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的“痴”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蘇曼殊在长沙任实业学堂舍监时,常被学生侮弄。他常背人兀坐,歌哭无常。见人时,目光炯炯直视,数分钟不转瞬,人称“苏神经”。他还饮食无常,有时兼人之量,有时数日不食,尤其喜欢吃巧克力和抽雪茄烟,还曾经把自己的金牙敲下来换糖吃,因此得了个“糖僧”的绰号。最终死于胃病。
  又,苏曼殊在东京时,曾与刘师培夫妇共租一所,一夜,他竟一丝不挂地冲入刘氏夫妇的房间,手指洋油灯破口大骂,令人莫名其妙。他在上海时,稍有余财,便去住外国饭店,说一个月不住外国饭店,即觉身体不适。
其他文献
近日,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举办的中原百戏——汉唐宋元戏曲文物特展上,有一块北宋砖雕,上面刻有“丁都赛”字样和一个人像,默默陈列在展柜中。这砖雕虽其貌不扬,但“丁都赛”可大有来头,《东京梦华录》记载,她是北宋著名青年女性杂剧演员,曾在东京的宝津楼上给宋徽宗演过杂剧。  “丁都賽”头戴小帽,脑侧簪有花叶,身着长衫,腰部系有巾帻一条,腰后插有圆扇一把,足下蹬平底靴,双手抱拳于胸前,做打揖状站立。看着这块
期刊
—脚球踢开足球梦  一提起刘利福,在京城乃至全国球迷心中,那算得上是带有明显时代符号的人物了,一辈子几乎没有离开过足球的他,说起自己最初与足球结缘的情景,意味深长地说道:“那得说是一脚球踢开了我的足球梦。”  童年的刘利福就读于北京朝阳区八里庄中心小学,很多年以来,这所学校就名声在外——是足球项目传统校。而刘利福的家就住在学校边上同样有着深厚足球底蕴的国棉厂家属院——很多专业足球运动员退役后,就工
期刊
第三十九辑  儿化韵有定之规  在北京土话里,一般情况下,凡是带“小”字的事物(名词)都要带儿化韵。如:  小孩儿、小花儿、小媳妇儿、小门脸儿、小车儿、小门儿、小灯泡儿、小红帽儿、小棍儿、小手绢儿,小盒儿、小票儿、小本儿、小道儿等等。  当然,有的东西(名词)本身就小,不加这个“小”字,也要儿化韵,比如:  笔记本儿、粮票儿、球票儿、冰棍儿、煤球儿、鞋带儿脑袋瓜儿、红枣儿、杏儿、面条儿、豆汁儿、爆
期刊
网络上流传着很多“民国大学聘任教授不问学历”的鸡汤故事。“梁启超向清华校长举荐没有学位的陈寅恪”,“西南联大聘任小学学历的沈从文引起刘文典不满”,是其中最著名的两则。这两则鸡汤,与真实情况不符。  流传说法:梁启超举荐陈寅恪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陈哲三所著《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按照书中说法,1926年春,梁启超向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营云祥推荐陈寅恪,希望他到国学研究院任教:“曹说:‘他是哪一国博
期刊
73年前,宝塔山边,延河之滨,一个“红色摇篮”激情诞生。今日时光,玉泉山下,昆明湖畔,一座儿童乐园生机盎然。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前身为成立于1945年6月1日的延安第二保育院,在迄今73年的岁月里,走过了从革命时期的红色“马背摇篮”到现代化幼教基地、儿童乐园的沧桑巨变,在中国乃至世界保教史上留下了一笔特殊的遗产,而其用73年始终如一的高质量保育业绩探索出的学前教育“六一经验”,更值得品味、解读。
期刊
名揚全国的开国上将“三杨”都是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爱将。“三杨”之中,杨得志最大,出名最早,杨成武最小,但也在飞夺泸定桥时名扬四方,杨勇算是最晚出名的。1955年杨勇被授予开国上将时才刚42岁,四十多岁就已是一个出生入死遍体鳞伤的名将了。他是湖南人,17岁的时候参加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阶段中,一直都是中央主力队伍的师团级军官。解放战争中,杨勇是刘邓第二野战军中第5兵团的司令员。195
期刊
2015年5月22日,曾在海淀区实验小学门前护送孩子上下学5年的民警高宝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59岁。作为警察,高宝来的一生很平凡——就像他后来被广为人知的事迹:开车门,把孩子送进学校。5年、900多个清晨、40多万次开关车门、风雨无阻,这个平凡的老警察正是用这样平凡的举动,保证了3000多名小学生每天平安走进教室,也感动着身边的每一個人。  2016年8月24日,新华社发表通过《“警察爷爷”
期刊
她的作品来自生活的一草一木,也来自经典的一字一句;她为人熟知的称谓是北京市妇联巧娘工作室成员,在这些头衔与艺术印象的背后,或许只有她本来的身份最令人印象深刻——剪纸手艺人,张月英。  我们约见在海淀区北部的一所小学,当天下午她在这里给学生们上剪纸课。她先绘制出了一幅剪纸流程图,孩子们将彩纸等分折叠,再依照黑板的图样画在折好的纸上,剪掉不需要的部分,五只蝙蝠便在孩子们的手里诞生了。张月英的课安静而专
期刊
在革命战争期间,除了男兵外,还活跃着很多女兵,她们和男兵们一样,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战斗意志丝毫不输于男兵,比如说在南昌起义时,革命军部队中就活跃着一支30人的女兵部队。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开始在武汉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并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在这种情况下,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的共产党员学员纷纷离开军校,跟着叶挺、贺龙等人的革命部队辗转
期刊
1911年,萧红在黑龙江呼兰县出生,但她的到来并没有受到欢迎,父亲和祖母对她都是无比的厌恶和排斥,动辄打骂,母亲觉得自己肚子不争气,也开始疏远她。  1919年,她的母亲因感染病故,同年,她有了继母,继母对萧红的态度好不到哪里去。1929年,一直爱着她的祖父也去世后,萧红觉得这个世上最后的依恋也没了,这一年,萧红18岁。与家族反目  萧红的父亲将她许配给当地的汪恩甲,她以喝酒、抽烟等方式对抗,父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