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别把人生下成一盘死棋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5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1年,萧红在黑龙江呼兰县出生,但她的到来并没有受到欢迎,父亲和祖母对她都是无比的厌恶和排斥,动辄打骂,母亲觉得自己肚子不争气,也开始疏远她。
  1919年,她的母亲因感染病故,同年,她有了继母,继母对萧红的态度好不到哪里去。1929年,一直爱着她的祖父也去世后,萧红觉得这个世上最后的依恋也没了,这一年,萧红18岁。与家族反目
  萧红的父亲将她许配给当地的汪恩甲,她以喝酒、抽烟等方式对抗,父女关系持续恶化。1930年秋,萧红初中毕业,与表哥陆舜振跑了,两人私奔到了北平,过上了同居的求学生活。这事情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父亲张廷举,因教子无方被从省教育廳秘书职务上炒了鱿鱼。在呼兰上学的张家子弟不堪舆论压力,转学离开家庭。家族觉得这是一件大耻辱,断绝经济支持。她那个同居的表哥陆舜振认怂了,与这个表妹断绝关系。
  1931年2月,未婚夫汪恩甲追到了北平,看不到任何转机的萧红,于3月中旬与他一起回到了哈尔滨,同居和抽鸦片。没想到的是,她怀孕了,但汪恩甲的收入也不高,生活困难,汪决定回家要钱去,萧红等不到人,一问,才知未婚夫被家里扣住了,原因是不满意她萧红,直接代表汪恩甲把萧红的婚姻解除了。
  萧红是那个时代的战斗机,坚决不干,于是到法院起诉汪氏家人替自己的未婚夫休妻,这是违法的。汪恩甲法庭上临阵倒戈说是自己要离的,法庭判定两人当场离婚,这一年是1931年,萧红20岁。可能两个人从此陌路不再联系了。但——汪恩甲不久后与萧红道歉,两人又和好了,合住在一起,直到旅馆的老板催食宿费,这时,萧红怀孕五个月了,汪恩甲再次回家取钱,再次没了消息。
  不甘的一生
  萧红已绝望透顶,大表哥的临阵退缩、未婚夫仍然靠不住,这边是临产期快到了,那边的店老板说你再不还钱,我把你卖到妓院去。
  萧红想到了哈尔滨《国际协报》的副刊编辑裴馨园,可能是之前就认识,裴馨园多次派不太情愿的萧军去旅馆了解情况,并送上报刊,正所谓日久生情。
  萧军与她攀谈,聊到伤心处,想起自己的家庭,年幼便没了母亲,父亲又对他暴力相加,同病相怜的两人彼此倾心。萧军说他要不惜一切牺牲和代价,拯救这颗美丽的灵魂。不惜代价,还是没有筹到钱,但是大水把宾馆给淹了,混乱中萧军带着萧红跑了。
  很陕萧红生了一个女孩,送给看门的了,后来再也没有见到这个孩子。
  出院后,萧红与萧军住进道里新城大街的欧罗巴旅馆,开始共同生活,这一年是1932年,萧红21岁。两人没有较好的收入来源,生活主要靠一点微薄工资和借债过日子。不过还好,有情饮水饱,感情总体比较融洽,而且两个人迎来了创作黄金期。
  1933年3月,萧红参加了中共党员金剑啸组织的赈灾画展,展出她的两幅粉笔画。1933年4月,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1933年5月21日,她写出第一部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从此踏上文学征程。1933年10月,萧红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在东北引起了很大轰动,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两人的事业开始有起色,但另一边,萧军的大男子主义和喜欢玩女人的习惯,在面对面的相处中展露无遗。在两个人的同居生活中,直面生活的琐碎哪能用诗歌来解决。
  萧军的个性完全继承了萧父的残暴,常对萧红发火,并打过萧红,萧军经常与外面的女人打情骂俏,在他们分手前几年至少有三个女朋友。
  这时端木蕻良终于出现了,这是与萧军截然相反的一个人,他不断对萧红赞美,斯文儒雅,与萧军形成鲜明的对比,萧红爱的天平有点倾斜了。1938年,她怀上了萧军的孩子,但她却决定与端木蕻良结婚,并且不顾家人反对,在武汉举行了婚礼。这年萧红27岁。几个月后,这个孩子生下来又天折了。萧军与她有共同的背景和爱好,可是性格不好、四处留情,萧红受不了。端木蕻良这个不顾她怀了别人的孩子,还坚持要娶她的男人性格好,但是是个“胆小鬼、势利鬼、马屁精、一天到晚装腔作势”,她也受不了。
  1940年1月,谱写了她一生最美的华章。在萧红与端木蕻良到香港后,完成《马伯乐》(第一部)、《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这些都是萧红一生的代表作,是她一生最成熟的作品。1941年7月,萧红因肺病、妇科病和失眠而长期住院。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医院一片混乱中,她在这样的情况下死去。
  萧红永远离开了,年仅31岁。
  去世前,她亲笔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其他文献
20年前,电影《泰坦尼克号》在内地上映,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在中国家喻户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上有8名中国人,其中6名中国人在海难中幸存。而祖籍江门台山下川岛的方森就是6名幸存者之一。  “船沉的时候,大舅公抱着一块木板在海上漂,后来才获救的。”日前,泰坦尼克号6名幸存中国人之一——方森(又名方荣山)的妹妹的孙子朱红品告诉媒体记者,“他曾和我奶奶在信中讲过自己的经历,遗憾的是那些信
