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原因和对策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l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日益复杂,大学生自杀死亡逐渐增多,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大学生自杀死亡,成为新时期的研究重点。通过对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120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整理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自杀死亡的现状,总结归纳其产生原因,以及解决途径。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已经成为广受人们关注的话题。在大部分提供有关自杀死亡数字的国家中,自杀在青年人中是前3位死因。在我国,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一般人口的2~4倍,高于同龄非大学生年轻人,并且仍有上升的趋势。研究大学生自杀死亡,找出大学生自杀死亡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20份,其中男性51人,占42.5%,女性69人,占57.5%,对象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75人,占62.5%。
  2.研究方法
  我们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在三所学校内采取偶遇的抽样方法,对样本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问卷部分采用我们自主设计的“大学生自杀死亡状况调查问卷”进行数据采集,最后进行科学整合录入分析。
  大学生自杀死亡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自杀现象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这不仅反映着大学生本体特征所主导着的行为缺陷,更重要的是社会性的现代化盲点所带来的社会风险的反映。
  其实,我们说大学生自杀死亡状况的问题,有时也可以转化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问题进行思考。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影响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许多,我们通过抽样调查,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了大学生自杀死亡状况的现状。
  (一)客观外部环境
  调查显示,对大学生自己目前的大学生活满意程度的回答中,“满意”的有51人,占42.5%,“不满意”的有54人,占45%,“没感觉”的有15人,占12.5%,这一点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现在的大学生活状况的反映是喜忧参半。
  在调查到,大学生现实大学生活与想象中的的差距时。有54人,占45%的学生表示差距很大;有36人,占30%的学生认为有差距但差距不大;有18人,占15%的学生认为感觉一般;有12人,占10%的学生认为和想象中大学生活的一样。这也表明,如何提高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满意程度,缩小现实大学生活与大学生想象中的大学生活的差距成为各高校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外在环境对大学生自杀行为所造成的影响。
  当调查到,社会、学校、家庭在注重学生成绩的同时是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时,数据显示,有109人占90.8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有2人占1.67%的大学生认为不应该;有9人占7.5%的大学生没意见。这也表明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也颇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主观内在因素
  在调查中显示出,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不同,认为“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有60人,占50%;认为“生无可恋,不如死了干净”有5人,占4.17%,认为“人应该为自己而活”的有30人,占25%,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得他人的承认人应该为自己而活”的有25人,占20.83%。这一点表明,受自身境遇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不尽不同,从数据可以看出,有一半的大学生还是可以正确认识生命的涵义,并可以正确的对待生命的。
  在调查到大学生人际关系时数据显示出,有15人,占12.5%的学生“善于交往,人际关系十分和谐”;有57人,占47.5%的学生表示“人际关系较和谐,偶尔出现的矛盾可以自己解决”;有30人,占25%的学生表示“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人际关系一般”;有18人,占15%的学生表示“人际关系不和谐,不善于处理矛盾”。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非尽是和谐,而是伴有着矛盾与冲突的。可以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好坏,也直接、间接的影响着大学生自杀死亡现象的发生。
  当调查到大学生是否有过自杀的念头时,数据却是惊人的可怕。有87人,占72.5%的学生表示偶尔有过自杀念头;有21人,占17.5%的学生表示经常会有自杀的念头;只有12人,占10%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自杀的念头。从这一数据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大部份大学生的心理是有弊病的,有如此之多的大学生是曾经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这也突现了了大学生自杀问题关注、解决的重要性。
  在调查的最后,我们还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了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排在第一位的是“生活是否舒适、潇洒”,有48人,占40%;第二位是“地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少,权力的大小”,有45人,占37.5%;第三位是“是否有自己的事业”有39人,占32.5%;第四位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有54人,占45% ;第五位是“人格是否高尚” 有78人,占65%。从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从中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而映射出社会环境的弊端,以及大学生自杀死亡背后的根源。
  
  大学生自杀死亡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外部因素分析
  1.就业压力过大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激增,大学生由原来的“天之娇子”,一下变的满街都是。随着大学生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社会需要不断减少,就业率逐渐降低。
  我们不妨看看近几年的情况,2007年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而2006年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5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达到22%。[3]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这股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寒流在继续,而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2.学校环境因素
