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 目前尚缺乏特定有效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优势.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DCM的系统评价研究逐年增多,但这类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证据等级及其能否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医疗决策尚未可知.目的 针对中医药治疗DCM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DCM的系统评价或M
【机 构】
:
100053 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100029 北京市,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100053 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目前尚缺乏特定有效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优势.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DCM的系统评价研究逐年增多,但这类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证据等级及其能否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医疗决策尚未可知.目的 针对中医药治疗DCM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DCM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07-17.分别采用AMSTAR-2量表、PRISMA声明、GRADE系统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证据等级进行再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5篇,其中英文3篇、中文12篇.文献质量再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文献的方法学均存在较大缺陷,其中有9篇文献方法学质量低、6篇文献方法学质量极低;文献报告质量评分为15~21分,平均(18.6±2.1)分,可见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尚可;5篇文献指标证据等级中等,8篇文献指标证据等级低,2篇文献指标证据等级极低,局限性及发表偏倚是导致纳入文献证据等级降低的主要原因.结论 中医药治疗DCM系统评价的质量有待提高,建议研究者严格按照AMSTAR-2量表、PRISMA声明、GRADE系统等多种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评价,把控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证据等级,以为临床提供更严谨、可靠的证据支持.
其他文献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后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以挽救濒死心肌,但罪犯血管开通后中性粒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会引发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通过药物调动内源性保护机制是对抗心肌I/R损伤的重要策略.紫苏醛(PAH)具有很强的抗炎、抗真菌作用,但其对心肌I/R损伤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PAH对心肌I/R损伤大鼠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及其最佳剂量.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从32只SPF级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中选取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损伤组、PAH18+I/
背景 妊娠高血压是一类危害极大的妊娠并发症,临床中对于该病的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标准,而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该病的疗效仍缺少试验和理论支持.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妊娠高血压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24 h尿蛋白定
背景 白介素(IL)-25可活化嗜酸粒细胞(EOS),能诱导与2型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表达.研究发现,IL-25可以诱导气道高反应性,促进外周血和气道EOS浸润.但IL-25与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NAEB)的关系尚缺乏相关研究.目的 分析NAEB患者外周血、痰液IL-25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滨海县人民医院诊断为NAEB的患者36例为NAEB组,同期选取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EOS、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第1秒用力
背景 类风湿关节炎(RA)常伴有血尿酸代谢异常,间质性肺病(ILD)是RA的常见关节外表现.目前国内外有关血尿酸水平与RA相关ILD(RA-ILD)关系的研究报道很少.目的 分析血尿酸与RA-IL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RA患者234例,根据是否并发ILD将其分为RA-ILD组57例和无RA-ILD组177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通过1:1最邻近匹配,最终匹配到57个对子.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RA患者并发ILD的影
对我国某些医疗器械标准存在的多年不修订、性能指标不尽合理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建议有关部门定期修订医疗器械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并加大通用性标准的制订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