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广西的奋斗历程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ko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件,是近代中国社会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奋斗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历史是一部英勇奋斗的光辉篇章。中共广西党组织从1925年成立以来,是在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广西实践,带领广西各族人民为着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80年。80年来,中共广西党组织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高举革命旗帜,不畏艰难困苦,不十白流血牺牲,为新民主革命在广西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制度在广西的建立,为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在广西的实现,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历史证明,中共广西党组织在八桂大地上创建成长壮大,八桂大地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奋斗而更加生机勃勃,勤劳、勇敢、智慧的广西民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走上了改革开放、富民兴桂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英勇卓绝的革命史篇
  
  中共广西党组织诞生在大革命洪流中,是广西政治舞台上最有活力的新生力量。鸦片战争失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重苦难之中。面对民族危亡,富于革命传统和斗争精神的广西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进行着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抗争,从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抗法战争到伟大的辛亥革命,先进的广西革命者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苦苦求索:把中国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路在何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八桂城乡掀起革命浪潮。以黄日葵、黄士韬、陈勉恕、谭寿林、朱锡昂、宁培瑛、雷经天、韦拔群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为马克思主义在广西各地的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1921年秋,韦拔群领导发动东兰早期农民运动,与浙江萧山、广东海陆丰的农民运动齐名。同年12月中共党员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桂林会晤孙中山,系统介绍了苏俄十月革命经验。1922年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在梧州成立地方分团。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以广州为中心的国民革命高潮迅速影响了广西。1925年夏,新桂系在广州革命政府支持下统一广西,广西各主要城镇掀起了响应五卅运动,支援省港大罢工的反帝浪潮。此时,梧州成为全省工人运动的中心。广西建党首先从梧州开始。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加强对广西革命运动的领导,调派龙启炎、李血泪等来梧州创建党团组织。9月,成立共青团梧州支部,龙启炎任书记。同年秋,广东区委常委兼军委书记周恩来秘密来梧州指导建党。广东区委还派陈勉恕、朱锡昂、潘兆銮领导南宁、玉林和钦廉四属建党活动和大革命斗争。10月 下旬,中共梧州支部成立,龙启炎为书记,这是广西的第一个党组织。12月,广东区委批准成立以谭寿林为书记的中共梧州地委;次年夏初,中 共南宁地委成立,陈勉恕任书记;8月调黄日葵为广西特派员,统一领导梧州、南宁地委及玉林、柳州、桂林、苍梧、岑溪、桂平、怀集、贵县恩奉、平南、武宣、宾阳、容县、北流、东兰、龙州、贺县等县党的斗氧中共广西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使广西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有了坚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广西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刚刚成立的中共广西党组织,勇敢担负起促成广西国共合作和推动大革命的历史重任。中共广西党组织坚持与国民党新桂系当局合作的方针,参与筹备召开国民党广西省的“一大”。通过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宣言》,共产党员雷沛涛、陈勉恕、李省群担任省党部候补监委和青年部长、妇女部长,进一步加强对以工农运动为主体的国民革命运动的领导,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洪流席卷八桂城乡,有力地支援了省港大罢工和北伐战争,东兰农民运动全国闻名,韦拔群被中共中央局誉为海陆丰的彭湃。广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革命生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大革命失的严重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共广西党组织立即掀起了土地革命风暴。1927年5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在梧州成立中共广西地委,调廖梦樵任书记。9月7日广西地委遭破坏,10月地委在桂平重建。1928年1月改组成立广西特委,9月再改组成立临时省委,1929年1月成立正式省委,4月又奉命改组为特委,邓拔奇、朱锡昂、文沛历任书记。从1927年5月起,党组织在桂东南、右江、左江、桂中南、桂东广大地区领导各族人民奋起暴动,英勇反抗国民党桂系军阀的屠杀政策。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廖梦樵、宁培瑛、朱锡昂、苏其礼、余少杰、胡福田等重要干部和数百名党员英勇牺牲。钦廉四属人民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英勇的斗争,斜阳岛农军300余人浴血孤岛五年,全军牺牲,气壮山河。
