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码版画的创作研究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200513137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数码版画的发展和新的机遇
  回顾艺术史,我们发现艺术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总是密不可分的。科技的进步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物质保障,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同时也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版画发展的历程中,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以及综合版等版种的出现和发展,无一不印证了这一点。而在数码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图像生产的主要媒介工具已经由原来较为单一的传统绘画材料变成了照相机和印刷机, 传统手工绘画技术已不是唯一的制图方式。数码版画的出现印证了当今人类文化资源共享的趋势。它符合信息时代简洁、精确和高效的审美标准。这既是信息时代数码技术推动版画艺术前进的必然产物,也是版画艺术和数码技术相互融合后所拓展的新艺术形态。
  二、数码版画对传统版画的继承和发展
  (一)数码版画在技术上对传统版画的继承和优化
  版画相较于油画、水彩、壁画等其他画种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传统版画是在“板”上进行的绘画。它们制作工序复杂,在工具、材料、制作方式上都与其他画种有着较大差异,这直接导致了绘画效果与创作方式的差别。比如在表现类似光影、形体转折等层次丰富、变化微妙的部分时,版画的表现手法是间接与概括的,它不能像其他画种(油画、水彩画等)运用柔软的画笔轻松直接地描绘光影柔和的过渡效果,而是通过对形体的概括归纳和块面的组织控制来构成画面,从而形成了版画线条明确、边缘锋利、层次分明、色调明快等特有的艺术语言。但是受制于版种及技法的局限,传统版画相对单一的表现语言已经无法满足当代艺术家的表达需求。虽然出现了一次又一次对版画多样思维与新表现形式的革新,特别是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尝试。但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媒体时代和读图时代,我们的生活环境每时每刻充斥着各种图像的视觉轰炸。如何使相对静止、单一的传统艺术形式继续吸引观众的视觉神经,让传统绘画继续保持活力,这是对艺术创作者的又一个挑战。这使得艺术家对画面承载的信息量、表达创作理念的准确度和思维空间的模拟与延伸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版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和手工印制出的肌理感——“印痕”是非常让人着迷的,但是要想将不同版种的版画语言(比如铜版画的美柔丁技法细腻的层次感,石版画汽水墨技法在石板上堆积的独特肌理,丝网版画照片写实的质地、鲜明的颜色,木版画的刀法等)在同一张版画作品中表现出来,是极其复杂和难以实现的。而在数码版画创作中,我们可以先利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将各个版种的“印痕”、肌理效果进行翻拍或者扫描,搜集整理并导入电脑,再根据创作需要随时应用到画面中,通过电脑软件既能方便地制作出传统版画固有的颗粒感、肌理的质感,还可以轻松地将几乎所有版种的艺术语言叠加到同一张画面中。不仅如此,油画的笔触、壁画的质感、水彩的肌理等其他画种的绘画语言和特殊效果也可以借助数码图像虚拟的手法得以融合与实现。数码版画的图像处理技术打破了画种之间的局限,让各种绘画语言都轻松成为创作者的工具和素材,帮助创作者将天马行空的艺术构思更准确地传达给观众,使作品具有多视角多样化的视觉冲击力。
  (二)数码版画对版画创作思路的拓展
  由于传统版画制作的耗时、耗力,在一定程度限制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在创作传统版画时,版画家除了需要考虑绘画的基本因素外,更要考虑手工制版和印制技巧,这导致很多版画家在进行创作时过于注重技术,沉迷于工艺制作过程,而不自觉地忽视了作品的精神内涵及内在情感的表达。作品中往往只体现出了精湛的制作技巧,而作品内涵却没有完整地呈现,这是令人遗憾的。
  当下,艺术家不断地探索如何更好地将艺术形式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并且大胆的利用新媒介进行了一系列创作尝试。而在版画学术研究领域,由于当代图式的多样性与审美习惯的改变,促使版画家们不得不对一些传统美学问题(创作习惯和创作思路等方面)进行反思。在今天的版画创作中,数码版画技术作为新的创作媒介已经被广泛运用,它在技术上打破了传统版画制作工序复杂的制约,让艺术家将更多的精力从制作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创作方法上的便捷,能够在画面效果上超越传统版画的技法表现,进而帮助艺术家将脑海中的模糊灵感,转化成超越虚拟空间的真实概念。这让艺术家在获得了巨大的创作信心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创作思路带来了空前的自由。数码版画赋予了版画新的生命力,让艺术家创作出一些以前“不敢想”和“想不到”的作品。
  (三)数码版画的艺术缺憾
  数码版画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地将数码版画和其他传统画种简单地比较,并且“炫耀”它的无所不能。虽然数码版画具有“便捷性”、“丰富性”、“综合性”等优点。但是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传统版画的真实质感和丰厚的物质内涵是数码版画所缺失的。传统版画特有的美感,是基于它特别的制作方式、制作工具以及材料的不同而产生的,它在制作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循序性都是数码版画所不能比拟的。这是材质、技艺、印痕这些要素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合,构成的特有的视觉与触觉的美感,这就是“印痕”美。它是版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一个根本艺术特性。而数码版画损失了艺术家手绘的生动性和人工的印迹,它没有传统版画的刀味、木味、印痕, 减弱了手工制作产生的间接艺术魅力,这些正是数码版画的艺术缺憾。
