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 勿以“中国特色”抗拒世界潮流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o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涉艺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这是我国明代《菜根谭》里的一句话。其意思就是说:“涉世不深的人,沾染的不良习惯也少;阅历比较丰富的人,权谋奸计也多。所以做一个君子,与其精明老练,熟悉人情世故,不如淳朴天真;与其处处谨小慎微,不如行为狂放,不拘不节。”这与经济学中的合成谬误道理是相通的,个体的理性会导致群体的非理性,也就是说个体的最优选择会造就群体的最差选择。
  仅从管理者个体而言,“中国式的管理大道”可以让管理者们成为最“精明”的管理者,但如果放大到企业群体或国家的范围,那就贻害无穷。精明个体结合的企业将是一个市场反应最迟钝和最没有创新力的企业。
  仅从艺术角度而言,中国五千年来对管理之术的研究可以算得上是炉火纯青。但如果仅此就得出“西方之所以驾乎之上的,不是管理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的结论的话,只能是一个“中体西用”的现代翻版而已。从科学而言,中国的企业管理还处于相对启蒙的状态。
  科学一直是我国近两百年来所追求的思维方式,而在企业管理领域,对科学的追求一样会面临着各种换了面孔的落后思维的阻碍,有时落后的思想还会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对于中国企业家而言,应该明白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思维,才是解决中国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是本土化还是全球化的趋势。
  自秦汉以来,儒、道、释思想成为中国思想的根基。就管理的理解而言,就是“修已安人”。修已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习的;安人的思想或多或少受老子所言“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思想的影响。
  这种不以人为目的的管理思想,如果真成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大道”的话,那么我们培养世界级企业的梦想也只能泡汤。我们来看看中国第一个进入哈佛教案的企业——海尔。海尔管理层平均年龄不到30岁,而海尔用人也喜欢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择,而这些人恰恰都不是具备中国式管理思维的年轻人。
  谈到管理的本土化还是全球化时,认为管物应该学习西方,管人应该保持中国式的为主,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具备真正管理哲学思维的结论。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看中国企业在现代化管理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对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管理中所遇到的本土化问题的根源。用最简单的话来说,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与欧美文化的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东方价值观的核心是集体本位,而西方价值的基础是个体本位。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解释我们管理思想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
  如果企业也和封建王朝的疆土一样,固定不变的话,那么“安人”的管理思维自然是企业主们喜欢的思想武器。可遗憾的是,企业的竞争不在于内部,而在于外部环境和与市场竞争对手的竞争,其边界随时会被他人占领。这也注定了以传统价值观为核心的管理思维是适应不了现代企业的竞争的。
  尽管如此,对于企业领导者而言,他们更为排斥的是以个体为本位的现代企业管理思维,他们更喜欢的是传统的维护领导权威的集体主义管理思维。除了市场推动和生存压力外,他们不希望走出权威的庇护,承认员工个体独立性就等于自己权威的丧失,自然,其结果是,不会产生他们希望的创新力。没有个体的精神,哪儿来创新力?这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在研发的投入那么少,总会定位在国际企业的后面的原因了。
  张瑞敏说过:“前面是个坑,我跳下去,员工也会跟着跳下去。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不能过分强调领导的个人威信,而应该尽早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以防止失误。”而对大多企业管理者而言,他们希望的是自己跳了下去,全企业员工来陪葬。
  
  中国企业管理思想认识的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认识到我们的设备、技术、质量的落后,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随后,当我们引入的设备和技术仍不能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时,又认识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是最根本的出路。于是股市、TQM、ISO、一直到ERP等一轰而上,希望通过外部和内部的机制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当我们引入这些仍不能解决企业管理的难题时,本土化管理、中国式管理等提法开始形成热点。
  不同的是,有一种观念是认为我们企业在文化上应该倡导以中国为主的管理哲学,而另一种是认为我们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我们只是在技术、制度层面引入现代机制,而没有培育出现代企业成长的文化土壤。在古老的传统中寻找管理思想的出路,对中国来说既是自豪的事,也是对不起祖先的事。孔子要是知道他的思想在两千年后还没太多创新的话,恐怕会觉得子孙们的不孝。
  刻意强调中国管理的本土性和特异性,甚至提出“中国式的管理”,其本质只是古代门派主义的翻版,既不符合现代管理的思想,也不符合企业管理的实践。老祖先们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智慧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相通的,不要把民族间生活、工作在形式和习惯上的区别上升到管理实质之中,这才是中国企业家追求科学管理思想的正确思维方式。从实践来看,我国企业更需要的是参与全球化的竞争,没有全球化的管理思维,哪里会有全球化的中国企业?
