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学会吞药丸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963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个不爱开药的儿科医师,但并不代表我从来不开药。给小朋友开药,我一般首选口服液,有时也会选用药丸。这就面临一个吞药丸的问题。
  许多家长拿到药丸后会把药丸磨成粉,混在水或牛奶里喂给孩子吃。这种喂法其实弊端很多,包括剂量的不准确、药物提早潮解失效以及有些颗粒不适合磨粉等;相对而言,直接吞服药丸更安全有效。
  通常孩子过了3岁就不太容易被食物呛到,可以开始学习吞药丸了。如果在孩子未病之前先训练好吞药的技巧,更能减轻服药的恐惧与压力。
  一颗药丸顺利吞下去,需要以下四个步骤:
  1. 先把药物放在舌头的后方;
  2. 喝一小口水;
  3. 把头向后仰,轻轻地摇晃头部,让药丸流向舌头的根部;
  4. 选择自己舒服、适合的摆头方向,再执行吞咽的动作。
  这四个步骤看似简单,却有许多小技巧。
  首先,要把药物放在舌头的后方,整个肩膀就必须放松。颈部缩起来的话,舌头是不容易伸出来的;若颈部无法放松,可以让孩子先走动走动,然后站着吞。
  第二,只喝一小口水就够了,千万别以为喝一大口能更好把药物冲下去。水太多反而会让药丸在口腔漂来漂去,离开舌根,更不利于吞咽。
  第三,不要急着吞咽。仰头后,可以轻轻地摇晃头部,设法把药丸弄到更深的舌头根部。
  第四,吞咽时每个人的摆头方向都不一样。这其实是研究中最有趣的部分:虽然我们每天吃饭吞咽时,好像都是直视前方,然而这个姿势却不见得最适合吞咽。有些人发现将脖子转向右45度角看,或向左45度角看时,反而可以将食道打开,让吞咽更加顺畅;也有人喜欢仰头吞咽或是低头吞咽。在这几种吞咽方位中,帮孩子找出他最喜欢、最适宜的那种,就是为期14天训练中的重要任务。
  明白要领后,正式的训练就开始了。
  第一步:练习五个方位(水平、向右转45度、向左转45度、仰头、低头)的吞咽。
  请孩子喝一小口水,轮流利用这五个方位进行吞咽,让他知道吞咽的姿势有这五种选择。
  第二步:拿出训练的超级法宝——糖果。
  准备一些小颗粒的冰糖,让孩子把其中一颗放在舌头后方,喝一小口水,仰头并轻轻摇晃,然后选择一个方位吞下去。
  第三步:每一个方位吞咽之后,请孩子进行评价。
  如果觉得这个姿势很好吞咽,就打个大大的笑脸;反之就选择哭脸。最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势。这样,一天的训练就结束了。
  接下来,每天重复这个“吞五颗冰糖”的评分工作。14天的训练全部结束后,孩子就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吞咽姿势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第一天最喜欢的吞咽姿势,并不见得就是最适合的姿势,一定要试满14天之后,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这样教孩子学吞药丸,孩子配合度很高。等到将来真的要吞药丸时,他都已经训练有素,完全不会害怕了。
  为了解决吞药难题,大家一起试试看吧!