  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是中共广西党组织谱写的光辉篇章。1929年夏,国民党左派将领俞作柏、李明瑞在蒋桂军阀混战中倒桂成功,回桂主政,请求中共派员来邕合作。中共中央审时度势,调派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何世昌等40余名党员干部到广西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俞、李军政部门活动。明中央代表邓小平来南宁后,领导中共广西军委和广西特委创造性地执行六大路线和六届二中全会决议,和主桂的俞、李建立起反对蒋桂军阀的统战合作关系,卓有成效地开展南宁秘密兵运斗争,放手发动工农运动,大力整顿发展各地党组织,迅速壮大革命力量。邓小平领导广西军委,陈豪人、张云逸、俞作豫重点抓南宁兵运,初步控制了广西警备军第四、五大队和广西教导总队。9月中旬,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南宁津头村秘密召开,提出了“深入土地革命”和“准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正确方针。新的广西特委领导包括全省14个县委(特支)、420余名党员和20余万有组织的农会会员。1明中旬,在俞、李讨蒋惨败的危急关头,邓小平坚决否定在南宁暴动的主张,果断决策由党领导南宁革命部队胜利举行兵变,分兵转移左右江地区,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并成功地团结李明瑞参与领导起义。1929年12月11日和1930年2月1日,中共广西前委胜利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宣告成立中国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左江革命委员会,创建拥有15万人口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这是党在壮汉瑶族聚居地区创建的重要根据地。1930年3月20日,桂系军阀以优势兵力围攻龙州,红八军长俞作豫率军部和第二纵队浴血苦战失利,左江革命根据地丧失,中共红八军临时前委解体。正在攻打靖西县城的红八军第一纵队经桂越边和滇黔桂边转移右江编人红七军。同年夏秋,红七军前委领导右江苏区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各项建设,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党组织拥有2000余党员,红七军经过平马整训,扩编为4个纵队7000余人。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成为我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一次重要实践。
  

《百色起义》剧照
  
  中共广西党组织经受了1930年秋至1937年夏革命低潮的考验。中共红七军前委在率领部队主力北上途经桂北全州时,放弃执行“立三路线”和党中央进攻中心城市的指示,保证红七军胜利会师中央红军。韦拔群和右江特委指挥新组建的红七军二十一师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右江苏区反围剿战争。1932年10月和12月,韦拔群、陈洪涛等英勇牺牲。革命红旗不倒,黄松坚、黄举平等继续领导桂西的游击斗争,逐步创建了黔桂边、滇桂边、右江上下游和桂越边游击区,拥有仟红军游击队员和近百万各族革命群众。党在广西白区的斗争更为险恶,从1930年1明在贵县重建广西特委到1931年6月改组为郁江特委,屡仆屡起,直至1932年明特委在邕宁吴圩失败后,特委员陈岸百折不挠,转移陆川农村,依靠数名党团员,在失去上级领导的险恶环境下,不仅将陆川开辟成为广西的“第二个东兰”,而且陕复了桂东南和桂中南党组织。陈岸于1935年11月在玉林成立郁江特委筹委会,1936年11月在贵县三里罗村召开广西全省党代会,成立中共广西省工委并任书记,与中共中央南方临时工委取得联系,实现了全省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掀起了广西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右江根据地的红色军民蒯诟继,英勇牺牲数以万计;广西党组织担任地委、师级以上重要干部牺牲39人。1934年秋,红六军团长征过桂北,是年冬,中央红军7万余将士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突破湘江,27万多红军牺牲在湘江两岸。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悲壮的一场恶战,它粉碎了蒋介石全歼红军的阴谋,也宣告了王明“左”倾路线的破产,客观上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准备。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广西党组织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为争取抗战在广西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及南方局继续推动桂系实行共赴国难抗战到底的政策,争取桂系同意在桂林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加强对桂系当局的统战,加强对广西党组织的领导和对湘赣粤港党组织的联络,团结李济深、何香凝、李任仁为代表的抗日民主派力量,有力推动桂林抗日文化运动蓬勃发展。1941年1月桂林八办被迫撤销,南方局又成立中共桂林统战工作委员会,继续坚持联桂抗日方针努力推动桂系当局抗日和进步,依靠李济深、李任仁等抗日民主派,领导和团结各界爱国文化人士,坚持桂林抗日文化城这个重要阵地,举办闻名全国的西南剧展,将桂林抗日文化运动再次推向高潮。中共广西省工委对桂系当局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两面政策保持清醒认识,—方面选调大批党员干部加入桂当局组织的学生军、三青团、战工团、地干校等团体学校,推动全省城乡的抗日救亡斗争。一方面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决反对和揭露桂系当局残酷镇压抗日的反共逆流,经受了“百色谈判事件”、“南宁事件”、“那马事件”、“田东事件”、“桂林七九事件”、“玉林—一三事件”、“南宁一一五事件”的严峻考验,广西省工委指示全省各地党织转移农村,隐蔽精干。在日军两次入侵广西期间,中共广西党组织和钦廉四属党组织立即领导发动了广西敌后的游击斗争,组织桂东北抗日游击纵队临阳联队等30余支游击队,拥有6000余人枪,机智勇敢地抗击日本侵略军,毙伤日伪军近千人,为抗战在广西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在1945年2、3月间,党又领导发动了桂东南、钦廉抗日反顽起义。起义遭到国民党顽固派残酷镇压,广西省工委代理副书记黄彰、钦廉四属起义总指挥阮明等数百人壮烈牺牲,抗日起义余部转移广东南路和中越边坚持斗争。
  为了推翻桂系军阀的残暴统治,夺取人民解放战争在广西的胜利,中共广西党组织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更加英勇的斗争。1946年党领导桂邕梧柳城市“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和广大农村的“反征兵、反征粮、反征税”的求生斗争,互相配合,形成高潮,有力地打击了桂系军阀在广西城乡的统治基础。1947年4月广西省工委横县干部会议,正确提出“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广泛发动游击战争,创造游击根据地,摧毁反动政权,建立新解放区”的总方针,全面部署了广西各地农村武装起义。在全国战略反攻形势的鼓舞下,从6月至11月,广西党组织在各地发动了20多次农村武装起义,攻破万冈、凤山两县城,歼敌1000多人。钦廉四属的武装斗争进一步发展。此后,香港分局决定实行分区领导,撤销广西省工委,成立桂柳区工委和粤桂边区党委、粤桂湘边区工委、滇桂黔边区党委。1948年12月桂柳区工委撤销,成立广西农委和广西城工委。在城市第二条战线的配合下,广西解放斗争以农村游击战争为主要形式蓬勃发展。1949年广西解放前夕,党在全省建立起右江、左江、tX山、六万山、粤桂南、桂中南、桂北、桂东、桂中、柳北、都宜忻地委(地工委)和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城工委及南宁市委,全省党员8200名。党领导的游击斗争遍及全省103个县(含钦廉四属)中的97个县,12个游击支队(总队)及柳来象边独立大队,拥有4万多人枪。各支游击队英勇作战,歼敌近4万人,建立起3个专署级和42个县级的人民政权。广西游击战争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全广西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8月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广西省委。