”,确切地说,是在保护美国建国理想当中一直存在着的精英文化秩序。
  于是,FBI开展了一系列的非法活动,包括不法拘禁、不择手段地窃取机密、偷窥个人隐私和监听电话。胡佛的胆子也愈来愈大,终于一手缔造了一个庞大的隐秘帝国,直至1938年纽约地方检察官托马斯·杜威(其后两度竞选总统)严厉批评胡佛的作为,认为联邦调查局大搞窃听是对个人自由的严重侵犯。由此开启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对特工组织权力滥用引发的普遍担忧,人们纷纷质疑联邦调查局权力来源的合法性。胡佛毫不客气地反击:“有些知识分子肆无忌惮地蛊惑人心,并不符合美国传统。我们应激于义愤,公开揭露妖言惑众者!”
  实际上,不管胡佛怎样辩解,联邦调查局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抹去撒在公众心中的阴影,FBI的现实行动离不论是国家传统还是自由精神都实在相去太远,更不用说受FBI威胁的阴影已扩散到美国的最高当局。
  
  消逝的阴影
  
  1972年5月2日胡佛去世那天,尼克松总统称赞胡佛“作为联邦调查局的局长,拥有赤诚的忠心,卓越的能力和非凡的奉献精神。可以说,他是在他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年代里的一个传奇。”但到了晚上,这位总统在日记中写道:“他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死了。幸运的是,他是在位的时候死的。如果他在之前被迫下台抑或主动辞职,他都很可能被人杀死。”
  尼克松说出的或许是历任总统的心声。在胡佛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48年时间中,没有一位总统能把他从调查局的宝座上请下来,杜鲁门在总统任期内写道:“我们不想要盖世太保或秘密警察。但联邦调查局正往那个方向发展。他们插手性丑闻,进行勒索。埃德加·胡佛用一只眼睛就能进行控制,所有众议员和参议员都怕他。”怕他,是因为他手上有一个“秘密档案库”。这些秘密文件据称包含着许多肮脏的丑闻。然而,这些丑闻正是胡佛权力的来源。对一些人来说,秘密文件是一种无声的恐吓,当然前提是只要这些消息没有被公众知道它就绝对有效。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胡佛确保这些秘密没有一个字被走漏。事实上,这些文件被保存得相当机密,即使是FBI特工都不敢肯定它们是否真的存在。
  听上去很无稽,但是,胡佛长达48年的局长身份也证明那些无法见光的秘密的确有用。换言之,胡佛一手掌握着华盛顿的钥匙和整个美国的生杀大权。不消说,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在后人披露的资料中,胡佛甚至越界掌握了许多名人的隐私,甚至是私人用途的明星裸照。《傀儡王:J·埃德加·胡佛的秘密一生》一书称,只要胡佛认为有人对自己产生了威胁,他就会用自己的权力让他们的日子不好过,马丁·路德·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从那个没被接听的电话开始,马丁·路德·金在余下的生命中就不再有自由可言。胡佛像幽灵般地缠绕着他,对他进行窃听甚至跟踪。”
  历史已经翻过,如今,美国FBI大楼依旧以胡佛命名,影视作品中联邦警察的形象继续威风凛凛,而对于一个可以随意窃听任何人的人,《胡佛传》只吝啬地展现了人物身后的一小片阴影,而对于那片阴影的成因,电影甚至轻轻地抬手把它放了过去。
  
