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080-01
思想政治课是中专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专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许多新的变化,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渴望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方针政策;他们思想活跃,面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干部职工下岗和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产生诸多疑惑;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甚高,不满足于背条条,考条条,希望教师能在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上,情理交融地解除自己的思想疑虑。因此,政治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应试教育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把学生当作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就是往这个“容器”里简单地灌注。
中专思想政治课内容多,理论性强,教师往往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容易落入单纯的“传授”、“灌注”的教学模式。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越学越累、越苦,以致生吞活剥,消化不良。解决这一弊端的办法就是要用“启发式”教学取代“注入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正确地体现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主张启发学生,但不给学生施加压力;指明学习途径,但不代替学生做出结论。“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它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来。常用的有进行启发性提问、用生动的事例进行启发、直观性启发、运用对比进行启发、运用比喻进行启发等等。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以上各种方法进行教学。
二、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当代中专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思想上的开放,他们不满足于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则会走入“封闭式”教学的死胡同,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材和课堂的范围内,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完全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逻辑轨道进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辩析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因此,必须变革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实行“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的,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课本为基础,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事实来回答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三、变“单一式”教学为“多样式”教学
“单一式”教学形式单调呆板,千篇一律。教学都是通过课堂教学一个渠道进行,忽视多渠道、多方式、多方法配合使用。教学显得机械化和形式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必须把这种“单一式”的教学变为“多样式”的教学。
“多样式”教学表现在课堂内外,并且恰当地采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以及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归纳起来,“多样式”教学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课堂上采用直观的语言、直观的图示等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我在讲授“矛盾的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时,运用集合的图示去解释说明,本来这个原理比较抽象,但通过这种直观手法,同学们反映能够深刻地领会这个原理。2、借用现代音像手段教学。音像包括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等。运用音像手段教学,能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境,通过感观充分促进大脑的认识、体会和记忆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结合节假日及学校团队活动开展教学活动。
“多样式”的教学结合了有关教学的内容,又利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及有利条件,在教学中容易收到实效。
四、变“说教式”教学为“情感式”教学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各种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强调情感因素的应用都是相同的。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注入情感因素,淡化说教印象,有效地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情通而理达、情动而意发的境界。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运用挂图、录像、调查报告、讨论、评讲、辩论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抓住教材的教育点,选准学生的动情点,这样才能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才能真正抓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魂”,将课上得入情。例如:在讲授“理想”时,我让学生放开思想谈理想,在畅谈中,有部分学生流露出将来要“做老板发大财”的想法,针对这种思想,我将“中专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如何”、“中专学生应该怎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等一系列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许多同学列举了张海迪、李素丽、林国华等英雄模范人物,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地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无私奉献的事迹,这些英雄人物强大的精神动力来自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的学生在发言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一些原来有“为钱而奋斗”想法的学生也立下誓言:“一定要学英雄立大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奋发学习,努力拼搏”。整个课堂充满了激情,学生在丰富而热烈的情感教育中,实现了理想的升华。
思想政治课是中专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专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许多新的变化,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渴望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方针政策;他们思想活跃,面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干部职工下岗和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产生诸多疑惑;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甚高,不满足于背条条,考条条,希望教师能在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上,情理交融地解除自己的思想疑虑。因此,政治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应试教育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把学生当作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就是往这个“容器”里简单地灌注。
中专思想政治课内容多,理论性强,教师往往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容易落入单纯的“传授”、“灌注”的教学模式。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越学越累、越苦,以致生吞活剥,消化不良。解决这一弊端的办法就是要用“启发式”教学取代“注入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正确地体现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主张启发学生,但不给学生施加压力;指明学习途径,但不代替学生做出结论。“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它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来。常用的有进行启发性提问、用生动的事例进行启发、直观性启发、运用对比进行启发、运用比喻进行启发等等。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以上各种方法进行教学。
二、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当代中专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思想上的开放,他们不满足于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则会走入“封闭式”教学的死胡同,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材和课堂的范围内,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完全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逻辑轨道进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辩析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因此,必须变革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实行“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的,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课本为基础,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事实来回答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三、变“单一式”教学为“多样式”教学
“单一式”教学形式单调呆板,千篇一律。教学都是通过课堂教学一个渠道进行,忽视多渠道、多方式、多方法配合使用。教学显得机械化和形式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必须把这种“单一式”的教学变为“多样式”的教学。
“多样式”教学表现在课堂内外,并且恰当地采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以及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归纳起来,“多样式”教学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课堂上采用直观的语言、直观的图示等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我在讲授“矛盾的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时,运用集合的图示去解释说明,本来这个原理比较抽象,但通过这种直观手法,同学们反映能够深刻地领会这个原理。2、借用现代音像手段教学。音像包括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等。运用音像手段教学,能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境,通过感观充分促进大脑的认识、体会和记忆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结合节假日及学校团队活动开展教学活动。
“多样式”的教学结合了有关教学的内容,又利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及有利条件,在教学中容易收到实效。
四、变“说教式”教学为“情感式”教学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各种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强调情感因素的应用都是相同的。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注入情感因素,淡化说教印象,有效地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情通而理达、情动而意发的境界。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运用挂图、录像、调查报告、讨论、评讲、辩论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抓住教材的教育点,选准学生的动情点,这样才能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才能真正抓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魂”,将课上得入情。例如:在讲授“理想”时,我让学生放开思想谈理想,在畅谈中,有部分学生流露出将来要“做老板发大财”的想法,针对这种思想,我将“中专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如何”、“中专学生应该怎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等一系列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许多同学列举了张海迪、李素丽、林国华等英雄模范人物,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地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无私奉献的事迹,这些英雄人物强大的精神动力来自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的学生在发言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一些原来有“为钱而奋斗”想法的学生也立下誓言:“一定要学英雄立大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奋发学习,努力拼搏”。整个课堂充满了激情,学生在丰富而热烈的情感教育中,实现了理想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