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次口语交际教学引的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980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了六年级的一节口语交际课,主题为《我是幸福的孩子》,席间几个学生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A:“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那次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时。站在舞台上,我自豪,我为爱我的人争了光!那一瞬间,我懂得了勇者无惧,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脑袋!”(毫无疑问,这是个多才多艺的孩子,肯定深得老师喜爱!)
   学生B:“我家五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疼爱着我,呵护着我,我仿佛就是他们手心里的宝——每一天我都生活得快乐与幸福!”(那么多亲人宠爱着这一个宝贝,怎能不幸福呢?)
   学生C:“父母打工,我与年迈的爷爷相伴。昨天晚上,我给他洗脚,第一次发现爷爷的脚竟然是这样子的:粗黑的皮肤、暴露的青筋、僵硬的脚板……可就是这双脚呀,几年间风里来、雨里去地接送我上学、放学……”他哽咽着说不下去了。(这样的孩子懂得感恩呀!)
   我倾听着,观察着,希望发现更多的惊喜。不经意间,一个神情落寞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几次举手,可又不自觉地放下来,似乎兴奋的课堂没有他的位置。我莫名地着急起来,冲他微笑,不停地暗示他不要气馁。终于,他站了起来,断断续续地说:“我成绩差,说话慢,在家老挨爸爸妈妈打,同学们……也不愿和我多交往。可是,今天,我……我想告诉大家我的幸福。前天背课文,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背会两段,老师夸我进步很大。还有,昨天的数学作业我做对了三道题,得了两颗星……其实,我知道自己成绩差,老是拖大家的后腿,我很难过,请你们原谅我!但是,每天都和你们在一起,我真的……真的很幸福!”显然这是一个平时不引人注意的学生,也许他的话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在片刻的沉寂之后,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这节课成功的背后隐藏的缺憾常让我心沉重,也时常使自己陷入对语文教学的追问之中:我们对课堂提出了诸多标准要求,尤其是爱生之举是为师之本,可是,每位语文教师真的做到挚爱每个孩子了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受教育的机会真的平等吗?
   一.语文教师必须真诚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中,由于无意或有意的“忽视”,一部分学生长期处于被排斥状态,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天性,这些并不是教育的本意啊!我们知道,爱是教育的源动力,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没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是无论如何也走不进学生心里去,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的。
   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注定了红花配绿叶式的教学现象的存在,活跃在课堂上的只是少数的几个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充当绿叶,成为灯光下的暗角。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要想得到老师的注意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孩子也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情感的缺失、心理的异化、成绩的差异、沟通的障碍等都需要教师去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不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是奢谈教学艺术的。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如果语文教师真的学会“全纳”身边的每个学生,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不再有意无意地“忽视”,用真情真爱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创造一种没有排斥和歧视,有教无类的课堂情境,以爱的光芒,烛照每个学生的心灵世界,那将是一个多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呀!
   二.语文教学必须做到知性与情感的融合
   在当前生存竞争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人心浮躁,节奏加快,教育这一塑造人们美好心灵的光辉事业被蒙上了一层灰色的外衣,丧失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学生们普遍存在厌学、焦虑、对立、敏感、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在中小学中屡见不鲜,这也成了现在的教育之痛。从宏大的生命视角来看当前教育教学,大家不难发现,诸多教育问题都是在学生情感缺失,智慧偏移和精神文化荒原背景下发生的。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应该回归于“人”,只有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命存在,让教育建立在人的生命之舟的根基上,才能诞生真正的教育。
   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良知和义务,生命的教育应该成为教育之旨,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所在。愿每一位投身语文教学的教师,在探索教育真谛的行程中,在精彩纷呈的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能让语文教育根植于生命之中,去探索生命之知,融化生命之情,挖掘生命之意,成就生命之行,以生命的名义去设计教学过程,探索课堂文化,做到知性与情感的融合,意志和行动的统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焕发出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求知激情,激发“教”与“学”的原动力,凸现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着力点所在。
  
   韩学红,教师,现居江苏宿迁。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而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一.语文创新教育的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立足文本运用想象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2.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创意说明:    音乐是人类最崇高的艺术
出夜  安顿好一棵早春的树之后  我打开夜晚,出门。尽量迟钝  不去做第一只飞出巢穴的鸟  更北的地方,日光总无法久留  这是鹧鸪的后堂,是所有猫头鹰的  遮羞布。  北方的大河,频繁地穿过街市  作解。基于偏北处经年无雪,碱地含霜  建设路少有车马,晨起觅食时  几块糙麻布,也生起了久违的荆棘  一碗白粥,摇摇晃晃地倒在草丛中  三更时,冬凉。  答案  深夜的霜要到黎明才成气候  近些年,这些
一天,母亲告诉阿朵  耳朵彻底听不清了  眼睛也越来越模糊  已看不清门前那株老楝树  不过,腿脚还行  阿朵告诉我,母亲语言平静  面对一个即将寂静、黑暗的世界  轻描淡写,又像是自言自语  阿朵鼻子一酸  佯裝眼里进了沙子  阿朵揉了揉眼睛。从此  回乡下的次数多了  远远望见家门口的苦楝树  眼睛就会湿润,会有泪流出  如今,落下了  迎风流泪的毛病  旧鞋  一双旧雨鞋  偎依墙角。暗处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纵览2009年这一年语文教育界在文学教育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有一种现象非常引人注意,那就是:文艺学、文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被集中地、大规模地引入。《语文建设》连续发表了著名文艺理论家、北师大教授童庆炳先生的七篇文章,涉及到文学
一、初中学生语文课堂过动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一)语文学习中多动学生的学习表现   1、上课时小动作多。过动的学生在上课时主要表现为动作过多,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总是不停地活动,如随便翻看不是课堂学习的东西,不断地摆动钢笔和其他物品,做一些不是课堂学习需要的小动作,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经常不断地玩弄一些小物品等。   2、不认真听课。过动的学生因为过多活动而影响学习,突出表现就是不能集中注
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一生将会平淡无奇。一个团队如果不创新,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一样,如果离开了创新,将会停滞不前,也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打开创新大门  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杨胜利老师认为:“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学习知识的时候要有浓
议论文写作能力是高中生多种语文能力中的重要一项,它不仅是学生勇闯高考竞技场的武器,也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写好议论文是高中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但现实问题是不少高中生不会写,写不好议论文。原因虽然很多,但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学生只会简单地罗列、拼凑事例,而不知如何围绕事例去分析说理,也就是说,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建立起观点和材料之间以及材料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当堆砌了大量事实论据之后,便“由
近年,我校采用了“271”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其中,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改革,正异军突起。其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备受学生的欢迎。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社会生活化”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上,它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
2016年夏天,我在德国的海德堡游览,在内卡尔河边漫步,跨过古老的石桥,走向“哲学家小道”。异国的气息,时空的交错刺激着我的感官和思绪,我不禁想到我居住的皖北小城,我经常散步的沱河、汴河。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故土观念的人,而彼时,站在内卡尔河边,我对那个叫宿州,经常被戏称为“虚线”的小城以及流经小城的河流产生了类似故乡的情感,似乎故乡只有在与异国、异地的对照中才能得以印证。  居住在这个皖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