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的纲领,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就需要制定各种教学策略,就需要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运用教学规律,组织课堂活动,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课堂教学的几种常用而有效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一、影像结合,立体教学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黑板就是课堂教学的窗口,是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收信息的平台,因此,黑板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在充分发挥黑板直接有效的教学功能的同时,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的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更好,更生动的展现相关的物理现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创造一个多样的,立体的教学环境,丰富课堂教学层次,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融入影像资料,建立立体教学模式。
  如,在电学的教学中,经常要将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从刚开始的简单电路,一个灯到两个灯串联或并联,再到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可以说贯穿整个电学教学,借助电学实验室(nash)可以随时选择器材,随时进行练习,可视性强,可以让学生到投影仪上指挥,增加可操作性,这大大减少了教师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借助于动画可形象直观地解释,并且可演示动态过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这比我们费唇舌更有用,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层次递进,阶梯式提问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是普遍的教学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要遵守这一规律,在教学中不断的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毕竟对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物理基础较差,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去学习,才能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阶梯式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语境,掌握相应的课堂知识。
  比如,笔者就以《灯的故事》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复习电学知识,首先播放璀璨的城市灯光夜景,以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出问题:关于灯,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提出问题:
  1.“220 25”铭牌的含义?此灯正常工作40h,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2.甲灯“220 25”和乙灯“220 50”,正常发光时,谁的电阻更大?谁的灯丝更粗?
  3.如果串联,谁更亮?如果并联,谁更亮?
  4.傍晚用电高峰,灯会比深夜暗,原因是什么?旧灯泡比新灯泡暗,原因又是什么?
  5.灯丝断了搭起来为什么变亮了?在搭接处又容易烧断呢?
  6.灯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如何测灯的实际功率?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都能正确地给出答案,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这样能够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回答后面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三、在实验中制造障碍,让学生接受新知识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充分的运用实验教学,可以更直观的为学生展示物理原理和现象,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运用实践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让学生运用物理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电阻的相关实验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测量常温下白炽灯的电阻》的教学问题,“220V,100w”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484n,那当其不发光时电阻为多少呢?部分学生认为会变小,那到底小到什么程度?有的学生说是400 n左右,有的说300Q左右,为此,笔者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然而学生很容易设计出实验方案,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却遇到了问题:一是白炽灯的接线问题,二是电流的测量问题,因为白炽灯的电阻比较大,实验室提供的电源是4节干电池,根据欧姆定律可以估算电流为6/400 A(白炽灯的电阻以400 Q计),而实验室所用电流表的最小分度值为0.02 A,这也就是说,电流太小很难测量。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讨论,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一个问题,在白炽灯(卡口)的两个锡点引出两根线;
  第二个问题,增加电压(加电池),或者减小电阻(换灯泡),或者使用量程更小的电流表,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条件,“换灯泡”的方案最为合适,把被测量的灯泡改为“220 V,200 W”,实验测量后,得出灯泡电阻仅为30 n左右,这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都认为灯泡的电阻太小了,那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归纳出这几个方面:数据错了?读数错了?原理(公式)错了?但是检查后,证明都不是这些问题,那是什么问题?其实是因为:白炽灯不发光时的电阻会比正常发光时小很多,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正常发光时温度在1700℃以上,而不发光时温度只有20℃左右,那也就是说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这大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实验中获得的能力是无法替代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知识,同时也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安举,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趣引策略探讨[J].科技信息,2010(26).
  [2] 王杰,尹钊,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8).
  [3]李容新,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法初探[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l(4).
其他文献
乌盟地区地膜覆盖马铃薯增产栽培技术要点王羿廉赵军霞王荣贵(乌盟农牧学校,平地泉012209)(乌盟农业技术推广站)马铃薯是乌盟地区的优势作物,但由于春旱严重,无霜期短,使马铃薯生产一直处于
摘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够,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挖掘提问的功能、把握提问的原则,掌握物理课堂提问的方法,最大化地提高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提问原则;有效性;生成资源  一、目前课堂提问的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改进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环节.为了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真正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天地,教师应在培
摘要: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着眼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三维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如何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主要从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入手,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做了一点探索。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方式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背景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替代了现代课程理论知识,对教学目标的
怎样辨别杜仲雌雄株 ○靳振宇 据观察同一杜仲林地内,当雄株占十分之一以上时,即可以达到良好的授粉目的。因此,在扦插育苗和嫁接时,应从雌雄单株上按照9:1的比例来采集插穗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科学导学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中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高。
莫愁前路无知已袁鹰在北京和外地常遇到一些初次相识的作者朋友,交谈起来,他们就会提起一件任事:自己第一篇散文或某一首诗歌是哪年哪月由我在报纸副刊上发表的,为此还表示一点谢
摘要:上一节课很容易,但上好一节课并不容易,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呢,这确实需要我们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笔者结合自。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备课;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不会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那么,怎样才算是备好了一节课呢
社会新闻与观众──一次观众评新闻大赛探析刘亚萍刘亚萍,女,1956年出生,浙江电视台编辑。去年,钱江电视台在全省范围内举办一次观众评新闻大赛。举办这次大赛的目的,旨在提供更多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新闻,并通过大赛作一次广泛的社会调查,以了解我们的传播...
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两大问题.笔者将从以学生认知规律为途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数学问题为引线这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