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启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dongt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是当代解释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真理与方法》标志着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诞生,并以“艺术经验中的真理问题”为开端,从审美的历史性、理解性等角度分析了艺术作品。
  【关键词】:解释学美学;《真理与方法》;历史性;理解性;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是一门以人类存在方式为基础而产生对某种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他认为哲学、艺术、历史、法律、宗教等一切人类创造物都是具有理解和解释意义的文本。管建华教授曾提到:“艺术的经验本身为真理的认识进行了辩护,这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任务和价值取向。”[1]在伽达默尔的思想观念里,美学早已是解释学构成的一部分。在其著作《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以“艺术经验中的真理问题”为起点展开描写,并把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解释作为人类的精神创造物的首位。在他看来,在艺术经验中的理解活动的一系列特征,对于人类整个理解活动来说具有普遍性;从对人的藝术经验的分析中可以推导出人类普遍的理解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运用于人类对自身的各种创造物的理解上。[2]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老师,主张从本体论的视角去理解艺术和美的关系,并将二者视为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因此,基于这一立场,伽达默尔开始关注于解释学美学的方向,他认为,美学与解释学不可分离。
  一、艺术作品的本质
  艺术作品的本质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在伽达默尔的美学观中,他把艺术作品的本质同人类的“游戏”有机结合,将艺术与游戏二者之间视为一种具有某些本质共同点的存在。艺术作品其实是在它成为改变经验者的经验中才获得它真正的存在。[3]艺术作品与游戏相似,都通过人的自我表现而存在,是一种对某些人进行的表现活动。对于艺术作品本身来说,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物。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活动而转化为创造物的艺术作品一经产生,它就同艺术家本身,同其产生的现实原型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自在的、不属于其原型世界的另外一种东西了。[4]因为艺术作品由艺术家创作,所以它起始于艺术家的某种意图。
  二、艺术作品的意义
  艺术作品中是否存在意义,是一个需要我们强烈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伽达默尔来说,就是所谓的艺术经验是否存在真理的问题。伽达默尔反对康德等人那种在精神科学范围内主张“纯粹审美”去理解艺术作品的态度,坚持艺术作品、艺术经验中包含意义和真理。他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供人们理解和解释的文本,正是因为其自身中包含意义,具有内涵,从而也就具有认识性。[5]可以说,艺术作品正是因为它具有意义才存在。而艺术作品的意义在于人们的理解和解释,不同人对同一部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解释各不相同,这便实现了艺术作品的存在价值。
  三、对艺术作品中意义的理解
  “对艺术作品中意义的理解”是最核心的问题。伽达默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既不只是存在于理解者中,更不只是存在于客观艺术作品中,而是存在于主体对客体的理解获得中。它是理解者和理解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二者的统一体。[6]因此,我们应当把理解者和艺术作品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将二者进行融合,使艺术作品的意义在接受者的理解活动中得以实现。
  伽达默尔认为,人对作品文本的理解总是要受到人所处的相对短暂的历史情境的制约,而理解者对作品文本的接受总是不能不受到这种效应历史的强烈影响。[7]这种观点在其解释学中叫做“效果历史”,是他对理解和解释的历史性意义的阐释。在理解的历史性影响下,理解者对作品的意义产生了新认识,也可以称之为“对文本意义的‘再造’。”然而,根据境遇的不同,艺术作品的意义会随之产生多样的变化。因此,我们不能随意地将自己的主观印象强加于艺术作品去进行定义和解释,而应结合历史情境去谈艺术作品的意义,这样才是正确积极的态度,也是对艺术家的尊重。
  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伽达默尔进一步提出了“视界融合”的观点。他认为,对一部艺术作品的理解不应该要求理解者完全放弃自己的视界去追求作品中的那个历史的世界,企图用这种方式去克服两个世界之间的差距。相反,应该要求理解者拓宽自己的视界,使自己现在的视界与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过去的视界相融合,从而使二者都超越自身,到达一种新的视界,进入一种新的理解。[8]事实上,就艺术作品来看,作者和现今理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视域,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意义判断。若将二者的视界进行融合,那么艺术作品的意义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艺术作品中的“理解”问题
  伽达默尔在阐述人对对象的理解问题时,始终贯穿着一种思想:即人对对象的理解中包含着自我理解。[9]当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理解时,并不只是单纯地将它作为一个需要认识的对象,而是把自己得视界同艺术作品的视界融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理解,从而促使作品意义的产生。换句话说,理解者在理解艺术作品时,必须将自身参与其中,并与它产生一种认同,艺术作品才能存在意义。因此,理解者对艺术作品意义的理解也是一种“自我理解”。
  总的来说,在理解者(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关系上,伽达默尔主张“视界融合”,即理解对象的历史视界与理解者的现时视界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对历史视界和现时视界的超越,到达一种新的视界,即对文本的一种新的理解和解释。[10]但当人们在欣赏一首歌曲时,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去理解和解释,歌曲的本身结构都是不会改变的,欣赏者们的理解和解释始终会受到这种制约。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3
  [2][5][6][7][8][9]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183.184.186.187.189.190
  [3][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32
