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罗斯重评斯大林的社会思潮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联剧变时,俄罗斯曾幻想能迅速融入欧洲文明,跨入发达国家行列,但是,近20年来,俄罗斯却历经曲折。面对发展道路的实践结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巨大反差,俄罗斯社会开始反思过去,理性审视曾经否定的苏联历史。考察剧变前后不同时期俄罗斯各界对斯大林、对苏联历史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探寻俄罗斯重评苏联时代的背后动因,可以看出,俄罗斯对斯大林及苏联历史的评价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重评斯大林及苏联历史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意识乃至国家行为。充分认识俄罗斯重评斯大林、重评苏联历史的客观必然性,理性对待俄罗斯重评苏联历史的社会思潮,对于把握俄罗斯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社会思潮;斯大林;苏联历史;重新评价
  一、不同时期对苏联历史、斯大林模式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一)国家剧变前后以“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为目标对苏联历史进行了否定性评价
  从 1987 年开始,戈尔巴乔夫等一些苏共中央领导对斯大林、斯大林模式和苏联历史采取了逐渐否定的做法。戈尔巴乔夫公开说,在苏联历史的研究和评论中存在着许多“禁区”。要打破禁区,对“历史应如实地看待。那里什么都有,有错误,有艰辛”。当时戈尔巴乔夫亲自担任了《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报》主编,该通报以贬损1917 年以来的历史为主要内容,“对斯大林时代竭尽攻击污蔑之能事,把那个时代的人都说成是木头人。然后,整个苏联时期都被戴上‘极权主义’的帽子,涂抹得一团漆黑。”[1]苏共中央的重要刊物如此连篇累牍、带有导向性地称斯大林的“清洗”不是错误而是罪行,苏联建立的是“官僚集权制度”,这就不仅要对几乎全部苏联历史进行改写,而且必然要涉及对苏联制度和体制的重新评价,并且必然对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导向作用。
  第二,戈尔巴乔夫号召重评苏联历史后,否定苏联历史迅速成为苏联广泛和普遍的社会运动。从 1987 年开始至苏联解体,历史虚无主义一直是苏联社会的主流意识。历史“变为一个意识形态、政治斗争的武器。历史政论作品成为最流行的大众读物,‘审判’过去,主要是‘审判’苏维埃,成为全国最受注目的事情”。以新闻记者和非职业历史学家为主撰写的各种历史政论作品,题材繁杂,甚至捕风捉影,学术价值并不高。尽管文章所涉及的基本是历史事件或历史问题,但笔锋所指,都是苏联改革和发展前途等根本问题。其中,对斯大林的评价是主要关注点。 “在各种改变社会心理的方式方法中,最阴险的方法是通过消除人民的历史意识去压迫精神” [2]。所以,通过以否定苏联历史为目的的重评苏联历史社会运动后,“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已经形成。
  第三,1990年7月,苏共28大对斯大林及其建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了正式的否定性评价。28大决议认为,斯大林从30年代起建立的政治经济制度,是“专横官僚主义体制”,是“极权官僚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扭曲,它导致政治上的个人迷信,专横独裁,经济上停滞,思想上僵化,形成了一套对社会发展的障碍机制,使国家陷入危机,为此,必须“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建设一个“自由公民的社会和法制国家”。决议明确写道:“极权的斯大林体制给国家、人民、党、社会主义思想本身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一体制正在被取消。”[3]
  回溯历史,戈尔巴乔夫时代否定性“重新评价”苏联历史的过程,也就是其否定苏共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也就是苏联剧变的过程。
  (二)新世纪以来对斯大林、苏联历史的肯定性评价渐成俄罗斯社会的主流思潮
  苏联剧变后的 20 年,俄罗斯经历了两个鲜明的时期,即叶利钦时期不顾一切推行全盘、彻底私有化“休克疗法”的痛苦时期;普京執政后经济日渐复苏、俄罗斯民族意识初步觉醒、强国梦想复苏的希望时期。曾有观点认为,俄罗斯人在叶利钦时期怀念稳定富有的苏联是情理之中,一旦俄罗斯经济走出低谷,这种怀旧现象就会失去现实基础而终止。但是,俄罗斯社会的现实恰恰反证了这一点。俄列瓦达民意测验中心社会学家鲍里斯·杜宾说,当前苏联复兴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在普京担任两届总统期间,这种趋势得到了加强。所有这些象征符号表明,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都在重新认可苏联时代。” [4]在俄罗斯国家和民族蹒跚前行的历程中,国家剧变的历史尘埃渐落,从较远的时空来考察苏联历史的时机也逐渐成熟。因此,俄罗斯社会各界理性反思、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并形成为趋势渐强的社会思潮,实属历史的必然。下面仅举几个例子予以说明。
  第一,普京、梅德维杰夫及俄政府旗帜鲜明地肯定苏联历史、肯定斯大林在二战等历史时期的伟大作用。
  普京于2000年3月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后,迅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实施一系列改革,推行“强国”战略,力图“复兴” 俄罗斯,而推行这一战略就需要正确对待苏联历史。2000年12月,普京提议用苏联国歌旋律作为俄罗斯的国歌,用红旗作为俄军军旗,并邀请原苏联国歌歌词的作者米哈尔科夫再一次为俄罗斯国歌填词。普京强调,否定苏联时期的一切象征性标志从原则上讲是错误的,否定历史会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 2005 年 4 月 25 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对苏联解体这样评述:苏联解体是 20 世纪地缘政治上最大的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悲剧,我们数以千万计的同胞流落在俄罗斯土地之外,苏联解体就像流行病一样也波及到俄罗斯自身。人们的积蓄化为乌有,曾经的信仰不复存在,许多部门机构或被解散或是匆忙地进行了改革,而国家的完整因恐怖主义的影响和随后的妥协而遭受损害。寡头集团完全掌控着大众传媒,它们只为自己的小集团谋取利益,而普遍的贫困开始被视为正常的现象。 