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绿山水画色彩探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guo3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山水画的健康和谐的色彩观念,探索山水画色彩发展方向,采用文人水墨画与青绿山水画两种不同的色彩观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以青绿山水画坛大师作品为例,考察青绿山水画的深层思想内涵、风格成因及对当代与后世画坛的重大意义。认为应有一种更好地守护与继承传统的自觉意识,从更为健康多元的角度来全面建构中国山水画色彩的格局,开拓中国画斑斓多姿的色彩世界。
  关键词: 文人水墨画 青绿山水画 色彩回寻
  在中国绘画批评的传统里,一向认为青绿山水画风不是高品,而文人写意画却是画中正宗。似乎只有水墨才是真正的传统,才具备真正的民族特色。如果用色太多、太重的话,就有被逐出中国画的危险。这种强固的思维定式来自于人们把元明清以来盛行的文人画定为传统本宗的缘故。元明清画坛推崇文人水墨画,清幽、雅逸,疏简,讲究黑白之韵格,以禅的荒寒清冷为最高境界,以“深情冷眼”看世界的方式为最高美学追求。这是文人士大夫对绘画选择的结果,并不是绘画本身自然发展要求的结果。“文人水墨画是隐逸的产物,是知识分子‘兼善天下’受挫而‘独善其身’的选择?,是众多文人志士‘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的心路历程的写照。”
  这实质上是传统继承上的偏颇,其“笔墨”旨趣和黑白灰的色彩调式,有着它不可企及的高度,但也有不可避免的消极性。文人画喜爱黑白灰的笔墨旨趣是建立在老庄哲学理念上的色彩调式。老子面对夏商周以来的社会罪恶,面对生死动荡的大乱时代,在“将恐裂”、“将恐蹶”的忧虑之下,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看重“柔弱”、“虚静”,归根虚空,删繁就简,还原朴素的黑白之色。庄子自觉的排斥色彩而崇尚素淡虚空黑白之色。这种哲学理念总是在时局动荡不定、人们的心灵格外渴望安宁的五代、南北宋末年、元代、明末等时期大为兴盛。这些时期特别是元代成为士大夫阶层最为痛苦和无所寄托的时代。仕途险象环生,儒学理想破灭,或者科举受挫,异族统治之辱等等,所以在士大夫阶层大盛禅悦之风。他们在与禅相通的艺术世界中寻找慰藉,在禅悟中给心灵找到超脱、安宁的栖息之地和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清董其昌以禅喻画,提出“南北宗”之说,崇南贬北,简淡、清雅的文人画风彻底代替了唐宋以前浓重艳丽的青绿山水画正式成为宫廷绘画统治了整个清代。以“色薄气厚”为原则的文人水墨写意画概念渗透每个普通民众的心理,使其全面认同了黑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直至今日。这种离开色彩之表现,只集中在文人画体内的各种审美趣味及技法程式的探索,发展到清末多了些许柔靡少了些生机,最终疏离了中国画热烈、明朗的情绪,向着枯、寂、玄、淡畫境的追求愈走愈远。
  毕竟真实的色相世界是无法回避的,当代人的视觉感受力在各种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所带来的声、光、电的技术刺激下变得更加敏感,随时处在一种即使的、偶然的精神状态中,传统的审美趣味已不能全面满足人们的品味、情感需求。许多画家仍只坚持走文人画的路子而不太重视色彩。除了以上所说的数百年来的心理定式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当今处在一个青绿山水画继承上的断代时期,那些恢复了用色的山水画家没有立足于优秀的青绿山水画传统,进行无本之源的创新,致使作品没有说服力,影响不大。张大千、何海霞等少数青绿山水画家,在文人水墨画不愿问津、已濒临绝境的青绿山水画色彩语汇方面,研究、承传、复兴、发扬光大,打破了文人画高居金字塔顶尖唯我独尊的稳定局面,准确的判断和发现了现代绘画艺术进程中国画色彩审美观的局限性,挖掘青绿山水的潜力,使之更接近时代审美的理想形态,更适合人的原始色彩的本能愿望,更适合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影响之下快节奏的现代人生存状态,还原给人们一个多元的色彩世界。他们一方面保持水墨黑白色彩的深邃超迈,另一方面避免它的消极性,发扬“丹青”的青春和刚阳,发展了色彩的全貌和健康的抒情性,开拓了山水画的审美视野和语言体系。他们以深刻的理性思考,力纠明清水墨山水的阴柔情调,直追唐宋的刚阳风格。这是对中国画色彩的重新回寻,是继“五四”以来寻求民族精神复兴及强盛的时代之音,是新时期民族生存心理状态要求的必然结果。往大里讲,是民族绘画心理的一种校正,是民族绘画精神的一种弘扬。
   从宋代已渐渐抬头的水墨山水画上可以看出,水墨山水画的观念与技法渐渐地渗透着改变着起源早于它的青绿山水画。北宋晚期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自唐代青绿山水画家李昭道以后沉寂的青绿画坛上的一幅力作。 “其轮廓的勾法,已不是旧制那样仅仅是为了填色,而是为突出层次感的明暗向背作形象基调,换言之,也就是为皴法和渲染提供了用武之地。这也许是最关键的改变,它运用了水墨山水画的写实技法成果,使重彩的青绿山水,也打上了皴法的印记,从而有眼有板地和水墨山水画一同分享写实的乐趣,一同分享笔法的欢快。”王诜的《烟江叠嶂图》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依仗自己娴熟的水墨技巧,随心所欲的去拼接青绿形式,在其中注入了那种活脱脱的水墨山水的情调,而青绿山水的形式感又望之弥坚。他改变了青绿山水画中螺状叠加缺乏变化的峰峦造型,把所擅长的水墨画中的卷云皴作了稀释、调整,使形象造型上有空阔有密集,为青绿设色留出了地位,在写实中体现了装饰却又不失色彩分散而流于斑杂。泉水也以浓墨留白的水墨画中“计白当黑”的手法画出。这里水墨和青绿的契合天衣无缝,重彩表现造化的语言探索也十分成功。
  参考文献:
  [1]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2]蒋玄怡《中国绘画材料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其他文献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架上绘画观念受到了冲击。在二十世纪初西方一批艺术家就已经开始将现成材料引入绘画创作。如立体派画家毕加索、油漆工人出身的勃拉克等,他们将油漆、木屑、报纸、甚至香烟粘到画面上,形成最初的“综合绘画”。这可以看作是在绘画中综合运用物质材料的开端。在二十世纪中期,西方艺术里出现脱离“纯”绘画的趋势,这种运用混合的综合效应手段来创作的
