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耳朵叫醒 聆听心的声音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_sum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全部的音乐教学活动中。”[1]《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听”这一环节做了重点阐释,可见,聆听音乐,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和优质的聆听能力是学好音乐的基本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既是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开始,也是培养儿童听觉能力的黄金时期,不仅对学生的后期音乐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儿童今后的日常生活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聆听习惯,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践行聆听教学是本文研究的旨归所在。
  【关键词】聆听音乐;听觉训练;有效策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117-02
  【本文著录格式】董亚敏.把耳朵叫醒  聆听心的声音——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有效聆听实践与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20,02(03):117-118.
  小学低年级(1—2年级)是孩子真正意义上接触音乐的开始,是音乐启蒙的黄金期,也是音乐听觉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那么,针对这一特殊群体,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在音乐课堂上践行聆听教学,并找到有效的实施对策呢?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特点简述
  (一)小学低年级阶段是音乐启蒙的黄金期
  研究发现,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已经可以安静地坐下听音乐,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不再是单纯肢体上蹦蹦跳跳的表现,还增加了许多思想上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到6—8 岁时,已经可以开始初步感知音乐了。6—7岁孩子的听觉器官已经非常灵敏,如果在此期间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听觉,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视唱练耳专家孙虹教授说过“如果个体从5岁开始接受音乐听觉训练,96%的受训者可以获得固定音高,若从15岁开始训练,受训者获得绝对音高感的几率只有 5%。”[2]世界著名的音乐家的音乐学习成长之路也足以证明这一事实。音乐神童莫扎特、俄国著名作曲家鲍罗丁、中国的朗朗、李云迪等,他们都是从小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才会取得日后辉煌的成就。
  (二)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音乐心理结构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爱玩爱闹,上课时经常走神。心理学上研究表明,学习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容易被干扰是他们这一时期最主要的两大心理结构特点。这一阶段的孩子“有意注意”还未完全建立,“无意注意”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让他们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学习是不现实的。
  二、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聆听教学的意义
  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处在学习音乐的黄金时期,他们学习音乐的脚步从这里正式开始迈出。聆听音乐是他们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只有会听了,才能去享受音乐的美感,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所以,聆听对这一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形成音乐记忆,积累而内化
  人自出生以来,可以听到各种来自外界的声音,对这些不同的声音也会进行内心的识别和分辨,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就是人們的一种音乐记忆。对各类音乐的记忆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的敏感度也越来越明显,经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人对音乐的识别度会比普通人更高一些,这是因为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可以借助多种学习方式,对更多声音进行记忆和辨识,使声音信息得到内化和积累。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但是聆听音乐对每一个小学生都没有设置过高的门槛,特别适合刚刚踏入小学的孩子们。所以,聆听音乐可以说是一个引领小学生内化、积累音乐的最佳途径。聆听教学中可以借助旋律模唱、体态律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唱听结合,依靠听觉感官积极参与和感受音乐。坚持长久的聆听教学训练,孩子们内心就会积累丰富的音乐要素,甚至开始思考和体会歌曲旋律的走向和歌曲情感的变化,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音乐记忆,为以后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识谱能力,促进音乐表现
  识谱、唱谱就像我们认识汉字、朗读课文、写作创作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五线谱和简谱是学习音乐的通用语言,也是我们认识音乐世界的必要工具。无论是多么著名的作曲家、歌唱家、钢琴家,还是最普通音乐教师和音乐学习者, 都必须从识谱开始起步。识谱和唱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环节。良好的识谱能力,能够促进人们对歌曲情绪的把握,对歌曲的演唱和表演以及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低年级小学生识谱与唱谱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简单视唱练耳训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音准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也促进了听觉的训练,为孩子们更好地表达音乐感受提供了基础。
  (三)有利于培养音乐创造能力
  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虽然天性活泼、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够集中,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超强。只要启发得当,教会他们聆听音乐的方法,他们就可以创造一片新的“音乐世界”。小学低年级的歌曲改编都是在节奏、歌词、速度等方面进行的简单改变和创编。虽然简单,但是也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积累才能完成,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听觉和想象力,才能完成对音乐的再创作,这正是新课标中倡导的理念,即“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三、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有效聆听的策略
  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聆听是进行音乐学习和鉴赏的最基本方式。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模式化的教学过程中对聆听教学的重视很不够,仍然存有不少传统教学模式的痕迹。先了解歌曲背景,然后学唱曲谱、学唱歌词、全班齐唱……这样的教学方式遏制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课堂效率低下。教师作为学生音乐的引路人,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还要针对小学阶段中特殊的群体——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探索新的教学策略,找到学生的趣味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在游戏中逐渐掌握音乐知识和表现音乐。那么,在大班教学和普及音乐教育的大背景下,针对这群尚处在音乐学习初级阶段的学生,应该如何高效的进行音乐聆听教学和训练呢?   (一)启迪聆听兴趣  培养聆听习惯
  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学习兴趣也不稳定,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进行引领和激励,比如一个帽子,一个鼓槌,一个响板,一场比赛都可以使孩子们兴趣大增,一直沉浸努力学习的劲头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教师多想办法,这一点不难做到。但是培养学生聆听意识和习惯却是教学中的难点,聆听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养成聆听习惯第一要务就是树立音乐聆听意识,树立音乐聆听意识的第一要务是从教师提出明确的聆听要求开始。关注一首作品可以从作品的旋律、节奏、节拍律动、曲调走向、音色、音响特点、演奏演唱风格、作曲家、表演家等各方面介入。但是沒有明确的聆听要求,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只有明确学生关注的任务,学生才能准确地找到关注点。聆听的任务和要求可以在多次聆听的过程中,从易到难不断变化,循序渐进地进行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二)创设良好氛围  形成聆听秩序
