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智猪博弈的困境?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det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猪博弈是博弈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案例,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取吃一点残羹。
  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好歹有得吃,只得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在现实中大量存在,俗话说,皇帝爱奸臣,那些偷奸耍滑的人,往往善于捞取别人的胜利果实。
  为什么做事少的人偏偏混得好?
  为什么干实事的人总是无好报?
  真正有才干的“大猪”,由于长期劳苦功高而不赏,黯然离开企业,而那些善于取巧的“小猪”,却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最后,企业逐步枯竭,走向灭亡。
  智猪博弈的困境,是对所有企业的考验。做大猪,还是小猪,也将是每个人面临的艰难选择。
  主 持 人:《中国新时代》副主编 罗建法
  特邀嘉宾:汇智咨询公司董事长 高建华
   外企时尚置业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海龙
   知名管理专家 李海龙
   微星科技(中国)笔记本事业部市场总监闫小明
  
  病根在于企业管理制度
  
  罗建法:出现“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无论对于大猪还是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悲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高建华:没有业绩导向的考评机制,以及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报酬与薪水不对等的情况,是主要原因
  假如我手下有两个人,一个能干,一个不能干,如果是以绩效为导向,我肯定是重用能干的人,只要我的下属没有做好,那我也没有做好。我没有做好,老板就炒我,我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里,业绩不是第一考核的因素,关键是看你会不会做人,这就有很大学问。一般人的做人,说的是不做违背良心的事,不做不道德的事,不做损害他人的事,但是,在官场和国企,所谓做人,是做一个能够升官发财的人,怎么样才能升官发财,就做什么样的人。
  很多民营企业也一样,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我们看《康熙王朝》等帝王戏,看来看去,基本上就是教你怎么使坏,怎么“做人”,为什么奸臣得宠?奸臣会说啊。会揣摩心理,会投其所好。如果一个老板喜欢底下的人说好听的话,那大家一定都仿效。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干事了,都是投机钻营,吹牛拍马,因为那样才能获得升职和加薪,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另外一个原因,是报酬不对等。反正哪里都是这么多钱,我干也好,不干也好,结果都一样,只好赖在这里。
  李海龙:“做事先做人”的“世故派”,其 研究方向”主要是迎合上级的喜好
  任何一家企业里都会存在着两股势力。一股势力为企业的业务骨干人员,他们通常是由实力派职业经理人和一些崇尚用业绩说话的员工组成(大猪)。
  另一股势力则是由一些主张“做事先做人”的“世故派”和一些自身能力不强,但是又希望能够“快速出位”的人组成(小猪)。这部分人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迎合企业领导人的喜好。
  产生“小猪躺着大猪跑”现象的原因归结起来大概有两点:
  一是做事的这批人虽然明知道“世故派”不会去做事,心中也很愤恨。但是如果自己也不去做的话,不但有违自己“用业绩说话”的职业发展初衷,甚至还可能招来主管的看法和周围人群的异议。因此只得埋头干活。
  二是由企业领导人性格的两面性造成。任何一个人,即使是伟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具有喜欢有人曲意逢迎的一面,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就是这个道理。清宫戏里,刘墉们每天“夙兴夜寐”辛苦操劳公务,虽然也颇得皇帝宠爱,但是和绅们的曲意逢迎却同样深得皇帝欢心,甚至宠爱还尚有过之。
  杨海龙:“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根子在于企业管理机制
  俗话说“能干的不如会说的”。我认为,其实不能简单地苛责“小猪”而同情“大猪”。因为之所以产生上述“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根子在于企业的管理机制问题,在“小猪”和“大猪”之上的游戏规则,说到底是踏板与觅食之间的关系。他们在个体的趋利避害性下,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 于是,小猪选择“坐享其成”,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波。
  举个例子,在国内很多城市,行人闯红灯似乎是“家常便饭”,很多人讲说是“国人素质问题”,但同样是这些国人,到了国外为什么许多人都成了“儒雅君子”了呢?反之,很多我们曾经认为是“高素质绅士”的外国人到了中国却变得“入乡随俗”了,该闯红灯照闯。因此,根子上的问题在于企业管理机制。
  长期的“人治”文化,导致中国企业中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做人的人,不做事也能成仁;做事的人,做事再多难成仁。所以我们经常说:做事先做人。我们很多企业的“小猪”都很会“做”,等“大猪”跑累了休息时,做给恰逢视察的领导看,以获得赏识乃至混个一官半职。
  
  企业在内耗中逐步消亡
  
  罗建法:在智猪博弈的困境中,“大猪”做事而无合理回报,长久以后,则无人愿意为企业真心实意做事,而“小猪”的泛滥,则会形成投机取巧、拍马而不干实事的氛围。这种现象,对企业有哪些危害?