  质感缺失的问题是我们在数码版画创作中需要重视和改进的。从数码版画的创作规律来说,它的视觉基础是数码软件模拟在显示器当中的虚拟图像信息,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出的艺术家心里的意象图像,因此数码版画不能像传统版画依据真实材料材质特性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创作。那么如何改进数码版画的质感缺失呢?根据数码版画创作实践中的经验和积累,笔者认为,数码版画创作者必须要明确地了解数码版画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在在创作中取长补短。首先,创作者必须在充分理解传统版画的技法知识和艺术特征的前提下,能够对数码绘画软件和电脑艺术创作语言全面熟练地掌握;其次,在数码版画制作的过程中,其材质美的缺失需要通过更细致的数码艺术处理和效果把握来进行弥补;最后,根据作品效果挑选合适的打印纸张,进行高品质的打印出图。总之数码版画的制作过程和画面审美应该遵循版画艺术的基本艺术特征,在坚持传统版画的基本特性的原则上进行数字化革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创作出的作品,既有传统版画艺术语言的特征,又有数码版画艺术作品的韵味,进而将当代艺术形态的创作精神与独特的审美特征充分地展现出来。
  结语
  数码版画相较于传统版画,由于载体不同以往的媒介物,其呈现出的面貌也不相同,为画面所构成的艺术效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广阔的创作空间。当下,许多艺术家一方面承认电脑的无所不能并期待着电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够为艺术创作带来美好前景。另一方面却认为数码版画质感单薄,缺少版画的特有魅力。通过对数码版画创作的具体实践探索,同时又和其他传统版画的审美特征相比较,试图总结分析出数码版画的审美特征。数码版画应该寻找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其他版种的视觉效果。美术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是有着直接联系的,版画技术的发展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而数码版画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轨迹不断演变到今天,也许根本原因是因为其原理的便捷性。对于版画艺术家来说,这种一直不断改变自身去适应某种新需求的特性意味着这个行业将有更新、更美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俊. 数码版画在当代版画发展中的现状研究及相关思考.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
  2009(5).
  [2]王珍珍. 谈数码技术在当代中国版画中的应用与发展.科教文汇. 2010(2).
  [3]许欲晓. 解析数码版画的艺术形态.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
  【杨昊旻,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底层文学是近年文坛上出现的一股新的潮流,无论是在现实主义的继承与开掘方面,还是对于底层生活的苦难叙述及其美学阐释方面都进行了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也使得这一文学类别
新兴木刻一诞生就被赋予现实的功能,它集叙事性、革命性和战斗性于一身,以其直接的视觉力量和对现实的表现力合理地适应着社会历史的选择。然而,新兴木刻能够在短时期内迅速发展、壮大,并对后来中国现、当代版画产生巨大的影响,与鲁迅先生反复强调要重视它的“艺术性”是分不开的。  一、扎实的基本功是艺术的垫脚石  通过对中外版画史的分析,不难看出创作版画与古代复制木刻主要区别是它的自绘、自刻、自印具有创作性,而
2017年5月12日,由中国美术馆策划并主办的“捐赠与收藏”系列展:还淳返朴—武永年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继司徒乔、胡善馀、罗尔纯
期刊
1太极拳所蕴育的一般社会道德观1.1忠孝观关于忠,段玉裁曰:“尽心曰忠。”朱熹曰:“尽己为忠。”忠就是对人尽心尽力做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太极拳忠孝的道德观
脱口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格兰地区的咖啡吧集会,在集会上人们讨论各种社会问题.而“脱口秀”得到真正的发展是在美国.20世纪,随着广播的产生以及人们对公共集会的热衷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民族小学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中指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这一论述强调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教育力量有机配合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学校的德育管理应该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发挥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形成多层次、全方位、一体化的大教育格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创新学校德育,发挥主
2017年4月29日晚,“中国当代艺术最早见证—科恩夫人档案”文献展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举行了开幕式。科恩夫人是最早向世界推介改革开放后中国新艺术的推广人和策展人,也是在
期刊
徽州民居建筑是我国多元建筑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从地域文化分析,传统居住形态是本土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科学、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沉淀.本文追溯徽州民居建筑的
随着影视声音制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声音在影视片中的技术功能和艺术效果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同.然而,如何更加有效、准确地发挥录音师在影视片中的声音设计制作功能,是我们
小说主要讲述一个南方乡村由初级社向高级社过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故事.故事主人公社主任刘柏在乡领导黎子安、县领导郑若乎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下,用“事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