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沈从文如何[破格当上教授]上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上流传着很多“民国大学聘任教授不问学历”的鸡汤故事。“梁启超向清华校长举荐没有学位的陈寅恪”,“西南联大聘任小学学历的沈从文引起刘文典不满”,是其中最著名的两则。这两则鸡汤,与真实情况不符。
  流传说法:梁启超举荐陈寅恪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陈哲三所著《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按照书中说法,1926年春,梁启超向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营云祥推荐陈寅恪,希望他到国学研究院任教:“曹说:‘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先生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吧!’接着梁先生提出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几位名教授对陈寅恪先生的推誉。曹一听,既然外国人都推崇,就请。”
  于是,陈寅咯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
  不实之处:梁启超不可能如此鼎力推荐
  首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聘请导师是在1925年,而非故事中说的1926年。其次,梁启超对陈寅恪的研究能力并不了解,如学者桑兵所言,“梁与陈家可谓故交,但陈寅恪是晚辈,又长期求学于欧美,对其学问人品,似无从了解;所谓德、法等国名教授推崇之语,没有旁证。梁与陈所结识的欧洲学者,并非同一类型,前者多为思想哲人,后者则为东方学者或汉学家,担任过陈氏课程者,与梁并不相识;除几封信函外,当时陈尚无只字面世”,因此“在此情况下,梁不会大拍胸脯,极力举荐”。第三,梁启超受聘尚晚于陈寅恪。吴宓时任国学研究院筹备委员会主任,他到天津请梁启超是在1924年2月22日,而曹云祥同意聘请陈寅恪是当月16日。
  真实情况:吴宓费尽气力,以辞职力争
  1925年,清华学校在曹云祥的主持下,刚刚设立大学部和研究部,尚未对教授资格做出明确规定。参考1932年校评议会通过的《国立清华大学教师服务及待遇规程》,可知要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
  “(甲)三年研究院工作或具有博士学位及有在大学授课二年或在研究机关研究二年,或执行专门职业二年之经验者;(乙)于其所任之学科,有学术创作或发明者;(丙)曾任大学或同等学校教授或讲师,或在研究机关研究或执行专门职业共六年,具有特殊成绩者。”
  以上条件,显示清华当日在聘任教授一事上,要求相当严格。
  具体到国学研究院,骋任标准也是三条:“(一)通知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二)具正确精密之科学的治学方法;(三)稔悉欧美日本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绩。”
  对于1925年的陈寅恪来说,后来清华大学有关教授聘任的条件,他一个都不满足。陈寅恪留学欧美十多年,在很多名校听过课,但没有拿一个学位;那时他还没有任何著作问世,更未在大学或研究院教过书。好在国学研究院的标准相对笼统,没有对学历、著作做出什么细致规定。即便如此,曾和陈寅恪在哈佛同学,深知其学术水平的吴宓,还是费了很大劲,才让曹云祥同意聘任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成为所谓“四大导师”之一。
  吴宓后来回忆,他向校长曹云祥举荐陈寅恪后,“教务长张彭春认为陈先生留学虽久,学问亦好,然而一無学位,二无著作,不符合聘任教授条件,为保证今后教授水准,不应放松聘任标准,不同意聘请。”吴宓辩称,“陈先生前后留学十八年,他人不过四五年。陈先生学问渊博,能与外国教授上下其议论,堪称学侣。虽无正式著作发表,仅就一九二三年八月《学衡》杂志第二十期所节录的《与妹书》,寥寥数百字,已足见其学问之广而深,识解之高而远。”
  此事一度僵持,直至吴宓“往见曹校长,再申前议,并以去留争,聘事乃决。”吴宓在日记中也说,“介绍陈来,费尽气力”。可见破格聘任陈寅咯之艰难。
  沈从文所获教职,在地位较低的联大师范学院
  流传说法:沈从文被评为教授后,刘文典怒骂其不够格。
  有关刘文典、沈从文之间恩怨的故事,版本很多。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许渊冲在《追忆逝水年华》中说,刘文典“轻视作家,公开在课堂上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沈从文只该拿四块钱。’有一次跑空袭警报,他看到沈从文也在跑,便转身说:“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学生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希望,可是该死的,你干吗跑啊!”另据许渊冲《学林散叶》,在西南联大评沈从文为教授的会上,刘文典反对:“沈从文是我的学生,他都要做教授,我岂不是要做太上教授了吗?”