9月22日,中央正式任命张云逸为广西省委书记,陈漫远、莫文骅、何伟、李楚离为副书记,省委机关在武汉组建。11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广西战役,第四野战军第十二、第十三兵团从湖南南下广西,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及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从广东西进广西。在广西各地游击队的配合下,南下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围歼白崇禧集团,11月22日解放广西省会桂林。中共广西城工委领导桂梧邕柳等城市党组织进行卓有成效的策反统战和护厂护校、护路斗争,为南下大军解放接管城市做了大量工作。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任命张云逸为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12月11日,解放镇南关,标志着广西战役胜利和广西全省解放。广西战役历时35天,歼敌17多万人。广西战役的伟大胜利,开辟了广西历史的新纪元。
  
  二、曲折前进的艰辛开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生活的重任。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在南宁市正式成立,广西省委和政府号召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人民的新广西而努力奋斗。全省各级人民政权相继成立,开始了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新时代。
  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中共广西省委领导全省党政军民从1950年1月至1952年12月展开剿匪斗争。省委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实行党政军民财“五管齐下”,集中兵力重点剿灭了桂南、桂中、桂东、柳北、桂西北、桂西地区的股匪。1951年6月至1952年12月全省转入全面清匪反霸斗争。三年剿匪胜利,全省共歼灭土匪46万人。从此,广西的社会治安全面好转,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广西省委制定了正确的少数民族土改政策。1954年明,全省土改胜利结束。经过土改,广西农村各阶级、各阶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城市,省委和省政府还领导开展了
  “三反”、“五反”运动,坚决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进一步巩固了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对党员干部和全体人进行子—次深刻的社会义教育,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制度。
  为了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广西省委领导各族人民,以极大的革命和热情,用三年间胜利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广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和保证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进行。从1953年至1956年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胜利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它是广西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年广西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基本特点,是集中力量发展广西农业和手工业,同时又努力发挥原有工业企业的作用,量力而行地进行工业化建设。广西“—五计划”贯彻了“全国平衡,统筹兼顾、增产节约、重点建设”的方针。经过全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夺取了辉煌的建设成就。1957年与1952相比,全省耕地面积增加296万亩,农业总产值曾长45.8%,年均增长7.8%,全省工业总产值为2.6倍,有色金属增长0.35倍,机制糖增长2.8倍,机制纸增长6.5倍。新修铁路730公路,公路通车里程达8880公里,1957年较1952年增力114336公里,内河航运里程1957年达75824公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有较大发展,1957年与1952年相比,在校高校学生增加2.4倍,中专学生增加170%。“—五计划”的胜利完成,使城乡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为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开辟了广泛的前景,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壮瑶苗侗等11个少数民族人口达600多7万。中共广西省委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适应壮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使它充分行使自治权利,不断促进广西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繁荣发展。1952年12月报经中央批准成立桂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56年明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195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倡议。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布自治区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毛泽东主席莅桂出席大会祝贺。韦国清为第一任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席,贺希明、李任仁、覃应机、莫乃群、卢绍武为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广西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共同繁荣的关系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广西各族人民空前团结。