  杨海龙:最终的结局,要么是改变游戏规则,要么是个体变换,甚至企业消亡
  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存在三个主体和两个客体:
  企业游戏规则的制订者;
  企业游戏规则下的“受益者”——“小猪”;
  企业游戏规则下的“受害者”——“大猪”;
  企业的游戏规则;
  企业运行效益下滑。
  从短期看,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中仅仅牵涉“小猪”和“大猪”,因此大猪会不停地踩踏板(工作),企业运行效益总体没有大的变化。
  但从长期看,这种危害极大。首先,从个体上讲,“大猪”做很多事情却回报甚少,他可能会放弃遵从游戏规则或者选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当然,如果他心理极不平衡,他可能会选择“大嘴巴”,去传播损害企业形象的事。同时,“小猪”会继续其“受益者”的角色,扮演“坏一锅汤的老鼠”的角色,对企业文化的负面影响巨大。
  而对企业游戏规则的制订者而言,游戏规则不合理却不做出改善,长期下来,其严肃性将受到挑战,规则制订者的权威将面临压力。这种现象得到鼓励的结果是,企业中会留下越来越多的“小猪”,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企业最终可能走向灭亡。
  闫小明:“做人”很容易演变成一种虚伪的行为模式
  千百年来,中国精英阶层总有个不变的人生哲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与“齐家”可以视为“先做人”,而“再做事”则是对“治国、平天下”的一种演绎。
  但是,做人的标准却非常模糊,做人存在一个“做”字,就是给别人看的,而且,很容易产生功利导向。最后,很容易演变成一种虚伪的行为模式,投别人所好,哪怕这个爱好是有害的。
  比如说,古代的很多皇帝都比较好色,往往沉溺于后宫之中,一个真正的忠臣,应该劝皇帝注意节制,但是,那些会“做人”的,则很会顺着皇帝的意思,进献美女,获得欢心,可是国家却遭殃了。在企业里面,一样存在这样情况,很多人“会做人”,但从本质上说,对企业却是不利的。
  而那些真心为企业干事的人,则因为“不会来事”,自然失宠,难以获得利益回报。
  最后,大家都不干事了,因为,干事的人没有好果子吃,企业就这样玩完。
  李海龙:“小猪躺着大猪跑”的势头如果愈演愈烈,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风气的妖魔化
  郭仕纳在主持IBM改革时,企业中就出现了两股势力的交战,一部分人是“小猪派”,这批人是企业创始人托马斯家族“大家庭概念”的最大受益者。无论干活多少,都享受着优厚的薪资和福利。同时,他们也信奉与上司建立良好关系的公司政治哲学,因此,在听到郭仕纳要对IBM实施改革时,便千方百计阻挠,令郭仕纳承受了极重的压力,直到老托马斯直接出面,改革才得以顺利进行。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势头如果愈演愈烈,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风气的妖魔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找到了职业发展的捷径,于是,企业组织里的“小猪”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一个巨大的群体。
  于是,一批兢兢业业的“大猪们”感到痛心疾首,从委屈到不服,最后选择离开企业另谋高就。从此企业中真正做事的人越来越少,直接导致企业业绩衰退。
  更为可怕的是,企业会从此沦为“小猪”聚集的洼地,在今后的人力资源流动中,会有更多的“小猪”争相涌入企业,蚕食企业的利益;而一些真正有真才实学且踏实肯干的“大猪”则被排斥在外。
  因此,如果企业中大量存在这种智猪博弈的话,带给企业的将是灭顶之灾。
  
  既出傻力气,又做聪明人
  
  罗建法:打破智猪博弈的困境,对于企业和“大猪”来说,都是一种智慧的考验。中国企业这些年的迅猛发展无疑已经说明,“大猪”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大,要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竞争,企业必定离不开能够“做事”的人。
  高建华:建立良好的制度,将人的行为逐步导向善良
  最重要的是形成一种互相制约的制度。你把我交给你的活好好干了,剩下的事情就好说,事情没有干好,天天拍马也没有用。这是老板对员工制约。
  在外企,普遍都有员工满意度调查,员工不满意,管理者一样也得下课。所以,你对一个人好没有用,而是需要对所有人都公平。这样,员工对上级也构成制约。
  惠普有一个很好的制度,就是360度调查。对于一个人的考核,一般是从公司中抽取6个人,两个上级,两个同级,两个下属。到底是谁?不知道,所有的问题,都设计好,你只要拿笔涂黑,而且,所有的调查都是密封的,直接送到美国总部,谁也不能动。
