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九疑空白头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朝有两位宰相到过广西梧州,并写下有关梧州的诗篇。一位是北宋中期的陈执中,另一位是北宋末期的李纲。两人截然不同的是:陈执中离开梧州回到朝廷后升任宰相,李纲则是被罢去相位后,才来到梧州。
  与陈执中一样,李纲也只为梧州题写过一首诗,《晚泊苍梧有感》:
  常诵苍梧云起愁,
  谁知理棹此间游。
  火山冰井旧传有,
  桂水藤江相合流。
  念远心如嘶北马,
  逾年行遍峤南州。
  重华一去不复返,
  怅望九疑空白头。
  李纲,祖籍福建邵武。由于父亲迁官,李纲在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生于无锡。29岁考取进士,任镇江府学教授。3年后升为监察御史。因得罪权贵被降职。35岁被起用为太常少卿、国史编修。李纲虽是一位文士,却是一位刚毅有卓见的政治韬略家,骨头里透着一股爱国家、爱民族的刚烈。宣和元年(1119年),开封大水成灾,他向徽宗皇帝上书,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拯救灾民,同时鉴于北方女真族势力深入国土,提请整修军备,防止外患。徽宗皇帝视忠言为逆耳,将李纲贬谪到边远的南剑州(今福建)沙县充当一名监税小吏。李纲痛感皇帝昏庸,朝纲失度,萌生退志回无锡梁溪河畔建居打算归隐。适遇父亲病逝而庐墓三年。到宣和六年,41岁的李纲被诏为秀州知州。次年恢复他的太常少卿职位,重回朝中。这年冬,女真族金兵大举南侵,李纲上书所预言的战争危机终于爆发了。他冒着杀头的危险,划破手臂蘸写血书,请宋徽宗赵佶让出帝位,由太子赵桓称帝来号令军队抗击金兵入侵。由于李纲死谏,加上金兵大军疯狂逼进,庸懦的徽宗皇帝宣布放弃帝位,领着二万亲兵逃出帝都东京(开封),到毫州避难去了。
  宋钦宗继位后,前线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来,满朝文武大臣乱作一团。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劝钦宗皇帝也逃跑。李纲紧急上书提出一套抗击金兵的战略,但大臣都退让不敢领兵迎战,在危难时刻,只有李纲挺身而出,以死报国。他领命受任尚书右丞兼亲征行营使,指挥东京保卫战,击退了金军的疯狂进攻。
  但是,宋赵皇室是中国历史上最昏庸软弱的王朝。在李纲击退金兵后,朝廷仍一昧投降议和,愿意割让土地、赠送金银和以王族、宰相作人质。李纲强烈反对议和,因而被罢了官职。由此,引发了以热血青年陈东为首的东京太学生上书请愿,东京军民全城数万人聚集,群情激昂,气势掀天揭地,震动了整个朝野。学生和集会人群强烈要求处斩蔡京等6名国贼,惩处宰相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臣,请求恢复主战派李纲、种师道的原职。太学生的请愿逼使宋钦宗惩办了六贼,恢复了李纲等人的职位。
  然而,宋皇室昏庸软弱的本质无法逆转其行将灭亡的命运。金兵继续进犯,一面是李纲在前线的血战,一面却是宋室妥协退避,朝臣畏缩内讧。投降派耿南仲等谗诋李纲与学生运动勾结,结果,陈东被处死,李纲再度被罢官。最终引发了一场“靖康之难”,徽宗、钦宗两位皇帝沦为俘虏。京城的国库民财被金军洗劫一空,北宋皇朝终于灭亡了。历史由此而转折到南宋小朝廷偏安南迁。
  南宋皇朝建立的第一年(1127年),亡国的惨重教训,迫使新继位的宋高宗皇帝赵构任用李纲为宰相。但南宋朝廷为了偏安而迁都江南,李纲主张北伐,反对迁都,又触犯了宋高宗。李纲坐上相位77天,就被罢去相位,被贬谪放逐于湖北鄂州、广东万宁等地。
  到绍兴元年(1131年),宋高宗再次起用李纲,先后担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等职。李纲虽然对偏安的朝廷失去信心,但在任职期间,仍巡使于各地。李纲抵达广西,足迹遍及桂林、阳朔、象州、贵县、玉林、容县、梧州。
  《晚泊苍梧有感》这首诗,就是李纲于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冬来到梧州时所写。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常常述说起苍梧这个地方,就令人发愁,没想到自己乘船真的来到了这里。赵佗坦剑于火山,元结到此开辟冰井这些旧事,人们一直传颂下来。桂江和藤江到此交汇相接,这地方的河山景色也壮观秀丽。我身处其境,心里却渴望能骑上战马驰骋北方杀敌的战场。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偏要消游在岭南这一带。可叹的是,象虞舜那么贤明的君主一去不复返了,我怅望遥远的九疑山,空叹岁月流逝,白发增添。首句“常诵苍梧云起愁”有两层含意:一是古代都把苍梧视为边远瘴疠蛮荒之地,另一层意思是说苍梧是舜帝南巡驾崩的地方,自古以来世人都惋惜传颂这位贤明的帝君,故所以引人惆怅。李纲到达梧州,写山水而寄情,诗中情调充满深沉、激越和悲壮。他在广西每到一地都写下山水寄情诗,共有16首之多,大有杜甫的“国破山河在”的感慨,体现一位文士报国无门的沉郁无奈,也让我们从中品味出一种擦亮人类智慧的历史世情。
  宋高宗再次起用李纲,尽管李纲历尽命运坎坷,仕途跌宕的人生惨淡,但始终不能磨灭他矢志于国忧怀天下的人格。在贬职放逐期间,所到任职之地,他积极招抚流亡,安置战乱逃散,稳定社会,发展生产,整饬军政,巩固江防。并且再上书要求宋高宗反省北宋亡国的教训,待机北伐。但是偏安的南宋小朝廷仍不接受。绍兴九年李纲愤而辞职。次年病逝于福州,以终年57岁划上忠烈人生的句号。
  作为自古家天下的王朝,宋帝廷也无法忘怀李纲这样的人杰,到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朝廷为他建立“李忠定公祠”祀念他,朱熹为他撰碑文。后世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以李纲的气节为楷模。“李忠定公祠”几经历史变迁,一直沿袭下来成为李纲纪念馆,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也曾为纪念馆手书匾额。
  耻辱的王朝被历史埋葬了,而李纲的民族忠烈气节却垂留于青史。
其他文献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13年间,邓小平和刘伯承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搭档:一个是政委,一个是师长;一个是政治委员,一个是司令员。两人所统领的军队被称为刘邓大军,两人的密切关系在人们的心目中享有盛誉。在邓小平看来,刘伯承是一位大军事家,指挥有方;在刘伯承眼里,邓小平文武双全,从善如流。他们俩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共同的理想追求使他们结下了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  邓小平长期与刘伯承共同领导和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