2005 年 5 月 6 日,普京接受德国《图片报》记者采访时,强烈反对将斯大林与希特勒相提并论。[5]普京还坚持恢复了已经改名的斯大林格勒的城市名称。 2009 年 8 月,在普京支持下,在莫斯科最繁忙的库尔斯卡亚地铁站,恢复了镀金标语、 20 世纪 50 年代末被赫鲁晓夫移除的苏联国歌中歌颂斯大林的一句话:“斯大林培育我们对人民的忠诚。鼓舞我们去劳动、去立功!”另外一条新标语是:“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6]   梅德维杰夫作为现任总理,在对待苏联历史的态度上与普京一致,凡事关苏联重大历史问题,皆立场明确、观点鲜明。比如, 2009 年 5 月 15 日,梅德维杰夫签署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关于成立直属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反企图篡改历史损害俄罗斯利益的委员会”第 549 号总统令。该法律将对企图歪曲篡改俄罗斯历史和损害俄国家利益的行为加以制裁。[7]用法律的形式捍卫历史的真实,是一个国家对待历史的最高境界和最严肃认真的态度。
  2009 年 11 月 7 日莫斯科举行盛大游行,纪念 1941 年红场阅兵 68 周年。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在庆祝仪式上表示,游行庆祝活动表达了人们的坚定立场,反对不择手段篡改历史、贬低苏联人民在战胜德国法西斯斗争中的作用,“如同我们的父辈保卫莫斯科一样,我们决不允许歪曲卫国战争的历史真相。”[8]
  上述国家领导人及政府官员的言论,明确地要改变苏联剧变前后社会对待苏联历史的虚无主义态度,并已经将苏联历史尤其是斯大林领导的卫国战争历史作为凝聚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希望民众由此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因此,俄罗斯政界对苏联及斯大林的评价,能够一分为二,坚持客观公正,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同时不忘指出其存在的严重问题。
  第二,俄共近年来完成了对苏联历史及斯大林时代系统、全面的评价工作
  近年来,俄共通过纪念斯大林逝世 50 周年、诞辰 120 周年,特别是斯大林诞辰125 周年等活动,正式重评了斯大林。在 1999 年 12 月 21 日斯大林诞辰 120 周年纪念日,久加诺夫说,斯大林不仅是 20 世纪俄国历史,而且是整个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活动家。斯大林执掌政权后,在苏联建立起了全部现代化的工业,为人类进入宇宙作了最充分的准备和积累,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建立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体制。 2008 年,俄共新党纲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评价,完全肯定了斯大林路线的正确性和成就,这是自赫鲁晓夫以来苏共及其继承者俄共首次在党纲中对斯大林作肯定评价。2008 年,久加诺夫还出版了《斯大林和现代化》一书,重点描述了斯大林作为俄罗斯/苏联“人民领袖”的重要作用。在 2009 年 3 月 5 日斯大林逝世 56 周年纪念日,久加诺夫说,“我认为,斯大林和列宁是完全正确的。你们可以看看现在发生了什么,最近 18 年来,国家经历了 4 次大规模的动荡。 1991 年,苏联解体,我们遭到背叛;1993 年,炮轰议会……所有这些犯罪行为,都是无效的社会经济政策造成的。”相比较 20 年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评价,从俄共作为苏共的继承者来看,现在对斯大林的评价,可以说是共产党内部名副其实的平反。
  第三,俄政府组织出版新历史教科书,对斯大林和苏联历史进行重新评价。
  俄罗斯政府从新世纪初即开始大力整顿混乱的历史学领域,从规范历史学教师的参考书入手,继而规范学生历史教科书,系统地改变过去青少年历史教育的混乱状况。 2001 年以来,普京多次表达对历史教材和历史教育的不满,号召“认真思考俄罗斯历史”。 2003 年底,普京在国家(列宁)图书馆同部分史学家座谈时指出,过去史学家过于强调历史污点,造成书刊和教材中有大量糟粕和泡沫,必须剔除这些糟柏、去伪存真。 2004 年 7 月,在最高国务委员会议上,普京指示:“各个社会组织和青年团体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只做一些形式上的、表面上的工作。”[9]2003年,俄政府首先取消了一本严重歪曲苏联历史的教科书《 20 世纪祖国历史》进入课堂的资格; 2004 年 7 月,俄教育部再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将其作为高校师生的历史教学参考书。上述事例可以视为俄罗斯将正式推出權威性、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历史教材的前期工作。
  此外,在普京的支持下,俄政府还于 2001 年和 2005 年制定并颁布了《俄罗斯联邦 2001—2005 年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和《俄罗斯联邦 2006—2010 年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新出版的反映斯大林时代的著作也成为道德教育的读本。《伟人斯大林》一书被学界称为价值无法估量的著作,因为它是对青年进行英雄的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料。[10]
  回顾俄罗斯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系列整顿历史学领域的重大行动,可以说,这是俄政府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最有力度的证明。肯定性评价苏联历史,并将其纳入俄罗斯国家历史的长河中去考量,已经成为俄罗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国家行为,折射着俄罗斯的历史观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因此,重评苏联历史不仅成为俄罗斯社会的主流意识,而且成为俄罗斯确定未来发展战略的时代精神基础。
  二、俄罗斯重评苏联时代的背后动因
  (一)苏联时期的世界强国地位当今俄罗斯难以企及,俄罗斯实施强国战略必须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下苏联的巨大成就