  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现在的学校大多还是靠考试来评定成绩,这种考前靠画范围来提高通过率的方式,无疑是无谓地消耗着宝贵的生命,学生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更不用说通过学习得到任何快乐和幸福,甚至使他们完全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感觉不是在为自己学习,而完全在为父母、家庭、学校在学习,这样极容易使学生的人格发展畸形,表现出自私、没有理想、金钱崇拜的思想行为方式,当遇到困难时,经受不住挫折,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极易走上犯罪和自杀的道路。
  当前学校和社会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性, 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打工、兼职以外,又很难真正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 因此学生存在着对现实生活认识不足的情况。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都无不充斥着不应有的经济因素, 尤其是社会交往对经济基础的依赖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大学里的贫困学生即使再有能力,在校园中也易成为边缘群体,这极容易对他们的正常心理产生巨大的打击和折磨。
  3.经济文化因素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城乡差距逐渐拉大,虽然近几年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我们仍然不能否认农村发展的滞后性。尤其在教育方面,农村家庭本身就不富裕,再加上一个大学生的开销,这样一个巨大的缺口无疑给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而这些都会给那些贫困家庭的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产生自杀倾向。与此同时,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现在MP4、笔记本电脑等无不成为大学生的“必需品”,而那些贫困学生由于自身条件而没有,就会导致有低人一等的错觉,产生自卑感。
  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相互的竞争愈演愈烈,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随之减少。大学生在长期接受传统教育的情况下,很难适应快速的生活,产生价值错位,迷失自己的方向,如若不能及时调试,容易产生自杀冲动。
  (二)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内在因素分析
  1.自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学校后,便与迅速转型的社会现实隔离起来,而且又从一些非正式渠道获得一定的负面信息,长此以往便对社会现实产生厌恶感,厌恶现实的社会和他人,于是自我包裹起来封闭自己;而网络文化的发展,在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交往范围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建构了一个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下表现自我的封闭空间;网上聊天、交友、打游戏等成为许多大学生排遣孤独、忘却现实压力、发泄郁闷的解脱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大学生性格变异、角色错位、交往能力减弱等问题。特别是在虚拟情况下的情感代替了人们直接的情感交流:与其他人交往频率减少,沉醉于一种虚假迷幻的满足中,扭曲了人格,影响正常交往。这些性格的自闭容易造成自杀行为的发生。
  2.缺乏责任感。责任是人们生活的支撑点,是鼓舞人们前进的原动力,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存负有一定的职责和使命。然而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一家只有一个娃”,这些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并没有真正负起他们人生的责任,所有的亲人、老师都围绕着他旋转,他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他们除了学习就活在自己的虚拟环境中,他们对生活一窍不通,对现实生活表现出一脸茫然,虽然他们的内心情感十分丰富,但他们的现实空间非常狭窄,当困难压力来袭时,没有支撑点,产生不如死亡的念头。
  3.欠缺挫折和规划教育。当同样受到挫折时,耐挫力较强的学生不会过分紧张,不会产生强烈的困扰,可以找到最快有效适应方法, 从而日常生活的心理正常。而耐挫力较弱的大学生则会过分敏感和紧张,稍遇挫折就惊慌失措,并且极易陷入不良情绪中长时间不能自拔。这样,经过几番挫折后,学生容易造成心理失衡,产生自杀倾向。
  现在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行动过于冲动义气,对后果不假思索,而规划教育,就是学生的学涯规划和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这种教育对于学生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现在的高校相继开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任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做到实处。
  解决大学生自杀死亡问题的途径
  1.改善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提高社会、学校、家庭的整合程度,努力改善大学生的生活环境。首先,从社会角度看,要尽量减少对自杀情绪的舆论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并且要以传媒的形式为大学生建够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倒向,营造一个健康的大环境。其次,从学校角度看,要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形成校园学术氛围;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他们正确、全面、科学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再次,从家庭角度看,要形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心和理解,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并且尽可能的提供支持。
  2.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第一是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就是心理因素。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是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有效办法。要通过心理卫生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强化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掌握调试心理问题的基本规律,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宣泄、代偿、转移、升华等排遣方式 ,使其应付挫折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预防自杀的最主要最有效手段就是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和早期治疗。而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 ,对减少自杀悲剧的发生至关重要。如开通心理热线,开设心理卫生咨询室,举办专题讲座,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辅导,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高危人群进行关注。同时还要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分层网络体系,即:学生和辅导员构成一级网络 ,学校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中心构成二级网络 ,医院及诊疗专门机构构成三级网络。一旦发现学生的问题就能够立即投入有条不紊的工作;当发现有大学生处于危机状态时 ,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悲剧的发生。