  所以,不能以所谓中国特色而拒绝在管理思想上的普世主义,只有具备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观和视野,才能锻造出开放式的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
其他文献
“你来上班吧!”   对面的王经理咧开嘴笑,让我悬着的心瞬间落下。这是一个家电企业,面试、笔试,我都没想到自己一路绿灯,如此顺当就做上了主管的位置。而王经理将是我的顶头上司。   说是主管,其实只是负责一块相对独立的事务,并无人事权。这块事务,王经理不熟悉,而我却比较精通。“我们是一个互补性的结构,很好。”王经理说。   接下来的事情更是意想不到地顺利。   第一天上班,迎接我的是新同事们友好而尊
期刊
问 诊  一般医生会从个人资料、病史、近期病理症状、婚姻史等方面提问,所以,在这个阶段女性应尽可能说出自己的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问:我最近听朋友说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多少都会出现乳腺的问题,如乳腺增生、乳腺炎甚至是肿瘤,而且最近几年总能听到有人患乳腺癌,觉得很可怕。那我应该如何自我检测呢?  李晓立主任: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应引起足够重视。其主要原因是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城市职业
期刊
对于一位非HR部门的主管来说,如果回答好这8个问题,做好人才的保留工作一点都不难.  现代企业,人才的培养和保留已经不再是靠人力资源部孤军奋战就能完成的工作。对于一家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人力资源部并不能完全了解每一个员工的个人情况和需求。这时,各个业务部门就需要承担起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某些技术性的问题,比如如何制定完善的薪酬和绩效考核体系,平衡积分卡等等,对于这些只专注于自身业务的一线经理
期刊
因被指控非法投资位于大陆的和舰科技,台湾著名IT厂商台联电遭到当局的调查。就在“联电事件”悬而未决之时,曾被指控告密而卷入“联电事件”漩涡的中芯国际又摊上了麻烦。4月1日,台湾“经济部”指责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违规”到大陆投资,判罚款500万元新台币,并要求张汝京在6个月内从中芯撤资,否则将连续罚款,直至撤资为止。尽管台当局的处罚能否真正落实还是一个未知数,但进一步增加了“联电事件”的神秘性。  
期刊
很多演艺体育明星涉足商业,但是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成为真正的“商人”;并且只有极少数的明星,在商业领域里成为翘楚。  我们相信他们在商业领域里成为值得记取的人物,并非全因为“名声”和各种光环带来的“方便”和“好处”,更因为经受了不为人知的艰难。  我们搜集到的世界上著名音乐、体育、电影人从商的经历,在数10位的候选人中,我们没有选择那些只是用自己的名字注册成商标的人;没有选择那些挂名开饭店、服装店的
期刊
不得不承认,叶莺是个谜一样的女人。  1997年元旦,叶莺弃政从商,出任柯达大中华区副主席,亚太区副总裁兼对外事务部总经理。8年时间里,她的美丽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而她率领的柯达中国却越来越变得和她一样多彩。  政治记者、外交官以及跨国公司高层,叶莺似乎永远有机会在顶级舞台展示其翩翩之美。在充满压力与无奈的现代社会,叶莺声称自己的每次抉择都出自自我的真心意愿,这使得她的几次转身都堪称完美。    选
期刊
经历了陌生、敌视和混乱之后,已有10年历史的中国猎头业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翟谦现在经常能从声音里感受到电话线那头的陌生人的兴奋:“哎呀,你是猎头公司的,你终于找到我了!”  这些兴奋声音的背后,掩藏着这样的心态:如果有猎头公司找“我”,那么在这个市场上,“我”的能力和经验被认可了,“我”可以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管理层的人被猎头推荐到一个更好的公司了。  30多岁的翟谦,气质优雅,声音稍带
期刊
智猪博弈是博弈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案例,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取吃一点残羹。   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小猪
期刊
最近听说上海的楼市暴涨,好多老百姓拼了小命也要买上2万元左右一平米的房子;北京的交通越来越糟糕,现在更是连停车都成难题了。可以肯定,我们的空间越来越狭小了。就连想象的空间也不如从前,比如最近我总是梦见考试。可见,连做梦的内容都远不及小时候丰富。  不过有失必有得,人们在现实中变得越来越拥挤的时候,就在其他地方得到了补偿,比如说——网络!  前几天,我的一个热心好友给我发了一个邀请,让我“免费”使用
期刊
收购新浪标志着陈天桥战略思想的成熟。如果有一天陈天桥成为中国的“默多克”,那么2005年必将值得回忆    网络业界历来不缺乏冒险家,这一次风头最劲的非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CEO陈天桥莫属。  今年2月,盛大利用新浪股权分散的特点,一举收购后者19.5%的股份后,成为中国第一新闻门户的最大单一股东,然而就在业内为此次收购议论纷纷——支持者称盛大有可能改变中国互联网发展格局,而反对者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