其他文献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在学校受到同伴的欺负或老师的批评之后,一见到家人就会哇哇大哭个不停。问了半天他也说不清缘由,家长也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孩子在学校或幼儿园里受了委屈,家长该如何做呢?  引导孩子宣泄委屈情绪  许多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只能通过大哭大闹来发泄。这个时候,家长如果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安抚孩子,忽略孩子的情绪变化,那么,委屈压抑在心里,很可能会
2岁以前,因胎位姿势、身材比例、尿布及体重等因素,都会使宝宝的腿形偏向“O形腿”;2~4岁,受成长的影响,又会偏向“X形腿”;一直要到了5岁左右才会变直,8岁左右才定型。  但有部分孩子,由于病理性或外部因素影响,生理性的腿形异常最终可能无法恢复正常。  自家孩子的腿形异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两者该如何甄别呢?  影响运动能力的扁平足  扁平足就是脚掌扁且平,看不到足弓。  足弓有“天然减震器”之
夏天吃西瓜能解暑,秋天吃却容易闹肚子;冬天吃羊肉补养气血,夏天吃却容易上火。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这些朴素的总结,点出了饮食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在对的时间,吃对的食物。  孩子需要高蛋白高脂肪  传统药膳的养生要点,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将人群饮食划分为不同种类,如孕期、产后、老年、幼年等,每个时期所需的营养物质都不同。  比如0~8岁的孩子,身体合成代
一团泥巴,大人嫌脏,孩子却爱不释手。我从不对米小说泥巴太脏之类的话,相反还由着她尽情玩耍,甚至把自己弄成小泥人。日子久了,米小也能自己琢磨出一套玩法。  土特产之泥巴包子  适量的水,膨松的泥土,往中间挖个小洞,注入水,用双手轻轻揉搓成一团——一开始,米小就只会做“面团”,比如芭芭拉小魔仙面团、魔法棒面团、巧克力面团……后来,技术提升了,就变成做包子了。  包子统一以树叶做为馅料,底部全都采用荷叶
每天去幼儿园接女儿的时候,总有一出“苦情戏”要上演。  走出门口的女儿一见我,总会双膝一软,以一种特别惫懒的姿势拐出来,扑到我怀里,小考拉一样绵软地赖在我身上。更好笑的是她的变脸绝招:上一秒还在平静愉快地与老师告别,下一秒眉头就瞬间皱成一团,拖着哭腔喊:“妈妈——”  后面的内容经常根据形势而变:如果爸爸来了,就会哭诉:“他怎么来了?”如果我一个人来,就会哭诉:“姥姥/爸爸怎么没来?”实在没话就来
同一个故事,孩子明明听了很多遍,自己都能背了,却还是要求大人讲给他听,往往是大人自己讲得快吐了,孩子依然乐此不疲。  为什么孩子喜欢听大人讲重复的故事?原因有二:一是期望和大人在一起;二是自身成长中对重复的需求。  听故事比看故事好玩  在听别人讲故事时,孩子的四肢和眼睛得到解放,可以在聆听的过程中进行更多的探索。随着大人的讲述,他们可以模拟故事的发展、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演绎剧情,参与感大大增强;
假如,你想正儿八经去海边度假,我这婆婆妈妈的经验可能还真不适合!除非,你和我一样,对事对人都乐观对待,喜欢挑战,富于冒险,是个有点“作”的孩儿他妈,并且,还有个能够包容你、支持你的孩儿他爹。  去哪儿  幼儿在3岁以前处于构建秩序感的关键期,不宜经常变动生活环境,家中的设施陈列也最好保持固定。因此,远途旅行,走马观花式,并不适合吃奶的孩子。  出门的时间也不宜太长,三到五天足矣,在外时间长了孩子的
请说说下面中包饺子的顺序。你也动手学一学包饺子吧。
天气一转凉,生病的孩子立刻多了起来,家长们看着孩子打针吃药,十分心疼,从心底希望能找出好办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疾病不再来。  医圣张仲景有个名方,或许能够帮大忙,那就是——小建中汤。  方剂组成: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这是成人的分量,孩子可以只用1/3或1/2。  古代名方,应用广泛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主
五一休假,带儿子回她奶奶家,坐公交车时,我看到一位母亲正在指责她5、6岁大的女儿做的错事,而那个可爱的小女孩竟奶声奶气地打断了妈妈的话:“妈妈,你别急,小孩子都会犯错的,等我慢慢长大就好了!”一句话,逗乐了全车厢的人,连那位妈妈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直到下了公交我还在想,到底有多少父母能够慢慢地等待孩子圆熟懂事呢?记得曾看过一本名为《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一书,由台湾“卡耐基之父”黑幼龙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