期刊
岁月悠悠,往事历历。  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程思远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我与他认识、交往近40年,相互间建立了较真挚的情谊。他那坦荡襟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两岸统一的赤诚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深刻印象。    一    程思远先生不忘故土,为家乡的建设牵肠挂肚,这是他留给我一个最深刻的印象。  我于1966年2月底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60年了,那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在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同时,也将和平的美好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由此也带给了人类这60年相对和平发展的局面。不过,我们也遗憾的看到60年来,战争这头“魔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一些小规模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世界规模的战争阴影依然笼罩着地球。  面对这样的局势,我们这些战后和平年代的幸运儿该怎样做呢?或许历史可以
期刊
1963年初,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轮终于出海了。时任该轮值班轮机长、交船副大队长、总轮机长等职的陈信隆万分高兴,晶莹的眼泪洒落到蔚蓝的大海中:“铸造巨轮,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终于实现了!苏联人讥笑的“中国再过50年,也没有能力制造出万吨远洋轮”的蔑视笑话被打破了!他扬眉吐气,开怀大笑。此刻,他的心潮象巨轮后面的海浪在汹涌澎湃!这位站在船头,极目天际的年轻人,是喝明江水长大的壮家儿子。   
期刊
王陵基,又名王方舟,四川乐山人。王曾任川军营、团、师长,四川省保安副司令,  三十集团军总司令,江西省主席,四川省政府主席。1949年,在我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王陵基演出了一幕幕逃窜丑剧……       王陵基    1948年4月,蒋介石免去邓锡侯四川省主席职务,将王陵基由江西调入川继邓。  1949年秋,解放大军人川,其迅猛之势非王陵基所预料。因此,原来所谓“安川应变”等计划,都因伟
期刊
受戒南京    1931年3月11日,南京宝华山隆昌寺已经“封堂”(宝华山每年传戒二次,春期自3月1日起至钥8日止,凡受戒者必须于3月1日前人戒堂,过期不收,故名封堂)。过期10天,照规矩是无论何人一概不收受戒的,可是算照空运气好,那天时任中国佛协会主席的太虚法师为巨赞和尚受戒,照空也就搭了个便车。  中饭后,韦驮殿左边楼上,靠近山门口的一间房里。窗前—个身穿灰色布衣,头上剃得光光的戴眼镜的和尚,
期刊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60多年前,德、日、意法西斯毒焰弥漫全球,日本强盗铁蹄横行亚洲,蹂躏中国。我国和苏联、美国等国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本文仅回顾当年中、苏、美三国航空战士在广西英勇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片段,以表达对牺牲了的和至今仍健在的空中英雄们的纪念与崇敬之情。    (一)    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1931年
期刊
中国古代有不少贤明的大臣和国君,在选贤任能方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荐才、选才、用才的佳话,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然而,我感到最能体现举荐者才能和艺术的,非伍子胥七荐刊、子莫属。  孙子姓孙名武,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他指挥吴国军队进攻楚国,占领其国都,取得赫赫战功。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最初却不被吴王阖闾所看好,这才有了伍子胥七荐
期刊
他不是名人,但他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斗中战功赫赫;他应该被立传,可他却蒙受了半个多世纪的不白之冤,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才得以平反昭雪。他便是红军长征中指挥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战斗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黄开湘。     黄开湘1901年正月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下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因家中人多,少年时代便开始以作木匠、箍桶为生。他母亲方尚香
期刊
中国人民公安部队,作为共和国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诞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里。几十年来,这支英雄的队伍,饱受磨练,历经了血与火的洗礼,建国后曾经八易其名,其中三次以“中国人民公安部队”之名饮誉全军。在此过程中,罗瑞卿大将作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的创始人,担任公安部队第一把手长达10年之久,以其出色的组织能力,为这支数十万人的公安武装的创建和成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