  苏联是俄罗斯国家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从斯大林时期一直到 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尽管苏联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尤其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发展缓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现, 但是,苏联始终牢牢雄踞世界第二的超级大国地位。而俄罗斯继承苏联国际法主体地位后,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却一落千丈, 500 年来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衰弱。据俄高层战略专家预测,如果俄罗斯要保持一级地位,俄 GDP 要达到占世界总量的 4%~5%左右,才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接近最发达国家。然而要实现此目标,俄罗斯需要追赶 40~50 年,而且必须保持 5%~6%的增长速度,即使是 8%~10%的高速度发展,俄罗斯实现自己的抱负也是 2030年的事情。[11]由此,严重的现实促使俄罗斯政府和学界将视野转向反思历史,重新认识苏联在俄罗斯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以重评历史,尤其是以重评苏联时代、重评斯大林为契机,以伟大的卫国战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凝聚全民族团结的精神载体,复兴俄罗斯,开辟强国之路。普京执政以来,正是呼应了俄罗斯人民怀念苏联的感情,重温苏联时代带给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将这些怀念化作凝聚全民族和人民团结的精神财富,迎来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新契机。   (二)民众重评苏联时代的视野立足于怀念社会主义
  当今的俄罗斯已经改变了社会制度,在评价历史时,执政者也无意强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制度的种种优劣,只是强调从爱国主义出发评价历史。但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两种制度的根本区别还是无法淡化。现在,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是金钱在主宰世界, 94%的国民表示他们完全无法主导或者只在极小程度上能影响当前俄罗斯发生的事情。[12]国家实际上是由具有战略意义、分属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军事工业综合体、核能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公司 4 个领域的 70 家俄罗斯公司进行管理的。 [13]因此,当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殃及俄罗斯时,许多人认为,苏联时代的国家威力才是摆脱危机的可靠保证,半数以上俄罗斯人希望银行和大型企业国有化。[14]前苏共领导人利加乔夫撰文说,俄罗斯走出经济危机的根本方法在于,将国家权力、财产和苏维埃国家归还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当今俄罗斯出现重新肯定苏联社会主义时代的社会思潮,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证明了走向社会主义是世界上爱好和平和进步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也印证了邓小平同志的一段精辟论述:“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15]尽管俄罗斯不同的阶级阶层怀念苏联和斯大林有着不同性质,但是普通民众对苏联的怀念,是在经历和比较了两种社会制度后的真切感受,是他们真情实感的真实流露。
  注释:
  [1][俄]B·A·利西奇金、Л·A·谢列平:《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226页。
  [2][俄]B·A·利西奇金、 Л·A·谢列平:《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第 244 页。
  [3]黄宏、纪玉祥编著:《原苏联七年“改革”纪实》,北京:红旗出版社,1992年,第339页。
  [4]“俄罗斯民众期盼回归苏联时代”, 2008 年 5 月 22 日,新华网。
  [5]参见王正泉:“普京对苏联历史及苏联解体的评价”,《学习时报》, 2007 年 4 月 18 日。
  [6]“ ‘ 斯大林 重回’ 莫斯科地铁”,《参考消息》, 2009 年 9 月 7 日。
  [7]参见徐海燕:“还原史实:俄罗斯重构本民族的历史价值观”, 2009 年 08 月 26 日,新华网。
  [8]田冰:“莫斯科举行盛大游行纪念 1941 年红场阅兵”,中国新闻网, 2009 年 11 月 7 日。
  [9]参见张树华:“俄罗斯重编历史教科书重新认识苏联历史”,《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 2007 年第 39 期。
  [10]参见武卉昕:“试析俄罗斯对斯大林主义的重新评价”,《西伯利亚研究》, 2006 年第 10 期。
  [11]张树华:“普京的治国思想”,新华网, 2002 年 12 月 2 日。
  [12]马克西姆·克兰斯:“为什么俄罗斯人对政治不感兴趣”,俄新网, RUSNEWS.CN,莫斯科 2007
  年 10 月 22 日电。
  [13]“调查显示:莫斯科人收入差距大”,俄新网, RUSNEWS.CN,莫斯科 2008 年 8 月 15 日电。
  [14]“民调:半数俄罗斯人希望大型企业国有化”,俄新网, RUSNEWS.CN,莫斯科 2008 年 10 月
  24 日电。
  [15]《鄧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第 382-383 页。
其他文献
【摘要】: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祝福和心意,人与人之间互赠的物品。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国家间也可以通过礼物往来维系关系,相互示好。独具国家特色的礼物能体现出各个国家不一样的送礼特点与文化。同时也可从礼物往还中分析出某一阶段国家间的外交关系。本文拟以《中日修好条规》缔结时期的中日外交礼物往还为研究对象,试探讨中日送礼文化的特点以及此时期的中日外交关系。  【关键词】:中日修好条规;礼物往还;特点
期刊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世代相承的文化瑰宝,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它涵盖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个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面临着各种新的复杂情况和艰巨压力,有限的资金投入不能解决大规模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究;传统博物馆展出方式不能满足人