  相关阅读链接:2012年第7期《铁娘子:争议声中现世人》
其他文献
三月,春暖花开。朝鲜半岛局势再度呈现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场景。  金正恩甫任朝鲜最高领导人,主动打出一张对美外交牌,让世人对其执政能力和朝鲜未来前途多了些许期待。奥巴马着眼下届连任,顺水推舟呼应了朝方的人道主义要求,在近年来乏善可陈的外交领域多少增加了些亮点。不过,与此同时,美韩年度例行军演雷打不动地高调上演,招来了朝方猛烈抨击,打出了“对话与军演”不可得兼的强硬警告。  外界的评论和观察也同
弗里敦,塞拉利昂首都,它的英文名字直译过来的意思是“自由城”。2012年5月的倒数第二天,生活在这里的贾巴蒂·马曼布盼来了一个重要的日子。曾在塞拉利昂内战中推波助澜、向反政府军源源不断提供武器的利比里亚前总统查尔斯·泰勒终于为他的残暴和贪婪付出代价:已经64岁的他被联合国塞拉利昂特别法庭判决50年监禁,注定要在铁窗里面了此残生。  13年前,贾巴蒂·马曼布只有15岁,塞拉利昂反政府武装“革命联合阵
近期,伊朗货币里亚尔对美元的汇率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波动,一度大跌超过40%,随后在伊朗政府的强力干预下逐步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这是自2006年西方国家逐步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以来,伊朗汇率经历的最大一次波动。在此之前,虽然里亚尔也一直在贬值,但这个过程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使是2010年6月西方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措施正式生效后,也未见如此激烈的波动。因而,本次波动引发了全世界对伊朗经济状态的关
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一度被搁置的军事手段重新摆上了各方的案头。  近期,围绕叙利亚问题出现许多新的动态:反对派重新整合,哈马斯宣布不再支持巴沙尔政府,中国提出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新倡议……与此同时,进入11月以来叙利亚战事再度吃紧,特别是最主要的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开始对首都大马士革发动新一轮的攻势。反对派甚至试图使用迫击炮轰击总统府。  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一度被搁置的军事手段重新摆上了各
众所周知,一票否决权是大国权力的最大证明之一,而与美国和前苏联相比,中国否决权的使用次数和频率相对低得多。长期以来,中国奉行的不干涉原则与不结盟政策的最佳证明也就是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那张翻来覆去的弃权票。从1972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以来,中国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内冲突的问题上只行使了八次否决权。但2011年10月和2012年2月,中国却在叙利亚问题上连续使用了两次否决权,这样的策略着
11月底台湾将举行五都选举。为争取胜选,国、民两党均大力创新思路,强化人选特质、拓展选战策略,使得选战风格和面貌较以往发生显著变化,成为新国民党与新民进党的全新对决。    推动改革 展现全新风貌    为打赢选战,国、民两党大力改善政党形象。  重塑政党形象。国民党出台端正选风、强化基层组织、培育人才、党产归零、加强与民进党对话、继续推动国共关系等六项方案,积极打造“行动政党”形象。金溥聪出任国
2012年是中以建交20周年。为此,世界知识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一书,作为纪念中以建交的献礼之作。  该书是中以友谊与合作的产物,记叙的是作者之一欧慕然(以色列名亚伯拉罕·奥尔默特)先生——以色列前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的长兄、以色列高级农业专家及前任驻华公使的在华经历及其家族回忆录。20世纪80年代,在中以两国正式建交之前,欧慕然便多次被秘密派往中国进行
10月23日上午,古都南京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解放军理工大学综合训练场上,来自老挝的30名学员身着重达十余公斤的扫雷防护装具,整齐列队。随着中国教官的一声令下,学员们分组熟练地演示了爆破排雷、牵引排雷、排雷车排雷等一系列扫雷技术。这是我国为老挝举办的人道主义扫雷培训班在结业典礼上进行的汇报演练。经过一个半月的培训,老挝学员们已熟练掌握了扫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培训班结业前的10月17~18日
2010·中国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研讨会  2010年12月10日 《世界知识》编辑部    张沱生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对外政策  研究中2010·中国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研讨会  2010年12月10日 《世界知识》编辑部心主任  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  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陶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曲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唐永胜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冯仲平中国现代国
2012年1月5日,美国政府发表了新的防务战略指南《维护美国全球领导:21世纪的防务重点》,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的第一份有关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新防务战略指南的出台,是美国近年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进一步深化,反映出美国着眼未来十年、为应对21世纪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所确立的长远防务政策走向。  彻底摆脱反恐战争带来的拖累和被动,重塑全球领导地位,已成为美国优先战略考虑。根据新防务战略指南,美在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