  如何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新课题。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根据中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从此,广西也和全国一样,进入了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而曲折前进的十年历程。广西省委和政府贯彻党的八大路线,工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广西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但是从1957年起的反“右”派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左”倾错误,又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使1959年到1961年的广西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从1961年到1965年,广西区党委和政府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供广西经济建设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一是国民经济之间的比例关系趋于协调。二是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1965年的农业总产值和产量分别比1957年增长6%和13.98%;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比1957年增长94.37%和64%;社会商品零售额比1957年增加71.7%。三是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四是骨干企业的建成,提高了广西的工业生产水平。柳州水泥厂柳州钢铁厂南宁绢纺厂西津水电站、东罗煤矿等一批骨干企业建成投产,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五是大批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和逐步配套,兴建了澄碧河水库、青狮潭水库、大龙洞水库等一大批水利工程,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六是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新增了—批公路,使广西实现了县县通汽车,1965年通车总里程达8547公里,比1957年增加88.7%。七是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65年与1957年相比,全区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小学在校学生分别增长101%、18.7%、60.1%;县以上普遍建立和调整了科学技术管理机构;医院病床数增加93.4%。广西国民经济开始走向稳定、协调的发展轨道。但从1966年起,延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大内乱发生,广西成了重灾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受极大的破坏。广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各族群众对“文革”的极“左”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罪行进行艰难的抵制和斗争。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生产岗位,付出巨大的劳动。特别是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纠“左”整顿决策,对广西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加上1969年到1976年8年中,国家对广西的投资达到51.5亿元,使广西在这—时期建成了—批重大项目,扩大了生产能力,使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仍然取得了—定的进展。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动乱。从此,广西的社会主义建设获得了极为有利的发展契机。但是,十年浩劫留下的后果十分严重,广西和全国一样,受到“两个凡是’的束缚,在前进道路上出现了两年徘徊局面。但正如邓小平所总结说的:“社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来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三、改革开放的富民兴桂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1979年9月,广西区党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从思想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全面部署平反冤假错案,逐步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由此揭开了广西解放思想求发展的序幕。1983年1月,中央批复广西区党委《关于进一步处理好广西‘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的请示》。同年3月,新调整的区党委领导班子坚持用党的《历史决议》统一全区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的思想,首先对五大冤案作出平反决定,使广西的全面拨乱反正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全区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根本上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促进了全区安定团结的局面,为广西全面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广西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而农村的变革又是从突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僵化体制、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1980年11月,区党委作出决定,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者吮许存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广西农村获得合法生存权。到1983年春,广西农村基本上采取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1984年6月,自治区党委制订的《关于搞活农村经济的若干规定》指出,要破除只重视种植业的狭隘观念,实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农工商联合经营,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八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广西经济的重大战略来抓,提出二三年内乡镇企业总收入要翻一番。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广西经济‘八五”时期实现了跨跃式发展。随后区党委又提出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决策。为贯彻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8年11月19日自治区党委七届六次会议提出了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1234610”总体工作思路。贯彻实施这—思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争取把广西农业和农村工作推向新台阶。扶贫攻坚战略、边境建设大会战和东巴凤革命老区建设大会战成效显著。
