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朗读训练的点滴体会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at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对朗读的总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还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也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笔者实施朗读训练的点滴体会,以期给同仁带来启示。
  关键词:朗读训练;体会;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98
  进行朗读训练是一件有意义有趣而又艰巨的工程。笔者在实施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几点体会,认为是比较有效的。
  一、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策略研究中,依据情景阅读法、快乐阅法的启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适的音乐背景营造朗读的氛围,课件辅助,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与活力,听课文朗读录音纠正发音,看朗读视频受到感染,多种形式的朗读给予学生自由展示朗读的欲望和兴趣。教师的鼓励和参与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信心。
  笔者在六五班上语文课的过程中初次进行朗读指导时,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不配合,对朗读没兴趣。具体表现为:因胆怯自卑怕笑话而不出声读;因羞涩心虚不好意思而小声读;因听话规矩而拘谨平淡的大声读。究其深层的原因,就是我们教师在学生入学后的语文课堂上,没有重视朗读的有效训练,没有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导致学生都六年级了,对“朗读”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对朗读课文的要求、朗读的技巧知道很少、更别提朗读得入情入景、自我陶醉了。
  笔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从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抓起,那就是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首先,要求自己必须以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讲课,讲课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面带微笑,语言充满浓浓的情感,让学生随着笔者娓娓动听的语言慢慢进入文学的殿堂,享受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其次,笔者积极主动地范读课文。例如,笔者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把自己课余时根据范读录音多次练读的水平拿出来,再加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加上一点朗读的小技巧,笔者读得神情并茂、入情入境,把这头英雄的老战象暮归之前与村民们依依惜别的深情画面尽情地表现出来,把垂暮的英雄来到打洛江畔缅怀战友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笔者偷眼看自己的学生,他们听得多认真啊,明亮的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他们被英雄的老战象的内心丰富的情感所打动,他们被老战象善良、忠诚的崇高品质所打动。当然,他们也被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字所打动。笔者心中一阵激动。
  接着,在朗读教学的课堂中,要充分激发学生朗读的活力与激情。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以读带讲,把读课文的权利和机会全部还给学生,通过齐读、男女赛读、个别学生读、分角色读、表演读、小组读、自由读、个性化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思想情感;同时,在读中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训练他们朗读的技能。但不管是哪种读法,在朗读教学的课堂中,更需要活力与激情。这种活力与激情;来自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更来自于教师有意创设的朗读情景,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朗读潜能的开发,也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朗读技能的指导;来自于师生同读同乐时产生的共鸣,也来自于语文教师不一般的教学能力、教学艺术、教学智慧。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中华少年》这首现代诗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也动了一点心思,首先笔者激情昂扬地概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尤其是与每一节诗的内容有关的历史,笔者讲的更是深情之极,(伴随着雄壮的音乐声,多媒体播放着新中国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历史画面。) 笔者从他们激动的神情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感受到了来自于他们心灵深处的自信自强。笔者心里的高兴不言而喻,但马上又故作深沉状,伴着令人心碎的、沉重的音乐旋律缓缓说到:(多媒体画面切换成了屈辱史、奋斗史的画面)
  “回顾历史,我们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有我们每一个中华少年引以为荣值得骄傲自豪的光荣史,也有值得每一个中华少年痛恨深思的屈辱史。同时,我们从来都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奋斗史。当我们面对这一个个依旧鲜活的历史画面时,我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的心情还能平静吗,作为新中国新时代的中华少年,你们没有沉思吗?”