期刊
法国哲人伏尔泰有言:“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这句话在历史爱好者群体中可谓脍炙人口;这句话在伏氏生活的十八世纪毫无问题,不过切不可把它当作在德国历史所有时期都可以运用的“格言公理”;出身瑞士阿尔高的小贵族鲁道夫·哈布斯堡在十三世纪德意志诸侯在皇帝空位期针对觊觎者波西米亚国王普热米斯尔·奥托卡尔二世的内战中被推上了皇位,然后他的后代通过联姻分别攫取了低地、波西米亚、匈牙利的统治
期刊
【摘要】: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在公共服务实践发展中,为回应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核心内容。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众不断提升的需求,还可以帮助公共利益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共服务质量受到政府重视,也进行许多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但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完善。本文从公共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提出解
期刊
【摘要】: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基础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资源保证。而煤炭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有目共睹、触目惊心的,如何做到有效做到煤炭开采与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协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煤炭;环境;影响;策略;  煤炭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已经引起了有关人们的重视,由于煤炭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与大气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密
期刊
【摘要】: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是当代解释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真理与方法》标志着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诞生,并以“艺术经验中的真理问题”为开端,从审美的历史性、理解性等角度分析了艺术作品。  【关键词】:解释学美学;《真理与方法》;历史性;理解性;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是一门以人类存在方式为基础而产生对某种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他认为哲学、艺术、历史、法律、宗教等一切人类创造物都是具有理解和解释意义的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社会上各个领域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可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却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法制建设滞后、政府监管缺失、媒体引导不当以及人们自身素质不高等。制定和完善法律制度,切实保障人们的利益;加强网络监管,建立网络实名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向全社会传播道德正能量以及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等都是提高社会道德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道德;滑坡;网络
期刊
【摘要】:随着21世纪的飞速发展,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互联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生活、工作与之有着密切联系。会计作为经济发展的产物,与会计电算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将各个学科结合在一体的边缘科学。并且有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数据量大,数据加工处理方法要求严格,数据结构复杂,安全可靠性要求高,计算机方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集中化和自动化,及时性和准确性,人机结合系统等区别。  【关
期刊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的实质成了企业里专业人才竞争。二十一世纪,企业最需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因此,企业能够又快又好的发展的关键是管理好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政工师这一职业的工作性质跟人力资源管理类似。,而政工师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所以他们的自身修养与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能力息息相关。所以政工师的自身修养直接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为了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得不
期刊
【摘要】:在工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已经不满足人工操作所带来的生产效益,而是通过科学技术的运用,制造出众多的机械设各,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及质量。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正向自动化方向快速迈进,自动化技术得到了不断的研究及实践,并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1.1设计方案落后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他们都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