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资格“动态”激活专业发展“动力”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2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的教师节真是不同寻常,沉浸在节日喜悦当中的老师们获悉:今后国家组织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资格认证,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是终身制,取而代之的是五年时限。这给老师们带来了不小的思想震动。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接受都有一个过程。从笔者自身十几年教学工作实践来看,以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带来的益处是远远大于负面效应的。
  目前,我国各地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它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新知,提升创新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实现教学相长。但我所看到和了解的教师职业倦怠情况,却是令人担忧甚至痛心的。有些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就不思进取,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平时除课本与教参外,其他书刊一概不读,不仔细备课,使用旧教案,教学质量严重下滑。个人的知识面越来越窄,学术研究精神几乎丧失殆尽,对课堂教学改革非但不支持,还有抵触情绪。如何改变这种“后高级现象”,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袁贵仁部长曾说过:如果教育部只剩下一个职能,那就应该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确,教育的核心发展力是教师,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我国高度重视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势必要关注师资质量的提升。
  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实施后,会产生“鲇鱼效应”,激励广大教师主动进行终身学习。孔子说过:“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保罗·朗格朗,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以“论终身教育”为题做报告。他指出: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性要求,即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学习,否则他将被社会淘汰。每位教师只有按照终身教育的要求,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才能成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教师。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最高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问题的实质是人的发展问题,是人的生存和存在方式。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学习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人的存在是以学习的方式存在着,人只要活着就不断地进行着学习,在学习中实现着自我与世界的沟通,实现自我的存在价值,让人的本质和力量得以展示、实现和发展。只有学习才能使人成为智慧、善良、心境美好的人。学习活动通常会成为满足自我需要的体验,最终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激励教师终身学习,但它同时需要两个基本保障:一是要通过建立科学、具体、可操作、可测评的“动态”管理机制,来激发教师的内在成长动力;二是要提供适合终身学习的场所、设备和设施,以及为学习服务的人员。我们期望能做到让制度的责任社会化,让学习的责任个人化。
  学校应当承担起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首要任务,从制度层面帮助教师结束没有明确成长目标的生活,完善教师梯级成长制度,为每一位教师量身打造成长目标,建立个人成长档案,促进教师稳步成长。例如可以有计划地开展读书、反思、交流、研课、进修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教师参与其中,以促进自身的成长。当然,学校在促进教师个体的成长时要以人为本,不能把教师束缚在学校里、课堂中,而是要把教师放在社会大环境中,注重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既要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又要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涉猎,还要在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方面不断学习和提升。
  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最为关切的是教师资格认定与教师专业职务评定的挂钩,以及认证考试方式、内容与实际教学实践的对接。笔者认为,学校在考核教师业绩时,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机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来制定公开、公平的考核评价规则,让每位教师都明确努力的方向。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综合教师各方面的成绩和日常教书育人的表现,建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对每位教师进行科学的量化考核,绝不能搞暗箱操作。好的目标要有公平、合理的制度进行保障,否则,伤害的不仅仅是教师,受损的也不仅仅是教育。
其他文献
在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探究学习为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社会实际和科学实践的题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材过分依赖的情况,促使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自主合作、交流展示的方式开展学习,从而培养他
基于分级管理理论建立了覆盖全厂的材料防腐蚀大纲,分级管理包括环境分类和腐蚀性分级,材料分类及耐蚀性评价,腐蚀与防护工作开展程度,防腐蚀大纲可执行项目组织规划等内容。
作者简介:  常作印,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语文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全国中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得主,第四届河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先后主持省级以上课题6项,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不做庸师》《从此迷上教科研》等5部著作,应邀到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100多场,事迹曾被《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教师博览》等十多家报刊
笔者从教多年,送走了一批批高中毕业生,也经常有些上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给我写信。在信中,他们不约而同地称我为“芸姐”,说我很有亲和力。而我在从教的过程中,自己也感觉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的教学事半功倍。如何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呢?我认为教师扮演好两种角色是关键。  一、扮演好课内角色  学生和教师接触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内,一个教师能否扮演好自己的课堂角色直接决定着他的亲和力。  首先,
在全国,自我教育的实验已经进行了多年,在实践中取得了可贵的经验,尤其是在进行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方面,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
在学校管理中,存在一种怪现象--正处于专业发展旺盛期的中年教师,却时常陷入成长的停滞状态,止步不前。怎样破解这一僵局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