期刊
近日,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举办的中原百戏——汉唐宋元戏曲文物特展上,有一块北宋砖雕,上面刻有“丁都赛”字样和一个人像,默默陈列在展柜中。这砖雕虽其貌不扬,但“丁都赛”可大有来头,《东京梦华录》记载,她是北宋著名青年女性杂剧演员,曾在东京的宝津楼上给宋徽宗演过杂剧。  “丁都賽”头戴小帽,脑侧簪有花叶,身着长衫,腰部系有巾帻一条,腰后插有圆扇一把,足下蹬平底靴,双手抱拳于胸前,做打揖状站立。看着这块
期刊
—脚球踢开足球梦  一提起刘利福,在京城乃至全国球迷心中,那算得上是带有明显时代符号的人物了,一辈子几乎没有离开过足球的他,说起自己最初与足球结缘的情景,意味深长地说道:“那得说是一脚球踢开了我的足球梦。”  童年的刘利福就读于北京朝阳区八里庄中心小学,很多年以来,这所学校就名声在外——是足球项目传统校。而刘利福的家就住在学校边上同样有着深厚足球底蕴的国棉厂家属院——很多专业足球运动员退役后,就工
期刊
第三十九辑  儿化韵有定之规  在北京土话里,一般情况下,凡是带“小”字的事物(名词)都要带儿化韵。如:  小孩儿、小花儿、小媳妇儿、小门脸儿、小车儿、小门儿、小灯泡儿、小红帽儿、小棍儿、小手绢儿,小盒儿、小票儿、小本儿、小道儿等等。  当然,有的东西(名词)本身就小,不加这个“小”字,也要儿化韵,比如:  笔记本儿、粮票儿、球票儿、冰棍儿、煤球儿、鞋带儿脑袋瓜儿、红枣儿、杏儿、面条儿、豆汁儿、爆
期刊
网络上流传着很多“民国大学聘任教授不问学历”的鸡汤故事。“梁启超向清华校长举荐没有学位的陈寅恪”,“西南联大聘任小学学历的沈从文引起刘文典不满”,是其中最著名的两则。这两则鸡汤,与真实情况不符。  流传说法:梁启超举荐陈寅恪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陈哲三所著《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按照书中说法,1926年春,梁启超向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营云祥推荐陈寅恪,希望他到国学研究院任教:“曹说:‘他是哪一国博
期刊
73年前,宝塔山边,延河之滨,一个“红色摇篮”激情诞生。今日时光,玉泉山下,昆明湖畔,一座儿童乐园生机盎然。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前身为成立于1945年6月1日的延安第二保育院,在迄今73年的岁月里,走过了从革命时期的红色“马背摇篮”到现代化幼教基地、儿童乐园的沧桑巨变,在中国乃至世界保教史上留下了一笔特殊的遗产,而其用73年始终如一的高质量保育业绩探索出的学前教育“六一经验”,更值得品味、解读。
期刊
名揚全国的开国上将“三杨”都是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爱将。“三杨”之中,杨得志最大,出名最早,杨成武最小,但也在飞夺泸定桥时名扬四方,杨勇算是最晚出名的。1955年杨勇被授予开国上将时才刚42岁,四十多岁就已是一个出生入死遍体鳞伤的名将了。他是湖南人,17岁的时候参加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阶段中,一直都是中央主力队伍的师团级军官。解放战争中,杨勇是刘邓第二野战军中第5兵团的司令员。195
期刊
2015年5月22日,曾在海淀区实验小学门前护送孩子上下学5年的民警高宝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59岁。作为警察,高宝来的一生很平凡——就像他后来被广为人知的事迹:开车门,把孩子送进学校。5年、900多个清晨、40多万次开关车门、风雨无阻,这个平凡的老警察正是用这样平凡的举动,保证了3000多名小学生每天平安走进教室,也感动着身边的每一個人。  2016年8月24日,新华社发表通过《“警察爷爷”
期刊
她的作品来自生活的一草一木,也来自经典的一字一句;她为人熟知的称谓是北京市妇联巧娘工作室成员,在这些头衔与艺术印象的背后,或许只有她本来的身份最令人印象深刻——剪纸手艺人,张月英。  我们约见在海淀区北部的一所小学,当天下午她在这里给学生们上剪纸课。她先绘制出了一幅剪纸流程图,孩子们将彩纸等分折叠,再依照黑板的图样画在折好的纸上,剪掉不需要的部分,五只蝙蝠便在孩子们的手里诞生了。张月英的课安静而专
期刊
在革命战争期间,除了男兵外,还活跃着很多女兵,她们和男兵们一样,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战斗意志丝毫不输于男兵,比如说在南昌起义时,革命军部队中就活跃着一支30人的女兵部队。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开始在武汉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并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在这种情况下,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的共产党员学员纷纷离开军校,跟着叶挺、贺龙等人的革命部队辗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