  不实之处:沈从文当教授时,刘文典已不在西南联大任教
  对于刘、沈两人间的故事,刘文典之子刘平章,曾有过一些反驳。他说,“沈从文在昆明的那段时间,住在丁字坡旁边,也就是以前的唐公馆对门,而我们家住在龙翔街。住在丁字坡的人跑警报,往往是跑以前的英国花园或现在的圆通山后面。我们跑虹山,他们两人是不会遇到一起的,而且我们没跑几次就搬到了官渡。我觉得那时敌机要来了,大家都是慌慌张张地跑,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还能说出‘你跑什么?我跑是为……’这样的话,估计那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了。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另外,“沈从文评教授的时候,父亲已经离开联大到云大(指云南大学)了,所以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对于“跑警报”一事,刘平章的第一点反驳不能成立,因故事中说到的跑警报,不是从各自家中跑,而是一起从学校跑,遇见的可能|、生很大。不过如他所说,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躲避空袭时,恐怕确实不会有嘲讽别人的闲心。限于没有可靠资料,此事只能暂时存疑。
  至于刘文典反对沈从文当教授一事,则可证明绝不存在。沈从文被联大聘为教授是在1943年7月,当时刘文典已被西南联大解聘,身在滇南的普洱县,不可能在昆明参加讨论沈从文晋升问题的会议。同年8月,刘文典受聘于云南大学。另外,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当教授时的工资是470元,沈从文是360元,故事中刘文典说的400块、40块的比喻,也不合理。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1972年底我参军来到保定西郊的营房,经过短暂三个月的新兵集训,我被分配到拥有“艰苦奋斗模范连”称号的机枪二连。  初入军营的我们心中充满激情,穿着65式军装,挺胸昂首,努力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合格的老兵。当兵就得站岗,即使是在军营内也是如此。记得是下到连队第三天,我排负责油库哨位,而我被安排在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的班。十一点我准时到达哨位,接过步枪我精神抖擞地站在岗亭里,那个自豪啊……不想,突然“嘣
期刊
著名艺术大师亨利·卢梭,小时候生活在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他的父亲是一名铁匠。父亲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便经常传授他一些打铁的知识。  因为绘画忘了给火炉加煤  亨利·卢梭1844年5月21日出生于法国西北部小城拉瓦尔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朱利安·卢梭是马口铁工匠,家境小康。  卢梭进入学校读书以后,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他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作画,而不是打铁。每每放学回家,他几乎满脑
期刊
央视《朗读者》在“生命”的主题节目中,请来了许久未露面的胡歌。他朗读的是《哈姆雷特》中的经典段落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200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胡歌完美的容颜。12年后,当他登上《朗读者》重新谈及这件事,直言感到自责,因为他觉得之所以活下来,需要去完成一些特殊的使命,虽然这些年事业上升,但并非是意义所在。  2017年最后一天,一位不幸罹患白血病的女孩在微博上说,是《琅琊榜
期刊
章太炎在在台湾《日日新报》任编辑时,常有读者向报社反映他的文章里怪字僻典太多,读起来很吃力。主编亦委婉地向他提出意见,而他却说:“世人之知不知,解不解,我不能管得。吾只患吾文之不善,茍文善,自会有人知之。请勿问!”
期刊
纽约时间5月14日,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上,一幅肖像作品成为全场的焦点。画中人虽赤身露体,但神态自若,直白地释放着愉悦、坦荡的诱惑力。这幅作品就是意大利画家阿梅代奥·奠迪利亚尼的《向左侧卧的裸女》,在当晚的拍卖中,最终以1.57亿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这并不是莫迪利亚尼第一次轰动艺术圈。早在2015年纽约佳士得“画家与缪斯”拍卖专场中,他的《侧卧的裸女》就以1.52亿美元
期刊
三国时期,这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发生的故事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其间所诞生的名臣猛将的数量可以说在各个朝代都能排得上号,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然还是要数蜀国的五虎上将。虎父无犬子,他们的后代表现得怎么样呢?首先是关羽,演义中有三绝,这关羽便是其中一绝——义绝,所作所为可以称得上是义薄云天。关羽的长子名为关平,与关羽一同被擒,共同赴死,在演义中十分活跃,武勇过人,与父亲一起南征北战,与父亲可以说是十分相像。
期刊
20年前,电影《泰坦尼克号》在内地上映,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在中国家喻户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上有8名中国人,其中6名中国人在海难中幸存。而祖籍江门台山下川岛的方森就是6名幸存者之一。  “船沉的时候,大舅公抱着一块木板在海上漂,后来才获救的。”日前,泰坦尼克号6名幸存中国人之一——方森(又名方荣山)的妹妹的孙子朱红品告诉媒体记者,“他曾和我奶奶在信中讲过自己的经历,遗憾的是那些信
期刊
近日,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举办的中原百戏——汉唐宋元戏曲文物特展上,有一块北宋砖雕,上面刻有“丁都赛”字样和一个人像,默默陈列在展柜中。这砖雕虽其貌不扬,但“丁都赛”可大有来头,《东京梦华录》记载,她是北宋著名青年女性杂剧演员,曾在东京的宝津楼上给宋徽宗演过杂剧。  “丁都賽”头戴小帽,脑侧簪有花叶,身着长衫,腰部系有巾帻一条,腰后插有圆扇一把,足下蹬平底靴,双手抱拳于胸前,做打揖状站立。看着这块
期刊
—脚球踢开足球梦  一提起刘利福,在京城乃至全国球迷心中,那算得上是带有明显时代符号的人物了,一辈子几乎没有离开过足球的他,说起自己最初与足球结缘的情景,意味深长地说道:“那得说是一脚球踢开了我的足球梦。”  童年的刘利福就读于北京朝阳区八里庄中心小学,很多年以来,这所学校就名声在外——是足球项目传统校。而刘利福的家就住在学校边上同样有着深厚足球底蕴的国棉厂家属院——很多专业足球运动员退役后,就工
期刊
第三十九辑  儿化韵有定之规  在北京土话里,一般情况下,凡是带“小”字的事物(名词)都要带儿化韵。如:  小孩儿、小花儿、小媳妇儿、小门脸儿、小车儿、小门儿、小灯泡儿、小红帽儿、小棍儿、小手绢儿,小盒儿、小票儿、小本儿、小道儿等等。  当然,有的东西(名词)本身就小,不加这个“小”字,也要儿化韵,比如:  笔记本儿、粮票儿、球票儿、冰棍儿、煤球儿、鞋带儿脑袋瓜儿、红枣儿、杏儿、面条儿、豆汁儿、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