期刊
摘要:彝族是我国多民族国家中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彝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彝族的传统民风民俗日益丰富和发展。彝族的礼俗内容繁多,囊括了人们从生到死的全过程。人生习俗是这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它在族群文化中起着调适维系彝族地区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是彝族的传统文化及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
期刊
摘要:通过对产品功能需求的发展、产品设计特点分析入手,论述了设计问题的建模、CAD技术CAE技术、集成设计技术和创新设计技术的发展和现状,从而总结出现代产品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创新设计  1产品的设计特点  a.设计问题是开放的复杂系统,需要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任何一个产品都不是孤立的,他们是社会的一部分,受到环境的各种影响,与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期刊
摘要:人类社会实践创造了昨天所有的文明成就,事实上,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已经把那些落后的糟粕消除;被保留下来的是为今天和明天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它是人类文化的本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传统文化在艺术和设计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创新、传统文化和艺术,丢弃消极文化!这就是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因此,现代艺术和设计也将被蒙上阴影,甚至自我窒息而死。这不是耸人听闻,
期刊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文明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态伦理学在20世纪初应运而生。最先以科学形态提出“生态伦理学”这一思想的是法国著名哲学家、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阿尔贝特·史怀泽(Albert Schweitzer),他曾在一片发表于1923年的著作《文明的哲学: 文化与伦理学》中提出了“尊重生命的伦理学”这一理念,他将伦理
期刊
摘要:虚和实、正和负像骨肉一样相连,形影相随、不可分离。在图形创意中,实体图形容易得到重视、突出和强调,而虚形的作用和意义却易被忽视。有意识地、积极地注意虚形的变化和能量,有效地、有目的地利用虚形进行创作,通过虚实形态的综合互动不仅能提高标志图形的信息承载能力和表达功能,在视觉上更具有强烈的错视感和冲击力,还能极大地丰富图形的表现力。  关键词:正负形 黑与白 虚实 太极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平面构
期刊
摘要:学术图书在图书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额,受到国家和各大出版社的重视,而提升学术出版物的质量,编辑队伍是一支必不可少的力量。在学术出版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培育一支合格的学术图书编辑队伍成为当务之急。学术出版指的是服务于学术研究,进行成果转化的出版行为。学术出版涉及学术期刊、学术图书以及数字化学术产品等的编辑和出版,本文特指学术图书的出版。  关键词: 编辑; 图书出版; 学术意识; 经典意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形式美法则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前提,通过对形式美法则及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发展概况和相关应用的理解并结合辩证法,论证了形式美法则在景观当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美感 景观设计 形式美法则  1.1多样与统一中的形式与内容  形式美法则中的多样统一是对立统一规律在艺术上的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在马克思中揭示了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又对立又统一,充满着斗争,从
期刊
摘要:薄伽丘通过《十日谈》真实地再现了中世纪的社会生活,毫不留情地揭开了神权教会下的面纱,把神徒们奢侈逸乐,买卖圣职,镇压异端種种黑暗勾当,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世纪神权下的虚伪。而我则通过薄伽丘的《十日谈》,结合目前的宗教情况,谈论宗教虚伪和肮脏的一面。但并不是完全否定宗教在现实或过去中的意义,深入挖掘宗教的意义以及该如何对人类心灵和思想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会;黑暗;天主教;淫念;虚伪 
期刊
摘要:法国艺术家丹纳曾在他的《艺术哲学》里这样描述教堂的彩绘玻璃,“教堂内部罩着一片冰冷惨淡的阴影。只有从彩色玻璃中透入的光线变成血红的颜色 ,变做紫石英与英玉的华彩,成为一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的火焰,奇异的照明。 好像开向天国的窗户。”由此可见,玻璃花窗在中世纪时期是哥特式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哥特式 教堂 玫瑰花窗  在巴黎圣母院教堂的正门上方,有一扇大圆形的窗子,窗子整体为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