  [4]于润洋.释义学与现代音乐美学(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1)
  [10]张前.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出发,指出初中英语教学是以词汇、时态和简单句结构为主,而高中英语教学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词汇量不断增加,句子从简单句转向了复杂句,语法从简单的时态到定语从句、虚拟语气等。因此要想保持初中英语的良好学习学习成绩,就必须提前做好过渡时期的准备工作:明确任务和目标,迎接挑战;培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高方法,讲究策略;勤于复习总结,及时查漏补缺
期刊
【摘要】:虚无主义是十九世纪欧洲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从本质看来,虚无主义是怀疑主义的极致形式,它从根本上怀疑世界、生命,尤其是人类存在的客观事实及价值意义,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作为存在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对虚无主义进行了克服和超越。本文立足于虚无主义的概念分析,着眼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本质做出的严肃思考,探讨哈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克服与超越之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1942-1943年河南大灾荒是近代史上河南最严重的灾荒之一,这次灾荒因其灾情严重,惨绝人寰,国民党政府竭力封锁灾情不准报道。在多数记者都不敢前往灾区采访报道的情况下,李蕤不顾自身安危,深入灾区,记录下灾区的真实惨景,写下多篇报道,并通过报纸发表让外界了解到这场特大灾荒,从而对生死线上的河南百姓给与更多的救助。李蕤,这个历史上的小人物,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新闻记
期刊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出现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迎来了机遇,开拓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新渠道,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有利于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与此同时,自媒体的到来也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带来了挑战,自媒体加大网络舆情搜集和判断的难度,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统传播方式形成了挑战,挑战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对自媒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双面性,
期刊
【摘要】: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人物,其一生都在致力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构建民主共和体制,同时它的一生也是追求民族独立,国家振兴的一生。孙中山编撰的《建国方略》分别对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求达到解放思想,着力于经济建设和民权建设的目的,具有重要歷史意义。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在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今天依然有许
期刊
【摘要】: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祝福和心意,人与人之间互赠的物品。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国家间也可以通过礼物往来维系关系,相互示好。独具国家特色的礼物能体现出各个国家不一样的送礼特点与文化。同时也可从礼物往还中分析出某一阶段国家间的外交关系。本文拟以《中日修好条规》缔结时期的中日外交礼物往还为研究对象,试探讨中日送礼文化的特点以及此时期的中日外交关系。  【关键词】:中日修好条规;礼物往还;特点
期刊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世代相承的文化瑰宝,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它涵盖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个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面临着各种新的复杂情况和艰巨压力,有限的资金投入不能解决大规模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究;传统博物馆展出方式不能满足人
期刊
法国哲人伏尔泰有言:“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这句话在历史爱好者群体中可谓脍炙人口;这句话在伏氏生活的十八世纪毫无问题,不过切不可把它当作在德国历史所有时期都可以运用的“格言公理”;出身瑞士阿尔高的小贵族鲁道夫·哈布斯堡在十三世纪德意志诸侯在皇帝空位期针对觊觎者波西米亚国王普热米斯尔·奥托卡尔二世的内战中被推上了皇位,然后他的后代通过联姻分别攫取了低地、波西米亚、匈牙利的统治
期刊
【摘要】: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在公共服务实践发展中,为回应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核心内容。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众不断提升的需求,还可以帮助公共利益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共服务质量受到政府重视,也进行许多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但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完善。本文从公共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提出解
期刊
【摘要】: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基础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资源保证。而煤炭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有目共睹、触目惊心的,如何做到有效做到煤炭开采与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协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煤炭;环境;影响;策略;  煤炭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已经引起了有关人们的重视,由于煤炭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与大气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