  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课堂纪律的管控往往要花费教师很大的精力。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聆听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聆听氛围和环境的好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吼叫管理和说服教育效果都不会太好,相比而言他们更喜欢“和风细雨”。比如“把你的小耳朵竖起来,我们要开始听音乐了,所以我们要保持安静!如果你听不到音乐,它就会悄悄溜走咯,请同学们保持安静啦!”温柔地提出要求,并有意识地不断强调,学生就会养成保持安静的聆听习惯。如果在常态化教学中教师对课堂乱象充耳不闻,那么,教学效果就很难达到有效聆听的目标。
  (三)集中注意聆听,分段参与课堂
  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音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例如教师抓住课堂中学生的有效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在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十几分钟时间里,重点进行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以提高学生的听觉效度。为避免孩子们产生厌倦情绪和听觉疲劳,教师可以采取分段进行的办法,集中聆听一段时间后,再用其他方式带领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来。有人说,再高深的知识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教给学生,音乐课堂教学亦是如此,针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对策和方法,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教学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去琢磨和实践的。
  (四)联系生活经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3]从教科书内容设置来看,小学一、二年级音乐欣赏曲目和演唱歌曲都能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符合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演唱水平。比如以以动物为主题等。旋律轻快,体裁短小,适合小学生聆听。那么,在教授过程中,老师能不能将音乐与生活相结合呢?最近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有趣的节奏型,比如:
  这些节奏型虽然多了几分搞笑的成分,但是它源于生活,贴近大众,也可以为我所用。“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类最初接触音乐就是从生活中来,作为一种艺术,必须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够保持生命长青。
  总之,“教无定法”,在音乐教学中,只要肯多思考、多想对策,那么你的课堂一定会变得精彩起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把优秀的音乐文化传承下去,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聆听习惯培养,针对刚入学不久的低学段小学生,一定要扛起聆听的大旗,从娃娃抓起,用音乐把他们的耳朵叫醒,让他们都能聆听到心的声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彭鑫.论幼儿音乐听觉的培养[J].艺海,2014(3).
  [3]陶行知.朱永新编.陶行知教育箴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要】江苏省紫金合唱节是江苏省重要的文化活动品牌,作为江苏的品牌文艺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年。本文中,笔者通过对紫金合唱节的历史介绍、活动内容、比赛观感以及对第四届紫金合唱节比赛的一些赛后总结与思索几个方面的简单介绍与分析,将合唱这门艺术普及给更多的群众,让群众去感受、去聆听、去了解合唱艺术,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展现了江苏人民奋斗追梦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紫金合唱节;合唱比赛;观后感  
期刊
【摘要】在奏鸣曲式结构作品的呈示部中,主部主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副部主题作为主部主题的对比,其与主部的结构关系、调性关系、材料关系、旋律走向关系、和声序进关系以及伴奏织体方式等方面,从古典乐派早期的以对比中的统一性为主逐渐走向以更广泛的以统一中的对比性为主,其与结束部之間调性、结构、材料之间的关系也相应地有了变化,而其自身也以更大的结构变化、材料变化及与调性观念的延展,为后代浪漫派作曲家的写作提
期刊
【摘要】中学阶段,由于以往的固有认知,对于歌曲创作鲜少涉及。随着音乐教学越来越专业化,学生已有的音乐水平和素养越来越高。歌曲创作的客观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如何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歌曲创作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歌曲创作;声韵;旋律走向;起承转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
期刊
【摘要】自上世纪末,西方音乐剧风靡全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深刻影响了英语国家乃至全球的文化娱乐。2015年,美国音乐剧《汉密尔顿》横空出世,轰动一时。本文重点从舞美与舞蹈两个角度入手,分析这部百老汇现象级音乐剧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关键词】西方音乐剧;《汉密尔顿》;视觉表现;特点;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期刊
【摘要】研究我国早期钢琴作品风格,对我国钢琴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以萧友梅《夜曲》《新霓裳羽衣舞》为例,试分析我国早期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钢琴;作品;早期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02-02  【本文著录格式】张晶晶.浅析我国早期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以萧友梅《夜曲》
期刊
【摘要】中国琵琶的演奏技法符号已经有了近千年的演进历史,由于历史、地域、流派、名称来源、命名方式等原因,琵琶演奏符号的标记始终具有多元性、变化性与不确定性,这对琵琶演奏、教学、理论研究、交流与传播来说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对当前琵琶技法符号进行搜集和整理,对已有的谱式与符号系统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笔者以琵琶左手技法中的吟揉和推拉为例,对符号标记提出一些思考
期刊
【摘要】《秦腔主题随想曲》是西安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赵震霄,鲁日融两位教授在1958年以秦腔曲牌为主题的二胡作品,本曲问世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是“秦派”二胡的代表作。  【关键词】秦腔;揉弦;滑音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35-02  【本文著录格式】刘书君.浅议西北风格二胡佳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音演唱者唐健垣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唐健垣今年对地水南音的一系列传承进行分析,了解地水南音的传承现状。本文从唐健垣先生的演唱风格、传承方式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对当代地水南音的传承问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南音;传承;研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
期刊
【摘要】小学低段的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审美音乐能力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做了铺垫。针对新教材实际运用过程中,欣赏部分出现的学生对音乐作品不感兴趣、无法融入作品情景、难以感知音乐元素等问题,结合课堂实践,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基础,以景渗透,以神领会,以情渲染,创设乐学环境。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入手,采用童话引领、音画结合等多种手段,优化新教材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期刊
【摘要】歌剧《太阳之歌》的成功得益于高超的创作技法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李改花”的人物经历贯穿于整部歌剧情节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李改花”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来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  【关键词】歌剧《太阳之歌》;人物形象;唱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90-02  【本文著录格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