  广西全面的改革开放从1984年迈出新步伐。胡耀邦总书记来桂视察,强调广西经济要先翻身,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搞活经济。同年4月,区党委制定《关于搞活工业经济的若干规定》;同月,区党委决定要以深圳速度建设北海。10月,区党委决定全面展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是改革企业体制,增强企业活力;二是改革流通体制,发展商品市场;三是改革计划、价格、财政、金融体制,逐步建立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四是加大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985年6月,中共广西第五次党代会通过了《加强团结、锐意改革,为实现广西经济尽陕翻身而奋斗》的报告,确保“七五”计划胜利完成,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要上新台阶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要比198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1986~F1月,区党委决定实施沿海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988年明作出《关于我区贯彻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决定》,与此同时,区党委和政府还作出了“教育兴桂”、“科技兴桂”、“旅游兴桂”等决策,逐步展开了教科文卫体旅游体制的全方位多层次改革。在1988年和1992年,经中央批准,成立了桂林、南宁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0年12月,中共广西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广西社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全区的改革开放焕发出勃勃生机。
  广西改革和发展从1992年起进入新突破的阶段。区党委把学习贯彻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再次兴起解放思想高潮。5月25日,中央提出把广西建成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决策。据此,区党委重新调整了广西对外开放和发展的战略布局,朗25日在岑溪召开全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三二”发展战略,到‘八五”后期又调整为“四三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最恨本的就是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思想大解放迎来了改革大开放和带来了广西‘八五”经济的腾飞,GDP年均增长达到16.7%,比全国同期增幅高出5%,1995年广西与全国同步实现了第二个翻番。
  党的“十五大”以后,广西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广西经济再创辉煌。1997年10月区党委贯彻“十五大”精神,正确提出了广西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三大战略六大突破”,这就是实施区域经济、开放带动和重点突破三大战略;实现思想观念转变、经济结构优化、经济体制转换、对外开放水平、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及人才使用六大突破。“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实施,使广西形咸了五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九五”建设再铸辉煌,GDP年均增长超过8%,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65亿元。广西区党委为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努力建设—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按照中央部署,从1998年,眺,广西区党委在查处了几批大案要案的同时,又在全区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中深人开展“三讲”集中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改进思想作风,提高政治素质和执政兴国能力,全面推进了全区党组织的建设和各项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九五”期间,区党委领导各族人民抓住机遇,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广西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迈人新世纪,广西区党委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作出战略部署。2000年区党委和政府制定了《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总体规划》,11月2日区党委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五”时期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新世纪广西各项建设事业协凋发展奠定基础。2001年4月25日区党委和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4,q28日作出《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5月21日又作出《关于加快广西文化发展的决定》。这些都是区党委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重要举措。10月,中共广西八次党代会通过曹伯白纯作的《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而努力奋斗》报告。2002年12月起,区党委部署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2003年11月,区党委作出《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决定的意见》,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牢固地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广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提供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柱。2004年广西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全区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区党委在年初就提出要举全区之力办好南博会,并组团赴广东、香港考察,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努力促成“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新格局。接着在钥和5月连续作出《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强调要走新工业化道路,切实将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主体来加快发展,争取用五年时间使民营经济达到县域经济总量的80%,开展“百企入桂”,实施人才高地战略,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博览会。