  学生们脸上的表情复杂,激动状,兴奋状,愤恨状,骄傲状,自强状,仔细看,他们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开始激动起来了,有的学生拳头紧攥着,有的大声说着,有的学生屁股离开了凳子不知不觉站起来和别人谈论着,有的学生眼睛死死地盯着画面上那令人心痛的火烧圆明园的惨状,此时此刻,教室里好似乱成了一锅粥,但笔者的心里却一点也不紧张。笔者知道,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激情被自己一把火点着了。笔者见火候已到,马上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这首诗吧,把自己心中的爱国激情通过读诗体现出来吧。”
  学生们一个个饱含深情的朗读着,虽然声音还有些稚嫩,朗读技能还有些欠缺,但是谁又能否认蕴藏在他们心中的爱国激情呢?虽然还是放不开,有丢字、加字、随意重复、断句、读音不准、情感体会不到位等问题,但是笔者已从他们充满热情的眼神中看到了希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时,对朗读的要求应该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螺旋式的上升。朗读的要求必须很低,鼓励与赞美的话语必须中肯,哪怕他读的一塌糊涂,只要他张嘴读了,就应该肯定他的闪光点,(能主动参与朗读学习),鼓励他继续参与朗读学习,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让他有了继续参与朗读学习的热情。当然,对于有些读得稍微流利一点的学生,更应该夸张性的去赞美,让他尝到朗读的甜头,小小的心儿激动不已,笔者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朗读将是他生活的一大部分。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行为习惯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朗读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中,抓住每天的晨读诵读课文、古诗文,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堂教学中设计专门时间朗读课文,在深情并茂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设计课外作业时,应有最少十五分钟的朗读练习,贵在坚持,久而久之,良好的朗读习惯就会形成。
  三、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例如:我是小小演讲家,故事大王比赛,口语交际,小小主持人比赛,最佳播音员比赛,主题读书会,朗读能力展示,赛诗会,名家朗诵会视频欣赏,家庭朗读大赛等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不但激发了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更有助于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四、朗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渗透朗读的技巧
  怎样训练朗读?朗读的要领何在?首先是字音,朗读在字音方面的要求是:纯正,饱满,自然。“纯正”就是朗读时“字正腔圆”;“饱满”就是发音时不偷懒,把字音的各个部分都发出来。“自然”是指发出来的音应该是合乎人们发音习惯的口头的生动活泼的普通话。其次是语调,朗读时,我们必须把握语句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这就是句子的语调。“轻重”就是句子的重音。“缓急”是朗读的速度。“抑扬”是句子音调的平、升、曲、降。“顿挫”是朗读中德停顿,它反映语句的结构和层次,等于口头的标点。最后是色彩,是指在朗诵中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来增加表现技巧。如喷口、托腔、模拟。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只有在课堂上和教师一起读文理解文义的过程中用心体会,才能读出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技巧,只有在课余大量的诵读文章,自己捉摸体会读法,才能读出文章的韵味。当然,由于朗读技巧的训练难度比较大,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不做重点要求。在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方面,把握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鼓励为主、全员参与、由低要求循序渐进到高要求。
  五、整理总结课内外朗读训练篇目及推荐书目
  小学生课外朗读书目推介
  2011年4月21日,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下,由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组织专家研制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发布,该书目包含30本基础阅读书目和70种推介阅读书目。我们把它列出来,推介给大家,供大家对照检查。
  小学生基础朗读书: 文学类有《稻草人》、《猜猜我有多爱你》、《千家诗》、《安徒生童话选》、《三毛流浪记》、《西游记》、《城南旧事》等;科学类的书有《神奇的校车》》、《奇妙的数字王国》、《昆虫记》、《科学家故事100个》等;人文类的书有《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中国神话故事》、《书的故事》、《孔子的故事》等。
  推荐阅读书目: 文学类有《木偶奇遇记》〉、《格林童话选》、《武松打虎》、《舒克贝塔航空公司》、《寄小读者》、《狼王梦》、《鲁宾孙漂流记》等;科学类的书有《一粒种子的旅行》、《动物王国大探秘》、《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有趣的科学》、《万物简史(少儿版)》、《森林报》等;人文类的有《儿童哲学智慧书(第一辑)》〉、《人》、《成语故事》、《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中国孩子的梦》、《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世纪三国》、《居里夫人的故事》等。
  总之,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能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同时,在朗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语感不断训练、不断提高,可以使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二小 756000)
其他文献
当前,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一些地方的领导班子也面临换届。由于选举时实行差额选举的办法,必将有一些提名候选的党员干部要落选。有人落选本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但在有的地方,少数干部群众对在差额选举中落选的干部存在种种猜测和议论,甚至把落选干部与不称职干部等同起来;有的落选干部自己感到脸上无光,压力很大,担心影响今后的使用。这种情况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势必会影响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也
摘要:英语口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对教育条件相对滞后的农村初中来说更是如此。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趋势,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强化英语口语教学,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营造优良的口语教学氛围,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努力丰富自身的口语教学方式,强化师生互动。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口语兴趣;口语氛围;口语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
摘要:作文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有“半边天”美称,但很多高中生一提到写作就头痛,怕写作文,感到无从下手。在考试时硬着头皮写,也是写一些空话、大话、废话,甚至是假话。可学生为什么绞尽脑汁还是写不出来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他们平时很少动笔,积累的材料少,阅读量不足导致的。本文就高中学生“怕作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四点解决措施。  关键词:“怕作文”;思考;语文;鼓励  中图分类号:G
湘鄂渝川黔边区高职高专校际协作会由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四川阿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匹川康定民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成了高中语文改革的重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对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及新模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元素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得当,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要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是把握几个基本切入点: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走进文
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实施了育人文化和文化育人工程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价值体现在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语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培养;英语;口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88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摘要:本文以The Internet实际教学案例为载体,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探讨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得到和谐发展;如何使英语课堂凸显生命活力;如何构建英语生命课堂。  关键词:生命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96
摘要: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求知欲旺盛,但语言表达连贯性不强、词不达意;书面表达条理不清、用词不当,要想表达的内容无法用词语表达清楚,作文时觉得无话可说。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和规律,结合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努力。本文对其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其中,阅读理解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在各类语文考试试题中,占有考查分值较大的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不仅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