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 点燃思维火花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8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教师只有主动地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课题研究。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提问氛围——让学生“敢问”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知识面较窄,在课堂上往往不敢提问,害怕提问不好被老师、同学讥笑,或是不知从何而问,久而久之,在课堂上不乐于、不敢于提问。因此,学生内心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我以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有些同学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我会耐心的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等待,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大胆的主动提问。
  二、设计提问情境——让学生“爱问”
  问题总是源于某种情境,生动具体的情境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特级教师张新华指出:要形成一个“好”的问题或要让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师必须创造出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情绪氛围,即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教学中,我发现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或信息如果是比较丰富,或是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或是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或是较有挑战性时,都非常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处理层次清楚,有轻有重,有缓有急,而且既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同时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心理上获得满足。也使学生意识到怎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乐问”
  1、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改变例题的呈现形式,选择学生身边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想问意识。对于学生所提问题,是本课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决方法;对于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口头解答,对于本节课不能解决的,让学生课下研究,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存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必须的,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他们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在活动中,学生亲历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作为解决问题的主体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而且强化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教给提问方法——让学生“会问”
  课堂教学中还常常有这样的情景,老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有哪里不懂?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难道他们真的懂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学生是不知道该问什么?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生提出问题后,再通过课件演示实物的角、进而抽象出角、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等活动,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高,不仅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指导学生会问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陶行知言:“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学生能质疑,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又起源于问题。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由于若干ESCAP成员国遴选代表的迟延等原因,组委会决定将国际讨论会推迟到1989年11月1日(星期三)至11月9日(星期四)举行会议地点仍在南京丁山宾馆。报名截止日期相应延后:198
如何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美丽,享受习作的快乐呢?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走进自然  大自然是美妙无穷的,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需要积极的态度和敏锐的眼光。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应接外物”,并且“常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早晨上学的时候,温暖的阳光照着你,你心里有什么感觉?放学路上,一片落叶飘落在你的脚下,你会怎么对待它?我引导学生在晨曦微露和暮色苍茫
涂层的机械力学性能对于涂层的应用尤为重要,涂层/基体系统的失效和破坏与涂层表面及界面接触应力密切相关。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应用有限元法对齿轮涂层接触应力场情况进行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小学各年段的作文教学中逐步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活动,提高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开拓学生作文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改变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的分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岗岩类谱系填图法的指导思想,是从解体大岩基入手,建立同源岩浆演化的等级体制及其与岩石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逐步实现按地质构造背景划分花岗岩的区划.该方法在苏州西部地
纵所周知,观察能力是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但却又是最重要的能力。科学的观察不是一种“看”的能力,如:在科学活动《瓶子和盖子》一课中,老师让孩子仔细地“观察”比较这些瓶子
通过系统总结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及侵入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微量元素以及Nd、Sr、O同位素资料,结合各构造岩浆活动区基底变质杂岩的性质,在Ⅰ型和S型分类
针对国内外高频感应弯板成形试验设备缺乏现状,设计了弯板成形试验台,用于进行高频感应弯板成形试验,进而有助于研究高频感应弯板成形规律。利用Ansys软件对弯板成形模型进行
新疆阿勒泰区的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带是划分阿尔泰褶皱区与北准噶尔褶皱区的一条重要构造结合带。南北两区,无论在地层、构造、喷发—侵入活动、矿化作用以及变质程度上
曾经,一位语文老师要求学生以“我最……”为题写一篇作文,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最讨厌的一件事——上学。上学,讨厌死了,见他的鬼去吧,把书扔进锅里,用小火煮上一天,拿出来再用锤子砸、砸、砸,再浸入浓氨水、浓硫酸、浓硝酸——用棒球棒打,狠狠地打、摔,送入火炉,烧成灰,最后为它拍张照,留作幸福的纪念。”   这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份真实资料,在我为之痛心、震惊的同时,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的孩子怎