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奋斗,2004年广西经济发展实现了“三突破”的奋斗目标:全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300亿元,突破3000亿元大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121.8%亿元,突破1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403.6亿元,突破400亿元大关。“三突破”表明广西经济增长创10年来最快,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大幅跃升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经济增长后劲充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广西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又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今年,区党委以极大的精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规划。同时,区党委又精心领导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全区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为领导各族群众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兴桂和构建和谐广西提供根本保证。8月22日,曹伯纯同志代表区党委提出了我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今年全区经济发展“双过千”的奋斗目标。这是区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率全局,紧抓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发展方位,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重要决策。在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广西党组织带领各族人民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必将创造“十—五”富民兴桂的新辉煌。
  
  四、80年奋斗的基本经验
  
  中共广西党组织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她领导八桂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厂80年,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新民主革命的25年浴血奋斗中,她谱写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和桂林抗日文化城的光辉篇章,经受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和1932年严重挫折的严峻考验,红旗始终不倒,依靠三大法宝,经过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夺取新民主革命在广西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她领导各族人民在八桂大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度,实现了广西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她使广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80年的英勇奋斗,创造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第一,广西革命斗争的胜利,是广西党组织运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解决广西革命斗争实际问题的结果。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中共广西党组织领导广西革命斗争胜利的关键,就在于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指导广西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不断使广西党制定的方针、策略和政策符合广西实际,正确指导广西革命斗争并取得胜利。1948年中共桂柳区工委提出把毛泽东武装斗争思想广西化,在广西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中共广西党组织是广西各族人民争取解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广西党组织从1925年1明成立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党的组织和党员人数都相对地弱小。但它在任何失败和挫折低潮之中,都坚定地代表着广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敢于且善于领导各族人民百折不挠地与反动势力斗争的坚强党组织。广西党组织经历严重失败,也犯过严重错误,它始终红旗不倒,它的许多优秀领导人和无数党员骨干,不畏艰难困苦、历经千锤百炼,以不屈不挠地奋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并形成强大凝聚力,始终将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按照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胜利而努力奋斗。各地党组织和党所领导的革命武装队伍,深受各族人民拥护爱戴,在广西革命斗争的各个发展阶段,运用党的革命统一战线策略团结最广泛的同盟者一道奋斗,通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战胜了强大的国民党桂系军阀的反动统治。坚强的、富于牺牲精神的、善于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广西党组织,是争取革命斗争在广西胜利的领导核心力量。
  
  第三,广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是广西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和力量之源。广西是多民族地区,聚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还散居有28个其它民族。广西各民族人民具有团结奋斗、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传统。中共广西党组织领导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新阶段。广西各少数民族人民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壮族,在民主革命斗争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韦拔群、陈洪涛等革命英烈就是广西各族人民的杰出代表和民族英雄。可以说没有壮瑶苗等少数民族人民的奋勇参加和巨大流血牺牲,就没有广西党组织领导人民夺取胜利的光辉篇章。广西革命斗争的胜利,是广西各族人民长期团结奋斗的硕果。
  
