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ilm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难以实现有效教学。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然后根据教学实践构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能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 探究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对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应用题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应用题教学的价值定位、课程的内容体系、呈现形式、教学模式和方法一直没有重大突破.学生普遍觉得难学,教师也认为难教。应用题教学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难以攻破的堡垒。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不良现状
  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大多还是采取先讲例题.然后训练,训练也是学生先做题.之后教师再讲,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问题呈现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结构封闭,缺乏开放性。中高年级大多用文字来述说应用题,大段的文字无法激发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应用题的编写总是要求条件充足而不多余,答案也是唯一的。应用题结构封闭、讲求完备性带来的弊端就是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2.内容远离生活实际。传统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设计并未紧贴时代脉搏,学生不熟悉或已过时的生活内容仍可在教材中见到,学生不知所学的数学“从何而来”,每天只是在反复的“类化”训练中学习机械的解题技能。而一旦面对真实的、源于生活的情境,他们往往束手无策。
  3.教学“类型化”现象严重。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喜欢设置“典型例题”。将应用题划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一种确定的解法,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教程千篇一律、没有创新,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有效的迁移、解决实际问题无从谈起。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1.根据教育理论指导应用题教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心理学家认为把智力因素、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推理因素看作是数学能力结构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而应用题教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磨刀石”。应用题教学主要帮助学生解决“想什么”和“怎样想”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是设法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克服困难、特别是智力性质的困难的乐观主义信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在集体中创造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竞赛的环境。”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就是把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变成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推理及正确判断等思维方法的训练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从而摒弃了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避免了把学生教“死”的问题。
  2.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数学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而且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因此,学生在读题时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由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
  3.鼓励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有人曾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困难儿童解应用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设认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足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我们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
  4.教给学生解题方法。解答应用题,特别是解答两三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掌握一 定的解题方法很重要。这就是在小学数学课本(试用本)第七册中 概括指出的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即:(1)弄清题惫,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题中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式子,并且算出得数;(4)进行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这里讲的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不是从这里才要求学生这样做,而是 从~开始讲应用题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样做,这只不过是在以前的基础上作出概括,让学生更自觉地按照这个步骤来解答应用题。
  5.引入开放性题目,拓展学生思维。对学生的发展而言,解决问题的学习价值不只是获得问题的结论或答案,其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体验方法、以形成策略。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不能把目光紧紧地定格在答案上,更应该关注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与策略。这些方法、策略的稳固与形成,将逐渐成为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审视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也将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而传统应用题大多数结构良好,答案唯一,解题方向明确,只需要不断地重复和套用已经学过的公式和数量关系就可以解决。
  结语
  新课改革教学提供了方向,广大的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努力的探索,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上,教师们也应该积极的寻求创新突破,为学生们攻克应用题,学好数学给予帮助。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
  [2]期刊论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科学咨询-2010(14)
  [3]期刊论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若干思考-中国科技博览-2011(27)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而要求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就提到数学建模的问题。正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所讲: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就是玩玩游戏、做做操、跑跑步,这只是表象。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与其它科目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利用小孩子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但体育教学又与其它学科有所区别,大多数都在室外进行,它受到场地、器材、气候、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
“呃——呵——没点味道!”正当我万分投入地翻译着文言文时,一个调皮的男生大伤风雅地发出呵欠声和抱怨声。瞬时,满堂哄笑。我内心的怒火腾地一下燃起,倒立了眉毛正准备严厉呵斥对方时,那打呵欠的男生已惴惴然低下了头。我心头一软,满腔呵斥转化为一瞪,然后下课了。  下午,我接到了该生的书面道歉信。说是道歉,但更多的是为自己的行为做辩解。其中一句“老师,这样上课真的让人很打瞌睡!”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啊,平心而
摘要: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做到每节课都要有重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善于发言;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在讨论交流中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效果    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真正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一、树立多元化教
[摘要]“校门礼仪卫士”以学生对礼仪规范的行为习得为价值取向,以教师等成人世界为中心指向,以行为训练为实现逻辑。这种简单、形式化的礼仪教育,可能给学生带来“双重人格”、“心理困惑”、“有礼无德”等负面效应。因此,学校礼仪教育的核心应在于培育学生向善的仁心本性,其根本价值取向在于引导学生建构有道德、有意义的生活。  [关键词]礼仪教育 行为习得 成人中心 仁心本性 道德建构    礼仪教育一
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于班级工作来说,如果学生是鲜艳美丽的花朵,那么班主任便是默默奉献的“落红”。化作落红这份奉献精神就是班主任老师深情的付出。如今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以笔者的感受,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班集体素质的优劣与班主任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但应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教育学生,培养使他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要注意思维的开放性,要以情感为纽带,要把调动自主性当作重点,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情境对于数学教学,并非只是一种美丽的包装,而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手段。在数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着不少情境创设、运用的偏颇之处,因此,有必要真实地认识情境的价值所在,并由此探讨有效情境创设与运用的一些策略方法,以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地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炼数学情境  
与义务教育教材对应的各科教师教学用书,都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专家、学者依据各科大纲及教材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共同编写的,是广大教师备课时的首选用书。我对新编义务教育化学教师教学用书的特点及其应用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具有权威性,要认真学习,仔细阅读。  教师教学用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但现实情况却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种资料鱼目混珠。为此我们必
【摘 要】本文主要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可见他十分肯定“创造力人皆有之”。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人之可贵在于创造性思维”。曾获诺贝尔奖的利比教授就说过:“培养极富创造力的学生,其重要性就如同于科学发现了极重要的定理。”许多有识之士也认识到:开发学生潜能研究,甚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