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检索确认AVCON企业版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为全球领先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检索确认,华平(AVCON)企业版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是目前全球系统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之一。
  今天,视频会议在保持高效通信、理顺生产流程、节约企业成本方面的独特优势,吸引着众多行业用户的关注,并因其高效沟通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大型集团企业规模庞大,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甚至延至海外。这给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题。翻开这些集团企业的账簿,“会议支出”这项数字往往大得惊人。跨区域会议带来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会务费等各种费用层出不穷,而且刚性十足,很难压缩,导致企业沟通成本居高不下。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不仅能让大型集团企业跨区域沟通变得更容易,而且能够节约时间和成本,实现协同工作。而华平(AVCON)专门针对中国人寿等大型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所开发的企业版网络视频会议软件,堪称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并且AVCON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中国人寿中的成功实现,创下了拥有业界单会议室最大规模并发数的世界纪录。
  树状的多层级联(四级以上)的MCU,可支持非常大的规模应用,使得借助于信息化、网络化开展业务服务与工作活动的典型金融企业的中国人寿(世界500强)可高效地部署任务,瞬间通报各种情报,轻松完成各种培训。该公司不但建成了规模庞大、复杂严密而又安全可靠的保险业务专网,还将各种信息实时大面积地覆盖到遍布各地的35个省级分公司、370多个地市级分公司、2000多个区县分公司、14000多个营业网点和数万名一线营销服务人员。这对整个业界来说,不得不说是一大创举。
  据中科院科技查新检索报告显示,华平(AVCON)企业版网络视频会议软件V5.0有以下6大技术创新点:
  1.开创了智能化MCU分级用户账号管理方式;
  2.采用了独特的树状结构服务端负载均衡技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带宽;
  3.设计并实现了物理架构层的树状无限向下扩展性;
  4.在视频会议系统中独创浮动窗口技术;
  5.在视频传输中首家实现了1280×1024逐行扫描处理的高清视频技术;
  6.全双工回音消除的VoIP技术。
  因此,该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属国内领先。其中,该系统的两大核心技术: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中首创智能化MCU分级用户账号管理方式和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带宽并实现无限向下扩展性而采用的独特的树状结构服务端负载均衡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结束语
  AVCON企业版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提升了企业的组织效率,节约了成本,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解决了许多难题。在获得业界认可和广大客户采用的同时,华平(AVCON)将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先进的理念、优秀的品质,在视频会议自身所经历的技术革新、设备升级、用户体验革命的全过程中,持续投入研发力量,不断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提升用户的应用体验,加快整个视频会议系统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革新动力。
  关于华平(AVCON)
  华平(AVCON)是世界多媒体通讯领域领先的技术与服务提供者,也是发展最迅速的视频通讯厂商之一,拥有多个国家专利和近20个软件著作权。继AVCON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后,又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称号,华平(AVCON)视讯产品已深受全世界的关注。
  ● AVCON软硬件结合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多级MCU级联,创造单个会议并发点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CS3000系列高清HD视频会议终端;
  ● AVCON颠覆传统的网络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实现跨区域、大范围的IP监控网络,由上而下多级指挥,实时监控跟踪和双向及时沟通——DVR2000系列数字硬盘录像机;
  ● AVCON 全球领先的AUDEC语音引擎技术:达到视频会议回音和噪声消除的新高度,填补了国内领域空白——DAP610系列数字音频处理器;
  ● AVCON網络视讯整体解决方案:统一技术支撑及管理平台,整合会议、培训、监控、点播、直播、IM及VoIP等功能,实现不受地域限制的实时无缝通讯协作。
  作为一家技术先导型厂商,华平拥有业内首屈一指的研发团队,长期致力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音频通讯产品,目前已取得包括视音频传输、编解码、多媒体压缩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储备,为客户提供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视频软、硬件、多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力求将完美的视频通讯体验带给更多用户。
  目前,华平已拥有21个办事处、多个海外分支机构,在欧洲、亚太、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网络,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成熟的营销渠道。华平(AVCON)产品已广泛地应用于国际、国内多个行业(包括国家政府机关、教育行业、金融服务业、电讯IT业、医疗保健业、制药业、制造业等)。优秀的产品加上一流的全球技术服务,华平(AVCON)视讯系统连续两年被中国多媒体视频通讯网站评为“用户最满意的网络视频会议软件”,成为客户心中当之无愧的世界顶级网络视讯技术领导者。