  第四,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是广西党组织领导“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成功实践和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探索。邓小平领导广西党组织在少数民族地区举行以壮、瑶族农民为主体的百色、龙州起义,创建了全国第—块少数民族革命根据地。它是我党成功地运用了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卓有成效地改造了国民党的军队使之成为武装起义的骨干力量;它是我党把正规武装开往左右江农村与当地农民武装汇合,依靠农民这个主力军发动的,它是我党经过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之后发动的成功起义。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不同于在中心城市举行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它是在中心城市举行南宁兵变后,及时主动把正规军队开赴左右江农村,很主动自觉地与农民运动相结合,依靠壮汉瑶族农民发动起义;它也不同于先举行武装起义,然后向农村进军的秋收起义,它是先奔赴农村,全力武装农军,在协同农军肃清根据地内的地主豪绅武装和国民党反动政权,发展了军队、党组织和掀起工农武装割据高潮的基础上,从容不迫地宣布起义成功。广西党领导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开辟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开辟了以争取和改造旧军队为基础的建立新型红军的新途径;创造了区别于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的农村武装起义的新形式;开创了武装起义、工人农民运动、统—战线、反帝斗争和民族工作相结合的革命苏区建设的新模式。所以,中共中央高度评价百色起义;它虽然出现于偏僻的广西,‘但它在全国政治上同样有极伟大意义,它同样是发展游击战争摧毁统治阶级促进革命高潮的主要动力之—”。中共中央同样也称赞龙州起义反帝斗争,是“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之反帝国主义政纲,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史上将有非常伟大的历史意义’。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是党的统一战线、武装起义形式、在民族地区创建根据地和开展反帝斗争的成功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第五,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广西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证。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55年来,广西党组织和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关系全区大局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广西各级党委和政府还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从1950年开始的土改运动到跨世纪的扶贫攻坚,全心全意地努力加快民族聚居地区的社会发展,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就—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建设各族人民的美好家园。
  
  第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地探索符合广西实际的发展道路,始终是我们的事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西区党委在全区开展了四次解放思想大讨论,达到思想大解放,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区党委坚持党基本路线不动摇,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矢志不移地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各级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转变传统观念,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广西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改革决策和举措,始终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关系,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全面推进改革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来,区党委又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提出了“三大战略、六大突破”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决策。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以我们广西正在做的事业为中心,研究新,隋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调整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坚持不懈地扩大对外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目的所在。
  
  第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富民兴桂新跨越。三大文明都搞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西区党委领导各级党组织、政府在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改革开放,富民兴桂的历程中,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实现新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大力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实行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不断探索实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全面推进了三大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党组织正是坚持了这样一条正确的方针,从而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全区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实践已证明,能否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广西富民兴桂事业的成败。广西党组织要继续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八,办好广西的事情,关键在于搞好广西各级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建设实践证明的最根本经验。党的基本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80年奋斗历史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的世纪宣言,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在新世纪,我们党面临着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新考验。