  3.加强挫折和规划教育。要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面对生活,正视成功失败都是人生的财富,要积极的去尝试乐观接受。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培养多多角度的看待问题。要设置情境,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通过各种科学理智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走出挫折的阴影,让挫折变为动力去面对新的挑战。
  高校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力,责任尤其重大。我国传统教育正在发生变化,高校正逐渐由过去的“学历教育”转向 “能力教育”,很多陈旧的观念需要更新。倡导“以学生为本”是现代高校教育的宗旨,高校在进行规划教育应该从学生自身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广泛、系统的学涯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其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职业工作的能力。
  4.提高大学生自我防御的能力。当代我国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所经历的人生旅程比较顺畅的,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差。进入大学后,需要他们独立面对生活,面对更激烈的学习和竞争, 需要独立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能力,才能在面对尖锐的矛盾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为此培养学生注重修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坚韧耐挫的自控能力, 才能在激烈的角逐中不迷失自我。当遇到难解的困惑时,他们可以通过读书, 欣赏艺术,聆听音乐。转换心境, 重获乐趣, 他们可以在美好的事物中排遣烦恼、苦闷和忧郁。当遇到想不开的问题, 可以通过参加多种体育活动,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特别是通过学习运动技能、克服困难、集体协作等过程, 可以使人克服沮丧、忧郁等不良性格, 塑造出勇敢、顽强、乐观、大方, 乐于合作的良好人格。
  
  结语
  
  近年来,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的自杀原因有越来越复杂化。面对问题,解决大学生自杀死亡的有效实施 ,依赖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合作。需要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同时对学生的挫折和规划教育。与此同时,学生自己也要提高自我防御的能力。只有让他们让更多地接触社会, 引导他们客观地看待社会事物,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认识事物,才能有效的避免大学生自杀死亡悲剧的再度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的发生情况,研究危重孕产妇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减少孕产妇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长沙市五家医院为样本来源地点,从
学校德育工作年年都在抓,时时都在搞,但就是效率低,或者根本不见效,有的甚至越搞越差,越抓越乱,导致未成年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日趋严重——网络成瘾、吸毒贩毒、杀人和抢劫等现象屡见不鲜,学生“难管难教”和“不敢管不敢教”成了教师们的口头禅和心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校德育工作长期低效或无效呢?笔者在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和观察中发现,原因有下面三个方面。    教师的思想品德不良    苏霍姆林斯基说:“品
我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结合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教学,文章进行了有效地探讨。    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的、和政治学科教学紧密联系的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笔者就如
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解放学生,把学生从被束缚、被压抑、被禁锢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结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在班级管理中我尝试推行了“五个一”活动:“一种教育、一个活动、一起参与、一条标语、一个目标” ,以“学生自治”的民主作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综
有人把思想品德课作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认为政治理论听过忘记,考过抛弃,不值一学。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打开这扇精彩纷呈的艺术大门,给思想品德课气氛活跃,春意盎然;大到中美关系、航天飞行、地震海啸、金融危机、市场经济,甚至奥运会、大冬会、世界杯,小到生活中的买卖关系、人际关系等等,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中自觉接受素质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  1、精心备课。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位老教师很了不起,听
这种含霞石[(Na,K)AlSiO_4]的尾矿分别在280℃450克NaO/升和240℃350克NaO/升的溶液中进行高压浸出,Al_2O_3回收率分别为89.8%和86.9%。铝酸盐溶液中 The tailings containin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多功能组织,和谐校园的构建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提供了持续原动力;另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又直接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一所学校,只有达到和谐才能发展,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笔者结合我校的做法浅议自己的一
介绍了固棚器、前探梁的使用和发展过程。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和具体要求,以及固棚器、前探梁的使用对防止放炮摧垮支架,减少垮顶事故,对加强顶板管理、提高机械化水平的作用
在去年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总书记的四点希望,蕴含了教师应具备的四种素养,包含了一名合格教师的全部内涵,即:师德、师能、师风、师魂。而这四种素养并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与生俱有的,也不
据报道,江西省已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银矿探查计划,使探明的银金属储量跃居全国榜首。它为在本世纪末建设年产近千吨的大型白银生产基地提供了所需的矿产资源。目前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