  这时候,你要赢得好的评价,只能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对谁都要公正,因为你不知道哪片云会下雨,只有一个办法,能帮别人尽量帮别人。
  如果某天老板对你说,根据考评,大家都说你不错,这时候,你头上的云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老话说的积德行善。你做的好事积累到一定程度,幸运就来了。
  在中国,就很少有下级对上司的考评,就是有,也总是搞秋后算账,上司一看笔迹,哦,原来是你小子给我写黑话,好,看我怎么整你,最后,就没有人敢说了。
  我有个属下,跟我关系非常好。后来年终打分,我给他打了最低分,他很不高兴,我说,我是按照业绩打分,你的水平就是这个分,如果你缺钱用,我可以把我自己工资的部分给你,但是,这个业绩,我不能给。你的同事在看我。我的上司也在看我,这么多眼睛盯着呢。
  在这种制度下,大家都拼命工作,以业绩来赢得尊敬,获得薪水和职位。大家都去当“大猪”,谁也别想专靠哄人就升迁,你凭自己本事吃饭,为什么要去讨好上司?我过年从来不给老板发信息,只给部下发,我从惠普出来后,才给孙振耀发发信息。
  这样,通过制度,把人的行为逐步导引到善良道路上去。
  李海龙:一家真正想做事的企业,就不会容许大批“小猪”们的长期存在
  企业必须要做出一个痛苦的决定,这种痛苦可能不会是短期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其原因有二。
  一是,“小猪”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是来自于企业主管和领导人对他们的“忠诚”和“干练”的赏识。企业主管是否有勇气和决心对他们说“不”?
  二是,能否走出综合评估的传统,建立一种清晰的业绩评估导向机制。很多企业往往陷入综合评估的传统,在业绩和“做人”上进行综合评估,其结果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填平补齐”的加减分状态,往往是最后得出“总的来说不错”的结论。也就是说真正做事的人可能由于不善“做人”而评分却低,而懒于做事的“小猪”却常因善于“做人”而时常获得高的评价。
  总之,要彻底走出智猪博弈的困境,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都不会是一段惬意的历程,但是,只要是一家真正想做事的企业,它就不会容许大批“小猪”们的长期存在,就一定会想法设法的为企业发展扫清阻碍。
  杨海龙:企业管理机制是首要问题。同时,作为个体的“大猪”,也应该考虑自我营销问题
  如何解决“智猪博弈”困境,我提两个方面建议:
  从企业层面上讲,需要解决一系列制度问题.首先是“企业管理法制化”,企业制度层面要首先建立起来。其次,持续改进机制,就制度层面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而言,应该定期探讨一下是否需要改进。再者,对“大猪”和“小猪”的绩效,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对于“大猪”和“小猪”们是否真正出工出力,应该考虑监督机制的有效性。最后,对于“大猪”们的委屈,应该有有效的渠道可以倾诉。
  从个人层面上讲,单纯埋怨不公平是不够的,“大猪”也不能光做不说或说得不够,而应该既做出来,又找适当的途径说出来。就是“既做聪明人,又出傻力气”。
  当然,如果确实这个地方不能满足你,如果你努力了,仍然无法改变现状,你可以选择离开。
其他文献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在这首诗中,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与惋惜之情跃然纸上。千百年来,诸葛亮是作为智慧与道德双重象征留在国人心目中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形成三分天下中的蜀汉基业;他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直至病死军中;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成为后世为官的最高准则。  然而,诸葛亮不仅没能实现匡复汉室的理想,而且使蜀国成为三国
期刊
刚一接触到《中国新时代》,就被“人性眼光看商业,商业眼光看人性”的办刊宗旨强烈地吸引住了,觉得它独特、新颖、深刻、掩卷遐思,引起了我对HR的联想,我认为人性和科学是HR的基石,只有把握好了这两个基本点,HR才能深入人心,并能产生完美的HR方案,使之顺利实施。因此HR管理者不仅需要有先进的HR理念,扎实的HR理论知识和对HR方法、技术的掌握,还要求HR管理者通晓人性和科学性。  在企业对HR需求越来
期刊