广西党组织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认真研究改革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问题,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正确制定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划,确定全区科学发展的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富民兴桂新跨越的大局,就—定能够领导广西各族人民为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结党在广西的80年奋斗进程和基本经验,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中共广西党组织必撇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党组织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用中央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来指导广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西,实现富民兴桂的具体实践,坚定不移地走符合广西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任凭沧海横流,试看人间正道。广西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必将谱写新的光辉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其他文献
受戒南京    1931年3月11日,南京宝华山隆昌寺已经“封堂”(宝华山每年传戒二次,春期自3月1日起至钥8日止,凡受戒者必须于3月1日前人戒堂,过期不收,故名封堂)。过期10天,照规矩是无论何人一概不收受戒的,可是算照空运气好,那天时任中国佛协会主席的太虚法师为巨赞和尚受戒,照空也就搭了个便车。  中饭后,韦驮殿左边楼上,靠近山门口的一间房里。窗前—个身穿灰色布衣,头上剃得光光的戴眼镜的和尚,
期刊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60多年前,德、日、意法西斯毒焰弥漫全球,日本强盗铁蹄横行亚洲,蹂躏中国。我国和苏联、美国等国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本文仅回顾当年中、苏、美三国航空战士在广西英勇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片段,以表达对牺牲了的和至今仍健在的空中英雄们的纪念与崇敬之情。    (一)    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1931年
期刊
中国古代有不少贤明的大臣和国君,在选贤任能方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荐才、选才、用才的佳话,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然而,我感到最能体现举荐者才能和艺术的,非伍子胥七荐刊、子莫属。  孙子姓孙名武,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他指挥吴国军队进攻楚国,占领其国都,取得赫赫战功。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最初却不被吴王阖闾所看好,这才有了伍子胥七荐
期刊
他不是名人,但他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斗中战功赫赫;他应该被立传,可他却蒙受了半个多世纪的不白之冤,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才得以平反昭雪。他便是红军长征中指挥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战斗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黄开湘。     黄开湘1901年正月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下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因家中人多,少年时代便开始以作木匠、箍桶为生。他母亲方尚香
期刊
中国人民公安部队,作为共和国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诞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里。几十年来,这支英雄的队伍,饱受磨练,历经了血与火的洗礼,建国后曾经八易其名,其中三次以“中国人民公安部队”之名饮誉全军。在此过程中,罗瑞卿大将作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的创始人,担任公安部队第一把手长达10年之久,以其出色的组织能力,为这支数十万人的公安武装的创建和成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人民
期刊
宋朝有两位宰相到过广西梧州,并写下有关梧州的诗篇。一位是北宋中期的陈执中,另一位是北宋末期的李纲。两人截然不同的是:陈执中离开梧州回到朝廷后升任宰相,李纲则是被罢去相位后,才来到梧州。  与陈执中一样,李纲也只为梧州题写过一首诗,《晚泊苍梧有感》:  常诵苍梧云起愁,  谁知理棹此间游。  火山冰井旧传有,  桂水藤江相合流。  念远心如嘶北马,  逾年行遍峤南州。  重华一去不复返,  怅望九疑
期刊
梁肃戎先生1920年8月8日生于辽宁省昌图县,早年毕业于伪满法政大学法学部(学校设在长春),后赴日本明治大学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法官和检察官。他19岁参加中国国民党,从事反满抗日活动,期间曾任地下国民党长春市党部书记长。1944年3月27日被捕入狱,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出狱。此后他加入国民党军队,又曾任国民党辽北省党部执行委员,四平市党部书记。1949年去台湾,担任过国民党中央
期刊
1939年,最后一支出川抗日的川军部队——第八十八军也雄赳赳地奔向抗日前线,这支部队的军长便是川军中颇有名气的范绍曾,也是电视连续剧《哈儿司令》的原型人物。  范绍曾,字海廷,外号“范哈儿”,四川大竹人,他长得肥头大耳,憨态可掬,整天眯着个眼,显得傻呼呼的。他原是袍哥出身的绿林,被招安后,当了个师长,1927年随杨森投了北伐军。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他又投靠蒋介石,得到蒋的青睐和器重。武汉失陷后,蒋给
期刊
提起刘文岛,或许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缺乏了解。在民国时期,刘文岛可是中国政坛上的知名人物。他是湖北广济人,清末便进入保定军校。他天赋过人,博闻强记,成绩优异,是公认的高才生。刘文岛曾投身于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斗争,冒险犯难,出生入死。后又拜维新派思想家梁启超与康有为为师,研讨学问。上世纪20年代初,刘文岛在法国获得法律学博士,学成回国,当过武汉中华大学教授,又曾被大军阀吴佩孚
期刊
富家子弟成了爱国牧师    董健吾是上海市青浦县人,1891年生于有钱人家,祖父曾是清朝的县官,有学识。祖母董沈氏,1840年生于书香世家,知书懂礼,思想开明,又特别精明能干。  1900年,青浦县来了一位传布基督教的女牧师鲍小姐,年龄二十七八岁,端庄大方,眉清目秀,会说中国话。早年在上海已接受基督教洗礼的董沈氏,当即把鲍小姐接到家中,请她做董健吾的家庭教师,教授英语和西方文化,以及基督教的教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