其他文献
未来一段时间内,戴尔公司可能会通过进一步的并购行为来提升其IT专业服务能力,拓展业务范围,增加盈利。  前不久重出江湖的戴尔创始人兼行政总裁迈克尔·戴尔表示,戴尔在IT服务业务上的增速比其传统电脑业务快,公司可以通过提供IT服务来帮助促销电脑设备。  此番话并非空穴来风。在2006年底,戴尔公司收购了一家名为 ACS 的IT服务公司。戴尔进行这次收购的主要目的是利用ACS的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应用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七大及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信息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定调。  在我们理性地审视这些“调子”时,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个重大命题摆在面前,并亟待破解。尽管近几年来我国信息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但产业结构尚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走出去”处于初级阶段,贸易顺差依然上升,人
和勤软件技术有限公司(Hinge Software Co. Ltd.)于2003年4月在上海成立,目前的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和欧美地区,已经形成基础软件、行业应用服务、软件外包服务三大业务模块。    方案介绍    和勤立足本土,深谙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结合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打造出以职位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战略为导向的全员参与式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机构管理和职位管理是对组织机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安全专家、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冯登国  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主要呈现四大趋势。总的来说,现在的信息安全技术是基于网络的安全技术,这是未来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可信化:这个趋势是指从传统计算机安全理念过渡到以可信计算理念为核心的计算机安全。近年来计算机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传统安全理念很难有所突破,人们试图利用可信计算的理念来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其主要思想是在硬
它,比手机要大,比笔记本要小。这就是超移动设备(Ultra Mobile Device,UMD)。对它能否流行起来,有人充满疑问,也有人信心十足。  威盛、微软、三星、汉王等公司就是对UMD充满信心的代表厂商。7月初,威盛电子携手微软、三星、汉王等国内外合作伙伴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共襄盛举,掌控未来——2007威盛电子超移动设备秀”活动,展示了来自欧美、日韩、中国等10个品牌的超移动设备。    
ITIL v3顺应行业发展方向,引入了更为丰富的最佳实践指导。  英国商务部于今年5月底隆重推出了全面更新的ITIL v3版本。基于全球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和控制的最新发展与实践,ITIL新版本相应做出了重大调整,现在就让我们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v3背后的推力    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础设施库)是国际上公
2005年~2006年我国发现的网络安全事件    2004年9月,IDC首度提出了统一威胁管理的概念,将防病毒、入侵检测和防火墙等安全设备划归为统一威胁管理(Unified Threat Management,简称UTM)。自此之后,国内市场上打着UTM旗号的安全产品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UTM产品为网络安全用户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也更易于管理的选择。用户可以在一个更加统一的架构上建立自己的
编者按  在柳传志看来,杨元庆和郭为都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的人才。  2001年6月,神州数码从联想股票中分拆出来,郭为做神州数码的总裁兼CEO,杨元庆做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柳传志退位为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从此,元庆扛起联想PC的大旗,从多元化回到了专注化,进而收购IBM PCD,走向了国际化;郭为高举IT服务的大旗,开启了“再造一个不是联想的联想”的创业历程。  五年后的今天,分别承载着
东广集团(应采访对象要求,隐去企业的真实名称,本名字为虚拟)总部设在上海,在北京、上海、深圳有三家全资子公司,是年营业额接近20亿元的大型研发企业。公司的员工总数大约2000人,其中研发岗位员工超过1000人,信息中心有员工20人。  2000年,东广集团在总部层面统一部署了信息服务,采用大型主机系统,所有信息系统的数据都存储于总部数据仓库。在信息化管理上,东广集团采用垂直管理模式,由总部信息中心
长期以来,中国软件企业一直将创建自有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自己的创新标准,却很少有企业静下心来,真正将软件思想、业务实践和软件技术进行创造性的融合。  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目前中国软件市场也正上演着类似的一幕。相较微软、甲骨文等国际软件巨头,国内软件企业在资金、技术、规模和品牌方面,都还存在着先天条件不足。那在这场赛跑中,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随着近些年来国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