国美、苏宁,既耳熟能详又非常陌生的两大家电连锁巨头,一个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霸气十足,凭自己强大的终端竞争力视上下游厂家如无物,一个无论在商业资本还是实业资本上均左右逢源,以和气生财的传统形象,在缓慢发展中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与市场。  两公司在实力上的势均力敌,使得两者的博弈十分引人注目。在国美与格力发生矛盾后,苏宁立即与国内空调厂商合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这个事件从侧面反映出苏宁与家电
期刊
“你来上班吧!”   对面的王经理咧开嘴笑,让我悬着的心瞬间落下。这是一个家电企业,面试、笔试,我都没想到自己一路绿灯,如此顺当就做上了主管的位置。而王经理将是我的顶头上司。   说是主管,其实只是负责一块相对独立的事务,并无人事权。这块事务,王经理不熟悉,而我却比较精通。“我们是一个互补性的结构,很好。”王经理说。   接下来的事情更是意想不到地顺利。   第一天上班,迎接我的是新同事们友好而尊
期刊
问 诊  一般医生会从个人资料、病史、近期病理症状、婚姻史等方面提问,所以,在这个阶段女性应尽可能说出自己的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问:我最近听朋友说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多少都会出现乳腺的问题,如乳腺增生、乳腺炎甚至是肿瘤,而且最近几年总能听到有人患乳腺癌,觉得很可怕。那我应该如何自我检测呢?  李晓立主任: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应引起足够重视。其主要原因是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城市职业
期刊
对于一位非HR部门的主管来说,如果回答好这8个问题,做好人才的保留工作一点都不难.  现代企业,人才的培养和保留已经不再是靠人力资源部孤军奋战就能完成的工作。对于一家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人力资源部并不能完全了解每一个员工的个人情况和需求。这时,各个业务部门就需要承担起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某些技术性的问题,比如如何制定完善的薪酬和绩效考核体系,平衡积分卡等等,对于这些只专注于自身业务的一线经理
期刊
因被指控非法投资位于大陆的和舰科技,台湾著名IT厂商台联电遭到当局的调查。就在“联电事件”悬而未决之时,曾被指控告密而卷入“联电事件”漩涡的中芯国际又摊上了麻烦。4月1日,台湾“经济部”指责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违规”到大陆投资,判罚款500万元新台币,并要求张汝京在6个月内从中芯撤资,否则将连续罚款,直至撤资为止。尽管台当局的处罚能否真正落实还是一个未知数,但进一步增加了“联电事件”的神秘性。  
期刊
很多演艺体育明星涉足商业,但是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成为真正的“商人”;并且只有极少数的明星,在商业领域里成为翘楚。  我们相信他们在商业领域里成为值得记取的人物,并非全因为“名声”和各种光环带来的“方便”和“好处”,更因为经受了不为人知的艰难。  我们搜集到的世界上著名音乐、体育、电影人从商的经历,在数10位的候选人中,我们没有选择那些只是用自己的名字注册成商标的人;没有选择那些挂名开饭店、服装店的
期刊
不得不承认,叶莺是个谜一样的女人。  1997年元旦,叶莺弃政从商,出任柯达大中华区副主席,亚太区副总裁兼对外事务部总经理。8年时间里,她的美丽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而她率领的柯达中国却越来越变得和她一样多彩。  政治记者、外交官以及跨国公司高层,叶莺似乎永远有机会在顶级舞台展示其翩翩之美。在充满压力与无奈的现代社会,叶莺声称自己的每次抉择都出自自我的真心意愿,这使得她的几次转身都堪称完美。    选
期刊
经历了陌生、敌视和混乱之后,已有10年历史的中国猎头业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翟谦现在经常能从声音里感受到电话线那头的陌生人的兴奋:“哎呀,你是猎头公司的,你终于找到我了!”  这些兴奋声音的背后,掩藏着这样的心态:如果有猎头公司找“我”,那么在这个市场上,“我”的能力和经验被认可了,“我”可以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管理层的人被猎头推荐到一个更好的公司了。  30多岁的翟谦,气质优雅,声音稍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