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石刻别字异文所见辽代汉语语音

来源 :语言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ri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对辽代石刻文中能够反映语音现象的别字异文的归纳分析,可以观察到,辽代汉语已经或正在出现一系列不同于《切韵》音系的变化,而所有这些变化,又都与辽僧行均《龙龛手镜》所见差别甚大。
其他文献
文章考察民国《定海县志·方俗志》反映的定海方言的音系特点,并与现代定海方言对比,探寻90年来定海方言语音的变化。变化体现在声母和韵母两方面。声母方面的变化有:1)现代
被动句型“P……相V”(如“被花相恼”)在汉语史中长期使用,但尚未引起研究者应有的注意。文章系统介绍此种被动句型,探讨其历史来源与生成方式,考察其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情
期刊
第四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6月12日至14日在台北举行。本次会议由台湾师范大学信息教育研究所、华语文教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南开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语言学会、岭南大学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语言与生活”。
汉藏语系诸语言发展至今有一些相同的发展变化现象。如语音方面,语词由多音节变为单音节,又从单音节词发展了双音节复合词和四字格成语;音节结构简化,复辅音声母变为单辅音声母,韵母的塞音尾和鼻音尾由多个变少,进而脱落;有的语言只有单元音韵;有一些相同的语音演变程式。语法方面,修饰成分位置逐渐前移,以动词虚化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等。
“△”公盨铭例特异,前所未见,文辞古奥,艰涩难读。文章在诸家考释的基础上,对△公盨的句读、语词、句子之缺省成分以及铭文性质提出了新的看法。文章指出,“敷土、隓山、濬川”是
这组语言学理论研究笔谈是由本刊编委胡明扬教授发起的。胡明扬教授非常关注语言学理论的建设,也非常关心本刊的发展,不仅提议本刊要重视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和建设,还亲自组稿,撰写了编者按语,胡明扬教授这种对中国语言学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让我们深为感佩。语言学理论是语言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任何科学的语言研究,不论明言与否,都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国外语言学特别重视理论探索,因此语言理论不断创新,20世纪语言学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阶段就得益于这种不断创新的追求。我国语言学界重视事实,这也是一种理论倾向,自有其长处,无
以动宾式“发+X”组合的认知语义考察为基础,分析了“发+X”式心理动词的认知语义基础。从内部与外部两个维度考察了“发+X”式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指出此类心理动词在构词上体现
期刊
第五届语言学研究生论坛(PRFL-5)于2008年3月15日至16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当代语言学分析方法”。著名语言学家王士元教授在论坛上致开幕词并作了《什么是语言》的主题报告。傅躲宁、顾阳、蒋平、李行德、潘海华、石定栩、邓思颖、叶彩燕等香港著名语言学学者应邀担任了论坛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