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后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以挽救濒死心肌,但罪犯血管开通后中性粒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会引发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通过药物调动内源性保护机制是对抗心肌I/R损伤的重要策略.紫苏醛(PAH)具有很强的抗炎、抗真菌作用,但其对心肌I/R损伤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PAH对心肌I/R损伤大鼠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及其最佳剂量.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从32只SPF级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中选取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损伤组、PAH18+I/
【机 构】
:
441300 湖北省随州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心血管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后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以挽救濒死心肌,但罪犯血管开通后中性粒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会引发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通过药物调动内源性保护机制是对抗心肌I/R损伤的重要策略.紫苏醛(PAH)具有很强的抗炎、抗真菌作用,但其对心肌I/R损伤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PAH对心肌I/R损伤大鼠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及其最佳剂量.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从32只SPF级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中选取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损伤组、PAH18+I/R损伤组、PAH36+I/R损伤组、PAH72+I/R损伤组,每组4只.假手术组、I/R损伤组给予0.5%羧基纤维素连续灌胃1周,PAH18+I/R损伤组、PAH36+I/R损伤组、PAH72+I/R损伤组分别给予18、36、72 mg/kg的PAH连续灌胃1周,之后I/R损伤组、PAH18+I/R损伤组、PAH36+I/R损伤组、PAH72+I/R损伤组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做相同的手术,但只穿线不结扎.比较五组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心肌损伤评分.将剩余的1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损伤组、PAH36+I/R损伤组,每组4只,干预方法同上;比较三组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6水平.结果 I/R损伤组、PAH18+I/R损伤组、PAH36+I/R损伤组、PAH72+I/R损伤组大鼠血清cTnI、CK、LDH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PAH36+I/R损伤组、PAH72+I/R损伤组大鼠血清cTnI水平低于I/R损伤组,PAH18+I/R损伤组、PAH36+I/R损伤组、PAH72+I/R损伤组大鼠血清CK、LDH水平低于I/R损伤组(P<0.05);PAH36+I/R损伤组、PAH72+I/R损伤组大鼠血清cTnI、CK水平低于PAH18+I/R损伤组,PAH72+I/R损伤组大鼠血清LDH水平低于PAH18+I/R损伤组(P<0.05);PAH72+I/R损伤组大鼠血清CK、LDH水平低于PAH36+I/R损伤组(P<0.05).假手术组大鼠心肌损伤评分为0;PAH36+I/R损伤组、PAH72+I/R损伤组大鼠心肌损伤评分低于I/R损伤组、PAH18+I/R损伤组(P<0.05).I/R损伤组、PAH36+I/R损伤组大鼠血浆TNF-α、IFN-γ、IL-6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PAH36+I/R损伤组大鼠血浆TNF-α、IFN-γ、IL-6水平低于I/R损伤组(P<0.05).结论 PAH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心肌I/R损伤大鼠的心肌损伤程度,进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且其最佳剂量为36 mg/kg.
其他文献
软组织扩张技术是通过手术将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正常皮下或肌层下,在扩张器扩张的同时,使局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延伸,从而提供充分的皮肤软组织来修复较大的组织缺损或为组织填充、假体置入预留适当的空间.随着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于软组织扩张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现对软组织扩张器的历史、类型,扩张组织的相关变化以及目前扩张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对新一代软组织扩张器的研制和临床工作中相关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具有发病急、治疗周期长、医疗负担重的特点,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极大程度地减轻了ACS患者的医疗负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但该政策实施时间较短,尚无针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ACS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头对头研究.目的 探讨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前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的ACS患者3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及本院实际情况,以服用药物时间(2020-01-01)为界,将患者分为带量采购政策
背景 冠心病(CHD)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过程是由多基因调控、多细胞参与的一种复杂慢性炎症过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在CHD患者中表达异常,并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探究CHD患者血清lncRNA H19、miRNA-2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CHD患者113例作为试验组,并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lncRNA H19、miR-22
背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仍有部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而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寻找可以预测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指标至关重要.目的 分析血清白介素17(IL-17)、脂蛋白(a)〔Lp(a)〕水平与STE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行PCI的256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PCI后1年内是否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将其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收集其基
背景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清磷酸化Tau181(pTau181)形成纤维缠结可影响神经元功能,血脂指标在血-脑脊液屏障的损伤过程中发挥作用.目的 分析pTau181联合血脂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a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aD,将其分为VaD组(n=38)和非VaD组(n=7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Tau181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